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摘要:第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浦東召開。論壇主題:綠色金融創新與產業綠色轉型。
支持單位: 中國銀行業協會 中國保險學會
國研中心金融研究所 浦東新區金融服務局
聯辦:金融時報 注冊國際投資分析師協會
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 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
上海市證券同業公會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
上海國際股權投資基金協會 創投行業協會
學術支持:復旦金融研究院 中財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
大家就重要的金融創新提出真知灼見,以及對金融政策前景政策等等。打造一個有影響力的國際金融論壇。也打造出金融家和企業家溝通的平臺。更打造出全球視角,探討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問題的研究平臺。
通過綠色資金來支持綠色產業的發展。綠色技術的研發和商業化的初期階段實際上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也就是說不知道這個綠色技術是否會成功。這樣就面臨著很多風險,所以政府要參與到風險的分擔中來。
我們碳排放增排有成本,減排應該有鼓勵。機制設置最重要部分是通過設置企業的排放限額來使碳排放權有價值,并且在交易當中準確地發現價格。使投資資源配置發生變化。從而解決發展中最關鍵的投融資問題。
為滿足產業發展和空間擴展需求,未來3年開發區需投入資金1千億元以上。加上大興區還需要擴大。大概需要2千億。每年需要籌措資金6百億,還存在很大缺口。這些不能全依靠財政,主要利用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的投入、建設。
有研究表明低碳產品極其相關服務行業創造的收入已經超過航天業和國防業收入的綜合。到2020年將超過石油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因此低碳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經濟新支柱。巨大發展空間為金融業帶來歷史機遇。
近年來金融業務分離成金融服務外包,由此可以整合資源、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首選途徑。專業化服務體出現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之后,金融后臺產業在全球呈現出由歐美向亞太地區轉移的新態勢。
大家知道我們從06年12月入關到今天,大約有80%的外貿訂單控制在外資巨頭之手。今年大蒜、生姜漲10倍,綠豆漲5倍,棉花漲1倍,這跟流通出問題有關系。舊的體系打破新的體系一直沒有建起來,一盤散沙,導致信用缺失。
作為證券市場的第二大投資者和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可通過購買企業債權、股權等多種投資方式支持投資型、綠色型企業發展,也可以以參與企業上市的方式,對綠色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轉型。
我認為對于法規推出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時機,有可能我們認識到了這樣的關系,但中短期沒有找到合適的機制和合適的時間點來推進法律法規共識,這是沒辦法推進我們事業的發展的。這樣就使我們經濟的輸出和增長受到影響。
能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在2010年到2020年之間每年用于減排的投入應該達到2500億美元,所以我們要通過各式各樣的市場機制、金融機制鼓勵人們從傳統的石油能源、化石能源消耗來轉向可持續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要健全法制信用環境,保持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并建立西部唯一的金融審判庭。開辟綠色通道,保障金融安全。建立司法征信系統。組建金融法律服務團,提供優質迅捷高效的法律服務。
要提升整個金融業的競爭力,唯一一個渠道——增大金融機構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來看這幾年取得了顯著的提升。有效抵御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們的銀行業資產總量持續增長,不良率保持持續下降的勢頭。
