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浪頭系列文章】:
隨著近幾年貴州茅臺的高基數、高增長的突進,茅臺的各項經營數據如同其不羈的股價一般,讓人有種“無敵是多么寂寞”的感覺。過去的2018年,茅臺的利潤超過其余17家上市白酒公司的利潤總和,高端白酒市場“一超三強”的格局儼然已形成。
不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茅臺2018年及今年一季度的預收賬款同比分別有所回落,2019年的計劃營收增速也明顯放緩,更令茅臺大小股東和管理層鬧心的是,近期大股東貴州茅臺集團公司設立100%控股的銷售公司引起了行業和資本市場的廣泛爭議,5月7日更是受到上交所的關注,處在風口浪尖的茅臺將何去何從?
利潤超其余上市白酒公司之和 無敵是多么寂寞
隨著A股18家上市白酒公司(除*ST皇臺(維權)以外)的年報及一季報陸續披露完,主流白酒公司在過去一年及今年開年的表現整體較好,平均凈利潤增速39.76%,不過較2017年43.6%、2018年上半年46.62%的增速均有所下降。
全年18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總和達734.09億元,而其中貴州茅臺的凈利潤就高達378.3億元,占比高達51.53%,也就是說,貴州茅臺過去一年的凈利潤超過其余上市白酒公司之和。可見,茅臺在白酒行業已經是“無敵”般的存在,其余品牌和茅臺甚至很難在一個層級上競爭。
茅臺的“無敵”不僅體現在利潤水平,也體現在毛利率、凈利潤率、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加權ROE、應收規模等諸多財務指標方面。其中,貴州茅臺的毛利率、凈利潤率、ROE的指標非常直觀地反映出茅臺品牌作為其核心競爭力的極深的護城河,分別以97.14%、51.37%、34.46%的水平均位列行業首位。
不過,人無完人,公司也不可能完美無缺,在行業一片叫好的大環境下,在茅臺高基數、高增長的靚麗表現下,一些邊際變化或更值得投資者注意。
預收賬款同比下降 2019年預計增速將放緩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871.2萬千升,同比增長3.14%;累計完成銷售收入5363.83億元,同比增長12.88%;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250.5億元,同比增長29.98%。而上市白酒公司整體表現要好于整個行業,不過利潤增速邊際下滑明顯,2018年整個上市白酒公司的平均凈利潤增速由2017年43.6%、2018年上半年46.62%下滑至39.76%,2019年1季度更是降至27.37%。
與之相應的是,行業整體預收賬款增速也出現邊際下滑,如下圖所示,而貴州茅臺的預收賬款在2018年、2019一季度均出現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為5.91%、13.57%。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貴州茅臺的經營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實現營業收入較上年度增長14%左右;二是完成基本建設投資27.52億元。若今年的實際情況正如管理層計劃的發展,那茅臺在2019年的增速將明顯放緩,且茅臺2018年資本支出達16.07億元,已然是行業最高,而2019年的預計資本支出更是達到了27.52億元,較上年大幅增加,這也將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公司今年的FCFE(股東自由現金流)表現。
茅臺集團設立營銷公司 插手茅臺酒銷售引爭議
近400億元凈利潤的貴州茅臺高處不勝寒,“香餑餑”就自然人紅是非多,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對于茅臺的大小股東,管理層來說是鬧心的,是因為近期大股東貴州茅臺集團公司設立100%控股的銷售公司引起了行業和資本市場的廣泛爭議。
眾所周知,由于白酒消費稅針對生產企業征收的情況,所以行業內,包括茅臺公司,通常采取的辦法的設立以下銷售子公司,公司以較低價格將產品賣給銷售子公司,再有銷售子公司將貨發往各經銷商,如此可以節省相當一部分稅收成本。茅臺股份公司負責生產管理、銷售公司負責銷售產品,從報表中可以看到,公司的絕大部分利潤都是銷售公司貢獻的(貢獻了378億元凈利潤的308億元)。
因此,“香餑餑”茅臺酒的銷售業務是個實實在在的“肥差”,被多方覬覦是情理之中的事。市場吹風已久的茅臺集團營銷公司于5月5日正式揭牌。茅臺集團營銷公司的成立,被視為是茅臺酒2018年以來渠道變革的又一種延續。據悉,下一步,茅臺集團營銷公司將重點針對團購、商超等終端客戶開展直銷工作,與社會渠道實現錯位發展,與原有營銷體系互為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茅臺集團營銷公司設立前夕,茅臺酒的渠道變革已進行得如火如荼。從2018年下半年起,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茅臺自身已“削掉”了476家茅臺酒經銷商。這空出來的茅臺酒配額,又將何去何從?
茅臺集團董事長、貴州茅臺董事長李保芳日前已明確表態稱,今年茅臺酒重點是擴大直銷渠道,推進營銷扁平化,以減少中間環節,平衡利益,平衡終端價格。除了擴大各省直銷往外,也要加大團購及與大型商超合作等。
從目前的情況看,貴州茅臺集團設立營銷公司的作用或是承接和做大茅臺酒的直銷規模,查看公司年報,目前茅臺酒的直銷規模占總銷售之比仍然較小,不過反過來正說明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
而這充滿潛力的直銷工作,對誰來說都是巨大的誘惑,恰逢此時集團公司設立100%控股的銷售公司,上市公司并未能持股,讓市場一片嘩然,引起廣泛爭議。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