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的"造假者"們:虛增銷量 商業模式讓人眼花繚亂

汽車業的"造假者"們:虛增銷量 商業模式讓人眼花繚亂
2020年04月12日 06:04 經濟觀察報

  汽車業的“造假者”們

  瑞幸咖啡財務造假風暴的發酵級別正在不斷刷新。眼下,多個中概股已被波及——步瑞幸咖啡后塵,好未來教育、愛奇藝、跟誰學相繼被專業機構做空,或是內部爆料,存在虛增收入及盈利、虛增用戶數量等財務造假行為。盡管還沒有最終坐實,但這對中概股的殺傷力已經顯現。

  而在汽車行業,與瑞幸同屬“陸氏產業”的神州租車則承受了瑞幸事件帶來的持續沖擊。

  瑞幸咖啡是陸正耀幾年前才投身的新創業項目,而神州租車才是其投資的傳統重心所在。資料顯示,陸正耀目前仍擔任神州租車董事會主席,持有神州租車29.76%股份。隨著瑞幸財務爆雷,對神州租車的質疑也開始大面積出現。

  截至目前,與受瑞幸事件影響前的4.15港元相比,神州租車的股價已跌去49.4%,近乎腰斬。事件發生后的次日(4月3日),神州租車盤中暴跌70%后停牌。4月9日,神州租車股價一度跌破2港元。同時,兩大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及標普全球評級處也下調了對神州租車債務和信用的評級。4月9日的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陸正耀將考慮辭去神州租車董事長一職,這被視為神州租車希望說服投資者相信該集團獨立于瑞幸的又一舉措。

  但對于該消息的準確性,神州租車尚未給出回應。實際上,瑞幸事件發生后,神州租車極力證明和瑞幸沒關系,避免該事件對公司產生負面沖擊。此前的4月7日,神州租車已發布聲明表示,陸正耀在2016年就已辭任公司董事,此后并無參與集團的日常管理,且公司未參與瑞幸咖啡的任何商業交易。

  全力撇清與神州租車的關系,是減少對瑞幸事件影響的必要措施。神州租車在承受沖擊的同時,其自身也正在被其他商業大佬覬覦。媒體報道的最新消息顯示,攜程正在洽談收購神州租車,整合旗下一嗨租車,做大攜程租車平臺。對于該消息,神州租車未給予確認。但業內多數觀點顯示,目前神州租車的估值已至低點,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收購窗口。

  目前的連鎖反應或許是瑞幸咖啡的做空報告出爐時就已預兆到的,證券界人士表示,此次瑞幸所涉及的財務風險在各行業都存在,只是瑞幸事件將這些風險在這樣一個時間呈現了出來。尤其在神州租車所處的汽車行業,其實“瑞幸警鐘”早已長鳴,汽車產業這兩年出現的造假行為,正在影響著整個行業的前進,有些負面影響至今仍然存在。

  汽車業造假長期存在

  神州租車所面對的質疑只是汽車業的一個小縮影。近年來,隨著汽車行業的井噴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和汽車業的轉型升級,一系列危機被發展的車輪碾過后埋藏在了地下,其中就不乏通過各種方式虛增銷量、虛增訂單進行數據造假,甚至騙取補貼等操作。

  業內認為,在此次瑞幸財務暴雷事件的警醒下,監管趨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及汽車行業所帶來的沖擊,那些此前深埋地底的潛在的造假危機可能會加速浮現,應引起業內的警惕。

  回顧過去,與瑞幸類似的數據造假方式,在汽車業內并不少見,其中之一便是虛增銷量。標志性的事件是2011年中汽協將華泰汽車銷量統計為“0”。從2008至2010年的3年內,華泰汽車向中汽協上報的銷量為18.3萬輛,但公安部統計其實際上牌數僅為4.5萬輛,虛報銷量超出3倍有余,有的車型銷量虛報甚至高達30倍。因長期虛報銷售數據,中汽協不得不將其銷量清為“0”,而此后華泰的銷量成謎。華泰汽車造假目的很簡單,通過銷量虛報塑造自己實力強大的形象,以換取在國內多地進行投資,而套取地方政府補貼。

