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合法渠道乏無力 中國勞務輸出窘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9日 11:32 和訊網-《財經》雜志 | |||||||||||||||||||||||||||||||||||||||||||||||||||||||||||||||||||||||||||||
出于緩解就業和人口老齡化壓力的考慮,應該把中國勞動力海外輸出當作一項戰略性工作;而合法勞務輸出渠道困乏與無力,地下勞務輸出潮洶涌澎湃,映襯出中國海外勞務輸出存在體制障礙 □本刊記者 石東 葉逗逗 趙小劍/文
2月下旬,又一起與中國非法海外務工有關的事件引起了外界關注——來自英國的消息稱,馬來西亞華人穆阿財因協助300多名華人偷渡至英國,被英國曼徹斯特皇家法院判處七年監禁。 英國警方透露,過去數年,穆阿財和馬來西亞的人蛇集團在報紙刊登廣告,協助想要到英國打工的華人以觀光客身份進入英國,然后再介紹他們到英國各地的中國餐館打工。 近年來,與中國非法海外勞工相關的惡性事件層出不窮。從2000年的多佛爾慘案、2004年英國海灘拾貝慘案,到同年4月伊拉克武裝分子綁架案,再至不久前解決的八名福建平潭人質在伊拉克被挾持案,洶涌澎湃的地下勞務輸出潮 所映襯出的,是合法勞務輸出渠道的困乏與無力,暴露出中國海外勞務輸出存在體制問題。 海外需求反差中國勞務輸出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境外就業處負責人李璟告訴《財經》,目前中國勞動力非法出境赴海外務工,集中在東北和福建、浙江沿海這兩個區域。前者多往韓國和日本,后者則走向全世界。 在福建省福清市,很多村莊都有漂亮的樓房、別墅,卻大都空著——它們的主人都在國外打工賺錢。有些村莊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人都出國打工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留守村莊。 中國是個勞動力相對富余的國家。來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數字表明,目前中國每年大約有1400萬左右新增勞動力,加上現存的失業和下崗人員,每年要就業的勞動力達2400萬人。此外,中國農村尚有1.5億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 與此同時,海外一些地區勞動力嚴重短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2004年對外勞務合作年度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每年的流動勞務約3000萬-3500萬人,比20世紀80年代初的2000萬人增長了50%以上。隨著發達國家出生率降低和人口老齡化,全球勞務的總體需求將更快增長。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等國若按照當前的出生率,要維持1995年的勞動力水平和贍養比率(工作年齡段人數/退休者人數),每年共需要輸入移民110萬。而由于大規模接納移民不現實,逐步擴大勞工輸入數量便成為這些國家的必然選擇。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勞工組織(ILO)在2004年國際勞工大會的報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圍內的外來移民總數約為1.75億,其中活躍在各國的外籍勞工達8090萬,并且“有現象確切表明跨國勞動力流量在逐年增長”。 但是,在這個龐大的國際勞動力市場,中國所占的份額卻寥寥無幾。據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的統計,到2004年末,中國的海外就業人數僅為54萬人左右。而總人口為8000萬人左右的菲律賓,常年有800萬人在海外就業。 據有關國際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1.4億人在國外從事工作。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有資料稱,中國合法境外流動就業人口總量還不足國際市場份額的1%。 當然,上述有關中國的統計數字并不包括非法海外務工者。據福建省境外就業辦公室工作人員透露,每年福建通過合法途徑輸往海外的勞工只有六七千人;至于通過非法途徑出國打工的人數,則“永遠無法確定”。 大門漸開 中國勞務輸出人數偏低,與勞務輸出渠道不暢有很大關系。 中國的海外勞務輸出源于1949年后對亞、非、拉地區的援助。這種援助一般通過承包工程來進行,往往是國內企業拿到項目,需要勞動力,便由企業出面在國內招聘,然后成建制派出。那時主管此事的是外經貿系統。 1992年,經國務院協調,當時的勞動部開始介入海外勞動力輸出。明確由外經貿部負責成建制勞務派遣,勞動部負責境外就業。其差別在于,前者是境內中介組織與務工者形成勞動關系,然后成建制派出;后者則由務工者直接和國外雇主形成勞動關系,勞務關系在境外。如此形成了勞務輸出兩家共管的局面。 此后,在勞動部內部,海外勞務輸出管理機構歸屬不斷變換。1998年之前,由培訓就業司負責;1998年轉到國際合作司。到了2002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成立了中國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其主要職能是參與境外就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擬定和實施,開展境外就業市場的調研和開發工作。 也正是在2002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三家出臺了《境外就業中介管理規定》。這個規定在規范中介機構行為的同時,最重要的變化是降低了行業門檻。除境外機構、個人及外國駐華機構不得在中國境內從事境外就業中介活動,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業經許可后都可以進行海外勞務中介業務。 對于海外勞務輸出來說,這個《規定》可謂打開了大門。“在此之前,能夠從事境外就業中介業務的基本上都是事業單位,計劃色彩濃重。《規定》出臺后,明確了中介機構必須企業化運作,必須具有獨立的企業法人資格。” 李璟說。 據統計,《規定》實施之前,全國經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的境外就業中介機構只有58家,而且多數是勞動和社會保障系統的職業介紹機構。規定出臺至今,經批準的境外就業機構增長了五倍多。“目前全國已有362家機構,每個省都有。所有制形式沒有限制,勞務人員和國外的合同實施備案制。主要門檻就是不低于50萬的備用金。”李璟介紹說。 大門既已打開,境外就業的人數有所增長。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數字表明,僅山東一省,2004年出境就業人數就接近了《規定》實施之前十年的全國年平均規模。 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勞務輸出中介行業準入的開放,并未能大規模增加中國海外勞務輸出數額。李璟承認,每年50多萬人的海外勞務輸出,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的境外中介機構運作出去的,只有幾萬人。原因很簡單:商務部監管的勞務合作企業有2000多家,仍然大多是國有企事業單位,它們既擁有海外勞務輸出的傳統優勢,又可以便捷地使用中國政府在境外的商務資源。而在一些民營中介機構看來,由于缺乏競爭并在一定程度上專享政府資源,這些傳統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勞務中介公司,已經習慣于等待主管部門分配勞務輸出名額,自身開拓市場的能力很差。 北京金吉利出入境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僅成立了一年多的民營海外勞務中介公司,卻在2004年成為國內惟一向雅典奧運會派送技術工人的境外就業服務機構。2004年6月,該公司向雅典輸出近百名勞動力。金吉利公司總經理宮小平說,當時中國幾乎所有的境外就業服務機構都知道雅典缺少勞動力的信息,但最后只有金吉利一家去開拓了這個市場。“他們已經習慣于等待。” 直到2004年7月,商務部才會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頒布了新的《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管理辦法》。《辦法》區分開對外勞務合作與對外承包工程,對勞務輸出單獨進行管理,并取消了對企業所有制形式的限制,不再要求國有控股,也不再將企業分成若干類型,所有企業按統一標準申請經營資格,并允許經批準的外商投資職業介紹機構或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申請經營資格。 商務部負責對外勞務合作的行業組織——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副會長刁春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曾一度實行配額管理,那時候是由原外經貿部和對方國談判。現在配額制早已取消,勞務名額主要是靠公司自己開拓,市場是開放的。
相關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