第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浦東召開。論壇主題:綠色金融創新與產業綠色轉型。金融時報總編宋輔良出席并主持。
AIM上市要求非常靈活。因為它是為高增長企業和中小企業服務,所以他對上市規模沒有要求,對公司盈利也沒有要求。一般性你上市的時候有一個公開發行 25%,但AIM沒有。
中國可以說是一枝獨秀。中國09年第一次超過美國,總的融資額達到5百億美金。08年可以看到美國還是占第一位,到 09年以后中國整個上升趨勢在全球地位越來越明顯起來。
德交所是在今天所有交易所歷史最悠久。我們已經有425年歷史,下半年將舉行一個盛大的活動來慶祝德交所建所425周年。德交所是第一個在全球實現完全電子化交易的交易所。
我這里面一定要認真談一下流入亞洲的熱錢起到非常復雜的作用,該出手的時候就出手,不要流失機會。中國、亞太地區有很多優良的投資機會。
首先提到新加坡對沖基金的行業。01年時候未曾開始,可8、9年以后就成為了亞洲最大的對沖基金區域,超過香港。
第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浦東召開。論壇主題:綠色金融創新與產業綠色轉型。上圖為瑪歌酒莊總經理、首席釀酒師之子 Thibault Pontallier演講。
很多產業引入了外國的投資者,當這些外國投資者投入到環境相關產業時候,我們幫助他們做中間的介入、潤滑角色,幫助他們申請這樣的程序。
臺灣市場雖然不能讓大陸企業上市,但我們在去年開始嘗試,到今天為止總共有60家外國注冊在臺灣的企業在臺灣申請輔導。
企業發展管理分為這幾個階段:質量管理。過去我們講質量就是生命。利潤管理、業績管理、績效管理,價值管理。而管理的最高境界實際上是風險管理。
企業家的任務是創造利潤,打造好盈利模式,組織資金和人才。我們在做上市這一塊時候實際上圍繞著企業家,從企業家創造利潤的任務來做。
公募基金利用股指期貨來穩定自己的收益,我朋友在臺灣第一個基金公司入市做股指期貨,他告訴我們一個優秀的基金管理人應該利用股指期貨所提供的紅頭策略來控制下行的風險。
新三板目前的狀態肯定是不令人滿意的,但問題是這個問題存在并不是不可克服。新三板的問題一定會被解決。
綜合起來,我們對于十二五規劃當中,中國總體的發展前景還是看好的,對于跟消費有關,跟城鎮化有關,跟節能減排有關,以及跟服務有關的這些行業,我們分析員認為是有非常好的投資前景的。
IPO上市價格,引起很多私募投資基金退出的時候,傾向從國內退出。同時在尋找項目的時候,紛紛尋求創業板上市,國內板的上市。可以預期境內的上市,香港的上市,跟中國有關的上市將來是主戰場。
收購海外公司的風險很高但也有很高的回報。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的當地伙伴。在英語我們有一句話:(英文)。中國的意思就是: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獲。柳暗花明又一村。讓我們學習鄭和精神,再次揚帆出海探索新的大陸。
目前面臨著兩個轉型升級,傳統產業的升級,新興產業的發展。我們國家經濟節約型的關鍵時間,發生新興產業是我們進行產業發展重大選擇。新興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從根本上決定了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和總體的競爭。
我講這個故事,是怎么樣用杠桿。后來40%的錢還沒還,紛眾后來把這個錢給付了,我們只付了10%的錢。我們用賣方給我進行貸款的杠桿操作。這個也是可以做的。但是我們也給企業提供了等值價值。
涉及到金融籌劃,戰略方面的設計,甚至于更多。可能一個大的項目,未來都會成為一個上市公司,成為上百億的穩定發展的企業,這樣的情況之下,需要更加多樣化、國際化的戰略設計。
不管是在中國也好,還是世界其他地方也好,投資最主要的回報來源,是怎么樣讓我們自己企業提高效率,怎么能把這件事做好。這是我們自己投資的方式,我也相信今后越來越多其他的投資機構會以這種方式來獲取投資的回報。
究竟有沒有一種發展方式,既可以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又可以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達到人類與資源的和諧。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發展低碳經濟,引領低碳生活,創造低碳文明。
我是做創投的,所以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最近一段時間,醫療創投確實是方興未艾。我們投了錢是為了賺錢,兩個方式,要么我們的公司上市,現在給了一系列上市的例子,最近生物醫療方面,上市在全世界范圍內有很多。
實際上我們發現不是這樣的,至少說對于那些大型比較成熟的私募基金,他能在一個非常長的時間內,持續比較高額叫風險調整后的回報,這就是我們考慮到市場的風險,排除風險之外的回報仍然是非常高的。
我們作為國內,產業基金和我們金融資本的一個融合,我們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一個關注,同時作為我本人來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在企業和PE、VC之間起到一個比較好的,能積累一些經驗。
