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需要轉型,中國經濟需要轉型,中國的基金業從產品結構到投資能力,再到模式全面轉型和重構。空前的挑戰也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良機,中國基金業仍然加速發展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后新時代的核心產業。也將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的助手和引擎。
2011年滬市機構投資者占比16.5%。機構投資者占比過低將會導致基于中長期資產保值增值的長期投資需求缺乏,證券市場缺乏長期投資、理性投資和價值投資的資金來源。
預計今年GDP增速為8.5%左右。今年最重要的任務并不是保增長,也不是控物價,而是調結構。
中國的共同基金滲透率要比其他發達國家要低很多,今后幾年中國基金業管理資產年均增幅將超15%,并希望中國市場具有穩定一致連貫的法律、稅務和監管框架。
中國債券市場在亞洲高收益市場是越來越占舉足輕重的位置,海外投資者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債券。人民幣的國際化進一步推進對市場有很大的支撐作用。
隨著中國經濟份額在全球經濟份額的比例越來越大,中國資產管理也會成為全球很重要的部分,這些會給中國的基金管理公司一個非常大的助力,幫助他們更好的提供國際的增長和發展。
歐洲經濟先行指數在過去幾個月已經見底,近期開始有所回升,預示著整個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在未來呈上行趨勢。這對于中國尤其是對于中國出口的影響是有利的。
歐債危機實際上是定價的錯誤所引發的過度積債和危機,給全球各國經濟帶來一系列的脫鉤,給中國經濟帶來很大壓力。
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是在一個長周期放緩和短周期下行的交織階段,怎么看待長周期放緩的態勢下中國經濟的轉型。
在印度和巴西發展都非常快的情況之下,中國應思考資源環境、人口問題的變化對經濟帶來的挑戰。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不多,老齡化趨勢將日趨嚴重。
全球投資者未來將加大對亞洲資產配置的比例,亞洲資產配置比例將由12%提高到35%,其中中國資產配置比例將由2%提高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