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魯寧/文
上月19日,中海油渤海蓬萊19-3油田出現原油滲漏,但國內媒體均無此事故的正式報道。至7月3日,中海油投資者關系部確認,該油田的滲漏在上個月的上旬就已出現,目前事故已基本處置完畢,整個泄漏污染海面只有200平方米。如果這一說法能夠成立,意味著污染海面不到一個籃球場面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或者干脆說媒體壓根就無報道價值,更別說跟蹤炒作了……
中海油海上油井原油滲漏的“保密”工作真就做到家了么?絕對無此可能。上月21日,蓬萊19-3油田有兩口油井滲漏的消息已被新浪微博披露。國內媒體聞訊,即紛紛致電中海油作出回應,而中海油一概以沉默應對。與此同時,網上中海油油井滲漏的微博和轉貼一概被人為刪除……
直到7月3日早晨,央廣“中國之聲”以《中海油海上漏油發生近半月,污染程度仍撲朔迷離》為題,對這件已被人為瞞報近半個月的油井滲漏事件進行揭露,國人才知曉,原來“網絡謠言”是真的。
7月4日,央廣“中國之聲”繼續跟進報道,稱明天(5日)國家海洋局將向社會公布本此漏油事故的調查情況。這個信息很重要,它至少說明,國家海洋局在第一時間就知曉出事了。而根據海上油井漏油無小事之安全常識,國家安全生產應急反應機制不可能不作出反應。據此,合符情理的推斷是,國家安監局包括中央政府本身,肯定也在第一時間知曉了事故的發生,并對搶險工作作出部署,惟一被蒙在鼓里的,恐怕只限于全國老百姓,尤其是渤海灣沿岸的萬千漁民兄弟……
央廣“中國之聲”系中央級官方媒體中率先揭露漏油事故的,但其把此消息選在7月3日才向全國聽眾發布——這發布時間的精心“規避”,則因用心良苦而特別意味深長。
到此為止,這次事故是怎么發生的,是否造成了污染,污染程度有多大,污染是否出現了擴散,擴散的方向指向哪兒等等公眾疑問,百姓和社會輿論仍然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更別說理當公開的詳細信息。
海上油氣開采屬高安全風險作業,甭管安全措施多么嚴謹,許多時候“人算不及天算”——這就是說,出現事故甚至于惡性事故在很大程度是難免的。問題在于出現事故后理當向民眾,尤其是周邊漁民包括周邊海域內的鄰國——從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起,連續滾動地發布事故信息和事故處置信息。就此,去年5月英國BP墨西哥灣油井泄漏事故的信息披露雖也有“瑕疵”,但總體比中海油要做得好。當然,墨西哥灣油井泄漏事故的新聞報道遠比渤海灣油井泄漏事故的新聞報道要“寬松和自由”許多。
中海油是全球資本市場內的上市大鱷,若在第一時間就發布油井泄漏信息——毫無疑問,其海外股價肯定應聲大跌。與時同時,因中海油出事的時間正逢喜迎建黨90周年大慶期間,若中海油及時發布出事信息,按傳統官念和標準作衡量,顯然是非常“犯忌”的……
然而,中海油管理層乃至中央各相關機構真正犯忌的,不是封鎖泄漏消息本身,而在是網絡和微博時代,仍然因循于舊的思維方式來處置這一原本更多屬于偶發的“突發事件”。
經常聽中海油在管理層在各種場合大談央企空泛的社會責任。事實上,央企的社會責任十分具象。鑒于中海油屬上市公司的企業性質,在漏油信息的及時準確披露上,首先是對國內外全體中海油投資者負責;鑒于海洋污染往往帶來災難性后果,中海油要對油井所在海域的漁民群體和漁業生產負責——亦是對國內外海產品消費者健康負責;作為國有控股大央企,中海油的社會責任形象系典型的“黨和政府形象”。很顯然,中海油因漏油信息披露的不作為,使其自身和所有的相關利益方的社會形象“集體受損”。
紙包不住火——遑論現今是信息時代,但愿中海油汲取教訓,但愿更多央企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