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歷史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縮影。證券市場的出現和發展,是中國經濟逐漸從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轉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成就之一,而證券市場改革和發展的經驗,也是中國經濟改革寶貴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這些機遇和挑戰,回顧和總結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歷史,把握證券市場的發展規律,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和措施,將有力地推動中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
2000-2007年基金規模增長與滬指走勢
截至目前滬深股市上市公司家數統計
2000-2007年基金規模增長與滬指走勢
2001年-2007年證券公司凈利潤
20年,投資理財已經從“少數人的覺悟”變成了“多數人的覺醒”。盡管2008年中國股票市場的深度調整帶給不少投資者財富的損失,但這并不妨礙中國百姓跨入一個理財新時代的步伐。全文>>
A股需要怎樣的機構投資者?這是在各方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所有的制度設計,只有把數千萬社會公眾投資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市場才能回歸其本來面目。全文>>
面對中國股市的下跌,證監會8次對市場進行表態,從口頭到正面回應市場七大熱點問題。隨市場的變化,證監會已是一個積極、成熟的中國資本市場守門人。全文>>
相關:李青原:茫然與尋覓中的聯辦歲月 “狂熱”直接催生證監會
截至2008年10月7日,滬深兩市共1584家上市公司。尚福林指出,經過十多年的培育和發展,上市公司規模逐步發展壯大,結構日趨合理,業績快速增長,公司治理結構日益完善,資產質量穩步提高,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全文>>
2003年8月,首次證券公司規范發展座談會在京召開,提出了證券公司必須嚴格執行的“三大鐵律”,進而拉開整個綜合治理的序幕。經過五年來的規范發展,證券行業已今非昔比。全文>>
·中國證券市場萌生
·1978年-1992年,改革開放后,中國證券市場在中國經濟轉軌的背景下萌生。這一時期的市場特點是:自我演進、缺乏規范和監管,以分割的區域性試點為主。
--1984年,飛樂音響、延中實業發行
--1987年9月,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90年12月,上證所開始營業
--1991年8月,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1991年4月4日,深證綜合指數發布
--1991年7月15日,上證綜合指數發布
--1991年底,深交所開始營業
--1991年底,推出B股試點
--1992年1-2月,鄧小平南巡指出要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其中就資本市場提出了看法
--1992年8月,“8-10”風波爆發
·形成和初步發展
·1993年-1998年,中國證券市場統一監管體系初步確立,從早期的區域市場迅速走向全國性統一市場。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陸續出臺。市場得到較快發展。
--1992年10月,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成立,劉鴻儒上任首任主席(不管是在金融改革的險灘激流中,還是在教書育人的精神殿堂里,劉鴻儒仿佛在談笑風生中。任期1992年10月-1995年3月)。中國資本市場納入全國統一監管框架,全國性市場由此現成并逐步發展
--1992年底,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
--1993年4月,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頒布
--1993年6月,境內企業開始試點在香港上市
--1993年8月,禁止債券欺詐行為暫行辦法發布
--1994年7月,公司法實施
--1995年,“327”國債風波
--1995年3月,周道炯就任證監會第二任主席(任期1995年3月-1997年5月)
--1996年10月,發布《關于嚴禁操縱證券市場行為的通知》
--1996年12月,滬深交易所實行10%漲跌停板制度
--1997年3月,瓊民源控股股東利用虛增利潤手段操縱股價被查
--1997年6月,周正慶就任證監會第三任主席(周正慶主張積極治理股市,筆下的一份建議曾引發著名的5-19行情,給股市帶來持續兩年上漲。任期1997年6月-2000年2月)
--1997年11月,《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發布,規范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
