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張文閣
在中國當前經濟社會急劇轉型背景下,中國中產階級群體集體焦慮,面臨著全方位的危機,不是不努力,不是企業待遇不高,也不是一線城市房價太高惹的禍。中產階級的中年危機究竟躲得過嗎?
進入2017年,時間好像過得更快了,新鮮事兒層出不窮,讓很多人在這快速變化的世界里疲于奔命。最近流傳甚廣,在朋友圈引起廣泛熱議的要數深圳某中產男中年危機的故事,題目是《年入50萬+深圳兩套房,38歲技術男的“中產危機”》。
故事背后一定程度代表了在中國當前經濟社會急劇轉型背景下,中國中產階級群體的集體焦慮和面臨的全方位的危機,因而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很值得探析究竟,找出中產階級中年危機的成因和不重蹈覆轍的對癥良方。
主人公在帖子最后發出了有中產階級代表性集體焦慮和詰問:“這么多年來,我時時鞭策自己,從來不敢懈怠,能加班就加班,能早去就早去,領導一點不滿,就緊張好多天,生怕丟了工作,可到頭來還是不得不離職,入不敷出。那是哪里出了問題呢?是我不努力么,是企業給我的待遇不好么,還是房價帶來太高生活成本?”
首先我們看看H的職業發展有什么問題。先說教育。H在2001年本科畢業,工作了兩年,然后跟風去讀研究生,研究生畢業以應屆生的新人身份重新進入職場。相當于中間五年在實踐中學習、加薪和常規晉升的機會都浪費掉了,更不用說這五年是中國互聯網野蠻生長最黃金的一段時間。
等H從研究生畢業求職面試,估計會意外發現他的面試官和未來的主管竟然是他的本科同學,無論薪酬水平、股票、積蓄和職位都比H要好,還說不定已經低位買房了。而且這五年,尤其是在他讀研究生期間,也正是深圳房價開始爬升的期間。等他畢業猛然發現已經買不起房了,深圳平均房價從他2001年剛畢業時的5,531元/平米,漲到他2010年買房時的20,297元/平米。
再說H為何中年遭遇職業危機,被逼宮勸退。H從事技術工作,具有很強的知識老化更新和被年輕人超越的趨勢,中年人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拼勁都下降了,但是工資卻是年輕人的幾倍,投入產出越來越低,老板自然是希望讓你走人。正如任正非在尼泊爾辦事處回應網傳華為“清理老員工,不為不奮斗者埋單”時講的,“華為不可能為不奮斗者支付什么。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那么該如何應對中年職業危機呢?我想,一來要關注世界潮流涌動的趨勢,順勢而為,不能只顧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僅舉一例,未來幾十年AI人工智能對低創新性、重復性的工作替代效應很值得關注。根據麥肯錫報告《我們的未來:自動化、就業與生產率》,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自動化技術將影響中國3.94億人的飯碗和價值4.1萬億美元的收入所得。處于職場的我們都時刻要有危機意識,時常想一想自己的工作是否未來會被人工智能或自動化的機器代替。
二來,要將自己打造成一專多能的多面手。所謂一專,就是努力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當今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分工越來越細,成為通才越來越難,工業4.0時代更崇尚匠人精神。多能就是跨界的能力。這是一個變化的世界,很可能一個很輝煌的行業和公司,瞬間就消失了,比如柯達、諾基亞、雅虎、雷曼兄弟。如果你只掌握一門技能,在快速變化的世界里長期來看就冒著很大的風險。
2000年,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美國現金股票交易柜臺雇傭了600名交易員,但今天,這里只剩下兩名交易員“留守空房”。去年冬天香港高盛投行部的經理剛去紐約參加完他負責的某快遞公司的上市敲鐘儀式,回到香港就被裁掉了。
現在美國華爾街的金融人才在大規模往西岸科技公司遷徙。LinkedIn的數據顯示,Google 4.75萬員工里,有1,200人曾經在全球排名前十的投行工作;Apple至少有750名員工來自投行;Uber員工中有10%-15%來自金融行業,其中5%更是來自高盛。
美國金融巨擘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專門設立了技術中心,聘用約4萬名技術工人員,專攻大數據,機器學習和云基礎設施,半年多前推出合約分析智能軟件COIN,可代替律師及信貸人員審查合約文件,將原本每年所耗費的處理工時約 36 萬小時,縮至短短幾秒鐘內就能完成。而且,不僅錯誤率大大降低,它還不用放假。
