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四大彩管巨頭之一的賽格三星發布公告稱,將考慮停止傳統的彩管CRT(Crystal Ray Tube,陰極射線管)電視機的生產。而家電連鎖巨頭蘇寧電器廣州地區32家門店率先將CRT電視“清理出場”,并將依次向北京、上海以及包括其總部所在地的南京等大城市推進,高調吹響了分銷渠道CRT退市的號角,進一步將CRT退市論推向了“大勢所趨,順之者昌”的新階段。
CRT電視是否真的被市場淘汰當是后話,但一直以來,中國家電業正是以CRT電視為主導產品,在中洋品牌之間進行著一場持久的拉鋸戰。
1982年10月,國內第一個彩管廠——咸陽彩虹廠成立。這期間中國彩電業迅速升溫,很快形成規模,全國引進大大小小彩電生產線100多條,并涌現出熊貓、金星、牡丹、飛躍等一大批國產品牌。同時外資品牌也開始大批量引入中國。到了1985年,我國電視機年產量達到1663萬臺,僅次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電視機生產大國。但是由于國產電視在技術、功能以及質量等方面的原因,難以滿足國內消費市場的需求,日系彩電企業憑借其品牌優勢和技術優勢,在中國電視市場大幅攻城略地,并在此時期確定了優勢地位。
終于,在1989年,蟄居已久的倪潤峰開始出招了:降價。這是電視機行業在中國的第一場價格戰,降價幅度為600元。“通過這次價格戰,我們使中國的彩電價格歸于合理,實現了中國電視業由黑白向彩電的升級。”見證了這次降價戰爭的長虹新聞發言人劉海中回憶說。據悉,長虹從此次降價中的收益是市場占有率迅速擴大到了8%,在以熊貓、黃河等為代表的十幾個國產品牌的夾縫中找到了一條生存之路。
這一時期,中國的洗衣機、冰箱、空調等家電也得以快速發展。“技術的進步推動著產能的提升,由此逐漸瓦解著中國計劃經濟模式對價格的控制,家電業的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劉海中總結說。
但倪潤峰并沒有罷手。在1996年,當時彩電關稅由35%下降到23%,蜂擁而入的洋貨充斥國內市場。長虹再次出手不凡,降價幅度為“驚人”的700元~800元,使長虹的市場占有率猛增到35%,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彩電第一品牌。但中國的家電業的價格戰也由此蔓延開來,一發不可收拾。
國產品牌在中國依靠價格戰占據了有利的位置,洋品牌被迫退出了低端市場,并開始轉向技術升級產品,主攻高端市場。1999年前后,索尼、LG、三星、夏普等品牌在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等高端市場方面,長時間的處于主導地位。為此,從2002年開始,國內的長虹、TCL、海爾等企業陸續掀起平板電視普及風潮,這使得外資品牌電視再次被迫參加價格戰,戰火從城市蔓延到鄉村。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家電業的市場化進程中,成長起來了一批諸如張瑞敏、李東生、梁慶德等一批杰出的企業家,他們推動著中國家電業的發展,也歷練出了他們的企業家品質。”陸刃波評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