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吳曉靈
有選擇性地開放存款市場,完善銀行業法律體系,讓多種信用工具和信用中介都能通過正常渠道參與信貸市場的發展和競爭,有助于形成對稱性、多層次的信貸市場體系,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從而促進經濟穩健發展。
中小企業融資難,除了中小企業自身可能存在的財務不健全、經營不穩定、管理不規范等原因,一個重要原因是多層次銀行業體系和與之相配套的多層次信貸市場尚未建立起來。
目前,國內存款市場只向商業銀行開放,這既加大了商業銀行的壓力,也抑制了其他金融機構的發展,難以滿足社會多樣化融資服務需求。商業銀行體系支撐的信貸市場與市場對信貸服務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這集中表現為商業銀行存在信貸配給問題,會影響市場上信貸的可得性。
主要是:利率型信貸配給問題,由于擔心提高利率時風險小的借款人會退出市場,剩下的都是高風險借款人,因而商業銀行往往會設定一個合意的利率區間,從而擠出愿意以更高利率獲得貸款的高風險借款群體;規模型信貸配給問題,銀行貸款具有一定的規模經濟效應,即信貸決策的相關成本不因貸款規模大小而變動,因此當信貸低于一定規模時,貸款收益甚至不能覆蓋信貸決策成本,商業銀行對發放小額貸款的積極性不高;在以抵押為基礎的信貸配給文化下,小微企業由于缺乏合格抵押品而難以獲得貸款;等等。信貸配給問題導致價格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失靈,從而使單一的商業銀行信貸市場不能出清整個社會的信貸需求。
在以間接融資為主體的融資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觀的現實背景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應該從商業銀行的資產方做文章,還是從整個銀行業體系的負債方或者說從完善銀行業體系的多層次性來做文章呢?顯然二者都很重要,但一個時期以來,從后者即開放和完善存款市場并據此構建有層次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體系、建立多層次的信貸市場方面考慮得比較少。
商業銀行吸收公眾存款的社會外部性很強,面臨最嚴格的監管,因而很難靈活滿足不同方面的信貸需求。如果能開放存款市場、引入更多存款工具,改變目前銀行業體系過于單一的狀況,支持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就可以更好地滿足社會信貸需求。20世紀70年代后,美國由商業銀行主導的傳統信貸市場就發生過這種轉型。隨著信貸市場引入眾多具有融資功能的機構,商業銀行在信貸市場中的業務份額雖然逐步下降,但金融體系對社會信貸需求起到了更好的支撐作用。
個人認為,有選擇性地開放存款市場,完善銀行業法律體系,讓多種信用工具和信用中介都能通過正常渠道參與信貸市場的發展和競爭,有助于形成對稱性、多層次的信貸市場體系,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從而促進經濟穩健發展。具體而言,可以考慮在以下三方面作出嘗試。
開放大額存款市場,支持多層次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當前,我國具備了開放大額存款市場的條件。一是構建了存款保險制度,50萬元以下的小額存款獲得了兌付保證。二是存款利率上限已經放開,對大額存款可以支付更高的利率。三是我國民眾有保本保息產品的投資偏好,大額存款可以對接一部分市場需求和投資者偏好。開放大額存款市場,可以豐富存款市場工具,支持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信貸需求旺盛但資金來源有限的存款類金融公司發展,滿足多方面的社會信貸需求。
加快包容性法律制度供給,加強銀行業立法相關問題研究,在法律層面推動多層次銀行業體系的構建。長期以來,我們只有一部商業銀行法,對于其他存款類機構則沒有完善的立法。從單一的商業銀行為主的體系發展成為多層次的銀行業體系,需要對銀行業進行立法層面的界定和分類。可借鑒國際上對不同類型銀行分類監管的思路,明確對非商業銀行存款類金融公司的立法和監管。如果開放大額存款市場,就可以把大量想做、也有能力做信貸業務的機構規范到“有限牌照銀行”監管的旗下。
以負債業務特點規范銀行業各類機構名稱和市場準入管理,按照行為立法的思路統一銀行業監管標準。銀行業負債業務可根據存款市場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不吸收公眾存款的市場,第二個層次是有限定接受存款的市場,第三個層次是吸收公眾存款的市場。存款市場的多層次性對應著信貸市場的多層次性,從而形成三類金融機構,即非存款類貸款機構、(接受限定)存款類金融公司和商業銀行。由于三類金融機構的外部性不同,可根據負債業務的涉眾性程度,分別規范其名稱和市場準入管理,設置不同的機構審慎監管標準。
(本文作者介紹: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央行原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