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殺手》商業考量:技術與成本的博弈戰

《雙子殺手》商業考量:技術與成本的博弈戰
2019年11月03日 05:25 經濟觀察報

新浪財經聯合黑貓投訴、微博航空,開啟航空公司“金鳳獎”評選,快來選出為你提供全方位、專業、安全服務的航空公司吧。【我要投票

  《雙子殺手》商業考量:技術與成本的博弈戰

  胡佩欽 韋曉寧

  知名華人導演李安以120幀/4K/3D的高科技格式拍攝的新片《雙子殺手》于10月中旬正式和中國內地的觀眾見面,高幀率呈現出的細節豐富的畫面、流暢的動作戲成為主要賣點,但《雙子殺手》故事本身也遭遇爭議。從票房來看,《雙子殺手》只在上映首日勉強守住單日票房榜冠軍。

  該片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后李安的第二部120fps/3D/4K規格的電影長片,也是全球的第二部。盡管《雙子殺手》在內地的整體票房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對能夠放映該片“頂配版”(120幀+3D+4K)的CINITY影廳而言,情況卻恰恰相反。根據貓眼數據顯示,該片上映期間,全國單體影院日票房前十名中,有好幾家都是擁有CINITY影廳的影院。

  “電影本來就是技術的產物,也和技術永遠脫不開關系。從無聲到有聲、黑白到彩色、2D到3D、純膠片拍攝到數字拍攝、純攝影成像到CG和攝影結合成像,電影藝術的每一次提升都是以技術發展作為支撐,這永遠是一個藝術跟技術互相交織在一起的過程。”耿鵬飛說。耿鵬飛是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的影視特效負責人。

  對于CG與高幀率技術在電影行業中的運用前景,耿鵬飛持樂觀態度,“未來可以完全替代”“成為主流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但同時他也提出,在技術本身的進步之外,商業考量在電影技術普及、技術標準制定中的主導地位。

  |對話|

  CG成像取代真人出演

  經濟觀察報:電影《雙子殺手》中,年輕版的威爾·史密斯是由CG合成的,許多觀眾表示根本看不出來和真人的區別。您對CG技術的現狀和未來有什么看法?

  耿鵬飛:我認為在未來技術發展的支持下,CG成像可以完全替代演員,實現不在場,達到“蒙騙”觀眾的效果。

  現在的動作捕捉技術、面部表情捕捉技術,實際上從2009年的《阿凡達》開始就已經很成熟了,里面的納美族人面部表情都是動物+演員現實動作的移植,雖然大家都知道那是CG完成的,但是還是會很快地進入劇情,不會產生一種穿幫或是類似“恐怖谷”效應的感覺,因為技術上已經克服了這個問題,達到高度擬真了。可以完全讓你模糊虛構和真實的界線。

  還有一些是必須提及的,比如說前幾年的《速度與激情》里的保羅、去年的《銀翼殺手2049》里的瑞秋、《星球大戰》第八、九集的莉亞公主,都是演員已經去世或無法參演,后來又使用CG手段“復活”他(她)。

  隨著技術的發展,從觀眾視角來看,可能越來越難以分辨什么是真實,什么是虛擬。對觀眾而言,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去分辨“真實”的虛擬。因為銀幕上的一切都是虛構的,就是一層幻像的展示,只要觀影傳遞的感情是真摯的,劇情的敘事邏輯是可驗證的,對于觀眾來說媒介傳遞的方式也就不重要了。

  經濟觀察報:未來CG成像是否有可能會完全取代真人出演?

  耿鵬飛:對于這個問題觀眾并不具備決定權,而是取決于整個行業的發展、行業對于成本或者說一些其他的商業價值上的追求。商業制片永遠是以商業目的為第一追求,藝術價值是其次的。

  如果將來CG擬真技術達到一個門檻,用CG技術來做比聘請真的演員成本要低,而且成像效果可以完全相當,那么它就有可能會形成規模,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把大量的知名演員及其動作表情全部捕捉下來,然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重新進行一些迭代、變化變異,再去把它拓展成一個更豐富的表情庫出來,然后隨時根據一些編導的需要,把它映射到CG化的角色上去。

  像郭敬明《爵跡》就算是這種手法了,雖然說從觀眾角度來看這樣有點笨拙,就是類似于把演員再復刻一遍。但是從技術角度來說,他在國內完成了一次很有開拓性的嘗試。

  從商業片的角度來說,CG取代真人拍攝是一個緩慢推進的過程,因為畢竟技術還沒有那么成熟,還有一些成本上的壁壘沒有打破。但是制片人、資本方是絕對愿意推進這種技術的,因為一旦成功還是會減輕成本、商業資源取得成功--這意味著所有的因素都在可控狀態之內,演員不會有檔期問題,劇組不會有遷就演員而導致成本增加的問題,全都可以在數據庫里進行不斷的實驗,可以迭代出成千上萬個版本出來,然后再挑一個認為最合適的。

  CG替代真人從商業角度上來說是可行的,但還是屬于一個漸進化的過程。不同的題材、風格的影片,對這個技術的使用程度也有所不同,像動畫片毫無疑問已經完全CG化了,商業成分比較重的真人劇情片,可能也會更快的推進這種技術。

  另外新技術還會帶來很多法律問題,比如前段時間的美圖秀秀上線的AI換臉技術。法律問題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一方面。

  新技術連鎖反應

  經濟觀察報:電影24幀/秒的規格標準已經持續了將近一百年,近年不斷有導演在挑戰這個標準,您認為未來高幀率會代替24幀/秒的規格,成為電影界的主流嗎?

