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摘要:2010年全國兩會到來,關于股市的熱點議題亦備受關注。融資融券、股指期貨、新股發行制度、再融資問題、國際板、創業板、大小非、股市行情等成為兩會代表及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從涉及資本市場發展方面的信息來看,平穩運行、平衡發展將貫穿今年股市,股市將在穩定中加快結構調整。
國際板相關規則已有初稿,待修改完畢后將向社會征求意見。
朱從玖接受媒體采訪,詳細剖解了有關改革的五大問題。
創業板實現直接退市制度,不再長時間警示,同時快速退市,杜絕借殼。
姓名 |
職務 |
身份 |
范福春 |
前證監會副主席 |
政協委員 |
朱從玖 |
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 |
政協委員 |
朱玉辰 |
中金所總經理 |
人大代表 |
耿亮 |
上海證券交易所理事長 |
政協委員 |
李劍閣 |
中金公司董事長 |
政協委員 |
江連海 |
證監會吉林監管局局長 |
人大代表 |
左紅 |
證監會江蘇監管局局長 |
人大代表 |
楊曉嘉 |
證監會湖南監管局局長 |
人大代表 |
侯外林 |
證監會廣東監管局局長 |
政協委員 |
歐陽澤華 |
證監會市場部副主任 |
政協委員 |
劉興強 |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 |
人大代表 |
陳東征 |
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 |
政協委員 |
黃有根 |
證監會湖北監管局局長 |
人大代表 |
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迫切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地步,無論是勞動力成本上升,還是資源及環境的壓力,都預示著中國到了一個需要強調“結構和增長方式轉變”的階段,而節能減排則是公認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手段。預計節能減排將是“十二五” 期間工作重點,兩會召開期間,期待相關政策出臺。
低碳經濟板塊包括環保、節能、減排和清潔能源等四大產業,低碳經濟政策將使得新能源、智能電網、建筑節能、工業節能以及環保成為受益最大的行業。業內人士指出,無論從經濟層面還是從政策層面來看,低碳經濟板塊都有望成為市場的一個長期熱點。
市場對區域經濟的熱情“捧場”并非空穴來風。繼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皖江城市帶產業轉移示范區的政策出臺之后,2月1日,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副司長陳宣慶透露,近期要研究制定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規劃、京津冀都市圈發展規劃和成渝經濟區的發展規劃。此外,新疆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也有望在接下來的區域規劃中率先推出,再加上西藏區域振興規劃和重慶兩江新區發展規劃,目前市場預期較為強烈的區域規劃有六個。
展望2010 年,部分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還將陸續公布,而隨著政策的落實和規劃的實施,區域經濟的發展潛力也將不同程度地激發出來。區域經濟有望成為A股市場持續的主題投資熱點。
未來幾年將是中國物聯網相關產業以及應用迅猛發展的時期。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科技的革命,全球性的新興產業革命已經全面展開,傳感技術與物聯網正是這一革命的重要內容。以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網絡產業成為七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成為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
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中提及“物聯網”,但限于當時技術條件,這個新概念沒有引起太多關注。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職不久,就建議政府投資新一代智慧型基礎設施,并上升至美國國家戰略,由此引發了世界各國對物聯網的追捧。無所不在的物聯網時代,人類面臨的又一個發展機遇已經到來。
2月23日,《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并明確提出:從今年開始,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須以公益性為核心,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從九個方面切實緩解民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隨著醫療改革試點的啟動,醫藥生物行業近日重新活躍。在目前的醫改統一招標采購大的政策背景下,行業集中度和盈利能力會持續提升。
從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必將讓位于我國國內居民的消費,因此擴大內需是必然選擇。在此基礎上,醫藥行業將極大地受益于政府加大居民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和財政投入的大規模提高。
從歷屆兩會的情況來看,三農問題往往是重要的議題之一。因此,在兩會期間,三農問題或將升溫,預計今年的重點將在“穩定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上。其中,在政策扶持的農業板塊細分領域中,作為上游的種子業值得重點關注。從政策來看,生物育種已經被定位為國家未來要重點扶持和發展的七大新興戰略型產業之一,預計未來生物育種將在稅收、信貸、政策等方向獲得大力扶持。
農業1號文件對農業、家電、建材板塊構成政策利好。尤其是種業、種植業、林業、養殖業等大農業板塊,想必資本市場一定會給予熱烈反應。
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中國資本市場從自發形成開始走向規范發展。
1992年,時任總理李鵬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積極進行發行股票和證券交易市場的試點工作,抓緊人員培訓,完善規章制度,健全交易秩序,使股份制經濟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到了1993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發展包括債券和股票在內的金融市場”。兩會閉幕后的次月,證監會頒布了《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1994年,公司法開始實施。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今年國家將組織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按照公司法進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積極總結經驗,逐步形成規范化的實施辦法,以利推廣”。
2000年,兩會提出“增加企業融資比重,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融資”。中國資本市場有了自己的“大藍籌”,有了“科技股”,也開始籌建“創業板”。
2001年,兩會提出,“規范和健全證券市場,保護投資者利益”。資本市場多層次體系建設邁出一步。
2002年,兩會提出,“適應加入世貿組織新形勢,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證監會在這一年里發布了《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和《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
2003年,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正式進入我國股市,我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國際化又向前推進一步。
2004年春,兩會提出,“加快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擴大企業債發行規模,逐步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資本市場更直接地為經濟發展助力。
1995年,時任總理李鵬在兩會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要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當年,中國境內企業境外上市籌資31.7億元,而在1994年這一數字為192.5億元。
1996年,兩會提出,“積極穩妥地發展債券和股票融資,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證券市場”。
1997年,《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頒布,規范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同時開始對“老基金”進行清理。在這一年,股票發行額度達到了300億元,是1993年的6倍。
1998年春天,亞洲金融危機的陰云尚未散去,兩會把“理順和完善證券監管體系”作為當年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
1999年,證券法開始實施,資本市場發展進入有法可依的時代。
2005年春天,兩會提出“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建設,建立健全資本市場發展的各項制度”。這一年,共有近百名代表和委員對股權分置改革提出了相關建議和提案,證監會充分吸收了里面的好意見、好建議,適時啟動了股權分置改革。
2006年,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深入推進,相當一部分代表委員高度關注股權分置改革及改革完成后的相關問題,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股權分置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
2007年春天,兩會提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并大篇幅地對股票、債券、期貨、發行制度、上市公司質量進行闡述。
2008年,兩會提出“優化資本市場結構,促進股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建立創業板市場,加快發展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期貨市場”。
2009年,兩會針對資本市場提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維護股票市場穩定,發展和規范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期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