--1998年4月,國務院證券委取消,證監會成為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部門,集中統一的證券期貨監管體制形成
·進一步規范和發展
·1999年-2007年,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牛熊更迭的時期。從2001年開始,股市步入持續四年的調整,券商連年全行虧損。資本市場發展中累積的遺留問題、制度性缺陷和結構性矛盾逐步顯現,到2005年,最大的矛頭指向了股權分置。“國九條”的出臺標志著中央政府 對資本市場發展的空前重視;在“開弓沒有回頭箭”的股改實施后,中國股市也出現了轉折性變化。
--1998年12月,《證券法》頒布,次年7月實施
--1999年4月,廈海發戴上ST帽子,這是1998年4月滬深股市出臺“特別處理”規定后,首只ST股
--2000年2月,周小川就任證監會第四任主席(任期2000年2月-2002年12月)
--2001年,證券市場財務做假案銀廣夏事件曝光;莊家呂梁操縱中科創業轟動市場
--2001年,深交所開始探索籌建創業板
--2001年,德隆系的金新信托發生擠兌風波,德隆系開始“災變”
--2001年4月,PT水仙成為A股首家退市公司。當年2月,證監會取消PT制度,連續3年虧損的公司停止交易,暫停交易后第一個會計年度仍未扭虧將終止上市
--2001年9月27日,證監會宣布處罰鄭百文及有關中介;主要責任人已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2001年,證券業協會設立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三板)
--2001年12月,中國加入WTO,有關證券市場開放的承諾同時進入履行倒計時
--2002年,證監會增設專司查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機構,與公安部成立的證券犯罪偵察局合署辦公
--2002年,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和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發布
--2002年12月,尚福林就任證監會第五任主席(“福臨股市”是2002年12月尚福林走馬上任時坊間流傳的一句吉語。)
--2002年12月,QFII機制建立
--2003年4月4日,退市風險警示“*ST”開始啟用
--2003年6月9日,社保基金正式進入股市,開始購買股票及有關債券
--2003年10月29日,《證券投資基金法》獲通過
--2004年1月,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九條)發布
--2004年5月18日,中小板獲準設立
--2004年8月30日,證監會宣布暫停新股發行
--2004年10月25日,保險資金獲準直接入市
--2005年1月17日,證監會宣布恢復暫停半年的新股發行
--2005年,證監會調查組歷時3個月結束對科龍電器的調查。隨后,包括董事長顧雛軍等在內的科龍電器多位涉案人員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2005年5月8日,《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發布,股改試點工作啟動
--2005年6月6日,滬指跌破1000點,低報998點
--2006年1月1日,修訂后的證券法、公司法正式施行
--2006年1月,中關村高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制企業開始進入代辦轉讓系統掛牌交易
--2006年4月29日,建國以來最大的金融證券案--德隆案主案一審判決,唐萬新被判有期徒刑8年并罰40萬元;德隆系三家核心企業合計被罰103億元。據05年底的公開數據,德隆控制的六家金融機構從01年6月5日到04年8月31日,共變相吸收公共存款450.02億,其中未兌付資金余額為172.18億
--2007年,證監會設立行政處罰委員會和稽查總隊,從制度上確定“查、審分離”模式
--2008年8月,證監會出臺文件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
30年,一個呱呱落地的嬰兒可以長成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30年,中國股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一些成熟市場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路。“資本市場發展到今天是絕對不容易的,因為資本市場的改革對中國是太重要了。中國的改革實際上就是一個資本市場的改革,這是最重要的改革。”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曹鳳岐教授這樣分析資本市場改革的意義。全文>>
日期 | 漲幅 | 日期 | 漲幅 |
2001年10月23日 | 9.86% | 1999年09月09日 | 6.59% |
2008年09月19日 | 9.45% | 2002年01月31日 | 6.81% |
2008年04月24日 | 9.29% | 1997年02月19日 | 7.58% |
2002年06月24日 | 9.25% | 2008年02月04日 | 8.13% |
