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韓 楊
在全球金融、經濟危機背景下,亞洲的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不過,就應對危機的立場而言,雖然中日兩國都采取了積極的財政刺激政策,但是在國際金融體系重建等問題上,雙方的意見想去甚遠。例如,在4月份倫敦G20峰會上,日本就積極表態支持現有的,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但中國則呼吁設立一種超主權貨幣,并謀求對IMF等布雷頓森林機構進行改革。
東亞的兩個地區性大國中國和日本該如何協調雙方的經濟刺激政策?如何溝通雙方在國際和地區金融體系改革中的立場?如何在亞洲一體化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借博鰲論壇開幕之機,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日本駐華大使宮本雄二。
《21世紀》: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如何衡量中日兩國目前的關系?在這個時刻,兩個國家對于對方而言,意味著什么?在雙邊關系中,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加強?
宮本雄二:去年5月,在胡錦濤主席訪日期間,雙方共同發表了“日中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這是衡量日中關系的第4份政治文件。基于戰略共同利益的互惠關系,是指在長期開闊的視野下,認清雙方的國家利益,推動這一關系發展。構筑和發展“互惠關系”,也就是確定新時代的嶄新日中關系。建立起這樣的日中兩國關系,是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日中兩國對國際社會和平與繁榮的責任。
兩國首腦的這一決定,確實是賢明正確的決斷,在面對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的今天,就更加顯而易見。世界金融危機既是日中兩國必須合作應對的課題,也是強化和深化兩國關系的機遇。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正是“戰略互惠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中兩國的合作,已有牢固的基礎。中國去年迎來的改革開放30周年,也是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在此30年間,兩國關系取得了長足發展。如今,中國是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日本是中國的累計投資額最大國家。現在,中國國內約有兩萬家日本企業,為很多中國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兩國在環境和能源領域的合作正在加速發展,而日中經濟高層對話的機制也已建立。
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中國經濟對日本乃至全球經濟所具有的意義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創造了世界經濟新增長值的50%,并保持驕人的最高經濟增長率。因此,在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問題上,世界上期待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中國所發揮的作用方面。
我認為,這種狀況給日中兩國經濟提供了劃時代發展的機會。對于更多的日本企業來說,不僅可以通過加強與中國市場的聯系以渡過此次危機,還可以尋找到國際化發展的新機會。同時,對中國企業來說,也可以通過強化與日本企業的聯系,借鑒到更為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這不僅有利于中國企業在本國市場發展,也可促進走向國際市場。兩國企業的這些工作將自然而然地帶動雙方貿易額的增加。當然,我們也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前來日本投資及進軍日本市場。我想此次經濟危機為日中兩國企業提供了相互取長補短、騰飛于國際市場的機會。
在此基礎上,日前麻生首相與胡錦濤主席于倫敦舉行了首腦會談,雙方對在當前國際社會面臨嚴峻的金融經濟形勢下日中將積極進行合作予以了確認。針對實現日中高層經濟對話,目前也正在朝盡早召開的方向進行協調。我方認為,“多哈回合”盡早達成十分重要,為了世界經濟的恢復,亞洲作為“開放的成長中心”的復蘇將起關鍵作用。為了落實此次峰會精神,我們將向亞洲諸國提供支援,并繼續深化與中國的合作。
《21世紀》:人們最擔心的是越來越深重的貿易保護主義。對日本和中國而言,出口在兩國經濟中都占有較大比重。日本對待貿易保護的態度是什么?
宮本雄二:由于世界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等,日本的出口量大幅降低。從地域上看,面向亞洲、美國、歐盟的出口量降幅較大。在世界經濟進一步減速過程中,預計這一降低狀況還將持續下去。
為了克服危機,大前提是貿易、投資過程不容忽視。這是依據1929年經濟大恐慌得出的教訓,世界對此非常清楚。由此,日本提出了不屈服保護主義壓力這一明確方針。基于同一考慮,也在積極進行有關WTO及經濟合作談判方面的工作。另外,亞洲作為開放的成長中心,應為世界經濟做出貢獻,靈活利用東亞首腦會議等框架,同包含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國展開協作。
前幾日在倫敦召開的第二次金融峰會上,各國首腦就共同抵制保護主義與促進世界貿易及投資達成一致。
另外,各國一致同意努力擴大內需。
我認為,今后有必要讓雙方的擴大內需政策在日中雙方企業中最大限度地得到運用,并以此對雙方國家經濟做出貢獻,進而為擴大日中貿易而有意識地付諸努力。
作為世界經濟大國和貿易大國的日本和中國,與國際社會協作,加緊抵制保護主義的努力,乃是責任和利益所在。
《21世紀》:在G20峰會的預熱討論會上,美、日、歐洲都希望大家,也包括中國能向IMF注資。而中國則要求改革IMF等現存國際金融組織。日本對此的態度到底是什么?日本該如何做才能實現既進一步鞏固自己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同時又能真正解決全球經濟問題的目標?
宮本雄二:在目前世界經濟狀況及展望日趨惡化的狀況下,我國認為強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基礎是當務之急。麻生首相在去年11月在華盛頓第一次金融峰會上表示,將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最多相當于1000億美元的貸款,并于前不久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簽署了貸款協議。
此外,在第二次金融峰會上,麻生首相提議,為強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基礎,應擴大新借貸協議、大幅度增資,將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持黃金的收益用于支援發展中國家,以及對旨在補充世界流動性的“紙黃金”加以重新分配等。日本希望通過這些具體行動為維護國際金融的穩定做出貢獻。
同時,對于這些相關國際金融秩序的新課題,也應進一步做出努力,加強日中對話,發揮建設性作用。因為這正是新時代下的嶄新日中關系——“戰略互惠關系”所肩負的使命。
《21世紀》:亞洲國家在貨幣互換方面正在努力通過區域協調達成合作,以抵御經濟危機。在您看來,日本和中國各自將在亞洲區域協調機制中起什么樣的作用?兩個國家該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亞洲金融危機后,亞洲各國不斷加強地區金融合作框架,我國也通過各種地區框架,為促進外匯儲備庫這種預防貨幣危機手段,即清邁倡議的多邊化,以及為擴大其規模等,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具體來講,在去年12月的日中韓首腦會談上,就強化地區金融合作,歡迎日中韓的多邊貨幣互換規模的擴大,并承諾加速清邁倡議多邊化進程,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此外,在2月召開的ASEAN+3財長會議上,就將外匯儲備庫多樣化的總額從800億美元擴大至1200億美元等強化措施也達成了共識。
在這些地區金融合作的框架下,作為亞洲地區主要經濟體的日本與中國進行合作,盡到應盡的責任,這對于亞洲地區乃至國際社會都十分具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