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8日,復旦大學主辦的“上海論壇”在上海召開。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本次活動。圖為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莫里斯演講。
莫里斯:諸位早上好!受邀來到上海論壇,并做主題發言,我感到十分榮幸,我想選擇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來討論,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自己也是非常感興趣,我不是很確定我給出的這個答案是不是正確,但是還是有一定的把握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出口增長會保持像以前那么快的增長的速度,那么他們的一個理由就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非常之快,能夠拉動出口的增長,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全球GDP的增長可能從實際價值來說的話,可能是4%,但中國的出口的增長是會繼續上升,但是也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出口的增長也會受到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大家也都知道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出口的拉動。
但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的話,我覺得并不完全正確,因為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的推動因素是什么呢?是投資,而出口只是一種需求的表現,所謂投資的增長也就是說是資本品的投入的增長,比如說基礎設施、機器設備、廠房等等,當然這個不僅僅是說這些資本品的投資帶來了增長,還有勞動力,還有技術訣竅,技能,工作技能等等,也是促進了經濟的增長,不過看起來主要的推動力應還是投資,因為如果說投資的回報不夠高的話,那么這種投資肯定也是不可持續的,那么看起來中國這么多年的投資一直在持續下去,說明這個投資還是有一定的回報的,而且的話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投資下去的資本品產生的這個產品也是得到市場的需求的認可的,不然也是不可持續的,我們可以看到二戰之后,日本經濟復蘇突飛猛進的增長,還有亞洲其他國家經濟的增長,也是帶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所有這些使我們看到了中國過去幾十年快速的增長的這樣一個神奇的情況。
如果是在資本主義的體系下的話,我們知道假設沒有需求,那么就應該沒有投資,所以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投資在不斷的增長,就說明市場需求是在不斷的增長。當然有的時候的話,政府不得不干預市場來創造需求,就像過去兩、三年我們所看到的那樣,那么我們可以看到這也是一個循環,將設備等等資本品的投入,那么它會創造對于這個產出品的需求,那么一個開放的經濟它可以充分利用它的比較優勢,比如說它的發明,他在某些方面,某些產品的生產方面他有優勢,那么它和其他的國家進行交換,那么對于中國來說我覺得也是這樣,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比較優勢的利用的話,中國的經濟也不會發展的這么快,但問題是說為什么會是這樣,比如說有的產品生產是它的很多勞動力,還有其他的一些產品的生產需要很多資本品,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產品它對于資本、對于技能、對于勞動力的技能是不一樣的,所以各國它會做專業的分工。我們知道干中學,學習效應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當我們建立一個新的工業的時候,隨著我們產量的增加,我們的效率會不斷的提高,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那么有的時候一個國家剛剛發展經濟的時候,它可能會問自己說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我們有什么樣的比較優勢,我們應該發展什么樣的產業,但可能這個問題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重要,只要你發展一個產業大規模,規模足夠大那你就會有學習效應,學習效率就會提高。這樣會促進我們增長,問題是說這個增長能夠有多快,就是通過這個投資,投資專業化的分工,這個增長有多快。
大家來看一下這個圖,豎軸是出口,橫軸是GDP,這些數字的絕對額我們就不用關注了,在這個圖上,我們看到的上一期它的下降的原因就是由于全球經濟的衰退,在此之后其實出口又在增長,只是因為我沒有把最近的數字畫到這個圖上去。不過它還沒有回升到曲線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出口的價值,在它下降之前是占到了GDP的40%,就像勞倫斯所指出的那樣,出口國內的增值部分其實是非常少的,可能只占到GDP的20%,也就是說很多增值含量大的這些零部件或者說是環節是在國外進行的,在中國更多的可能是一個組裝,特別是像IT行業,更多是這樣,有的時候在中國所實現的增值可能還不到20%,其他的一些產品可能中國增值的部分就大一點,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我覺得在80年代經濟發展的時候,中國占的增值的比重更高一些,因為早期我們看到像紡織品等等是更重要,那么這個紡織品更多是在中國生產,但是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出口的產品是更加先進了,比如說像電子元器件等等,所以中國的增值占比就下降了。