三來要保持持續學習的能力。《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開篇即提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在知識大爆炸和快速迭代的今天,人更要“活到老,學到老”。現在技術更新之快,基本畢業時學校學習的知識都過時了,走上工作崗位還得重新學習,持續充電。常在飛機或地鐵上看到老外看書,而中國乘客往往在睡覺、看視頻、打游戲或刷微信。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3年中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電子書閱讀量為2.48本。同期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調查結果顯示,韓國成年人年平均閱讀量為9.2本,是中國的近兩倍,但在34個經濟組織成員國(OECD)中位列下游,與日本的18本,美國的25本有很大差距。
說完了職業危機。我們接下來再看看本人的主人公H有什么理財危機。我們先來看看H的家庭資產負債表。H的資產由屬于非流動資產的市值合計約550萬元的兩處房產,屬于流動資產的價值70萬的公司虛擬股票組成,總負債本息合計約500萬(此處根據H自述采用經濟學分析),資產負債率高達91%。
一般認為,根據資產的流動性和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資產負債率的適宜水平是40%~60%。基于目前中國家庭大多被房產綁架,其中自住房是不能考慮出售的,家庭的資產負債水平最好控制在45%以下。從更重要的現金流角度來看,H家庭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扣除發獎金的月份)的現金流是負的,相當于在踩鋼絲。
而且H買兩套房子的時點均是房市的高點和拐點,加上房貸利息導致H投資房產的回報率不高。而且H買第二套房時采用的抵押貸方式屬于短貸長投,在資金操作上是非常不建議的,也是國家不允許的。放貸審批部門一般要求貸款人家庭的月現金流入要高于月供的兩倍以上,以維持正常的家庭生活開支安全邊際。而H家庭的三項月供總額已經高達30,000元,而H家庭不算獎金的正常月現金流入只有20,000元,已經是嚴重入不敷出。
我們評估一個人或家庭的財務健康程度要看三個指標:掙多少錢,能掙多長時間,承受多大風險。在H的案例中,H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非常單一的,只是H的個人的勞動收入。
考慮H從事的技術工作性質(知識淘汰很快)和公司文化(末位淘汰,清理34歲以上老員工,45歲以上強制退休)以及人到中年的現實(34歲<38歲<45歲),H的收入已經接近職業頂峰,未來收入增長不可持續,甚至可能下降甚至沒有收入。H去市場上找工作遇到的殘酷現實證明了這一點。
H在2015年底買第二套房時還是夫妻兩個人工作,次年生了第二個孩子,H的妻子選擇辭職在家照顧兩個孩子,家庭收入銳減,而房貸月供加上二孩的支出卻都在增加,相當于開流節源。根據網上一位家長的分享,在深圳生二孩需要的成本保守在100-200萬,而H并沒有新增收入來源。
而且可以預期的將來隨著兩個孩子的長大,父母和自己上了年紀,醫療和教育方面的支出也將大幅增加。所以H的財務狀況是不可持續的,面臨潛在的風險。而H的妻子要帶兩個年幼的孩子,無法出去工作。H家庭成員較多,新買的小學區房不適宜自住,可能也不適宜出租,如果出售如H所述也遭遇有價無市。
上面分析了H遭遇財務危機的成因,接下來我們探討一下H該如何理財才會更好呢?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可是財該怎么理,無論是在中國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走上社會財商教育這一課都是缺席的。反觀美國從幼兒園、小學的課堂就開始財商教育了。
首先為什么要理財呢?不理財行不行?這里邊要理解隨時在偷偷吞噬我們財富的通貨膨脹率CPI的概念,如果你的收入增速(包括工資收入、經營收入、財產收入及其他收入等)跑不贏CPI,你手里的錢其實就一直在貶值,通俗的講,就是同樣的錢買到的東西更少了。舉個例子,1978年全國平均月工資51元,可以養活一家人,今天51元只能喝西北風了(北京2011年的低保線是430元/月)。
南方基金高級研究員萬曉西先生查詢了1978年北京、廣州、上海三大城市的主要單品價格,包括食品、醫療、衣服、交通、煙酒和居住等6大類,然后和2009的價格相比,估算出78年的51元的購買力,大概與09年北京3000元相當。31年貶值了58倍,換算成通貨膨脹率的話,高達每年14%!
