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金融證券業反腐敗兩原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7日 15:06 和訊網-《財經》雜志 | |||||||||||||||||||||||||||||||||||||||||||||||||||||||||||||||||||||||||||||
財經觀察: 中國證券業新一輪整頓至今,據說全國受到監管部門查處或司法拘押的券商涉案人員已多達200人,但至今無人能知其名、言其詳,更談不上嚴加懲處 胡舒立/文
又到一年“兩會”時,反映民心向背的話題照例在此間匯集。從會前與最初的輿論聚焦可以看出,當前公眾最為關心的仍是反腐敗;而與業界關系最大的熱點之一,即為金融證券領域的反腐敗。 應該承認,中國金融業近年來反腐敗進展頗為可觀,特別是一些聲名顯赫的金融高官被查處,昭顯了最高決策層的決心與膽識;而體制改革與反腐防腐同步推進,也正體現了從制度上杜絕腐敗根源的正確思路。最近以來,東北、山西接連發生銀行資金被竊大案,人們不僅看到了監管部門奮力查處的行動,也看到此類惡性案件被大膽曝光,在憤慨于犯罪分子的同時會感到欣慰,也有機會做進一步反思,這都是顯著的進步。 總結過往金融反腐之種種功過得失,可知道理縱有千千萬,最重要、最有成效的就是兩項原則,其一為“嚴查嚴懲”,其二為“公開透明”。在金融腐敗案中,犯罪分子所獲每常以億萬元計,有巨大的利益誘惑,惟嚴查嚴懲可抬高其腐敗成本,減少罪案發生率;而案發后,將案件公之于眾,借輿論之威懾力,可同步收監督與問責之效。 兩條原則蘊含的道理并不復雜,但真正是“知易行難”。審計長李金華之所以受到公眾的愛戴,正因其率領審計署高舉審計之劍,盡職盡責,并且勇于將審計結果及時、全面地公之于光天化日。而金融證券領域之所以引得人們久有訾言,恰與相關監管部門對某些腐敗犯罪案件監管不力、查處不嚴有關,更因其有時漠視公眾的知情權引起眾怒。 最典型的是證券業。眾所周知,始于2004年初的證券業整頓到去年10月以來已是緊鑼密鼓,被托管的券商除了大名鼎鼎的南方證券,還有閩發證券、漢唐證券、東北證券、大鵬證券以及“德隆系”旗下的三家券商。托管意味著數以億計的客戶資金被挪用,公司瀕臨破產,已經無法維持運轉。券商的大量行為違規違法,必然伴隨著駭人聽聞的金融罪案發生。然而時到如今,除了民營背景的“德隆系”總裁唐萬新被捕已有公示,我們從未聽說有一個券商高管人員被查處并繩之以法,國家上百億元的資金填補券商黑洞卻無人問責! 確有可靠消息人士說,僅在南方證券案中,已有數十名前經理人員被立案,而全國受到監管調查或司法拘押的證券界人士已達200人之多。但至今鮮有人能知其名、言其詳,更談不上對其嚴加懲處。據稱,有關監管層主管堅持黑箱調查,號稱是為了維護證券市場的穩定和證券界的聲名;在談及下一步懲處時,也認為宜寬不宜嚴,以防兔死狐悲、人心浮動。這種無視原則的姑息養奸謬說居然堂而皇之地存在,足見公眾對于證券腐敗的憤慨完全是正當有據。 中國銀行業近年來在反腐敗方面確有重大進展。但我們也看到,銀行業發生罪案多有內外勾結的特點,且與地方政府官員相關。惟有審計監察、金融監管和司法部門上下一致的努力,才能真正做到對腐敗分子“嚴查嚴懲”、“公開透明”。現在國內有些金融騙貸大案發生,最初是審計監察部門嚴格執法、透明問責,引起輿情高度關注;但進入懲治環節時,則或有地方政府干預,或有原金融機構人情奔走,最后使巨額罪案在“金融穩定”、“地方形象”的幌子下變得悄無聲息,虎頭蛇尾,無法給公眾以起碼交代。當前加強反腐倡廉,必須抑制和改變這種“護短”習俗,而在金融大案查處時從始至終堅持“陽光辦案”正是關鍵。 俗話說,眾怒難犯。“兩會”顯示的輿情,恰是公眾情緒的集中體現;而公眾對腐敗行為的深惡痛絕和對反腐敗的深切關注,理應對金融證券業形成有益的壓力和動力。去年“兩會”召開,正值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改革啟動之始,銀監會在會議期間發出兩行“公司治理改革與監管指引”,專列條目要求“兩家試點銀行在處置歷史損失的同時,應依法查處違法、違規案件,嚴肅追究違法、違規、違紀人員”;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更在人代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要“防止歷史損失中間應當負責任的那些人拂袖而去”。這些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這里,不良貸款問責并不等同于銀行業反腐敗,但確實與反腐敗密切相關,恰如問題券商問責往往涉及大量腐敗案件查處。我們期待著今年有更多的金融監管部門對人民代表作出承諾,更能夠身體力行(參見本欄2004年3月20日《銀行貸款問責不為IPO忌》)。 倘若有一天,金融監管領域出現若干受到人民首肯、贊揚的“李金華”,我們就看到了金融證券業擺脫腐敗頑疾的一天。■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