還有比如以石油為原料的一些產品,是倒過來,它們增值,很多一部分是在中國進行的,勞倫斯教授也告訴我說這個出口在中國部分實現的增值部分可能占GDP不到20%。如果說中國根本就沒有參與出口的話會怎么樣?也就是說GDP的20%不是用來生產出口的產品,那么會怎么樣?我們可以看到比如說像飛機一開始的時候,肯定是要依賴進口,特別是在經濟發展的早期,因為它對于技術的要求是非常之高。所以如果說出口不做的話,出口比如說占到GDP的20%,如果算增值部分的話,如果出口這個業務我們不做的話,GDP的增長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呢?我覺得可能受到的影響不是非常之大。
在經濟活動當中,在中國非常大的一項就是交通,因為中國地域廣大,所以中國生產的一個產品它在國內進行貿易,它其實帶來的經濟活動量也是非常之多的,未必是說要出口,所以我覺得如果說不出口的話,對中國GDP的增長可能影響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然后我們再來看一下投資,它創造的增長的情況,看一下中國的這些數字,投資帶來的GDP的增長。
在此之前我們首先要澄清一個概念,也就是說不要以為資本投資的邊際收益是遞減的,至少在中國是這樣,也就是說當你做更多的投資的時候,當你累計的投資增加的時候,這個資本帶來的勞動生產力不會下降,當然我們知道有柯布-道格拉斯的模型,他們收集了很多這個統計的數據,柯布-道格拉斯的生產函數,如果我們收集中國的數據來看的話,我們就會發現這些中國的數據不完全符合柯布-道格拉斯的生產函數,它的擬合成度非常低,其實我覺得我們不應該感到驚訝,如果用Y和K、A代表資本投入的話,在中國更多是Y等于AK這樣一個函數,A代表的是一個常數,也就是說產出跟資本投入是同比增加,它沒有邊際效應,沒有邊際產出遞減的情況,這里我們給大家來看一下中國GDP的增長和投資的關系,這里面我們列出了每年GDP的絕對增長額和當年的投資總額,投資總額應該跟定額同比是差不多的。
我們看到這個散點圖,代表各年的點,是有上竄下跳的情況。大家可能還記得在90年前后的話有這么幾年,投資大大收縮,那么使得GDP的增長就下降了3%、4%這樣子,導致了我們這個圖上這個點的波動,最近因為經濟危機也帶來了這個點的跳動,不管怎么說,我覺得除了這幾個相對來說不是很正常時期之外,在這里面還是可以看到投入和產出之間的關系還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我覺得在經濟學家看到的投資和產出的關系,在中國的實踐當中的確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我們再來看一下投資和非農業部門的GDP,這個關系還是很明顯的,跟前面看到是一致的結論。
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也就是說前一年的投資和下一年GDP的增長之間應該是有一個很強的相關系數的,其實這個在經濟學已經是很老的經濟學了,差不多是20世紀早期的這樣一個經濟學,就告訴我們說肯定資本投入的勞動產出率是30%,然后投入產出比是40%的話,每年的增長率達到12%,這是一個算術算出來簡單的結果,沒有什么神奇的,但是你可能會說資本的勞動產出率好像特別高,30%,但是實際上并不是這樣,如果我們來看一下印度,其實資本的勞動產出率還更高。所以我覺得考慮了資本投入者投資和GDP增長之間的關系之后,再看中國這個增長其實也是不足為怪了,還有我們看一下除了這個資本品的投入之外,還有勞動力,勞動力和勞動技能的提高也是經濟增長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可以看到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我們看到GDP年增長可以高達10%,而西方達不到這么高,為什么呢?因為目前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勞動力技能提高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但是有一天,上升的空間就會被耗盡了,我覺得這一天估計也不會到來的太遲。
我們前面講了資本品以及勞動力,現在再來看一下貿易,為什么貿易很重要呢?因為貿易會促進勞動分工專業化,我們可以看到就全球來講的話,正是因為專業分工和儲蓄這兩項組合在一起,使得我們全球的產出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水平,專業化分工使得規?梢陨仙,那么就可以獲得規模經濟效應,還有學習效應也就更加強,隨著教育和技能的提升,我們可以看到專業化給我們帶來的這個好處的增幅應該是會下降的,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像衣服、汽車、手機,向其他國家買是很正常的,也就是說國際貿易的國際分工現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我們看到中國從貿易中獲取的利益好處比以前要來得少的,這個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在經濟發展的初期,中國生產的產品參與貿易的產品相對來說是比較低價值的,現在是高精尖的一些產品了,比如說航空母艦等等,盡管專業化或者是貿易給我們帶來的邊際收益是在下降,但是專業化從絕對角度上來說還可以給我們帶來利益好處,那么進行規劃計劃經濟的危險就是在于可能會影響這些潛在的好處,所以我認為中國的經濟還會進一步的發展。
是不是會發展的太快呢?是另外一個故事了,謝謝大家,就先講到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