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摘要:“上海論壇”是由復旦大學主辦、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資助的國際經濟論壇,發起于2005年。論壇總部設在中國上海,是非盈利的民間學術組織。論壇最具影響力的活動是每年5月在復旦大學舉辦的論壇年會。
主辦
復旦大學
贊助
韓國高等教育財團
國際合作伙伴
美國耶魯大學
美國芝加哥大學
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中國香港中文大學
日本早稻田大學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英國杜倫大學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
美國亞洲協會
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
英國廷道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
媒體合作伙伴
新浪網
中央電視臺(財經)
中國日報
21世紀經濟報道
彭博新聞社
環球時報
東方早報
包括亞洲各國在內的所有經濟體必須思索政府與市場之間的最優邊界究竟該如何界定,政府干預政策在何時以何種的方式推出才有利于整體的經濟復蘇,政府職能能如何在區域合作、金融監管、市場整合、低碳經濟發展、氣候變化應對等方面充分的體現。
對市場與政府的關系進行曾經反思,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希望與會嘉賓能夠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深入探討,共商大計,為應對危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世界經濟全面復蘇、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我相信亞洲時代已經來臨,時代賦予了亞洲一個歷史使命,旨在全球治理體系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過去亞洲總是更加關注自己經濟奇跡的創建,但是今天亞洲必須發揮其文化優勢,去為創建一個全球化文化而積極努力。這就是亞洲的選擇。
我們將著力推進國際金融、海運、貿易中心建設,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支撐的新興產業體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進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好的匯集廣大市民。
我們這些鄰國之間互相能夠持有對方的債券,從而使對方的貨幣就變成了,在一個比較小的比例上成為了儲備貨幣,大家通過這種互持,大家的貨幣都成了一種相互間的一部分的儲備貨幣,從而減少對其他貨幣,特別是對美元貨幣的依賴。
但是我們需要對所有國際的機構進行改革,這不是由一個國家一個國際組織所能夠領導的,我也不想提更多的名字,這這是需要我們團結起來所有的國家都參與來變革整個國際經濟金融體系。
我想它從外交、政治各個方面來探討十年以后中國成為經濟體之后,全球的格局,外交、政治各個方面會發生什么樣的問題,這個認識是在迎來全球越來越多人士的關注,中國經濟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應該是值得探討的一個題目。
中國生產的產品參與貿易的產品相對來說是比較低價值的,現在是高精尖的一些產品了,盡管專業化或者是貿易給我們帶來的邊際收益是在下降,但是專業化從絕對角度上來說還可以給我們帶來利益好處,那么進行規劃計劃經濟的危險就是在于可能會影響這些潛在的好處,所以我認為中國的經濟還會進一步的發展。
那么這是政府來決定這個技術和價格,還是讓市場,讓市場的監管者來決定這個價格,這樣一來有可能帶來利益的沖突,還是由私有的部門來決定這個價格,但是有可能完全交給私營企業的話又有一個價格會暴漲的風險,所以對此英國的這個市場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
2011年5月28日,復旦大學主辦的“上海論壇”在上海召開。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本次活動。圖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主持論壇。
那么也有大量的研究對一些證據進行了驗證,來看這些所謂的新的工業政策對于新的發展經濟學是不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經過大量的研究,實際上最終的結論是這之間的因果關系并不能建立令人幸福的關系。
我覺得人民幣的確是大大低估了,央行每天大量干預外匯市場進行公開市場操作,才能夠維持現在人民幣的匯率,從這一點上我們就可以看到人民幣的確是大大低估了,如果說央行不做這樣的大規模的干預的話,匯率就完全不是這樣的。
2011年5月28日,復旦大學主辦的“上海論壇”在上海召開。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本次活動。圖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主持論壇。
我想政府與民爭利在保障性住房上有三種方式,一種就是不按實際面積補償,你為什么不給他按實際面積補償。第二,就是土地出讓金,因為這些地方價很高,賣給一些公司,政府可以賺一大筆。第三個辦法是什么呢?蓋了商品房以后政府可以收取大量的建筑業和房地產的稅收,這三個方式都是政府取締非常重要的方式。
那么臺灣在最近十年有一個金融的改革,讓一些體制不健全的,用財政的手段,就是把它轉變了,國家收購,然后再把它賣給一般的銀行,包括國外的銀行,這個手段我們稱為是體制的金融改革。
新型國際分工是實體經濟部門與以金融服務為代表的高效率運轉的虛擬經濟部門的分工,這種新型分工形成了新概念下的國際收支平衡的概念,這種平衡是傳統概念下的不平衡,新平衡帶來的以金融部門為主導的新型金融危機會產生波及性的影響,那么這些是我們目前的一些認識。
我覺得對于地方政府所發行的債券它的監管也是一樣,比如說私人部門發行了債券,公司債券我們是怎么監管的,對于主權政府它發行的債券我們是怎么監管的,我們就要對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我們就要怎么監管。
