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日前在北京開幕,投資者最關心的是今年“兩會”行情會怎么走?操作上該如何應對把握
歷年“兩會”期間股市漲多跌少分析今年股市“兩會”行情,離不開對歷年“兩會”行情的回顧和參考。先來看最近15年的“兩會”行情。據統計,過去的15年,在全國“兩會”期間,大盤上漲的有10次,持平1次,下跌4次,上漲概率67%。從波動幅度看,無論大盤上漲還是下跌,多數年份的漲跌幅均不大。“兩會”結束后,1至4個月內,大盤上漲的概率超過90%,幅度從4%到34%不等。
再看熱點方面。在過去15年“兩會”行情中,漲幅靠前且頻率較高的行業,并非之前投資者普遍看好的熱門行業,如農林牧漁、生物醫藥等,而是事先并不為多數投資者所青睞的冷門行業,如房地產、交通運輸、家用電器等。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股市亙古不變的規律:多數人看好的不一定會漲,多數人看空的也不等于沒有機會。
今年“兩會”行情制約因素較多相對以往,今年“兩會”行情的制約因素多且復雜,尤其是市場資金緊缺和企業業績提升之間的矛盾最為突出。一方面,隨著經濟復蘇周期的到來,企業業績增長的預期較為強烈,而企業業績的增長又會通過股市的持續上漲體現出來;另一方面,雖然管理層多次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沒有改變,但從春節前后所采取的一系列舉措,尤其是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央行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加上美聯儲突然宣布提高貼現率25個基點這些政策舉措看,全球流動性收縮實際上已悄然而至。
在流動性收縮的同時,市場對資金的需求卻是有增無減,主要表現在新股發行節奏未見放緩跡象,卻呈加速態勢。今年以來,新股發行速度不斷加快,僅1月份,IPO數量和融資金額就繼續領跑全球,當月全球前10大IPO,中國企業占了7席。業內人士預測,今年國內股市融資總額可能超過3200億元人民幣,這對股市的資金供應無疑帶來了巨大壓力。
綜合看,由于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企業業績回升的態勢日趨明朗,中國股市長期向好的趨勢十分明顯,但今年“兩會”前后股市的資金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將制約“兩會”行情向上拓展的空間。
把握“兩會”行情還需未雨綢繆多年的投資實踐表明,股市是個充滿變數、機會與風險并存的特殊場所,既充滿許多誘人的逐利機會,又包含無數潛在的投資風險。因此,投資者在“兩會”期間的操作中,還需結合自身實際,精心準備,未雨綢繆。
適度控制持倉。對今年“兩會”行情,既不應極度樂觀,也不該過于悲觀。做好兩手準備,平靜面對漲跌,才是應有之策。時刻提醒自己控制好倉位,做到進退自如,是理性的投資者永恒不變的“炒股經”,尤其是自大盤見底1664點以來一直輕倉、持股不多的投資者,更不能賭字當頭、重倉出擊。雖然在“兩會”期間重倉,有可能獲得暴利,但一旦展開調整,極有可能前功盡棄,甚至不盈反虧。所以,在今年“兩會”前后多空因素交織并存的情況下,投資炒股的第一要務是:控制倉位、保存實力,寧愿不賺或少賺,也要確保不虧或少虧。
精心選擇品種。在控制倉位的同時,還要注意調整持倉結構,堅決回避漲幅已大的品種。一般來說,在一輪大行情啟動初期,盤子小、股性活的品種,會搶先上漲,適度加大這類品種的持有量,有利于增加獲利的機會。但在今年“兩會”期間,在指數從低點起來已漲將近一半,許多題材股、區域概念股漲幅已大的情況下,投資者就需多一分理性和警覺,在部分資金配置小盤活躍股的同時,增加大盤股的配置比例,特別是盤子稍大、股性較呆、漲幅不大,但安全邊際相對較高的品種,就顯得尤為關鍵。
踏準操作節奏。在適度控制持倉、精心選擇品種的同時,投資者還要把握好行情漲跌規律和實際操作節奏,做到有靜有動、動靜結合。對持倉中的長線品種,無論大盤和個股怎么折騰,可以無懼波動,一路持有;對短線品種,一旦出現大幅拉升,就要敢于“殺漲”,以便回落到一定低位時再行接回;對預留資金,一旦發現計劃買入的品種出現大幅殺跌,也要敢于“追跌”,以便買入的品種反彈到一定高位時進行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