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國極富激情地開啟了現代化進程的矢量演進,中國的現代化目標是發展自己的現實能力,工業體系從無到有;1963年,第一代國家領導人提出中國要在20世紀末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在這以后的40余年,發展推動能力成為中國經濟的主旋律,現代化給中國經濟帶來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而此刻,當我們以史為鏡,探瞻中國現代化的未來60年,不難發現,發展競爭潛力將成為現代化未來畫卷中的一抹重彩。[新中國60周年經濟報道 國慶60周年大專題]
經過10余年恢復性建設,1963年,工業、農業、國防與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的宏偉建設藍圖被正式提出。今天,這一當年看起來如畫般美好的夢想已經基本實現。站在歷史節點上,回溯這60年的輝煌歷程,我們發現,現代化早已超越了國人最初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粗礪而溫暖的想象,而被歷史賦予了經濟現代化與政治現代化的雙重含義。[詳細]
四十年前全民大煉鋼鐵的瘋狂,幾乎讓人們把能找到每一個鐵片兒都投進了各式各樣的煉鋼爐。2009年7月,甘肅出土了迄今為止保留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土法煉鋼爐”。有意思的是,這是在一次文物普查中得到的收獲,這似乎也提醒著我們,中國人對鋼鐵產量的崇拜由來已久。還是2009年,8月份,中國最現代化的鋼鐵公司寶鋼,終于擠進了世界鋼鐵巨頭三甲的行列。這是一場艱難的超越。[詳細]
從大慶勘探的成功,到中海油競購優尼科的失敗,再到中石化以72億美元成功收購Addax公司,“找油”,基本可以概括新中國石油工業的60年。如果說,新中國建立之初的勘探石油資源是建立工業基礎的迫切需要,那么,今天,面對經濟發展帶來的石油短缺約束,“找油”在內涵上早已超越了單純勘探資源的范疇,而涵蓋了國際能源合作、技術創新、運用資本市場對沖石油資源短缺等等含義,也可以引申為崛起的中國不斷尋找新的現代化動能。[詳細]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家電背后隱藏了國人對現代化的最初想象。也正因此,富裕起來的中國人迅速培育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家電市場。中國家電業在這樣的市場中,擁有了閃轉騰挪的廣闊空間,并在與國外家電巨頭的博弈中,通過價格和渠道策略獲得了自己獨特的發展路徑。但無論是價格戰還是流通方式的革命,技術革新的“慢半拍”始終是中國家電業進一步提升的瓶頸,不突破它,中國家電業很難獲得自身現代化的有力支撐。[詳細]
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初起,開荒造田,展現更多的是創業者寶貴的自發精神;大包干釋放了億萬農民潛藏的活力和能量,讓我們看到了體制變革的力量;今天,農民在自愿的基礎上,以某種形式聯合起來,其背后深層邏輯則是農業技術的發展對現代農業提出的規模化、產業化的要求。2008年,沉寂已久的大寨,再次聚焦了全中國的目光。八大經濟支柱, 3億元年收入,紅色第一村的再次轉身,展現了中國農業經濟無窮的想象空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