中國M2數據自1990年12月的1.53萬億,增長至2016年12月份的155萬億,26年增長超過一百倍,年均復合增長19.2%,尤其從2008年以來印鈔機更是加大馬力印鈔,隨著GDP增速的放緩,意味著通貨膨脹或更嚴重。同一期間,美國的M2僅增長了2.78倍。2016年末中國M2/GDP的比值超過208%,這已經不是往酒里兌水,根本是往水里兌酒了。
80年代萬元戶還是富翁,到現在誰家里如果只有一萬元,跟赤貧也沒大區別了,財富就是這樣被消滅的。無論手里拿的是存款、保險、債券甚至還有基金,只要是錢,在14%的通脹面前每5年就會損失過半。
市民能夠跑贏通脹的投資品,可能也只剩房地產了。有人說現在是負利率的時代,其實一直沒“正”過。在銀行存錢多的那個人一定不是富豪,富豪都是從銀行借錢的,如果能拿到6%的貸款,那么他已經在“賺”錢了,看看是十年前買房的那些人,現在基本上都富了。這就是中國人攢點錢都拼命買房子的經濟學原因。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除了考慮本國的通貨膨脹,我們還要考慮匯率因素。2014年以來人民幣面對主要國際貨幣持續貶值,在2015年11月到2016年11月的一年之內,人民幣對美元就貶值了7.7%。人民幣仍在超發,購買力在下降,如果你的孩子在國外讀書,你就需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幣交學費和生活費。這就是為什么大家拼命換美元以及在美國投資房產和股票的原因,本心都是為了抵御人民幣持續貶值的預期。
既然必須理財,首先要有財可理,其次要做好平衡。
先說收入,中國人的收入來源一直以來都非常單一,對工作和雇主依賴程度過高,“公司到底是不是家”的問題成為中國特色之問。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2012年在居民收入構成中,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比重只有2.6%,主要為銀行利息。
中國人因為缺乏安全感,不敢投資,成為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儲蓄率超過50%,總額高達43萬億元的儲蓄余額趴在銀行賬戶上(其中活期存款超過16萬億元,定期存款超過27萬億元),長期忍受“負利率”的侵蝕。
根據梁達2013年的對比研究,在發達國家中,財產性收入是居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美國為例,財產性收入所占比重達到40%,僅次于薪資收入,有90%以上的美國人擁有股票、基金等有價證券。
而在高凈值人群中,隨著富裕程度的升高,工資性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越來越低,財產性收入所占比重卻越來越高,當財產性收入超過工資性收入,一個人也就在理論上實現財務自由了。
中國人不是不愿意有更多財產性收入,不是不愿意投資于股市,實在是中國股市太奇葩,傷害太深。中國股市的特點是牛短熊長,而且股市走勢與經濟形勢可以無關。如果你不幸在2007年10月的股市高點進入,那么將近十年后的今天,你依然被牢牢套住,虧損高達40%。
說完收入,再說支出。我們首先要對支出進行分類,可以粗略分為消費性支出、保健性支出和投資性支出。消費是損耗性支出,保健是維持掙錢能力,投資是未來能帶來預期增量收益的。
舉例來說買車就是消費性支出,買房和教育深造就是投資性支出,醫療保險就是保健性支出。在有余力的情況下,除這三項外還可以再加一項公益慈善支出。比如同樣在2005年左右,身在北京的你可以花40萬買倆好車,開出去很拉風,也可以在北京海淀萬柳社區按揭買兩套可以上人大附小的學區房,每平米6000元。十年后的今天車已到報廢期殘值接近于零,而同樣的房產,今天已超過15萬一平米,翻了25倍。
理財具體操作可以參考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模型。標準普爾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信用評級機構,曾調研全球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分析總結出他們的家庭理財方式,從而得到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此圖被公認為最合理穩健的家庭資產分配方式。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把家庭資產分成四個賬戶,分別為日常開銷賬戶、保險杠桿賬戶、一般投資收益賬戶和長期保本收益賬戶。這四個賬戶作用不同,所以資金的投資渠道也各不相同。只有擁有這四個賬戶,并且按照固定合理的比例進行分配才能保證家庭資產長期、持續、穩健的增長。
這四個賬戶就像桌子的四條腿,關鍵在于平衡,少了任何一個就隨時有倒下的危險。如果發現缺少哪個賬戶就趕緊補上,如果發現不平衡,就想辦法平衡。開篇案例中提到的H遇到的財務危機,就是因為H把收入的幾乎全部都投到房產投資上,沒有做好其他象限生活、保險和教育養老賬戶的平衡。
上升到哲學層面,關鍵是要知足知己。老子說過: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最大的禍害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貪得的欲望。我們對投資收益應該知足,不少人動輒要求年化50%以上,制定很高的投資目標。
其實,市場有其自身運作的規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不以個人意志轉移的。越保守、要求的越低,追求不虧損、控制好風險,時間長了,在復利效應下,收益反而會是最高的那個。
老子也說過: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很明智的,所謂自知者明。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就很糟糕。這句話和巴菲特“能力圈”概念不謀而合。不懂的就不觸碰,我們的能力有多大并不重要,關鍵知道是不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很重要。
投資中切忌對自己認知不足,對小道消息捕風捉影又或受媒體蠱惑或盲目從眾。下面這幅圖展示了散戶的經典心理,教訓不可謂不深刻。股海深深,深似海,便縱有千種孤獨,更與何人說。
投資理財是很專業的事,涉及賬戶平衡,抵御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又涉及不計其數設計復雜的金融產品,還要面對風云變幻、黑天鵝頻現的資本市場,所以最好交給科學專業的機構去做。
私人銀行和家族辦公室服務周到,可是動輒千萬的門檻,一般中產階級可望而不可即,是否只能望洋興嘆?不然,近年如火如荼興起的互聯網普惠金融、智能投顧等新工具值得嘗試。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筆者發表的其他互聯網金融領域分析文章。
最后回到開篇H的故事,并非如男主公眾號文章中提到的自己不努力(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不是企業給他的待遇不好(沒有活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也不是一線城市房價太高惹的禍(樹挪死人挪活,你永遠有老家可以回),重要的是人到中年,要及早樹立危機意識(未雨綢繆),抓好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和財富資本(financial capital)兩副牌,開啟二輪驅動,讓家庭走在平衡中庸的大道上,獲得穩穩的幸福。
(本文作者介紹: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英國ACCA國際特許公認會計師候選人,在電信、互聯網、新能源、基因檢測等領域有超過十年的工作經驗。)
責任編輯:馮夢雪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