總體上以前太寬松,未來房地產行業的調控要規范化,要逐漸地收緊。規范化,越來越規范化。這就看房地產企業資金越來越收緊了。
不敢說由本屆世博會催生,但一定由本屆世博會大力推進的,那就是低碳革命,低碳革命有謂之為綠色革命。內涵還可以延展,但這場革命它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的宗旨、內涵在世界普遍認知。
可以看到信貸的市場,它在經濟體當中好像是一個領域全線地放貸給另外一個領域,一個產業全線地放貸給另外一個產業。這樣就存在著信貸方面的問題,這為后面金融危機埋下很多的導火線。
展低碳經濟和綠色金融不僅是國際社會的呼聲,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更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低碳經濟發展潛力無限,國內綠色金融更是蘊藏巨大商機。
我認為下一步中國金融改革的熱點、難點都在微型金融的領域。同時,將來中國金融的投資空間和投資的效率也在微型金融領域,微型金融這個詞是一個新詞,特別是普惠金融,它與包容性金融相聯系。
對于在中國普惠型金融業務將是一個持續推動整個產業發展的驅動力和知識體系。大家知道中國大部分人口幾乎沒有接觸過這種所謂成熟金融體系的服務,而且90%人口還是居住在比較不發達地區,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進行支持。
金融虛擬經濟的發展脫離實體經濟發展。如何跟實體經濟相結合,除了降低杠桿以外,很重要的有一個概念:宏觀審慎監管。也就是說把監管的外在制度、工具作為一個宏觀變量手段進行考慮。
第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浦東召開。論壇主題:綠色金融創新與產業綠色轉型。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專職副會長陳祖基出席并擔任主持。
令人遺憾的是,本來想著部門之間、機構之間應該協調一致,才能夠控制金融危機蔓延的幅度和步伐。很多研究向我們證明金融危機的產生并不是一天、兩天產生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達到可怕的局面。所有的禍根源自于美國。
在傳統的金融服務領域里把受信業務重點投向低碳經濟。最近3年來我們連續投放了一千多億的受信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在個人業務也大力地發展電子銀行渠道,鼓勵客戶使用電子對帳單。
金融計算中心應該為我們的政府的決策,宏觀經濟研究機構,包括給這些金融研究者提供一個比較好的服務平臺,這是我們所期待的。從總體上來說我們希望建立這樣一個金融計算中心,為五大體系提供些基本的保障。
對于整個銀行業來說微型金融就好象是一個整合黏合劑一樣,可以把業務活起來、動起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體制、框架能夠專業性地來整合所有的信息,提供所有后續性支持的平臺服務。
從我們投資銀行角度要盡可能地提供有利的投資金融工具來支持這方面的發展,在未來我們設定了一定的目標,2010年時候整體借貸比率有20%涵蓋在抵御氣侯變化的產業和項目當中。從整體上提高了整個歐洲銀行員工的意識和覺醒。
在未來趨勢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是金融機構必須要在有限投入的基礎上來思考如何提升薪酬資源的回報和運用的有效性,不可能無限制地增長,增長你整個的薪酬水平,但你可以做更好的人力資源的整體安排,包括獎酬資源的安排。
第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浦東召開。論壇主題:綠色金融創新與產業綠色轉型。其間,舉行了中國普惠金融工作組發起儀式。
在嚴峻的形勢下開展金融租賃業務,使我們認識到,金融租賃業不僅為企業提供了融資渠道,更提供了另外一種經濟租賃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們提出了我們的一個建議,基本上參考愛爾蘭的基本建設,系統建立起能夠扶持航運業的政策和法規,在上海建立一個租賃業務特區,吸收飛機、船舶等租賃性的公司落戶上海,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方。
我們想兩岸的產品怎么開放,有沒有可能最后由幾家信托銀行。我們看到07年銀行衍生產品造成的困擾,我們稱之為金融獨排陣。臺灣的技術和網絡是可以的,但是在市場是不夠的,邁出很難。
由于近幾年人才資源廣泛擴張,我們人力資本其實并沒有像前五年有一個優勢。相對于印度來說的話,他們有很好的語言溝通技巧,包括設施配套、知識產權各方面做相對的完善。所以外國大的外包商愿意放到印度去。
