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鋼鐵工業基地陸續投入了300億元,而中國1977年當年的財政收入才800億元。可見寶鋼當時工程之浩大。“從某種程度上說,寶鋼初期的現代化就是買來的。”
1977元旦這一天,天已經很晚了,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林乎加撥通了原冶金部部長唐克的電話,訴說了上海上馬鋼鐵廠的迫切要求,通話持續了足足了半個小時。
此時的上海,是僅次于鞍鋼的全國第二大鋼鐵基地,1976年的鋼產量已達430萬噸。上海鋼廠沒有生鐵,430萬噸鋼所需要的生鐵,要靠武鋼、本鋼、馬鋼等企業按國家計劃調撥,一年數百萬噸,既增加了不堪重負的鐵路運力,又限制了上海鋼廠的發展。按上海鋼鐵廠的生產規模,年生鐵缺口達300萬噸左右,此時的上海新建煉鐵基地已是十分迫切。
1977年1月下旬,原冶金部派出以規劃院院長王勛為首的規劃小組趕到上海。林乎加興奮異常,當天晚上就到王勛下榻的上海大廈17樓,握著規劃小組每一名成員的手,興奮地商談,一直進行到深夜。臨別,林乎加把自己的上海牌轎車讓給了考察小組乘坐。
一星期后,王勛興沖沖地告訴林乎加,可以在上鋼一廠安排建設兩座1200立方米的高爐。1200立方米高爐,一天可出鐵2000噸左右,林乎加聽了異常高興。
不過此后,這個計劃幾經周折仍然未能落定。
事情的變化出現在同年的10月,此時由原冶金部副部長葉志強帶領的中國代表團訪問了日本,參觀了當時世界先進的新日鐵公司,并帶回了新日鐵贈送的一部電影專題片和幻燈片,而后,這些影像資料被安排在李先念、余秋里、谷牧等中央領導處播放。
電影放完后,他們被影片中的畫面所震撼。煙囪里沒有濃煙滾滾,寬工作現場一塵不染,比中國的醫院還要潔凈;廠區幾乎看不到人影,只有少數幾個人坐在計算機屏幕前指揮著生產。中央領導的心弦被撥動了,寶鋼終于開始真正啟動了。
值得一提的是,寶鋼在建廠之初就大膽在高起點的基礎上做到了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裝備和工藝。“寶鋼當時頂住了很大壓力,引進了集西歐、日本、美國等國家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數百項專利使用權和技術秘密。”寶鋼的一位老工程師對記者回憶道。這很快就使寶鋼的綜合技術水平達到了當時國際上現代化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水平。
當然,這背后是不菲的代價,寶鋼鋼鐵工業基地陸續投入了300億元,而中國1977年當年的財政收入才800億元。可見寶鋼當時工程之浩大。“從某種程度上說,寶鋼初期的現代化就是買來的。”但是隨著寶鋼對自主研發的不斷投入,逐漸成為了一個創新型企業。2006年寶鋼新產品銷售率達到20.8%;寶鋼分公司噸鋼綜合能耗、高爐燃料比、高爐噴煤等多項節能減排技術比都保持了世界領先地位。
1999年12月29日下午,北京,一輛裝著四臺冰箱的小型貨車駛進文津街,拐進中南海北門,在一幢三層樓前停了下來。
這里是國務院辦公廳,搬運工把冰箱抬進大廳,打開包裝箱。一臺通體雪白的海爾大王子冰箱露了出來。冰箱側板上方,醒目地標著“寶鋼鋼板海爾冰箱”8個深藍色的大字,從這一天起,中國制造的冰箱終于用上了國產的鋼板,中國進口冰箱面板成了歷史。這只是一個開始,此后,寶鋼的產品陸續替代國外進口產品,寶鋼還為“神舟”四號、五號、六號航天飛船關鍵部位提供了耐高溫用材,為中國節省了大量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