就是這次危機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政府對市場長期實行不當干預的結果,是不恰當的政府調控、政府干預使市場運行被長期扭曲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的集中爆發,而危機本身也表明它是市場規律對這些后果所做的強制平衡,所以證明市場的規律終究是不可抗拒的。
國外銀行的業務結構、盈利模式呈現均衡互補、多元化的局面,它內省性的競爭力、運行效率很高,國內銀行無法比,另外國外銀行受到沖擊,主要原因在于國外銀行市場化程度比較高,而且曝露在危機之中程度比較高,所以我國銀行不做根本改善,將來可能會形成更大的差距。
2011年5月28日,復旦大學主辦的“上海論壇”在上海召開。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本次活動。圖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韋森主持論壇。
首先來看一看第一點,為什么我覺得在中國能源節約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舉措,這邊這些數據就是來自于美國的能源局,他們是在2004年IEO收集的數據,這里顯示的在中國和美國1990年到2025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那么你可以看到在90年代,中國的排放不會追上美國的排放。
我們談到能源安全,我們也談到了氣候變化、低碳經濟,所有的話題都和能源相關,能源在日本是一個關鍵話題,日本是一個國土面積比較小的國際,所占資源有限,油和天然氣有99%都是從國外進口,因此日本必須要發展自己的核電裝置,因為這次的事故,日本也許會改變它的能源政策,同時因為核電站停下來了或者是暫時停下來了……
大家也知道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部分都是由于一些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的,特別是從煤燃燒這邊產生的。那么在未來,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能效的提高,并且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將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它們也沒有辦法完全去替代化石的燃料來滿足未來的能源需求。
大家知道電動汽車在中國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階段,不僅僅對中國來說,在全世界都是這樣。根據國家能源署未來的預計,在2012年的時候,整個EV電動汽車的市場將會開發得更好,將會成為一個大規模的商業化的步驟在明年將展開。
我們有兩種不同的方法去處理和解決全球氣候的變化,一個是降低碳排放,還有一個是建立一些碳儲存的系統,比如說包括建立一些森林的生態系統和建立很好的土壤等等,那么森林的這種生態系統一般來說都可以看成是天然的碳儲存來源,如果說我們要看到一個碳排放的話……
在2008年我們建立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目標就是從2009年到2015年的時候我們要去把我們的能源強度至少降低20%,另外我們還有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在2025年的時候要把能源的強度降到50%,對于中國來說,大家都知道十一五的計劃,希望能夠在2010年的時候把能源強度降低20%……
據我的調查,就是按照脫硫、風電、核能,也有這樣的FrugalInnovation,這是2001年到2010年,這個線表示節能的GDP耗能量的,上午的會議當中有很多人說過相當了不起的情況。然后這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這些也是相當不錯的,最多的是2006年,但是以后就慢慢下降了。
這場危機以后,我覺得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這場危機是不是證明了美國的制度就失敗了,證明了中國的制度就成功了,我覺得要做這樣的結論也過早了。這場危機盡管發生在美國,中國只是一個有一點波及的狀況,但是它出現的原因既有市場的因素,也有政府的因素,別說這場危機就完全是市場的失敗,也別說這場危機就完全是政府的失敗。
預算是政府的貨幣表現,預算有三個基本職能,第一個職能是政府宏觀收支的總體控制,第二個職能是戰略型資源的配置,第三個職能是對財政資金使用方面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那么這場危機對這三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就危機而言,跟張教授說的一樣,實際上在市場經濟當中危機是不可避免的,肯定會發生,作為我們來講就是要減少它的頻率和危害度,在美國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15年當中,美國人對于金融體系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自由,特別是金融大蕭條之后,大家對它太自信了,覺得政府不用干預就可以很好,但是危機之后大家又重新審視這個系統。
首先要搞清楚中國正在進行的轉型是一個什么樣的轉型,現在我們在做的轉型有兩種不同類型的。第一個轉型,從1979年改革開放開始的,從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第二個轉型,從十一五開始,現在一直在做的,是經濟增長結構的轉型,那么這個轉型如果做一個簡單的概括大概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從出口推動的外需……
今天我想講一個中國模式的問題,這個問題很大,但是我覺得今天來講,金融危機以后來講中國模式更有意義。經過剛才張老師說的,中國政府成功地應對了一個金融危機,當然其實中國沒有金融危機,溫家寶總理說過,中國是受西方金融危機的影響,只能說中國政府有效地抵御了金融危機的影響。
很多有識之士認為這個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但是我覺得他們的假設是錯誤的。他們一個假設是說美國人玩完了,這個是錯誤的。在80年代的時候,日本也是有同樣的希望,當時到處都開會,日本人們說我們沒過幾年就可以趕上美國了等等,會成為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