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世界格局劇變剛啟 接下來10年才更具挑戰性

王永利:世界格局劇變剛啟 接下來10年才更具挑戰性
2019年12月15日 05:11 經濟觀察報

感知中國經濟的真實溫度,見證逐夢時代的前行腳步。誰能代表2019年度商業最強驅動力?點擊投票,評選你心中的“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我要投票

  10年前瞻:中國與世界經濟態勢

  王永利

  一個世界經濟更加低迷、世界局勢更加復雜的十年正在撲面而來……

  也許可以用“遠未走出危機陰影、政策資源消耗貽盡、“負利率”政策盛行,全球債務規模突破250萬億美元……”等關鍵詞描述即將過去的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2020年為起點的新十年(NewDecade)即將開始;我們可以用什么關鍵詞匯去勾劃與眺望?其支撐邏輯又是什么?

  這輛交織著“地緣矛盾、貿易摩擦、逆全球化”風險的世界經濟“列車”,正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軌道上負重前行;盡管我們面臨諸如財政收入、貨幣投放、凈存款逆轉、人口增長拐點之劇變,但基于國力、宏觀政策空間、國家戰略布局等要素,中國可能仍是無出其右的世界經濟“火車頭”。

  未來已來!在新的十年,世界經濟與中國經濟將如何變化與表現?

  更加低迷與復雜的十年

  以史為鑒,撫今追昔。三大層面的“斷裂”正在“撕裂”世界舊格局,被透支的“未來”世界是否還有“未來”……

  一、危機后十年,世界經濟遠未走出危機陰影

  剛剛過去的十年,是以全面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開啟的。

  2007年中,美國爆發嚴重的“次貸危機”,作為全球金融交易市場,美國次貸危機將很多國家的金融機構卷入其中,對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構成嚴重威脅,迫使主要經濟體聯合采取救市舉措。

  在主要經濟體大規模救市之下,急速惡化的全球金融危機得以緩解,其沖擊得到抑制,并沒有出現一開始人們擔心的“百年一遇大危機”的可怕狀況。

  在剛剛過去的十年,世界經濟可以說是“整體低迷、此起彼伏”。

  最初,大量資本從美國等國際金融中心外流,并大量涌入中國等人口或能源集中的發展中國家,推動其經濟增長速度明顯高于發達國家,甚至不少人認為,金磚五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正在與美國等發達國家脫鉤。

  在大量資本從發展中國家流入美國等發達國家,特別是進入金融市場,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由增轉降的同時,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逐漸回暖,股指再創新高,但全球經濟總體上依然是“整體低迷、此起彼伏”,而且,由于原本危機的根源就是產能與流動性過剩,但大規模救市與持續的經濟刺激依然在擴大貨幣和產能投入,結果不僅原有的危機根源沒有消除,反而又使危機隱患更加聚集。

  進入2019年之后,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動能普遍疲軟,世界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再次加強,但是,可用的政策資源已經消耗殆盡,越來越多的國家央行實施“負利率”政策,刺激社會擴大負債以擴大投資和消費,抑制持續的通貨緊縮。

  可以說,危機后第一個10年,盡管主要經濟體采取了力度空前的救市運動和經濟刺激,世界經濟并沒有擺脫危機,反而使危機的風險更加嚴峻了!

  這驗證了筆者在2011年將金融危機放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進行深入分析后得出的結論:“世界走過頭了,危機遠未結束!”

  二、逆全球化給世界經濟和政治帶來的挑戰剛剛開啟

  從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基礎而言,有兩大動力是不可或缺的:

  即“科技進步與發明創造”,不斷提高生產效率,擴大社會供給;其次是“新的市場洼地開發,擴大生產要素供應和產成品銷售需求”。這兩大動力又是相互影響、密切關聯的。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經濟全球化”發展。

  全球化推動人類勞動和文明成果在更大的范圍內交流共享,促進更大范圍內的社會分工合作與集約化、專業化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和重大成果。

  但是,與經濟全球化發展不相適應的是,全球化治理遠未跟上。占用全球資源最多的企業或個人,反而對社會的貢獻越來越低,國家轉移支付的能力不斷削弱,推動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同時,由于信息不充分、不對稱的客觀存在,大規模的資本與產能轉移,也不可避免地產生大規模的產能與流動性過剩,并因此引發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而危機爆發后,受到沖擊的國家勢必都要實施救市或刺激行動,局部緩解危機沖擊,但世界整體上卻在不斷積累更大的危機隱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已經暴露出全球性產能和流動性過剩問題非常嚴重了,但是,大規模救市和持續不斷的經濟刺激之后,盡管階段性抑制了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但又積累了更大的危機隱患。

  放眼全球,可以說,全球化已經帶動世界總體上走過頭了,人們已經過度透支未來,社會負債率或杠桿率、地球資源消耗與環境承受度等已經難以支撐繼續大規模擴張,世界人口增長隨之面臨瓶頸。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像中國一樣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市場洼地,可以大規模轉移產能和資本,帶動世界經濟擺脫困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了。中國的崛起正在打破原有的平衡,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開始劇烈變化,正在開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序幕。

  但是,全球化的發展使這種格局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

  可以說,以美國發起貿易戰為源頭引發的國際關系及世界格局變化才剛剛開始,真正的挑戰應該在下一個十年才會充分暴露。

  三、“三個重大變化”沒有得到充分認知和足夠準備

  深刻反思危機爆發十年來的歷程不難發現,這其中很多重大變化超出人們的想象,沒有得到世界領袖和政經領域專家學者的充分認知和足夠準備。其中,至少包括以下三大變化:

  A.社會主要矛盾從“供給不足”轉變為“需求不足”。“提高生產效率、擴大社會供給”一直是經濟管理的主攻方向。但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意味著全球化階段性高峰已過,新的增長潛力足夠大的經濟洼地難以發現和很快培育起來,全球性整體“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的狀況將在很長時間內難以消除,這樣,社會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經從“供給不足”轉化為“需求不足”。這將對長期以來一直奉行的宏觀經濟理論和調控政策產生極其深刻的沖擊。

  B.宏觀政策面對的主要挑戰從“通貨膨脹”轉變為“通貨緊縮”。

  在產能和流動性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各國政府往往習慣性地采取刺激政策,擴大貨幣和產能投放。但這卻進一步增強了產能和流動性過剩,在增強金融性資產泡沫的同時,一般性消費物價總指數反而持續低迷下沉,從而產生一個顛覆傳統理論和認知的結果:

  流動性泛濫帶來的不是惡性通貨膨脹,而是難以化解的持續通貨緊縮,即“流動性泛濫下的通貨緊縮”。

  C.世界格局劇烈變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經開啟

  很多人曾經認為,蘇聯解體后形成的以美國為首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將長時間保持下去,很難發生改變,甚至有人因此發出美國社會制度將成為“人類社會的終結”的喊聲。

  但這種看法低估了全球化發展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刻影響。中國改革開放走出了一條既不同于蘇聯模式,也不同于美國模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可以說形成了真正有世界影響力的“第三條路”(TheThirdWay)。

  現在,中國已經提出了到本世紀中葉要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國家的宏偉目標,這是否會推動世界格局劇烈變化?從而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當然,世界格局的劇烈變化,也必將引發極其激烈的國際矛盾,甚至難以逃避“修昔底德陷阱”!

  現在,中國的崛起將再次打破原有世界格局的平衡,可能會激化國際矛盾,對此必須有足夠的認知、高度的重視和充分的準備。

  或許,世界格局劇烈變化剛剛開啟,接下來的十年才更具挑戰性!

  中國前景與挑戰

  物競天擇,歷史將選擇中國?中國亦將面對更大挑戰,但可能又是最具發展潛力、讓人充滿期望的國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迅速調整宏觀政策取向,很快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在主要經濟體中率先止跌回升,在2010年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影響力大幅度提升。

  但受困于全球產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的影響,中國經濟從2011年四季度開始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到2015年,經濟增速又進一步從“7”字頭進入“6”字頭。更重要的是,2015年中國經濟發展軌跡出現了根本性結構性轉變,主要表現在:

  A.財政收入結構深刻變化。從2015年開始,資源性收入增長遇到越來越大的約束,但各級政府財政支出的壓力越來越大,為此,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強化稅費征管,之后就只能擴大政府債務。

  B.貨幣投放結構深刻變化。從2015年開始,我國貨幣投放的主渠道就從央行外匯占款轉化為銀行貸款與債券投資,由此帶來一系列深刻變化:央行購買外匯投放貨幣,不會增加社會債務規模和提高社會杠桿率,而且貨幣獲取成本很低。但銀行貸款或債券投資投放貨幣,則會增加社會債務規模,提高社會杠桿率,并且貨幣獲取成本大大提高。

  C.住戶部門本外幣存款減去貸款后的凈存款的增長態勢發生逆轉。住戶部門凈存款,2015年末達到28.26萬億元,2017年末下降到24.68萬億元,比2012年末余額都低了。2018年末進一步下降到24.55萬億元。2016年開始,住戶部門杠桿率快速上升,盡管有利于當期經濟增長,但卻是建立在對未來經濟增長、就業和收入預期樂觀的基礎之上,一旦出現預期逆轉,將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產生重大影響。

  D.勞動力人口增長出現拐點。國家因此放開“全面二胎”政策,但人口增長壓力不斷加大。人均壽命延長,但老齡化問題也快速凸顯。

  以上財政收入結構、貨幣投放結構、住戶凈存款增長以及勞動力人口增長態勢轉變,恐怕都不是臨時性、階段性,而是結構性、趨勢性的,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軌跡轉型調整出現真正的拐點。

  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經濟經濟發展軌跡調整轉型,往往需要3至5年的探底摸索穩定時間。如果2015年成為中國經濟調整轉型的拐點,那么,2018-2020年則是中國經濟調整轉型探底摸索最為關鍵的階段。

  2019年預計GDP增長6.1%,比上一年的6.6%大幅降低(2018年經濟普查后應該還會提高當年增速)。預計2020年有可能進一步探底,增速理想目標為6%,可能控制范圍在5.8%—6.1%之間。

  必須看到,中國依然處在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加快發展的過程中,改革開放依然是中國經濟社會保持較快發展的最重要的動力。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中國經濟增速縱向比較會有所降低,但在主要經濟體中,下一個十年依然可能是最高的。

  考慮到始于2018年初的貿易摩擦,經過3年時間,到明年局勢應該比較明朗;2020年經濟增長探底后,2021年經濟增長有可能出現一定的反彈。由此,盡管明年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下降,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比較穩定在7上下,金融市場對境外資本的吸引力可能進一步增強。

  正是放在全球化大背景和世界格局深刻變革的時代背景深入分析,筆者對中國的前景充滿信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經啟幕,與之匹配的中國時刻是否會降臨?讓2030去回答。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02 和遠氣體 002971 10.82
  • 12-18 科安達 002972 --
  • 12-18 神馳機電 603109 --
  • 12-18 龍軟科技 688078 --
  • 12-17 華特氣體 688268 --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