  此后銷量虛報在汽車業并未停止。2015年,蓮花汽車也被暴銷售數據造假,“廠家對外發布的年銷量比較光鮮,但實際的終端銷量遠遠低于這個數字。”此前蓮花汽車的內部員工對外表示。這些企業為了維持表面繁榮直接虛報銷量數字,而另一些企業則是通過銷售數據造假來獲得補貼等收益。

  2016年,經濟觀察報曾報道了新能源汽車騙補現象,其中就存在新能源汽車公司通過向關聯公司出售產品或者是有車無電等多種方式虛增新能源汽車銷量騙取國家補貼,后經財務部審查涉及金額超過百億元。

  此后國家提出了車輛“行駛里程高于2萬公里”才能獲得補貼的要求,一度出現大量司機駕駛車輛空駛的怪象。同時,車企采取這種關聯交易相對迂回的方式,還實現銷量虛增。其中被處罰過的有康迪汽車和知豆汽車。以知豆為例,這家曾為吉利旗下的公司,如今淪落到不得不以1.38億“賣身”。

  真假難辨的新模式

  虛增銷量是現在造假中的低級手法,一些新公司往往采取更為高級的手段——他們用非常復雜的商業模式,通過多個公司的關聯,將人繞得眼花繚亂。比如一些出行公司,逐漸變異為車企調節銷量的“蓄水池”,但這種做法不僅讓車企的銷量和利潤都摻上了水分,導致后期增長乏力,且還可能出現出行公司反水的情況。如近日,力帆旗下的出行公司——盼達汽車就把為其提供車輛的力帆汽車告上了法庭,稱由于車輛質量太差,影響了運營,向力帆汽車索賠7.98億元。

  2018年,曾在電池行業位列前三的深圳沃特瑪電池公司業績爆雷。此前快速擴張的沃特瑪電池,則被指通過“反向訂制”的方式構造關聯銷售,虛增營業收入,為此沃特瑪還收到了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

  很多人并不清楚“反向定制”的含義,這其實并不是一個新模式。當時沃特瑪的操作是,同多個地方的整車企業或者是已經沒有生產的僵尸企業簽訂合同,通過旗下子公司向這些簽約的整車廠采購新能源物流車,但指定整車廠必須采購沃特瑪的電池。雖然沃特瑪方否認這種操作,但多筆類似交易卻在持續。而后隨著訂單越來越多,企業陷入了泡沫之中。

  隨著新造車企業的出現,這種造假風也開始隨之更新,并變本加厲。一些企業不得不通過虛增訂單的方式,以維持公司的形象和估值。如果我們盤點一下一些企業的公開表態,至今有些虛假訂單根本無從實現——

  如國能集團從2015年開始多次宣布獲得熊貓新能源、滴滴和中國華騰工業有限公司的合作意向,其中與熊貓新能源達成 25萬輛的訂單合作框架,該筆訂單總金額高達 780億元人民幣。但截至目前5年過去,國能仍未推出一輛車。目前國能汽車已經賣身恒大,但這筆訂單依然沒有蹤影。雖然可以說是“吹牛不上稅”,但對上市公司來說,吹牛往往意味著誤導投資者。

  在新造車企業中,蔚來汽車曾被廣泛指責,其發展模式類似時下流行的互聯網模式,在最開始通過大量燒錢累計用戶打造名氣,但其在沒有賣出一輛車的情況下上市使得外界對其訂單頗有質疑。不過,從目前來看,蔚來的訂單已經逐步穩定,質疑聲已經消除。但仍有一些新造車企業僅僅依靠著地方政府的訂單和旗下出行公司的訂單存活,這些公司未來很可能出現爆雷的情況。

