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國投資理財“剛性兌付”幽靈不滅,市場無風險利率過高,這對社會收入分配和金融創新是不利的,最終對老百姓也不利。通過建立存款保險,進而推動利率市場化,對資本市場也是一種利好。
華爾街的教訓不只是華爾街的,它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同屬于中國的“金融街”,值得我們深刻反思近年來在大躍進式發展中風險文化的缺失。高杠桿金融機構的監管體系,不可能在繁榮時期從嚴格監管模式向放松監管的模式轉變。
存款保險制度出臺,意味著風險收益還是逐步匹配,同時也意味著監管層容忍更多的違約出現。金融體系能夠接納違約事件,則說明金融體系的彈性在增強,資源配置的效率在提高。這才是真正的利好。
理論上,存款保險能給儲戶信心保證,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在防止銀行擠兌和金融風險蔓延上作用顯著。但實際運行中,存款保險制度可能會加劇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反而加劇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
存款保險制度有利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可減弱利率市場化后的盲目競爭,引導理性定價。個別小銀行差銀行的經營風險加大,企業存款選擇銀行時會更加謹慎,有利于大中銀行的市場份額。
適應中國經濟的新常態,要真正打破銀行業壟斷,減少利率管制條件下全民巨大的福祉犧牲和利益逆向輸送,必須打破幾十年來國家對銀行業無限度的父愛主義信用背書,推動銀行體系向市場化轉型邁出歷史性步伐。
醞釀21年的《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終于落地。這意味當一家銀行面臨破產清算時,同一儲戶50萬元以上的存款可能無法兌付。問題來了,你的理財產品都在保險范圍內嗎?
存款保險條例遲遲還未公布的原因之一,據說是央行與銀監會之間意見不一,兩個部門都在爭奪對存款保險工作的主導權。聽說一開始銀監會主導此事,銀監會辦公廳一位副主任參與存款保險機構籌備。但后來,此事由央行牽頭,具體工作由央行的金融穩定局負責。
有信號表明,存款保險制度是漸行漸近了。但考慮到道德風險問題,存款保險制度不一定真的能夠減少系統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