2000年02月14日 | 9.05% | 2005年06月08日 | 8.21% |
被A股市場視為重大利好的內地融資融券“千呼萬喚始出來”。中國證監會宣布正式啟動融資融券試點。將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原則推行,并施行窗口指導,以控制風險。全文>>
相關:有望成為融資融券標的的股票 融資融券對股市影響有多大
現行的新股發行方法不僅通過網下配售向機構投資者進行利益輸送,在網上的申購中也奉行“資金為王”的策略。特別是今年以來,由于新股爆炒所帶來的財富效應,吸引了更多的資金加入到一級市場中來。一旦市場低迷,這些制度缺陷就會加倍放大。全文>>
中國證券市場興起時,就有人提出設平準基金。到2004年,證券市場長時間低迷,人們再次熱議平準基金。后來,股改讓市場行情高漲,此話題被暫且擱下。2008年以來,股市大幅下跌,平準基金呼聲再起。全文>>
近日,取消與上市公司分紅有直接聯系的紅利稅呼聲漸高。證監會方面日前也表示,一直在與相關部門就紅利稅問題進行溝通研討。市場對紅利稅調整充滿憧憬。證監會發布了《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若干規定的決定征求意見稿》,鼓勵引導增加分紅。全文>>
次貸危機逐漸演變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中國作為受影響最小的大國,一年來A股卻下跌70%,遠遠大于處于金融危機旋渦中心的美國股市的下跌幅度。我們不得不懷疑:如果沒有大小非解禁的影響,以上不可思議的現象還會出現嗎?全文>>
各國政府接連打出重拳,全球聯手對抗自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的下行趨勢,引起國務院高度關注,正在準備出臺一系列的措施。
美國政府將政府支持的抵押貸款巨頭房利美和房地美收歸國有。
起始于美國次級房地產貸款的危機已經演化成了一場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嘯。
悲觀的企業財報給深受金融危機打擊的美國市場又吹來一股寒風。
美股4日大幅下跌,對美國與海外經濟增長放緩感到不安。
美國西岸最大的富國銀行在花旗銀行宣布收購美聯銀行。
美國第四大證券公司雷曼兄弟報稱將售旗下資產。
日本國內受金融危機影響,短期市場上信用力下降的金融機構面臨籌資困境。
資本江湖的人物志 我們的監管目標是“防止股市大起大落”,卻既沒防住大起,更沒管過大落。問題是經歷一輪與監管目標不一致的大起大落后,可能好不容易換來的監管經驗又再無用武之地了。10年換了4個主席,這也折射出中國證券市場的曲折發展,人治將止于何人。[詳細] |
十大最牛散戶今何在 2007年,中國股市高歌猛進,牛氣逼人,一個個號稱“最牛散戶”的投資者也紛紛浮出水面,那份《最牛散戶百強榜》更是吸引了無數的眼球。然而,時過境遷,進入2008年,中國股市股指大幅縮水,這讓一直沉浸在牛市盛宴中的股民一夜之間驚呼:熊來了。劉芳、蔣菲、劉元生、黃木順……多少耳熟能詳的名字在牛熊轉換中還能續寫“最牛”的神話嗎?[詳細] |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向更縱深推進的標志,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開業將是一件歷史性的大事件,全世界都在關注。但是此刻,交易所籌備組負責人、第一任上證所總經理尉文淵卻忐忑不安。全文>>
他是中國證券業行業20年沉浮的一個縮影。他曾盛極一時,也兩度出局,但始終隱忍克己。現在,他離開體制,東山再起。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闞治東開門見山的說,以前對我的報道很多是錯。全文>>
股改伊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許久未曾露面。7月25日,李青原在一次研討會上,針對股權分置改革作出指導性的評價標準,拋出了驚人觀點:“新老劃斷界限已定,不以股價論成敗。”全文>>
20年前,楊懷定(左圖)懷揣10萬元現金從上海坐火車到合肥,在兩地銀行間倒賣國庫券換取差價,一年后,他就有了“楊百萬”這個在中國資本市場紅極一時的名字。20年后,他給孫子取名楊線(諧音陽線),小名漲停板。全文>>
華生身上有很深的時代印記,他先后提出了中國價格改革雙軌制、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和試點及股權分置改革,不倦學習,使他能以持久不懈的精力研究我國改革最前沿和最具挑戰性的經濟理論和實踐問題。全文>>
“文革”時期,在農藥車間九死一生;留學美國,實地報道“江南命案”;在華爾街,親眼目睹“黑色星期一”;海外歸來,參與構建中國證券體系;功成身退,創建媒體帝國。王波明,永遠的時代領跑者。全文>>
活力和洞察力,一位真正的律師必須具備的特質,你都可以在梁定邦先生身上找到。這樣的能力讓他在中國金融改革歷程中總是可以適應主角的節奏,并能在某種制度的框架內對人的行為給予合理的解釋。全文>>
資本江湖“最后一個大佬”——魏東跳樓自殺身亡,也許并不是一個完結。相反,當幕布漸漸拉上合攏的時候,幕后的行為會更加神秘緊張。但是透過端倪似乎可以看到:券商借殼上市的大戲正在重新審視。全文>>
董事長王東明運籌帷幄,利用反周期理論實施大規模的擴張和兼并,在3年多的時間里將中信證券從一個中等券商打造成為了中國最具競爭力的證券公司,一舉奠定了中信證券在行業中的龍頭地位。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