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央行行長周小川撰文提出建立超主權貨幣構想。隨即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先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聯合國支持聲,但很快出現了歐洲和日本反對意見。當然,反對調門最高的還是美國。不過令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美國這次好似深得中國古典智慧般地玩了回太極推手,打出了征收“碳關稅”的應對之招。表面看,此招多少有點貿易保護的意思,但深入分析卻發現,這招對于中國提出并受到歡迎的超主權貨幣建議,幾乎是“致命的”。
所謂碳關稅,就是在征收“正常”關稅外,對高耗能的產品再征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稅。乍一看,這個東西與誰來承擔主導貨幣沒有必然聯系,但當我們了解了基于碳關稅的國際經濟運行機制和貨幣發行機制后,就會發現,它簡直就是任何國際主導貨幣的本位體。如果美國征收碳關稅(其他國家必然效仿),那就意味著低效率、高能耗、生產工藝落后的經濟體的競爭力將大幅下降,而這些經濟體內的生產者(企業)的價值也將隨之大幅縮水。反之,那些高效率、低能耗的經濟體的競爭力不但加強了,更重要的是其企業的價值也將隨即膨脹。
如果出現這種局面,其結果無外乎兩種:一是落后經濟體企業的股票(所有權)被大量低價拋售(因為貶值了),資金隨即轉向發達經濟體的企業,如果這是在超主權“統一”貨幣體系下的投資轉移,那么這種資金流轉必然形成財富的直接轉移;第二種結果則是,當發達經濟體企業的增值速度超過當時世界經濟發展規模的時候,全球資本市場就會“倒逼”貨幣發行機構發行新的貨幣以表達這些發達經濟體企業的增值部分,而這種倒逼機制可不管你流通的究竟是美元還是超主權貨幣,也不管發行機構是美聯儲還是IMF,它都必須得到滿足。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說主導貨幣的發行權在誰手里呢?
這樣看下來,我們就不能不說美國佬的這一招確實高明,高明就高明在這是個“兩頭堵”,而不是一根筋。不過這并不是說美國人就比我們聰明,因為國人也早就注意到了“碳貨幣”了。兩年前,上海大學的周洛華先生就曾在《上海證券報》上撰文提出過“碳貨幣”的概念,并且“預言”未來的世界貨幣發行機制將是“碳本位制”,只是那時在國內受到的關注不多。如今,美國人企圖把這套理論以最簡便的方式付諸實踐。我們準備好如何應對了嗎?
其實,美國這么干,也不是一點風險不冒,最起碼現在它也有一些效率不高、能耗卻比較高的產業在運行,而且也不能保證今后其效率就一定高于別人,因而也存在主導貨幣發行權旁落的危險。但這就是經濟規律,不以任何人的喜歡而改變,如果真出現危險情況的話,美國人恐怕也只能趕緊改進自身,而不能去改變規律。如果說我們要從中總結些經驗教訓的話,那就是美國人的這種“務實”精神是值得借鑒的。
現在我們一說產業結構調整,就總有人站出來以不合國情為由不以為然,一說提高效率,就有人拿著凱恩斯主義的學說對此嗤之以鼻。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不管國情怎樣,也不管理論結構如何,不按客觀規律辦事,最終吃虧的終究還是我們。美國人舉起的這把碳關稅之劍尚未在現實中落下,但誰又能保證以后不會落下?誰又能保證別人不揮舞此劍呢?
真正的話語權,永遠只來自于自身實力。
(作者系哈爾濱商業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