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康菲石油下屬全資子公司,核心業務包括石油勘探、生產、運輸等。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國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海上油氣生產商。
合作關系:蓬萊19-3是迄今中國國內最大海上油氣田,由中海油和美國康菲石油合作開發。中海油擁有油田51%的權益,康菲石油擔任作業者擁有49%權益。
合作背景:蓬萊19-3油田原先由中海油勘探,但由于技術水平等原因,并沒有發現此處有油田。后將這個區塊勘探權賣給康菲公司,康菲發現油田并和中海油簽訂了合作開發協議。
隨著事件的演變,目前索賠工作已經成為新的焦點。而接近康菲中國的人士則對記者表示,康菲中國前期之所以對溢油處理漫不經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海油在蓬萊19-3油田中持股51%,康菲認為憑借中海油的央企身份,有能力將事件平息下來。“雖然國家海洋局在事件處理過程中避開中海油而把焦點對準康菲。但進入到法律程序后,中海油作為蓬萊19-3油田51%股份的持有者,將難以置身事外。”
最令公眾費解的是,漏油事故發生至今中海油始終三緘其口,從未做出公開的表態。事故情況報告中,更是沒有中海油的相關字眼出現。作為主管單位,國家海洋局已經公開表態;作為作業者,康菲公司被打了板子;但作為項目擁有51%權益的中海油,是否就沒有絲毫的責任呢?
在此次溢油事故初期,中海油以非作業方為由,表示“未掌握康菲中國的第一手情況”,并否定國家海洋局“推遲1個月公布事故”的說法,而國家海洋局近期多次高調批評的矛頭也僅指向康菲中國。但中海油因在肇事公司中持有51%的權益,被斥為“推脫責任”。對此,中海油相關人士回應稱,中海油并未與康菲中國成立合資公司,上述51%的權益的持有也不等于控股。
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曾在中國渤海灣與中海油總公司共同開發了中國海上最大油田蓬萊19-3油田,開發區主構造可采儲量為5億桶,周邊地區約為3億桶。蓬萊油田的一期工程已于2002年12月投產。康菲石油此次提出仲裁的原因可能是,當中國政府實施的任何新法規對外方的投資回報率產生重大影響,而中外雙方又無法就相關問題達成一致時,任何一方均可向中立司法機構提請仲裁。
7月5日下午消息,國家海洋局今日對蓬萊19-3油田漏油事故召開發布會,稱溢油事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但油田附近840平方公里的海水由一類水質惡化為四類水質。該事故最早發生在6月4日,比此前媒體報道時間早了半個月左右。其中B平臺漏油屬于海底溢油類型,在我國尚屬首次。
截至4日,事故平臺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現,海面已無明顯漂油。B平臺采取減壓措施后,溢油于6月19日基本得到了控制,C平臺采取水泥封堵井措施后,溢油于6月21日基本得到控制,截止到7月4日除B平臺、C平臺附近有少量的油膜溢出外沒有明顯的飄油。
溢油發生的區域屬于油氣田開發海洋功能區,事故發生時該海域沒有漁民進行漁業捕撈。此外,事故對該海域的交通、船舶運輸沒有造成太大影響。國家海洋局已責成康菲公司迅速查清溢油點,找準溢油來源,把窟窿堵死。
針對一些媒體關于渤海漏油事故已經立案,最高索賠20萬人民幣的報道,國家海洋局官員稱,20萬元只是對事故責任方依法進行罰款的上限規定,而向事故責任方就海洋生態、水產資源等損害進行索賠的金額預計將遠遠超過這一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