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第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2010年10月16-17日在上海浦東召開。論壇主題:綠色金融創新與產業綠色轉型。上圖為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婁剛參加分論壇。
婁剛:謝謝秘書長。剛才馬克-讓先生集中對國際的環境給我們做了非常詳細的介紹,聽上去挺悲觀。我講一下國內情況。馬克-讓開了很好的頭,未來十年可能國際整個金融環境本身就是比較多變的,或者會出現很多新的風險。這對中國國內金融市場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從這里開始講未來十年里面中國金融市場最起碼有哪些新的挑戰。
第一大挑戰,可能要經歷十年,或者更長時間逐漸貨幣的調整。在貨幣匯率調整過程當中人民幣逐漸地走向國際化。這些話說起來很容易,但在這個過程當中資本市場如何跟這個過程相配合,這是非常復雜、棘手的問題。因為到目前為止整個圍繞人民幣在資本市場上的產品在國內幾含乎沒有,在境外是不可交割遠期的合約。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中國的出口商,或者有這種風險管理需求的人來說現在幾乎沒有辦法來管理風險。我覺得這對資本市場發展來講是很大的挑戰。我們國家從實例上來講,或者從國家規模上來講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4萬多億美元的生產總值規模,如果把東南亞這些小國加起來也沒有這么大。但很可笑的是人民幣遠期合約交易量可能還比不上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特別是泰國一些小貨幣的交易量來得多。我們企業要想在境外市場進行這樣的風險管理,他也沒有這么大的頭寸來滿足這個需求。所以可能只能做很小頭寸的對沖。我覺得這可能是第一件需要考慮的事情。
二,在這個過程當中還需要實現投資能力的提升,投資范圍提升。按照目前情況來看就算未來中國每年順差比以前要少一點,十年時間恐怕也要累積到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顯然已經跟今天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差不多規模的金額。整個大國都在印票子,未來十年不是美國賴帳的十年,而是美國通過貨幣貶值和通脹的貶帳的十年,如果你手里是所謂無風險的、低固定受益的資產類別,那顯然你是最吃虧的一個。
這個事情又不能完全指望政府來實現,必須要通過市場來解決。因為政府的投資能力是有限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這么大的規模,實際上政府已經快有一點吃不消了,中國如果走這條道路的話,那就復制小國一條腿走路的方法,這是不行的。我們要;萦诿,而用惠于民。過去是集惠于國,因為你是有需求的國家,我們外匯儲備是不足的,延續到今天過多了,如果繼續延續這個處置的話,那對外匯安全有一定的挑戰。要把;萦诿,讓老百姓、讓市場對外投資,投資那邊的產品來解決這個問題,解決我們外匯資產的收益問題。這對資本市場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是跟國際接軌部分。
國內的挑戰也不小,我打算從三個方面來講:一,我覺得我們十年之內必須要完成產品類別不全的問題。這是一個大問題。很多人說:產品類別怎么不全了,不就是這么股票嘛,中小板、創業板都到2千家了,還不全,這不叫產品類別,這些是權益類的產品。我們國家在所謂的直融產品,直接融資產品,公司債這一塊規模太小,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5%都不到,我們股市如果按照3500點算,幾乎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百。在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以后達到國內生產總值170%到180%,這在國際市場完全是說得過去的。但我們的直融市場,也就是說企業直接融資市場、債券市場和現在在國際上的情況完全不匹配。
現在國內連一個正而八經的評級機構都沒有,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政策要配合,監管要配合,看一下大的框架必須要產品滿足。美國的直融市場大于它的股市,比它的股市還要大,是銀行信貸規模的接近兩倍。也就是說他有大部分企業的債務融資需求,他不是通過銀行來解決,而是通過資本市場來解決。這樣資產配置就有一個很高的效率,當然后來出了次貸,這是延伸產品和風險管理的問題,這是一個產品類別的問題。也就是說中國的老百姓錢多了以后,要么買股票,要么買房子。這兩塊資產要么風險太大,要么流動性太差,實際上都不太適合普通的個人投資者,但如果把公司債這一塊市場做大的話,那就符合大部分的散戶投資需求,高于銀行的存款收益,但流動性又非常好。這是產品類別的問題。
再有一個問題,解決工具箱的工具不全問題。對風險管理類的產品剛剛起步,股指期貨孩子算是生出來了,但生出來了以后怎么樣長大,現在的股指期貨了解下來反而變成了投機的工具,但是一個風險管理的工具。我們怎么樣把它引導到這方面,讓大的機構來運作起來,這是一個大的課題。也就是說既要參與市場,又不愿意承擔市場風險的人,可以通過這些風險管理工具來把風險控制住,管理好。一個企業跟另外一個公司交叉持股,必然要面臨著市場風險的問題。但他又不是市場投資人,是產業投資者,他必然有很強烈的對沖市場風險需求,這時候為什么不用股指期貨呢,為什么沒有更遠期的和約來使用,對于這一塊我們都需要滿足他的需求,逐漸地把工具箱里的工具來集中全。延伸品、結構類產品都要發展,實際上延伸品和結構類產品有它很大的優勢。不能看到美國,或者歐洲在風險管理上出現了問題,就認為這些產品本身都不行。要先把這些工具箱的里的工具搞全,才可以把生活做好。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國際化還需要繼續深入。除了剛才講的走出去問題要解決以外,還要解決一個怎么進來的問題。中國的老百姓為什么不能夠投資5百強的公司。為什么一定要把錢全都砸在創業板、中小板,還有些國內,他不是不想投,但沒辦法,沒有辦法選擇,我覺得要完成一個真正的金融中心建設,讓境外的企業到中國來,給我們進行投資,跟我們走出去投資同樣重要,這是國際化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磭H金融中心里面沒有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是自己完成國際金融中心的,那只能叫一個產業中心、產業融資中心,不叫國際金融中心。
我大概從這幾方面講一下個人的經驗和想法。有偏頗之處請各位專家做一個指正。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