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志龍
“是藥三分毒”,長時間的無下限寬松,全球金融穩定和貨幣體系在后危機時代進入了一個“瘋子輩出”的脆弱時代。危機和蕭條時,每個國家都在關注自身的國家利益而忽視對其他國家的溢出影響,極易出現貨幣的競爭性貶值,所謂“誰比誰更爛”。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于9月4日至5日在杭州舉辦。基于當前形勢和各方期待,中方作為主辦方,把今年峰會主題定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從創新增長方式、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等4個重點領域緊鑼密鼓地進入會議倒計時階段。
G20峰會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屬于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一種非正式對話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余十二個重要經濟體組成。1997亞洲金融危機發生后,金融海嘯讓世界主要體都認識到經濟金融穩定和國際協調機制的重要,為推動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有建設性的討論,尋求國際合作,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1999年9月25日,八國集團財長在華盛頓提出,務必要建立一種對話溝通機制,為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各主要經濟體經常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于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
前十年,對話議題主要還是在相關國家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層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次貸危機”發生后的2008年11月,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領導人(G20)在華盛頓舉行首次領導人峰會,共同攜手,增進對話合作,面對全球挑戰。2009年9月,在匹茲堡舉行的G20峰會上,發起成立的G20全球經濟合作論壇,標志著G20在務實推進多邊經濟合作的制度化。
G20穿越了二十年間的兩次大危機,從這一機制誕生起,就歷史性地肩負起反危機和為危機后全球經濟保駕護航的特殊使命。在2009年9月領導人峰會的官方聲明中,他們表示將“采取協調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發起一個強勁、可持續和平衡的增長框架……我們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幫助評估各國或地區的政策框架是否協調一致……我們將共同努力,確保財政、貨幣、貿易和結構調整政策有助于推動更持續和平衡的增長。”
此后一系列高能、高強度的反危機措施在G20領導人“熱線機制”下由各國央行和財政部門推出,成為反危機強有力的“火箭筒”和核武器,無論是危機時期類格林斯潘“直升機撒錢”的多輪量化寬松、還是當下日本“黑田魔法”的負利率,都是這種機制的必然結果。
過去八年時間,各種反危機“火箭筒”一起上,各種金融創新極大地擴張貨幣和信用規模,加速了債務規模的擴張和更高的杠桿率,雖然階段性地拯救了資產價格,實現了經濟弱復蘇,但以高能貨幣的大水漫灌和超高債務的累積為代價,這種復蘇總體上還是十分脆弱的、平庸的復蘇,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進入到靠債務堆積的“龐氏狀態”,這是全球治理面臨的一個新挑戰。
“是藥三分毒”,長時間的無下限寬松,全球金融穩定和貨幣體系在后危機時代進入了一個“瘋子輩出”的脆弱時代。危機和蕭條時,每個國家都在關注自身的國家利益而忽視對其他國家的溢出影響,極易出現貨幣的競爭性貶值,所謂“誰比誰更爛”。
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八年,但全球經濟復蘇困難、貿易磨擦加劇、去全球化浪潮升騰,新興經濟體結構性改革推進艱難,此次G20領導人峰會如何面對當前重要而緊迫的經濟金融問題,直面挑戰,加強多邊協調,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尋求經濟重回穩定增長和再平衡的軌道,這考驗著政治領導人的智慧、責任、勇氣和擔當。
G20領導人峰會在中國舉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和借鑒的寶貴機會。中國經濟在三期迭加的過程中下行壓力較大,轉型經濟體會面臨許多新問題、新挑戰,如果處置不當,脆弱環節的風險就會暴露,壓力就會向世界傳導。
一個穩定、健康、繁榮的中國經濟是對世界的貢獻,面對全球化中出現的新挑戰,面對國內經濟轉型中的新問題,必須加強與世界主要經濟體領導人、各國央行和財政當局的交流對話,加強政策透明度和協調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全球化的時代,中國這樣一個超大的轉型經濟體,一些“小麻煩”不能很好地得到解決就會成為大麻煩,如流動性過剩下的資產泡沫、政府債務、房地產問題、去杠桿化與金融風險、國企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等,這些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在處理重大問題上如何科學謀劃、精準實施,以虛懷若谷的態度,真誠多聽取各方意見,迎接挑戰是必要的。
記得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后,朱總理多次接待格林斯潘和索羅斯等專業人士,就涉及金融安全的若干問題請教他們。他坦承我們在金融監管的薄弱和金融體系的不完善。他對格林斯潘說,您是有世界影響的央行行長,我只是一個工程師出身的央行行長(朱曾親自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索羅斯委婉地說,金融體系如果出問題,“會輸得只剩內衣”,朱總理接過話說“您沒說輸得只剩內褲是客氣的了。”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當謙虛謹慎、如履薄冰、不恥下問、坦承交流、勇于糾錯,面對可能會觸發市場劇烈波動或誘發系統性風險的重大隱患,要堅持底線思維,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波至今還未散去,國際形勢變幻莫測,特別是英國脫歐和美國大選出現了新特點,新的全球治理格局步履維艱。中國經濟要擺脫兩難困境,必須充分吸取這兩年調整中的教訓,加強市場預期管理、加強與市場溝通,完善風險糾偏機制,堅持底線思維。
去年資本市場的異常波動,匯改帶來人民幣匯率大幅震蕩,對資產價格和市場信心產生較大沖擊和影響。一個轉型經濟體的金融體系還比較脆弱、監管水平還有待完善,重大金融改革要精心設計,科學規劃,穩步推進。如果倉促上陣,沒有風險預案推演,沒有緊急狀態下“在線修復”機制,頻繁的“異常波動”和沖擊代價是很高昂的,會影響到整個金融管道、系統的安全和市場參與者的信心,當慎之又慎。
經濟運行處在弱區間時,制定任何重大的金融改革方案都必須對現存制度中的經濟運行規律有深刻的理解,高杠桿的金融體系本質是脆弱的,對市場要有敬畏之心,牢固樹立底線思維,要在降低不安全性、提升穩定性,在鼓勵政策透明度、與市場充分對話上多下功夫。
(本文作者介紹: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財經作家。微信公眾號njchenzhilong)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