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2日,第一艘4萬噸級的“江達!碧栘涊啙M載印度礦石泊靠寶鋼碼頭,1月19日,第一艘13萬噸級的“巨拉”號貨輪滿載巴西粉礦經寧波減載駛抵寶鋼,寶鋼首開進口礦石先河,揭開了中國大規模進口礦石的帷幕。
而在這個帷幕拉開以后,全國個鋼鐵廠陸續登上舞臺,繼寶鋼之后,全國各鋼鐵廠開始大批量使用進口礦石,位于中原的邯鋼、湖北的大冶、遠達內地的新疆鋼鐵公司都開始吃進口礦石,而也是從這一年,我國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鐵礦石談判。
2009年6月5日,中鋁公司總經理熊維平的心情極為復雜,這一天,他必須告訴一個令投資者倍感失望的消息,“力拓集團今天上午發布了正式公告,宣布其董事會撤銷對2009年2月12日雙方達成的戰略合作交易的推薦。我們對這一結果感到非常失望!
由于進入2000年以后,鐵礦石市場開始對我國鋼鐵市場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國鋼鐵企業超過一半的原料需要進口,而被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所壟斷的世界鐵礦石價格在近幾年的上漲幅度均在70%以上,為此我國鋼鐵業每年要多掏上千億元的資金來買單,痛定思痛,中國國企業開始進軍海外,大肆參股礦山,從產品競爭走向產業鏈競爭。
正是這一背景之下,中國鋁業公司在2009年2月以195億美元的現金發動了收購力拓18%左右股權的戰役,這也是為了爭奪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鋼鐵生產商對鐵礦石定價的重要發言權。不過,這場持續了7個月的收購最終以失敗告終,有分析說,是當時市場正遭遇嚴重的金融危機。在談判中,中鋁給了力拓足夠長的時間另尋出路,致使過去4個月中力拓股價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漲一倍,為其提供了“腳踩兩只船”的寶貴機會;同樣有人判斷說,是大宗商品在2009年的強勁反彈給了力拓足夠的底氣,支付違約賠償金。亦有人斷言,這是鋼鐵業產業鏈各端利益主體的一場博弈,作為壟斷性資源的最大的需求方和最大的供給方,中國本來就不具備主動權。從進口第一船鐵礦石,到拿出真金白銀去競購鐵礦石的世界級企業。中國鋼鐵業對資源的覺醒,用了整整24年。
無論怎樣,中鋁收購力拓只是我國鋼鐵業參與世界競爭的一個縮影,2008年我國粗鋼產量為6億噸,出口1億噸,已經成為世界鋼鐵產量和出口第一大國,而隨著更快地融入到國際市場,中國鋼鐵業如何通過提高現代化提高競爭力,如何形成一個完整產業搭配下的現代化,而不是只屈就于成為現代化的鋼鐵制造商,已經是中國鋼鐵業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