第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浦東召開。論壇主題:綠色金融創新與產業綠色轉型。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執行長洪讀出席并擔任主持。
銀行金融租賃公司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力。金融租賃是金融貿易與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金融產業活動。作為一種新型融資渠道,具有傳統工具所不具備的一些獨特價值。應該說金融租賃創造了一種新的經營理念。
我們對國內的航班、每航的人數進行了統計。198個航班其中45個航班占到不足100人,占有所有航班數量的23%。支線飛機替代,可以更有意義充分利用航班,可以減少碳排放量,減少33個航班,可以減少燃油20萬噸。
我們省長采購,這種采購方法,行政上的參與,不是自由貿易調節。像深圳、上海、北京重要的一些城市,應該迅速搭建迎接臺灣服務貿易業,從文化創意設計,包括一些金融、物流,包括一些服務業,這方面如何能找到新的平臺。
在中國IT市場上,得金融者得天下。金融這個行業里面從IT服務開始,IT服務、軟件服務用的比較多,投入成效比較大。因為他基礎走的比較早,所以符合增長在6%這樣一個力度,這個是在金融市場規模,規模是非常大的。
第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浦東召開。論壇主題:綠色金融創新與產業綠色轉型。上海市租賃行業協會會長俞開琪出席并擔任主持。
我以前說過對于微型金融的發展政策是有,關鍵是貫徹落實,關鍵要有一批人去實實在在地推動、發展。我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問題來看,要進行微型金融機構和微型金融組織的創新。如果沒有機構的話,談什么產品的創新。
很多投資人已經進入中國,并且考察中國調控政策的機制和環境。應該創建一種平臺,對于國外的投資人,以及當地投資人來說是平等的,這樣才能促進微型金融的發展。在政策方面應該采取國民待遇,不要歧視國外的投資者。
中國大概有5億人,也就是說相當于世界人口的10%需要微型金融的力量來推動經濟的發展。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不僅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機會,對于世界都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我們需要微型金融的推動力。
如果你讓我們投資股權方面過低的話就很難做到杠桿化。這些數字提高一點的話,那風險是否會更小一點,更容易分擔一點。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我覺得微型金融在中國的確有很大的潛力。但我想說的是有些限制和規定有待商榷。
這么多的人口沒有辦法接觸到金融服務,銀行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如果可以有更完善的系統,一些結構,那從商業角度來看絕對可以。外國已經證明微型金融并不是什么慈善的事情,而恰恰是一個可以商業化、做得很成功的業務。
第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浦東召開。論壇主題:綠色金融創新與產業綠色轉型。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專職副會長陳祖基出席并擔任主持。
有可能人們更喜歡存錢,而更少花錢。必須促進內需才可以保證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超級大國隨著增長速度放緩,經濟體之間的關系一定會使得他們這樣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小。所以我希望可以達到各位都皆大歡喜的程度。
今年第四季度,或者稍晚些股市將見底。最近股市已經出現上漲,這是不是我們貨幣供應量在增速的提前反映,實際上全球貨幣是放量的,而中國貨幣放量程度超過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是基本面并沒有比想象壞。
第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浦東召開。論壇主題:綠色金融創新與產業綠色轉型。上海證券同業公會副會長唐華銘參加分論壇并擔任主持。
十年之內必須要完成產品類別不全的問題。我們國家在所謂的直融產品,直接融資產品,公司債這一塊規模太小,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5%都不到。我們的企業直接融資市場、債券市場和現在在國際上的情況完全不匹配。
2017、2018這就是下一次金融海嘯爆發的時點。我很希望我們能夠躲過這一劫,但必須要知道這一劫可能存在。當我充滿大國崛起豪情時候,要理解未來十年是走向危機的繁榮,而這種繁榮能不能夠讓我們承受一次金融危機的挑戰?