  在資本蜂擁而入的二手車行業,數據造假是這幾年的一個老話題。2015年,京東CEO劉強東近日在京東內部的一場分享中透露,有的估值兩億美元的二手車APP公司,其實交易量少得可憐,“只有兩輛!還是員工自己買的”。但隨著業務的發展,二手車交易量在大幅提升,但造假似乎并未減少。

  2019年1月,優信在官微上公開發表的一則聲明,公開譴責瓜子二手車服務費“明收暗返”,虛增收入,認為其涉嫌虛增營收、編造數據、不實宣傳。而隨后瓜子二手車回應稱這是常態化的促銷行為。兩家公司的互相指責,是二手車行業的數據不真實的寫照。有意思的是,舉報瓜子二手車沒過多久,2019年4月優信被機構做空,被指汽車的銷量夸大至少40%,這導致其股價大跌。

  造假動機各異

  對于上市公司或急于擴張的企業來說,數據造假最主要的動機被認為是維持投資者信心和公司估值,以快速實現跑馬圈地,保持在市場中的優勢地位。如瑞幸咖啡,憑借一系列的運作以最快的速度成為咖啡界的“新貴”。而在汽車行業,前述沃特瑪電池在被上市公司堅銳沃能收購后,直接進入極速擴張模式,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公司,一度躍升為動力電池行業龍頭,但這種不計代價的擴張也成為其日后閃崩的隱患。

  另外,一些企業對財務數據處理不規范,是受到了近幾年流行的“對賭協議”的壓力或誘惑。如去年鬧得沸沸揚揚得“普萊德事件”,因牽涉到與原股東得對賭協議,上市公司東方精工在對賭的關鍵時點2019年初宣布突然對普萊德進行最高41.42億元的商譽減值,引起原股東的強烈抗議,后經過仲裁事件才得以平息。最后,普萊德五位原股東以股份作價的形勢向東方精工支付16.76億元的補償金。但從整體來看,在這件由商譽計提分歧而出現的糾紛中,可以說沒有一個贏家。

  除此之外,在日漸趨嚴的排放法規和油耗限值,促使許多抱有僥幸心理的車企也進行了數據造假。從2017年起,歐洲多家車企包括大眾、FCA、雷諾以及標致雪鐵龍等均深陷“排放門”,處罰金額超過百億元。在國內,也出現了這種情況:如去年7月,江淮汽車就因商用車排放超標,被北京環境局開出了1.7億元的罰單。而在此之前,現代汽車和長安汽車也曾因排放問題被罰巨款。此外,油耗虛標的問題也被認為較為普遍,2014年央視也曾曝光海馬汽車等車企油耗虛標嚴重。但從業內來看,油耗虛標幾乎是行業通病。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國內,在監管嚴格的國外也有多家車企數據造假。如去年菲亞特克萊斯勒就因數據虛報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罰款4000萬美元。資料顯示,在2012年至2016年的5年時間里,菲亞特克萊斯勒的美國子公司利用一系列欺詐性舉措,虛報新車銷量,并謊稱出現連續不斷的月度同比銷售增長,而這種增長實際已于2013年9月結束。而在一向被認為謹慎的日系車企中,三菱出現油耗造假,日產則被爆存在質檢造假。

  目前,瑞幸財務造假事件仍在持續發酵,而這也可能影響國內汽車相關企業的上市進程。近日,正在IPO的長華汽車被指涉嫌財務造假,關聯交易或涉利益輸送等漏洞。資料顯示,長華汽車從事汽車金屬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但其招股書披露的數字被質疑財務造假。如今加上瑞幸事件可能帶來的監管趨嚴,長華汽車的IPO之路或將難上加難,尤其是在國內汽車市場持續下行的情況下。

  業內認為,瑞幸事件也給廣大投資者和監管機構提了個醒,未來資本市場的運行或將更加規范,而對于汽車行業也來說,規范數據,打擊造假仍然是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覃肄靈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16 貴州三力 603439 --
  • 04-15 湘佳股份 002982 --
  • 04-15 萬泰生物 603392 --
  • 04-15 財富趨勢 688318 --
  • 04-13 金丹科技 300829 22.53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