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稅制改革正當其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0日 11:16 和訊網-《財經》雜志 | |||||||||||||||||||||||||||||||||||||||||||||||||||||||||||||||||||||||||||||
稅收增長較快的時期正是進行稅制改革的好時機;目前稅負偏高的稅收體制要盡快實現公平和簡化,實行減稅政策 □ 楊之剛/文 中國的稅收收入近年來快速增長。從1997年開始,稅收占GDP的比重基本上每年增加1
稅收增長的三大原因 近年稅收增長的因素,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稅收政策調整和征管力度加強。 ——經濟發展為稅收奠定了基礎。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階段中的工業化時期,工商業占GDP的比例增加很快,中國的稅制又主要是對工商業進行征收。經濟規模、結構和運行質量,近年來都有很大提高或改善,2004年物價指數上漲因素也帶動了稅收的快速增長。 稅收增長和經濟增長的相關性,需要說明幾點:第一,不能簡單地將GDP增長和稅收增長相比較,因為GDP使用的是可比價,而稅收是按現價計算的,兩者存在統計口徑差異;第二,應該細化到具體稅種與GDP的相應部分進行分析,才有可比性。例如,增值稅稅基是工、商業的增加值,所得稅稅基是利潤和勞動力報酬等,兩者與GDP的關系并不等量齊觀;第三,有些稅種和GDP沒有直接關系,如印花稅、證券交易稅、牌照稅和房產稅等;第四,關于進出口,GDP核算的是進出口凈額(即進口與出口的差額),但對稅收來說,不僅進口要征關稅和兩稅(指海關代征的增值稅和消費稅,2004年占總稅收的14.4%),而且出口退稅還是放在總額之外的。以上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稅收增長和GDP增長的不完全一致。 ——加強征管為稅收增長提供了根本保障,特別是大力推進依法治稅和信息化手段的廣泛采用,改變了以往名義稅率和實際稅率差距很大的現象。 ——從稅法執行方面看,2004年稅收增長比較均衡,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次政府、全國各地區、各主體稅種的增長,以及稅收的月份和季度收入都比較均衡。稅收均衡入庫,不再是以往的“年底突擊完成任務”,是明顯的進步。 在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中,財政收入增長情況是相當重要的一項指標。但是稅法的存在,使其主要是在非稅收入方面做不當的努力。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稅收增長中的不真實部分,但總體上,稅收增長的來源是合理的。 總體稅負應降低 然而,不斷增長的稅收,即使來源合理,也仍存在稅收負擔水平是否合理的問題。中國2004年稅收占GDP的比重是19%,如果加上非稅收入、沒有納入預算的非規范收入,以及沒有計入的社會保障部分,估計中國總體政府收入超過30%(非規范的政府收入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已經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發達國家財政收支中一般包括社會保障,將其扣除后,稅收占GDP比重一般在20%左右)。 由此,總的判斷是:中國的稅負水平高,如果稅制不進行大的調整,稅收收入還將持續增長。同時,由于以前的名義稅率定得較高,隨著稅收征管的強化,實際稅率與名義稅率的差距大大縮小,即使保持現有稅負水平,納稅人也會感覺承受不了。目前稅負偏高的稅收體制要盡快改革,實行減稅政策。 除了稅負明顯較高,現行稅制還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公平之處: ——重復課征問題。增值稅轉型改革尚未全面推開,不允許固定資產抵扣,對上一環節的營業稅部分也不能抵扣;營業稅又沒有扣除規定,把前一環節的增值稅也計算到稅基中;內資企業所得稅成本不能足額扣除,與個人所得稅存在重復課征問題。 ——中國的稅收模式以間接稅為主,不僅其數量約占總稅收的三分之二,且間接稅占GDP的比重也連年增加;稅負水平高也較多地體現在間接稅上。與發達國家比較,中國的間接稅負擔偏高,但所得稅負擔則很低。間接稅的高負擔最后轉嫁給了最終消費者。同時,間接稅的高稅負也對企業有影響,因為它增加了企業成本,減少了企業的盈利水平,不僅減少了所得稅稅基,對經濟也有抑制作用。 ——由于現行個人所得稅的設計和征收管理不完善,工薪收入階層成為個人所得稅的最大來源。個人所得稅實際上具有累退性,稅收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和對貧富差距的調節作用有限。 ——現行稅制中的“綠色稅種”稅目很少,不能很好地遏制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 進一步改革刻不容緩 稅制改革一再推遲,究其原因,一是擔心稅制改革會導致減收,影響財政安排;二是認為減稅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刺激作用,特別是在當前宏觀經濟有過熱苗頭時;三是怕影響引進外資。 事實上,對稅制改革不應存有顧慮。減稅效應下的稅制改革雖然會減少政府收入,但有利于非政府部門的發展——他們的效益總體說來要比政府部門高;收入的減少也會促進政府對其支出效益的更為重視;而稅收增長較快的時期,正是進行稅制改革的好時機。在稅收增長因素基本合理,稅收法制化程度提高的前提下,只有盡快進行稅制改革,才能解決當前稅收增長導致的納稅人負擔過高的問題。 公平和簡化是稅制改革成功的關鍵。下一步的稅制改革可以考慮分步實施,以便分散改革風險,但更要總體設計,目標是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公平、公開、公正的稅收制度,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和促進社會公平。改革過程不宜拖得過長,否則可能出現暫時性的無效率,破壞稅法統一,并增加征管難度。 增值稅的轉型和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是當務之急。消費稅改革可盡快出臺,在尚未立法開征環保稅之前,通過增加消費稅稅目和提高稅率,加大對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力度;個人所得稅的真正改革有待諸多配套設施建設,但在條件尚未成熟時仍可開始小的調整,如提高起征點、減少累進稅率級次等;作為地方主體稅種的財產稅,應在建立資產評估和財產登記制度的同時著手進行,以期部分解決地方政府沒有穩定稅源的問題。 下一步的稅制改革既有增收效應,也有減收效應,總體看稅收負擔將是下降的。為減少財政風險,政府支出結構和預算管理方面的改革刻不容緩。同時,稅制改革也需要一系列其他方面的配套措施,如政府職能轉換,社會信用、個人信用制度和財產登記制度,以及建立銀行和金稅工程的聯網等。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財貿所財政室主任 相關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