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周小川超主權儲備貨幣引發熱議 > 正文
□經濟視點報記者 姜華山
G20峰會在與會各方“高度一致”的肯定中華麗閉幕了。
在峰會開幕之時,與會各方懷揣各種不同甚至是針鋒相對的訴求進入會場;在峰會結束之際,G20呈現在世界眼前的是1.1萬億美元全球注資計劃及達成多項共識的豐碩成果。可以說,此次峰會在24小時內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蛻變。
一次并不為世界看好的會議,一次本被世界戲謔為“吵架會”的聚首,居然在各方一片“妥協”潮中,迎來了“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峰會”。
“妥協”也可如此美麗
在此次峰會正式召開之前的各國央行行長會議上,頻頻傳出的是“各國分歧太大,無法協調”、“由于各國在具體救市方案上分歧過大,G20恐難達成具體協議”等諸多“利空”聲音。而各國政要更是借助一切場合,不斷重復地強化著各自觀點。
以美、英兩國為代表的“救”字派主張“各國政府加大財政投資刺激經濟復蘇”的優先解決方案。尤其是美國的只能談財政救市,絕不談金融改革的態度,在大會尚未召開之時,就已招致世界多數國家的強烈反對。
以德、法兩國為代表的“改”字派主張“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出臺嚴格監管措施”的優先解決方案。其觀點認為:應先改革引發此次危機的源頭即國際金融監管體制,否則再出臺任何財政刺激方案都是錯誤的,只是妄圖填平一個無底洞罷了。
以中、俄兩國為代表的“爭”字派主張“加大新興經濟體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中的發言權”的優先解決方案。但該提案雖然看似合理,卻也顯示出了“反對強權,遠水難解近渴”的意境。
一時之間,倫敦上空烏云密布。尤其是當法國總統薩科奇“怒不可遏”地在峰會前以“不從我,毋寧死”的姿態放出“退出峰會”以及反對“虛假承諾”的威脅時,G20倫敦峰會“眾口難調”和“眾心難同”的局面暴露無遺。
但是,與會各方都明白,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已把G20捆綁為利益共同體,各國已不可能像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那樣,各自為戰。加強合作、同舟共濟,成為G20的共同選擇。寄望4小時的會議解決所有問題,顯然不切實際,但峰會盡量求同存異,避免各方的分歧擴大而分道揚鑣,終于取得較理想的結果。
中國聲音
就像一名演員在備受期待和爭議的大片中首次演主角一樣,中國在G20峰會中的表現受到熱評。
中國對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金和探討金融體系改革的積極貢獻受到廣泛贊譽。胡錦濤主席和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第一次會見促成中美新戰略和經濟對話的達成,也預示一種新的雙邊關系的到來。
在峰會開始之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三次撰文,建議考慮創造美元之外的“超主權”新儲備貨幣,以避免危機在今后重演。他還建議進一步完善特別提款權(SDR)的定值和發行方式,將SDR定值的一籃子貨幣范圍應擴大到世界主要經濟大國,推動SDR作為儲備貨幣發揮更大作用。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西方媒體對所謂中國要急于挑戰美元世界儲備貨幣地位意圖暴風驟雨般的評論。
4月2日在G20峰會上發表講話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再次呼吁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并敦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加強對儲備貨幣發行經濟體宏觀經濟政策的監督,尤其應該加強對貨幣發行政策的監督。
對此,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在峰會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在會議決議中沒有直接談到超主權貨幣的事,但其實際影響已經在,不說也在。在會議前,由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等官員提出改變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的議題,事實上已經讓中國主導了這次峰會的議題。”
一個好的開端
盡管G20倫敦峰會成果喜人,但經過各國激烈博弈形成的最終“會議公報”,在某些問題上的表述卻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盡管在刺激經濟、金融監管和改革國際金融機構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體現更多的仍然是美歐意志。
“雖然將對沖基金納入監管范疇,但在由誰監管問題上卻無硬性規定。”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學教研室主任鄭道文認為:“如果由各國自身監管,公報規定便同于一紙空文。若由國際統一監管,就應該賦予國際金融機構更大權力,而對于現在的IMF,顯然有些勉為其難。”
在改革國際金融機構方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發展中國家研究部副研究員汪巍認為,盡管本次峰會在國際金融機構領導層遴選和新興經濟體出資份額上有所建樹,但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一票否決權短期內仍然無法扭轉,在國際金融機構掌門人更迭問題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控制與反控制較量仍將持續存在。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規定,重大事項需有85%以上的投票支持,而根據各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資金貢獻份額分配的投票權比例中,美國一家就超過了17%,這也意味著美國擁有絕對的一票否決權。
不過,對G20自身而言,倫敦峰會仍是一次歷史性的成功。雖然不論是擴大發展中國家在IMF的投票權,還是成立金融穩定委員會加強金融監管均有待具體落實,但相對于峰會召開前夕籠罩的失敗陰影,G20已邁過了這道坎,也已經確定于9月份召開下一次峰會。這是一個好的開端,但未來的G20峰會,如果要想結出更豐碩的果實,同樣需要各方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