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國內的監管趨勢是平臺只能提供信息中介,不提供擔保,但是就目前國內的信用和投資環境而言,非保本的產品很難獲得市場的認可。也正因為如此,此前宜信、紅嶺創投曝出上億元的不良貸款,都是由平臺提供保本償付。
P2P網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新勢力,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群體的加入。但在魚龍混雜的P2P網貸行業,投機份子不在少數,老板跑路早已不是新鮮事。而日前,一個P2P平臺跑路的消息卻引起了業內廣泛的關注,這與其“90后”的標簽有著不小的關系。
阿里達到今天的市值花了15年,中國的電商生態建立也花了許多年。而P2P至今仍然處在行業初期。不少平臺跑路或倒閉,給行業帶來了不良聲譽。剩者為王,只有能夠沉下心來練好內功的P2P平臺,才能生存下來,成為P2P領域的“阿里”。
從金融業的格局上看,P2P和眾籌等新的融資手段,雖然屬于金融創新,卻是對現有金融體系的一種補充,是錦上添花的增量市場,不會對現有格局產生巨大沖擊。而結算、支付和利息收入代表了一般用戶對銀行最主要的需求。
一面是40多家P2P公司獲得風險投資,一面是100多家已經跑路。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現在的互聯網金融行業,恐怕沒有比冰火兩重天更合適的了。投資者需要知道,什么樣的P2P公司可以在即將到來的行業洗牌中勝出。
今年上半年,銀行業新增不良逾千億,銀行業為前幾年的粗放經營埋單。影子銀行和非正規金融渠道中,各種違約風險事件不斷,其中P2P平臺倒閉跑路事件上百個平臺,爆煲的金融風險具有巨大的傳導性。
如今P2P及互聯網金融這種創新終于獲得了全社會的廣泛認同,但現在看來甚至有點太火了。出現了P2P“跑路”和經營無以為繼等情況。從出現問題來看,隱性門檻一直都是存在的,而這種隱性門檻的存在,可能發揮“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效果。
拍拍貸不承諾墊付本息的原則,讓許多投資人難以找到安全感,也讓它錯過了眾多商機。而在墊付逐漸成為行業規則的大趨勢面前,對理想平臺模式的堅守,讓拍拍貸日益被排擠在行業的主流邊緣。
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機構監管,這三無原則使得P2P網貸行業像一匹沒有“韁繩”的野馬,四處狂奔當中也遇到了不少磕磕碰碰。一些P2P網貸平臺開始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有的向左走,有的向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