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拯救股市 > 正文
 

張化橋:股市正處于災難中 教訓應當記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0日 13:22 《財經》雜志

  股市上救市的呼聲很高,但政府基本沒有用真金白銀,這是一大進步。讓市場找到自己合理的位置,利國利民,是大勢所趨

  張化橋/文

   如果我們能從災難中吸取教訓,便可以化災難為繁榮的起點;但如果指導思想不對
,則可能學到錯誤的教訓,遭受下一個災難。今天的中國股市正處在災難之中,不僅是投資者,政府也可以學到很多教訓。

  不妨以亞洲金融危機為例。受害最直接的四個國家今天呈現出的面貌已迥然不同:韓國、泰國蒸蒸日上,馬來西亞和印尼則甚至在亞洲范圍內都有些被邊緣化了。那么過去七年,這四個國家的政府作為究竟有何不同呢?

  其時,韓國和泰國馬上打開了國門,取消了很多限制外商和阻礙競爭的條款。而馬來西亞則“開倒車”,將本來自由兌換的貨幣實行了固定匯率,并實施了資本進出管制;政府跟“索羅斯”賭氣,似乎贏了一局,但國家和人民付出的代價非可小覷。印尼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盡管具體原因與前者不同,但政府的不當干預仍為害甚烈。

  中國今天實行的外匯管制與馬來西亞相似,甚至還要嚴格。1997年至1999年金融危機過后,舉國上下開了不少會,官員和學者也花費了不少筆墨,總結危機的經驗教訓。但是,竊以為,最終總結出來并要求吸取的許多“教訓”是有害的,因為其結論不外乎是“幸好我們沒有像這四個國家一樣實行浮動匯率”。

  上述四國陷入金融危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是官商勾結、尋租泛濫,是本國貨幣因政府干預而高估、企業因政府庇護而背負過高的外債;其突出表現是,這四國的腐敗問題都相當嚴重,政府則未能擺正在市場中的位置。

  實際上,今天的中國股市給政府和國民的教訓,與上面的例子有相當密切的關聯。作為20世紀80年代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的一名區區主任科員,本人對中國國情不可謂不熟悉,且容于此冒昧進言。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每只股票的背后都是一個真實的企業,是有血有肉的企管和員工隊伍。今天的股市真實地反映了企業、企管人員和員工隊伍的現實素質。假如沒有股市,我們或許依然陶醉在“形勢一派大好”之中,但股市如一面鏡子,把每家上市公司的面貌映照得清清楚楚。當此情形,某些官員還好意思說“歌舞升平”,自欺欺人?

  中國40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實際是鼓勵了懶人和走上層路線的人,畢竟,找關系批條子比服務客戶更為實惠;信息管制也把我們的企管人員變傻了。他們如何能在國際舞臺上競爭?諸如國內的一些外派機構,老總甚至不懂當地語言,只能呆在華人圈子里,連司機和廚子也要外派。中國之大,找不到合適的人嗎?非也!

  同樣,固定匯率和外匯管制弱化了企管人員的市場意識、風險意識。市場供求的不均衡不能即時釋放,就如山洪暴發前的壓力不斷積聚一樣;復雜的稅制、審批制和人事制度等等,都逼得企管人員眼睛向上,而不是面向市場。這些企業的素質可想而知。而企業不好,股市怎么可能好呢?即使短期好,長期怎么可能好呢?

  我也經常碰到疲倦不堪的中國企業的老總,不免產生同情心:昨天剛在市委開了一天“學習文件”的大會,今天要去經貿委跑注資的批文;明天省里有個檢查團來參觀需要接待,后天又要去監管部門呈送請求增發的報告……外國企管人員很少被政府部門揪來揪去,可以潛心做生意;他們的身心也有時間得到充分的調養。僅此,中國“鞠躬盡瘁”的企管人員如何能與他們競爭呢?

  最近幾年,中國政府在企業信息披露方面所做的努力的確值得稱道。可是“萬里長征”才走了第一步。披露還很不夠,我們尚需努力。

  當然,近幾年國內股市大跌,但政府比較明智,基本沒有動用真金白銀去救市。這對于一個從計劃經濟脫胎出來的政府可謂壯舉。盡管股市上救市的呼聲很高,時常也有官員發出救市的信號,但基本上沒有付諸實施,這應是一大進步。讓市場找到自己合理的位置,實在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本人對監管當局的失望之處在于兩大方面:一是把大量企管人員折騰得疲倦不堪,無暇學習做生意的ABC;二是對券商監管不力,讓他們弄出的窟窿既大且多,無辜的納稅人不得不背上償債包袱。與此同時,如果保持現狀,不放開外來券商的競爭,國內券商就沒有壓力改進。

  中國銀行業的不斷暴露的漏洞已經給老百姓帶來了重負,難道還要他們再背上證券業的包袱嗎?下一步會不會是其他的金融機構?

  最后,我向政府進一言:放開企業上市的管制吧!讓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企業都來上市吧!只要他們滿足一個條件——真實和全面的信息披露;證券交易所也完全應該形成競爭。

  作者為UBS(亞洲)董事總經理、中國研究聯席主管

  相關專題:

  拯救股市

  《財經》雜志封面秀2005

《財經》雜志2005年3月7日刊目錄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法治·現場
中國股市:告別救世主 法治·動態
定量研究:重解中國股市 資本與金融
“平準基金”評價:一擲千億的“救命稻草” 修補詢價制
焦點爭鳴:拆開股權分置死結 商界·動態
標本兼治方是解決之道 滬深股市
國有股放棄流通權了嗎? 股市的教訓應當記取
先增量,后存量 香港股市
股權分置的真相 微觀因素開始主導H股
財經觀察 財經調查
金融證券業反腐敗兩原則 《亞洲華爾街日報》/《財經》200強(AW...
經濟學家 公司與產業
錢穎一:宏觀調控不是市場監管 “盛大新浪夢”紀實
喬納森·安德森:亞洲不會拋售美元 浪政治
文萃 紡織品輸歐將遇新門檻
時事報道 美國百貨業合并逼上梁山
朝核危機:朝美各撥什么算盤 財經速覽
觀點評述 焦點
楊之剛:稅制改革正當其時 事件
評之評:為何收稅?稅收何為? 中國周邊
經濟全局 科技風尚
李毅中履新 人物志
150億元解困縣鄉財政 讀者來信
辨析“首次農產品貿易逆差” 財經專欄
拍賣“狗不理” 隨筆
中國勞務輸出窘境 從范蠡到陶朱公
市場與法治 貴族的興衰
王益民夢斷“徐國健案” 何妨東施效顰
南海華光案真相難現 讀書
2005中國民航第一訴 本刊3月薦書
法眼 經濟主體的激勵
季衛東:城市本該飄溢平等自由的空氣 逝者
背景:“遷徙自由”vs“人口準入” 孫大光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張化橋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第77屆奧斯卡盛典
蘇丹紅一號食品風波
3.15 消費者權益日
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CBA全明星賽陣容公布
購房還貸計算器匯總
解讀商品房銷售合同
林白:婦女閑聊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