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jīng)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者 郝旭光
投資股票,充滿了無法預見的事件,誰也難以做到萬無一失,好的決策有時也沒有好結(jié)果。原來的決策可能并沒有錯,但時過境遷就不一定再正確。即使最聰明、最有經(jīng)驗的管理者、投資者也免不了判斷錯誤。為什么不及時中止損失?
本欄上次談到了沉沒成本及沉沒成本陷阱的概念以及兩個著名的實驗。
人們之所以會掉進沉沒成本的陷阱,繼續(xù)在原先努力的方向上(已證明不正確)投資和努力,是因為投到新方向上能否成功,是有風險的,心里也沒有底。以排隊為例,某人在A隊上已排了很長時間了,可能還要很長時間。現(xiàn)在有B隊出來,去B隊能不能成功,這個人也沒底,所以不敢去。所以,沉沒成本陷阱不僅具有普遍性,還具有穩(wěn)健性,非常頑固。
股票投資對個人而言是重大決策,而重大決策往往涉及一系列決策。所以,投資者在投資股票時更易受沉沒成本陷阱的影響。有些人常常喜歡盯著那只被套的股票,不分情形,天天盲目補倉試圖攤低成本。從理性操作角度,這不是最優(yōu)選擇。如果一只股票已經(jīng)被套,是該補倉還是割肉止損,或是臥倒不動,取決于它能否上漲。補倉需要遵循嚴苛的操作紀律:如果這只股票下跌是被錯殺,或價值被低估,或遇到特殊情況市場大跌沒有及時賣掉,如果未來確定大概率能上漲,才可補倉。如果不能上漲,或處于下跌通道,為什么要補倉?為什么不止損出局?即使在牛市中,也要尋找其他比被套股票上漲可能性更大的股票,而不是只盯著這只被套的股票。當然,人們可能對這只股票已非常熟悉了,可是只熟悉這一只股票就敢進股市,是不是太不謹慎了?
人們?yōu)槭裁丛谔桌魏蟪3Cつ垦a倉?第一,想攤低成本。可是,股票投資是為了盈利而不是攤低成本,不盈利,成本再低有什么意義?第二,證明購買決策的正確性。假設投資者甲本金20萬,在股價10元時半倉買了1萬股A,現(xiàn)在因為行情等等原因(當然也有判斷錯誤的原因),股價跌到每股7元。現(xiàn)在還有10萬本金,可買別的股票。投資者甲的第一想法常常是不管這只股票是否上漲接著補倉5000股,持股成本從每股10降到了9元,只要該股票能漲到9元以上,就解套了。似乎這就證明了當時買進股票A是正確的。在這些人的估算中,如果不補倉,這只股票的成本很高,要漲到10元以上才能解套,可要證明這樣的選擇正確,需要的時間更長。實際上,這是自欺欺人。如果有別的股票B漲勢更好,補倉5000股這3.5萬本金完全可買B以求盡可能多盈利。
股評家常會在被套的投資者請教如何解套時提這樣的建議:“等持有的股票跌下來補點倉以攤低成本”,這就是利用了投資者容易受沉沒成本陷阱影響的特點。關鍵是,攤低了成本又如何?如果這只股票的股價趨勢是向下,攤低成本的結(jié)果只能是損失更大。
與盲目補倉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盲目追加投資。有些投資者本來只決定投入股市30萬資金,但一旦虧損,在市場情況不明時,他們會迫不及待地追加投資,以便爭取盈利。他們的心理,被沉沒成本陷阱牢牢鎖住了。
在股票投資實踐中,確有書本上提出過的一種投資策略叫分批買入。如果不提這個策略的運用前提,會使投資者損失慘重。當看好某只股票時,先買進十分之一的倉位,股票每下跌10%,補倉10%,直至見底,這時持股成本很低,等待反彈。可這恰恰是一個極大的操作誤區(qū)。例如,投資者有10萬本金,看好某只股票后,先以10元的價格試探性買進1000股,跌到9元補倉1000股,跌到8元(不是10%,但為了計算方便,采用整數(shù),以下同)補倉1000股,以此類推,跌到1元時,再補倉1000股,此時,成本為5.5萬,共1萬股,成本價為每股5.5。可要仔細算好了,股票從1元要漲到5.5元,難度可太大了,忽略每次只能漲10%的漲停板限制,需要漲4.5倍才能解套,而在股市中,股票漲4倍以上太難了。此外,如果最初以10元價格買進1000股,成本為1萬元,假設這1000股沒有及時止損,當股價跌到1元時,如果沒有補倉,充其量也就虧損了9000元。如按在下跌過程中分批補倉買入的做法,成本為5.5萬,但市值只有1萬元,豈不是虧損了4.5萬?由此可見,在沉沒成本陷阱的影響下,盲目分批補倉既會造成更大的虧損,也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須知,分批買入補倉是有條件的:這只股票在底部長時間盤整,已有了啟動跡象。
投資股票,充滿了無法預見的事件,即使最聰明、最有經(jīng)驗的管理者、投資者也免不了判斷錯誤。誰也難以做到萬無一失。因此,投資者需要努力去忽視任何沉沒成本,不管是心理上的還是經(jīng)濟上的,及時中止損失。否則,會擾亂對市場的判斷和新投資標的的選擇。可去找那些與原來決策無關因此不可能對之負責的人,傾聽他們的看法。為什么承認原來的錯誤會讓自己不安?承認錯誤會傷害自尊心?可盲目補倉賠錢更多,自尊心不是受到更大傷害?即使原來決策是好的現(xiàn)在也未必好,原來的決策可能并沒有錯,但時過境遷就得放棄。
聽聽沃論·巴菲特是怎么說的:“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洞中時,你能做得最好的事就是不要再挖下去了。”
(本文作者介紹: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jīng)專業(yè)領域的專業(y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