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東北稅改實施辦法出臺 > 正文
 

《財經》:稅制改革正當其時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0日 11:16 和訊網-《財經》雜志

  稅收增長較快的時期正是進行稅制改革的好時機;目前稅負偏高的稅收體制要盡快實現公平和簡化,實行減稅政策

  □ 楊之剛/文

  中國的稅收收入近年來快速增長。從1997年開始,稅收占GDP的比重基本上每年增加1
-1.5個百分點,2004年稅收收入更比上年增長25.7%。稅收增長是否過快?稅負水平是否過高?  

  稅收增長的三大原因

  近年稅收增長的因素,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稅收政策調整和征管力度加強。

  ——經濟發展為稅收奠定了基礎。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階段中的工業化時期,工商業占GDP的比例增加很快,中國的稅制又主要是對工商業進行征收。經濟規模、結構和運行質量,近年來都有很大提高或改善,2004年物價指數上漲因素也帶動了稅收的快速增長。

  稅收增長和經濟增長的相關性,需要說明幾點:第一,不能簡單地將GDP增長和稅收增長相比較,因為GDP使用的是可比價,而稅收是按現價計算的,兩者存在統計口徑差異;第二,應該細化到具體稅種與GDP的相應部分進行分析,才有可比性。例如,增值稅稅基是工、商業的增加值,所得稅稅基是利潤和勞動力報酬等,兩者與GDP的關系并不等量齊觀;第三,有些稅種和GDP沒有直接關系,如印花稅、證券交易稅、牌照稅和房產稅等;第四,關于進出口,GDP核算的是進出口凈額(即進口與出口的差額),但對稅收來說,不僅進口要征關稅和兩稅(指海關代征的增值稅和消費稅,2004年占總稅收的14.4%),而且出口退稅還是放在總額之外的。以上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稅收增長和GDP增長的不完全一致。

  ——加強征管為稅收增長提供了根本保障,特別是大力推進依法治稅和信息化手段的廣泛采用,改變了以往名義稅率和實際稅率差距很大的現象。

  ——從稅法執行方面看,2004年稅收增長比較均衡,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次政府、全國各地區、各主體稅種的增長,以及稅收的月份和季度收入都比較均衡。稅收均衡入庫,不再是以往的“年底突擊完成任務”,是明顯的進步。

  在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中,財政收入增長情況是相當重要的一項指標。但是稅法的存在,使其主要是在非稅收入方面做不當的努力。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稅收增長中的不真實部分,但總體上,稅收增長的來源是合理的。

  總體稅負應降低

  然而,不斷增長的稅收,即使來源合理,也仍存在稅收負擔水平是否合理的問題。中國2004年稅收占GDP的比重是19%,如果加上非稅收入、沒有納入預算的非規范收入,以及沒有計入的社會保障部分,估計中國總體政府收入超過30%(非規范的政府收入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已經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發達國家財政收支中一般包括社會保障,將其扣除后,稅收占GDP比重一般在20%左右)。

  由此,總的判斷是:中國的稅負水平高,如果稅制不進行大的調整,稅收收入還將持續增長。同時,由于以前的名義稅率定得較高,隨著稅收征管的強化,實際稅率與名義稅率的差距大大縮小,即使保持現有稅負水平,納稅人也會感覺承受不了。目前稅負偏高的稅收體制要盡快改革,實行減稅政策。

  除了稅負明顯較高,現行稅制還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公平之處:

  ——重復課征問題。增值稅轉型改革尚未全面推開,不允許固定資產抵扣,對上一環節的營業稅部分也不能抵扣;營業稅又沒有扣除規定,把前一環節的增值稅也計算到稅基中;內資企業所得稅成本不能足額扣除,與個人所得稅存在重復課征問題。

  ——中國的稅收模式以間接稅為主,不僅其數量約占總稅收的三分之二,且間接稅占GDP的比重也連年增加;稅負水平高也較多地體現在間接稅上。與發達國家比較,中國的間接稅負擔偏高,但所得稅負擔則很低。間接稅的高負擔最后轉嫁給了最終消費者。同時,間接稅的高稅負也對企業有影響,因為它增加了企業成本,減少了企業的盈利水平,不僅減少了所得稅稅基,對經濟也有抑制作用。