2010中國金融投資榜“聚寶盆獎”獲獎名單 |
|
中國綠色銀行獎 | 2010綠色金融服務創新機構 |
北京銀行 | 民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
大新華船舶租賃有限公司 |
中國民生銀行 |
揚子江國際租賃有限公司 |
南昌銀行 |
長江租賃有限公司 |
2010最具投資價值高成長企業 |
永安信金融服務機構 |
中國美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融事業部 |
上海心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10最具社會責任感租賃企業 |
上海瑞銀擔保股份公司 |
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 |
天津渤海租賃有限公司 | |
2010中國金融投資榜“聚寶盆獎”單項獎 |
|
2010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中國美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2010中國投資創業新銳人物:楊建鋒 |
2010最佳金融生態科技園區:襄樊節能產業園 |
2010最佳廠商融資租賃公司:中聯中科融資租賃公司 |
2010最具經濟活力金融生態區:重慶市渝中區 |
2010最具經濟活力金融生態區:重慶市渝中區 |
2010中國高成長金融服務機構:中國專業國際投資有限公司 |
2010中國最佳商業模式:歐泊尚家 |
2010中國最佳金融創新獎:孔子國際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易綱
中國銀監會紀委書記
王華慶
證監會副主席
姚剛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
周延禮
上海市副市長
屠光紹
中國農業銀行行長
張云
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
唐雙寧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及聯合國
開發計劃署助理署長齊柏
歐洲投資銀行亞洲拉美局長
Francisco de Paula Coelho
APEC經濟委員會主席
Takashi OMORI
IMF駐華首席代表
Ilhoung_Lee
韓國金融委員會副主席
權赫世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
方星海
浦東發展銀行董事長
吉曉輝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副行長劉信義
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司長
胡景巖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
梁桂
中國銀監會信息中心主任
吳躍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
副秘書長湯敏
北京銀行董事長
閆冰竹
彩虹集團公司總經理
邢道欽
美銀美林中國區總裁
劉二飛
獨立經濟學家
謝國忠
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
龔方雄
瑞銀集團投資銀行部亞洲區
副主席李山
德意志銀行亞太區
董事總經理李琦
貝恩投資(亞洲)董事總經理
竺稼
賽富亞洲投資基金
首席合伙人閻焱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左小蕾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金巖石
臺灣銀行董事長
張秀蓮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
劉嘯東
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
亞太區總裁祝曉健
美國納斯達克OMX集團
亞太區總裁Eric Landheer
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亞太區
執行董事楊戈
縱橫公共關系顧問集團
董事長曾立基
美旗控股集團戰略決策
委員會主席謝秉臻
海航實業控股有限公司
副董事長兼總裁劉小勇
永安信金融服務機構
董事局主席喬志杰
上海心爾新材料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梓剛
中聯重科
副總裁萬鈞
大新華船舶租賃有限公司
董事長高傳義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高級副總裁盧朝霞
安永亞太區金融服務
主管合伙人包凱
凱捷大中華區副總裁
王曉良
西安炎興科技軟件有限公司
首席執行官劉寧
中銀律師事務所主任
趙曾海
博龍資本董事總經理
花醒鴻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主任
奚自立
贊助咨詢:
王先生
電話:+86-10-8586 6866
傳真:+86-10-5964 8987
郵件:sponsor@ciff.org.cn
參會咨詢:
王先生
電話:+86-21-5887 8061
傳真:+86-21-5887 0838
郵件:attend@ciff.org.cn
宋小姐
電話:+86-10-8586 6966
傳真:+86-10-5964 8987
郵件:kathysong@ciff.org.cn
演講咨詢:
宋小姐
電話:+86-10-8586 6966
傳真:+86-10-5964 8987
郵件:kathysong@ciff.org.cn
媒體合作:
李小姐
電話:+86-10-8586 6965
傳真:+86-10-5964 8987
郵件:media@ciff.org.cn
主辦媒體:
FT中文網
華爾街日報
美通社(亞洲)
彭博新聞社
路透中文網
新浪財經
理財周報
協辦媒體:
每日經濟新聞
上海金融報
上海日報
投資家
投資者報
大眾證券報
金融投資報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資本市場雜志
經理日報
中國經營報
浙商
支持媒體:
財經國家周刊
新金融世界
投資與理財
基金分析
中國商界領袖
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