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曹中銘
近期市場上某些個股出現的“閃崩”現象,股價下跌只是表象,內幕交易與信息泄漏才是背后的“實質”,而其中的癥結,則又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問題,要防范個股“閃崩”產生內幕交易與信息披露不對稱現象,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才是既治標又治本的良方。
中國香港市場個股突然暴跌的“閃崩”現象開始傳染至A股市場。如在上周,有高達17只個股上演“閃崩”的一幕,這些個股以深市的中小創股票為主,像星期六上周的跌幅就高達33.75%,背后其投資者的損失是不言而喻的。
對于個股頻現“閃崩”現象,市場有觀點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報業績地雷頻發。像誠邁科技就是其中的代表,7月12日發布業績預減公告,次日(周四)股價跌停,周五再跌3.43%,本周一在大勢影響下再次跌停。二是市場流動性不足。股市低迷,再加上金融去杠桿,今年以來市場有限的資金主要涌入大藍籌與白馬股,中小創個股處于頹勢,一有風吹草動,股價就會產生崩潰走勢。三是市場監管的強化。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加強了對市場上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相關個股自然也會受到波及。像英聯股份的“閃崩”,有市場人士認為與證監會處罰“溫州幫”相關人員有關。
當然,個股出現“閃崩”,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像今年5月25日神霧系旗下的神霧環保、神霧節能雙雙跌停,主要是兩家上市公司都遭到財務造假的質疑;而上周一這兩家上市公司再次出現“閃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說法”。此前,無征兆出現“閃崩”的還有貝因美,不過,該上市公司后來發布的業績巨虧公告,卻為我們找到了“答案”。
在貝因美披露的2017年一季報中,該上市公司預計上半年業績將扭虧為盈,預計盈利2000萬元-5000萬元。而7月14日貝因美披露的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卻顯示,預計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虧損3.5億元-3.8億元。從預計盈利到巨虧,并且兩者相差高達4億元,貝因美的業績預測堪稱大失水準。
無論是神霧系旗下兩上市公司遭到市場的質疑也好,還是貝因美股價“閃崩”后有業績“變臉”的公告也好,其實都說明,個股股價出現“閃崩”,背后肯定事出有因,正如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一樣。
不過,從眾多個股所出現的“閃崩”分析,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像貝因美等個股的“閃崩”,顯然是由于其業績大幅變臉造成的,而個中卻有“先知先覺”者提前出局。這些“先知先覺”者的行為,無疑涉嫌內幕交易,并通過內幕交易鎖定盈利或避免產生更大的損失。因此,貝因美的“閃崩”,不僅僅只是股價暴跌那么簡單,背后還存在違規行為的可能。
另一方面,像貝因美股價“閃崩”,其業績大幅“變臉”的消息或存在提前泄漏出去的可能,這將造成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先知先覺”者提前出局,后知后覺者遭遇套牢之苦,這顯然是不公平的。而信息不對稱,則直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問題?!渡鲜泄拘畔⑴豆芾磙k法》除了要求“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外,還要求“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同時向所有投資者公開披露信息”。如果信息出現泄漏,則又涉嫌違反該規定。
因此,近期市場上某些個股出現的“閃崩”現象,股價下跌只是表象,內幕交易與信息泄漏才是背后的“實質”,而其中的癥結,則又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問題,筆者以為這才是問題所在。那么,要防范個股“閃崩”產生內幕交易與信息披露不對稱現象,強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才是既治標又治本的良方。如果喪失了信息披露不對稱或信息泄漏的“土壤”,內幕交易也就失去了“溫床”。
當然,對于像貝因美這樣先出現股價“閃崩”后又有業績“變臉”的上市公司,監管部門有必要對其進行立案調查。如果調查沒有什么問題,將還上市公司一個清白。如果個中存在信息泄漏與內幕交易行為,定要嚴懲不貸,以讓違規者付出應有的代價,這也與監管部門對違法失信行為“零”容忍的態度一脈相承。
(本文作者介紹:獨立財經撰稿人 在三大證券報等多家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
責任編輯:張恒星 SF142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