  ——由于現行個人所得稅的設計和征收管理不完善,工薪收入階層成為個人所得稅的最大來源。個人所得稅實際上具有累退性,稅收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和對貧富差距的調節作用有限。

  ——現行稅制中的“綠色稅種”稅目很少,不能很好地遏制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

  進一步改革刻不容緩

  稅制改革一再推遲,究其原因,一是擔心稅制改革會導致減收,影響財政安排;二是認為減稅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刺激作用,特別是在當前宏觀經濟有過熱苗頭時;三是怕影響引進外資。

  事實上,對稅制改革不應存有顧慮。減稅效應下的稅制改革雖然會減少政府收入,但有利于非政府部門的發展——他們的效益總體說來要比政府部門高;收入的減少也會促進政府對其支出效益的更為重視;而稅收增長較快的時期,正是進行稅制改革的好時機。在稅收增長因素基本合理,稅收法制化程度提高的前提下,只有盡快進行稅制改革,才能解決當前稅收增長導致的納稅人負擔過高的問題。

  公平和簡化是稅制改革成功的關鍵。下一步的稅制改革可以考慮分步實施,以便分散改革風險,但更要總體設計,目標是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公平、公開、公正的稅收制度,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和促進社會公平。改革過程不宜拖得過長,否則可能出現暫時性的無效率,破壞稅法統一,并增加征管難度。

  增值稅的轉型和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是當務之急。消費稅改革可盡快出臺,在尚未立法開征環保稅之前,通過增加消費稅稅目和提高稅率,加大對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力度;個人所得稅的真正改革有待諸多配套設施建設,但在條件尚未成熟時仍可開始小的調整,如提高起征點、減少累進稅率級次等;作為地方主體稅種的財產稅,應在建立資產評估和財產登記制度的同時著手進行,以期部分解決地方政府沒有穩定稅源的問題。

  下一步的稅制改革既有增收效應,也有減收效應,總體看稅收負擔將是下降的。為減少財政風險,政府支出結構和預算管理方面的改革刻不容緩。同時,稅制改革也需要一系列其他方面的配套措施,如政府職能轉換,社會信用、個人信用制度和財產登記制度,以及建立銀行和金稅工程的聯網等。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財貿所財政室主任

  相關專題:

  《財經》雜志封面秀2005

《財經》雜志2005年3月7日刊目錄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法治·現場
中國股市:告別救世主 法治·動態
定量研究:重解中國股市 資本與金融
“平準基金”評價:一擲千億的“救命稻草” 修補詢價制
焦點爭鳴:拆開股權分置死結 商界·動態
標本兼治方是解決之道 滬深股市
國有股放棄流通權了嗎? 股市的教訓應當記取
先增量,后存量 香港股市
股權分置的真相 微觀因素開始主導H股
財經觀察 財經調查
金融證券業反腐敗兩原則 《亞洲華爾街日報》/《財經》200強(AW...
經濟學家 公司與產業
錢穎一:宏觀調控不是市場監管 “盛大新浪夢”紀實
喬納森·安德森:亞洲不會拋售美元 浪政治
文萃 紡織品輸歐將遇新門檻
時事報道 美國百貨業合并逼上梁山
朝核危機:朝美各撥什么算盤 財經速覽
觀點評述 焦點
楊之剛:稅制改革正當其時 事件
評之評:為何收稅?稅收何為? 中國周邊
經濟全局 科技風尚
李毅中履新 人物志
150億元解困縣鄉財政 讀者來信
辨析“首次農產品貿易逆差” 財經專欄
拍賣“狗不理” 隨筆
中國勞務輸出窘境 從范蠡到陶朱公
市場與法治 貴族的興衰
王益民夢斷“徐國健案” 何妨東施效顰
南海華光案真相難現 讀書
2005中國民航第一訴 本刊3月薦書
法眼 經濟主體的激勵
季衛東:城市本該飄溢平等自由的空氣 逝者
背景:“遷徙自由”vs“人口準入” 孫大光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稅制改革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第77屆奧斯卡盛典
蘇丹紅一號食品風波
3.15 消費者權益日
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CBA全明星賽陣容公布
購房還貸計算器匯總
解讀商品房銷售合同
林白:婦女閑聊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