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編輯 劉玉鳳
繼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即將推出后,國際板建設將成為資本市場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之一。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教授就國際板推出的相關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推出時機基本成熟
記者:國際板推出將對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目前國際板推出的時機是否已經成熟?
賀強: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已經20多年,中國改革開放也已30多年。從這個角度上講,國際板推出時機已基本成熟。
國際板推出的最大意義在于,將引導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我想強調的是,這個對外開放應是雙向含義,不僅是我們走出去,也要把國際上的好公司引進來。中國證券市場過去側重于走出去,現在國際板推出,將在某種意義上推動引進來的工作。
國際板應把國際上的好公司,如奔馳、寶馬、微軟、可口可樂等百年老店放到國內掛牌上市,讓國內的投資者分享這些公司的利潤,而不僅僅讓海外投資者分享我們優質公司的利潤。
我國證券市場發展20多年,在上市公司規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整體而言仍有許多不規范的地方,國際板推出也能讓我們借鑒海外上市公司規范治理的經驗。我們的上市公司、監管者、投資者都缺乏國際市場運作經驗,如果把國外的好公司拿到我們這掛牌,必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這些國際老店之所以能成功運作上百年,在公司治理、盈利能力方面必有過人之處。
此外,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上交所發展國際板,實際上為這個工作做了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會成為“國際提款機”
記者:有人擔心國際板一旦推出,有可能成為海外投資者的“國際提款機”,您對此有何看法?
賀強:這是不可能的。“國際提款機”這個概念源于上個世紀末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當時香港成為索羅斯等海外投資者操控的重要陣地,因而出現了“國際提款機”的說法,主要指的是通過操縱現貨,在股指期貨上提款。因為期貨市場具有杠桿放大的功能,這些金融巨鱷容易利用以小搏大的功能賺取巨額收益。
但我們即將推出的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的股指期貨,在監管方面非常嚴格,絕不會讓外國資本在中國市場翻云覆雨。
要做得大氣
記者:有人認為,考慮到保證國際板平穩推出,推出初期應以紅籌股回歸的形式為主,你怎么看待?
賀強:國際板思維要國際化,眼光要全球化,要大氣。國際板的本質不能變,就是要做成以國際大公司為主體的國際板。國際板搞好了,中國本身的金融地位也將得到提高,所以國際板的眼光一定要放得長遠些。
國際板與深圳市場、港股市場應該是合作關系,而不是惡性競爭關系,關系一定要理順。要明確國際板潛在市場大得很,國際市場大得很。
應采用直接發股票形式
記者:您認為國際板發行應采用什么樣的形式,是直接發股票還是通過發行存托憑證的形式?國際板發行品種、發行審核等制度設計方面是否要區別于A股?推出初期規模應該如何?
賀強:國際板剛推出不要搞的太復雜,直接發股票的形式最好,一步到位。一開始要簡單化,不要搞衍生工具或者替代品。證券市場最基本的功能是為企業籌集資本,為投資者獲取投資報酬服務。直接上股票,有利于企業融資,也有利于投資者投資。
至于發行品種、發行審核的問題,我認為也不要太復雜,太復雜反而很難推出,剛開始推出越簡單越好。在規模上,國際板也要循序漸進,一開始規模不要太大。
可考慮合并B股
賀強:多年前我就曾提出建設國際板的設想,也提出可以通過國際板解決B股的問題。B股在資本市場改革過程中的地位很尷尬,當時為了吸引外資,在我們境內劃出一個小圈子,就是B股。后來國內公司在境外發行了H股,境外投資者投資H股比在境內投資B股方便,B股就出現了半死半活的狀態。
那時候有人建議BH合一,但可能性不大,因為B股質量比H股差。有人也提出通過發行存托憑證形式到美國上市,也搞成過幾家,但不可能一兩百家一起到美國上市。后來想到AB合一,但是有限制,當時政策不允許國內投資者投資B股,另外還有資本項目下人民幣沒有完全實現自由兌換,AB股計價結算的貨幣單位也不一樣。
當時我們提出思路,應該把B股放到上海的國際板。因為B股一開始就是外國投資者投資,后來允許境內投資,但是很大一部分仍是國際投資者。因而我們建議將B股合并到國際板,放到國際板加以規范,逐漸擴大,解決B股遺留的難題。
至于現在還是不是要將B股合并到國際板,要看上海方面自己的想法和制度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