  耿鵬飛:高幀率代替24幀成為主流,我認為是必然的。24幀并不是最佳幀數標準,而是在當時那個年代的技術水準和成本控制下,一個各方面都能夠接受的妥協的結果,新的技術情況、新的需求下必然會產生新的變化,標準會不斷升級。

  上個世紀末,高清電視的制式HD標準也分成兩個陣營,一是以索尼為首的陣營,他們推廣1920×1080,二是微軟為首的陣營,他們是1280×720,大家都表示自己的標準最好、觀眾的視覺享受最好,實際上真正的核心是誰的成本控制最好,其他的都是一個廣告噱頭,最后競爭幾年下來,終于由索尼統一成1920了。而現在普及4K,也許五年后又普及8K。

  關于幀數的討論也是一樣的。高幀率成為主流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只不過是時間快或者慢,以及到底定在哪個標準上面。將來會固定到哪一個幀數上不好說,取決于產業里的相關企業以及它們之間的博弈。誰都想依據自己的標準來建立技術壁壘、形成專利。

  具體時間我認為會很快。從技術角度出發,120幀僅僅是提高了幀數,最主要的壓力都在存儲和傳輸數據這個階段。李安之所以敢用120幀,就說明實際上已經沒有什么技術障礙,只是成本還不夠便宜、不夠廉價,沒有成為批量化生產的規模效應。高幀技術我估計兩三年就會開始普及,一旦那些公司能夠開放授權,市場很快就會跟進,電影設備也會更新。這實際上是商業上的考慮,而不是技術上的考慮了。

  不過,有些導演熱情地擁抱新的技術趨勢,而有些導演就不愿意。比如說諾蘭,他始終是喜歡用膠片來拍攝,他說數字已經很好了,但他還是要用膠片,還要使用70毫米來拍攝。不能說他是太保守,應該說他是有情懷,他知道技術能夠實現,但他還是愿意用古老的手藝來去完成,他享受這個過程。

  不管什么時候,CG技術都會受制于成本,就算它很便宜了,對有些人來說還是太貴。一些特立獨行的藝術家更愿意舍棄這樣的技術、逆勢而動,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來拍一部真正的“藝術片”,類似于實驗電影的創作,以一種小眾化的文藝片的形式。就像現在彩色攝影已經普及,但我們仍愿意創作和欣賞黑白攝影作品一樣。

  經濟觀察報:高幀率如果普及,您認為會給電影產業帶來什么影響?

  耿鵬飛:電影行業領域的高幀率技術,也許可以和電信領域的5G技術作類比。5G從技術層面上用了新的芯片、新的射頻,可以實現比4G高十倍、百倍的速度提升。但這只是一個技術指標,三年后它會帶來通訊方式上、應用情景上的什么變化,是很難想象和預測的。

  一個新技術一旦投入實際的運營,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就像蝴蝶效應,你不知道這個風會吹到什么地方去,會帶來什么讓人驚訝的結果。

  比如隨著5G技術的投入,帶寬極速提高,我們可以實現無人駕駛,把高清的數據信息流傳遞回云端的控制主機,然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這些視覺畫面進行分析判斷,再去發出指令控制車輛,做出各種各樣的行駛動作。這些都需要極高的帶寬和響應速度,在4G時代是無法實現的,只有在5G到來之后才能實現。

  那么極高的幀數率和極高的畫面信息流會給電影行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我認為首先會對VR電影會產生很好的促進作用。現在VR電影仍受制于技術,只能夠以比較低的幀數率和畫面分辨率來播放和互動,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不夠友好。我自己嘗試過幾次,每次戴上頭盔幾分鐘之后就覺得頭暈眼花,它的切換速率還是太慢,分辨率還是不夠高,視角也受到限制,沒辦法模擬肉眼能夠達到的視野寬度。

  在這種情況下,更高的幀數率會帶來相關配套周邊技術一系列的升級,120幀是原有的24幀的五倍,存儲、編碼、壓縮等相關技術也都需要升級,這就帶來了整個VR電影產業的升級。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06 指南針 300803 --
  • 11-06 三達膜 688101 --
  • 11-05 貝斯美 300796 14.25
  • 11-05 矩子科技 300802 --
  • 11-05 聯瑞新材 688300 --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