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9日,復旦大學主辦的“上海論壇”在上海召開。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本次活動。圖為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David Stasavage演講。
David Stasavage:感謝復旦大學、環球時報邀請我,我非常榮幸。我想給大家談三點內容,時間非常短,首先是講危機,第二點講一下中國什么時候能夠超過美國,第三個講福利社會。
就危機而言,跟張教授說的一樣,實際上在市場經濟當中危機是不可避免的,肯定會發生,作為我們來講就是要減少它的頻率和危害度,在美國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15年當中,美國人對于金融體系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自由,特別是金融大蕭條之后,大家對它太自信了,覺得政府不用干預就可以很好,但是危機之后大家又重新審視這個系統。那么在危機之后大家都想在美國重建一個金融監管的法律,那么我的估計像Summer教授寫得非常好,他說新的監管體系很弱,而且美國人似乎并沒有吸取教訓,他們只是講政府財政的赤字,當然這是很大的一個問題,但是這個赤字的問題現在在很大的層次上是金融危機的產物,而不是原因,在過去幾年當中美國的經驗對中國有什么樣的經驗,美國在金融方面走得太遠了,但是有更深層次的教訓,就是在一路高歌猛進的好的情況下,有可能會自以為是,自高自大,那么對中國而言,我們應該想想是不是自己有些過于自信了,這樣就會對其它的事情,對于中國經濟可能導致未來危機的形勢忽略掉了,剛才三位教授都講到了,下面我們講講什么時候中國的GDP能夠超過美國。
在這個會議上我們已經聽到很多人講這個問題,美國人也很關注這個問題,大家很關注,很有興趣這個問題,實際上中美之間并不是一個競爭關系,并不是說最富的,最大的經濟體就可以贏家通吃了,實際上在未來對美國經濟最好的是中國經濟像過去三十年一樣健康成長對美國是最有利的,這樣的話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者,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因為他買了很多中國生產的產品。在未來,隨著中國人越來越富有,中國也會成為美國或者其它西方國家更加重要的出口市場,所以中國能夠持續增長,對于美國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那么再來講講福利的制度,剛才幾位教授也講到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公正方面如何找到一個平衡,不管是美國、歐洲還是東亞很多時候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公平覺得是互相矛盾的,但是我想提出的一點是不同的解讀,特別我想指出并不是說你的福利有多少,而是這個福利制度是怎么來制定的,我們可以看看歐洲的失業保險或者說失業的保障制度之后,那么有一些國家是采取了福利的體系,那么這些福利的制度對經濟的發展是一個阻礙,就像法國對于就業的保護或者失業的保險,實際上就是限制了公司解雇工人,也是影響到了市場的機制,那么在北歐,像丹麥、日本和挪威,他們采取了另外一種方法,他們采取了積極的勞動力市場。也就是說市場還是發揮了機制,但是對失業的工人還是提供培訓,那么對于北歐這些國家而言,那么在西歐國家最好地經歷了本次金融危機考驗的,所以經濟制度建立好的話,對經濟而言確實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在美國我們有很大的汽車制造廠,它同時在加拿大和美國都有工廠,那么在美國我們是缺乏一個全國的保障福利比不上加拿大,在美國就成為一個拖后腿的制度安排,因為這個公司就必須出錢為這些工人購買保險,而且這個成本就比較大,而在加拿大因為有國家統一的保障制度,所以這個成本要低得多,所以只要這個制度設計得好,那么對于經濟的增長就不會有拖后腿的作用,而是促進經濟的發展。那么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隨著中國越來越富有,對于福利是越來越重要了,而且我們不應該把福利和經濟發展對立起來,真正有關的是這個福利的設計一定要合理,讓它盡量地能夠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