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SDR,又稱為“紙黃金”[更多]
專題摘要:央行行長周小川連續兩天在央行官方網站發表文章,倡議將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發展為超主權儲備貨幣,并逐步替換現有儲備貨幣即美元。[評論]
美聯儲稱將最高再購買3000億美元政府債券。
G20峰會召開在即,美元遭到前所未有挑戰。
自08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至今未見底。
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并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反映出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和系統性風險
改革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循序漸進,尋求共贏
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儲備貨幣,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內在缺陷
不僅有利于增強國際社會應對危機、維護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穩定的能力,更是加強SDR作用的有力手段
匯率與儲蓄率在統計上存在相關關系,但系數不高且統計檢驗不顯著,似乎不能僅靠調整匯率來調整儲蓄率。
危機前后,對沖基金肆意投機,短期先資本大量涌入后急劇逆轉,使東亞各國經濟雪上加霜。
盡管也遭遇了9.11和高科技泡沫破滅等沖擊,但表現出很強的靈活性和恢復能力,致使市場對其“過度樂觀”。
有多重原因:a.是民族傳統 b.二是文化因素 c.三是家庭結構 d.四是人口結構和經濟增長階段。
中國企業儲蓄占GDP的比例已處于全球高水平,這與經濟轉軌過程未能充分解決企業成本/利潤扭曲密切相關。
全球儲蓄率不平衡客觀存在,儲蓄率高低差異的原因多樣,似不能簡單地將儲蓄率高低說成只與匯率有關。
目前市場結構蘊涵了一些值得關注的順周期性特征,在應對當前危機、改革金融體系時應予以解決。
當時普遍認識到,我國銀行業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如不進行認真的改革,將無法抵御大的經濟下行周期的沖擊。
西方賦予財政部和央行穩定市場的特殊授權往往需經歷較長的政治過程,因而常常錯過最佳行動時機。
中國可望削減對外部需求的過度依賴,并通過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力量。
中國呼吁創建一種新的國際儲備貨幣,以便逐步取代美元,提出了關于整頓全球金融的一項非常直接的要求。
周小川此舉可被視為中國對美國攻擊的反擊,美國財長蒂姆西-蓋特納此前抨擊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
美國要繼續保持其美元的主導地位,就要在拯救自己乃至世界經濟的過程中,發揮第一大國負責任的作用。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本周向全世界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息:他希望結束美元時代。
中國央行行長提出徹底改革全球貨幣體系的大膽建議,提出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取代美元。
約翰·普姆菲在《華盛頓郵報》率先發難,認為周小川的建議是對是對美國經濟的未來投了不信任票。
中國本周初支持設立全球貨幣,這個想法有可圈可點之處,只是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實現。
中美圍繞國際儲備貨幣的爭議不大可能輕易降溫。20G峰會上可能再次上演有關國際儲備貨幣的一場爭論。
周小川此舉可被視為中國對美國攻擊的反擊,美國財長蒂姆西-蓋特納此前抨擊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
斯蒂格利茨對中國提出的調整世界貨幣體系的建議表示歡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23日表示,應充分發揮具有超主權儲備貨幣特征和潛力的特別提款權(SDR)的作用。
樊綱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說,從長遠看,如果要避免與美元本位相關的周期性問題,設立新的國際貨幣當然是必要的。下一步應當監控資本流動和杠桿,而這些信息應當向這些機構進行投資活動的國家通報。
“周小川行長最近提出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一種可以考慮的設想。”吳敬璉說,盡管他還沒有認真研究全部相關文章,但“把現在對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各成員國的特別提款權,變成一種國際儲備貨幣,這是可以探索的一個路徑”。
據法國媒體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斯特勞斯—卡恩25日在巴黎表示,中國方面提出探討創造一種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國際儲備貨幣的建議是“合理的”,也許有關討論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進行。
針對央行行長周小川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的倡議,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周四發表文章評論,稱該提議可能將是20國首腦峰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提議之一,并可能引出國際貨幣體系今后數十年間最為深刻的一項變革。
左小蕾表示,國際貨幣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變化過程和金融的格局密切相關。當今以美元為主的貨幣體系早已不適合今天的經濟格局,這是周小川行長之所以要提出超主權儲備貨幣的背景。
階段 |
主要特征 |
階段一:國際金本位制度 |
世界上首次出現的國際貨幣制度是國際金本位制度。英國作為世界上最早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于1821年前后采用了金本位制度。19世紀70年代,當時世界主要西方國家都實行金本位制度后,國際金本位制度隨即形成。其特征是:所有參加國的貨幣均以一定數量的黃金定值,本國貨幣當局隨時準備以本國貨幣的固定價格買賣黃金。黃金能夠自由進出口。本國的貨幣供應量受本國黃金儲備的制約。 |
階段二:布雷頓森林體系 |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前,同盟國開始擬定戰后經濟重建計劃。1944年7月,44個同盟國的300多位代表出席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市召開的國際金融會議。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其核心是所謂“雙掛鉤”,即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人們俗稱的美金從此而來。 |
階段三:牙買加體系 |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1976年,國際貨幣組織在牙買加達成《牙買加協議》。同年4月,該協議修正后形成了國際貨幣關系新格局——即實際上仍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儲備多元化和浮動匯率占主導的體系。 |
時間 |
進程 |
2007年6月 |
首只人民幣債券在登陸香港,此后內地多家銀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兩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幣債券,總額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
2008年7月10日 |
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三定方案,新設立匯率司,其職能包括“根據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這是公開的官方文件首次提及人民幣國際化,正式拉開了推動人民幣區域化的政策帷幕。 |
2008年12月4日 |
中國與俄羅斯就加快兩國在貿易中改用本國貨幣結算進行了磋商;12日,中國人民銀行和韓國銀行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兩國通過本幣互換可相互提供規模為1800億元人民幣的短期流動性支持。 |
2008年12月25日 |
國務院決定,將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亞細安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此外,中國已與包括蒙古,越南,緬甸等在內的周邊八國簽訂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結算協議,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大步加快。 |
2009年2月8日 |
中國與馬來西亞簽訂的互換協議規模為800億元人民幣/400億林吉特。 |
2009年3月9日 |
央行行長助理郭慶平介紹,國務院已經確認,人民幣跨境結算中心將在香港進行試點。具體的試點方案和辦法目前還在研究,尚未出臺。 |
2009年3月11日 |
中國人民銀行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國家銀行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目的是通過推動雙邊貿易及投資促進兩國經濟增長。該協議互換規模為200億元人民幣/8萬億白俄羅斯盧布。協議實施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
2009年3月23日 |
中國人民銀行和印度尼西亞銀行宣布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目的是支持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以促進經濟增長,并為穩定金融市場提供短期流動性。該協議互換規模為1000億元人民幣/175萬億印尼盧比。協議實施有效期3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 |
2009年3月30日 |
中國人民銀行和阿根廷中央銀行29日在這里簽署了700億元等值人民幣的貨幣互換框架協議,這是迄今中國和拉美國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金融交易。根據該框架協議,阿根廷從中國進口商品時可以使用人民幣,不必再使用美元作為交易的中介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