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柏亮
國內銀行業長期以來自成系統,俗話叫做體制內,冠冕一些叫做正規金融,歷來對民間借貸筑起防火墻。互聯網金融不僅僅創新了商業模式,也正在改寫金融格局,民間金融已經生長出強大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機構;無論是從競爭的角度,還是從機會的角度,所謂正規軍,也不得不正視了。
“今后請不要參與任何新的P2P投資或貸款。如果可能的話,在不遭受損失或貸款已經還清的前提下請盡快退出現有的投資。”今年1月,擁有P2P借貸賬戶的富國銀行員工收到該行合規官員的通知。禁令的理由是“P2P信貸是構成利益沖突的競爭活動”。
在中國,類似的禁令是以“風險提示”的方式,由銀監會在2011年下達給銀行的,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務必建立與P2P借貸平臺之間的“防火墻”——嚴防P2P借貸平臺幫助放款人從銀行獲取資金后用于民間借貸,防止民間借貸風險向銀行體系蔓延,防止銀行從業人員涉足此類信貸服務,牟取不正當利益。
富國銀行在兩個月后取消了禁令。中國銀監會雖然只是“提示”,但它讓銀行業根本不敢碰P2P借貸的任何業務,包括對P2P借貸的資金托管業務。
P2P借貸的快速生長,在全球范圍內都改變了銀行業對它的看法。西太平洋銀行旗下的風險投資公司投資了500萬美元給澳大利亞P2P平臺societyone,巴克萊銀行直接投資南非P2P平臺Rainfin并獲得49%股權。
在中國,除了國開行、招行等親自參與或嘗試P2P借貸,商業銀行開始闖過“風險提示帶”,與P2P借貸平臺建立業務合作。今年1月,招商銀行上海分行與人人貸簽署風險備用金托管協議;3月,交通銀行深圳分行與投哪網簽訂資金監管協議;4月,平安銀行與紅嶺創投簽訂全面金融服務協議。
這正是“提示”的好處,它不需要正兒八經地“取消”,又可以靈活地越過。今年3月深圳市政府發布《關于支持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有一條“完善互聯網金融服務支持體系。支持商業銀行、信托投資和金融租賃等機構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合作,探索開展第三方資金托管、質押融資貸款等業務。”這或許是銀行與P2P借貸平臺的合作“風從南方來”的背景。
P2P借貸平臺的核心業務是為借貸提供服務,與銀行采用的是不同商業模式。在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時,銀行其實可以參與其中,而不是拒之門外。Lending Club的業務鏈條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向借款人放貸的環節——是由銀行(WebBank)完成的,WebBank把資金出借給指定的借款人,將對應的債權賣給Lending Club,Lending Club再出售給投資人,Lending Club向WebBank支付服務費。
國內P2P借貸創新中,銀行同樣有商業機會。大多數P2P平臺缺乏安全、有信譽的支付、托管、沉淀資金管理等專業服務。很多P2P借貸平臺的風險備用金賬戶,其實都在公司自己的賬戶里,沒有獨立管理,沒有公信力;客戶資金托管則有更大的需求,在銀行接單之前,第三方支付公司(如匯付天下、環迅支付[微博])已經在大力開發這個市場并初見成效。
國內銀行業長期以來自成系統,俗話叫做體制內,冠冕一些叫做正規金融,歷來對民間借貸筑起防火墻。互聯網金融不僅僅創新了商業模式,也正在改寫金融格局,民間金融已經生長出強大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機構;無論是從競爭的角度,還是從機會的角度,所謂正規軍,也不得不正視了。
銀行系統(及其他傳統“正規”金融行業),可以用更開放的心態和業務,參與到新的商業模式中。一方面,有的銀行可以親自下場嘗試操刀新模式;另一方面,為新模式提供服務,獲得新的收益。舉個例子,如果銀行能夠開發個人委托貸款,則既可能直接做小微的P2P借貸業務,也可以與P2P借貸平臺合作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銀行業有非常強大的客戶基礎、技術體系、服務能力,擁抱市場,開放“接口”,接入并進入新商業模式的塑造過程,則會歷久彌新。
(本文作者介紹:)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