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郭宇航
互聯網金融協會豈止是一塊牌子,掛出的是滿滿的希望,讓筆者在現實的茍且之中,看到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詩和遠方。
煙花三月,春風已過江南,但上海卻依舊被裹挾在濃濃的倒春寒中。雨后春筍般長出的P2P公司很多沒有能度過這個冬天。在瑟瑟江風的吹拂下,25日,史上最正宗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上海掛牌成立。作為有幸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從業人員,此時此刻,五味雜陳。豈止是一塊牌子,掛出的是滿滿的希望,讓我在現實的茍且之中,看到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詩和遠方。
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今天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標志著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終于有了一個官方督辦的全國性的組織,不得不說,找到組織的感覺,真好。
名正則言順。央行直接牽頭,央行行長掛帥的互聯網金融協會根正苗紅,行業的聲音終于有機會直達天聽。
掛牌儀式上,又見屠光紹。依稀記得,2012年12月上海網貸聯盟在同濟大學成立時,屠光紹也同樣出席。當時的光景,互金發展遠不如現在。那個聯盟是上海經信委指導下的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的下屬協會,但作為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竟然親臨現場,這也在當時向P2P行業傳遞了巨大的善意。從一個區域級別聯盟,到去年成立的上海互聯網金融協會,再到如今央行直屬的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又見故人來,不勝唏噓。
和如今的天氣一樣,P2P行業正經歷強烈的“倒春寒”。在e租寶事件之后,P2P行業已經灰頭土臉了很長一段時間。雖然兩會期間,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公開表示,e租寶只是打著P2P的旗號。但是P2P行業的公信力,已經在一次次的偽P2P跑路新聞中坍塌,信任的重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一名律師出身的從業者,雖然我們一直以依法合規作為圭臬,但是依舊惶恐。年初,我在上海海關出關去香港的時候,安檢人員拿著我的港澳通行證抬頭問,“你是郭宇航?”(停頓兩秒后)“就是那個點融網的郭宇航?”當時我心里一緊,第一反應是,“壞了,難道是邊控了?P2P企業的負責人都已經被認定涉嫌非法集資而全監控了?”隨著我尷尬地點點頭之后,那問話的海關工作人員突然轉而微笑地說,“我是你們點融的投資人”。我心里暗暗埋怨,別大喘氣好不好?!會出人命的。但看著那張笑臉,就知道他的投資收益還不錯,可我卻著實為新金融從業者脆弱的靈魂而哀鳴。
固然,身正不怕影斜,但身處這個動蕩不安的行業,一紙通知可以隨時判你違規,作為互聯網金融創業者,勇于創新的同時如何避免成為替罪羊將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在當下的語境中,打死也不敢再說:一切金融創新都是從違法開始的。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一直沉默。沉默中,我們篳路藍縷,砥礪前行。在哀鴻一片中,太多的吶喊是徒惹人厭,太多的掙扎是徒勞無功,太多的憂心是徒增煩惱。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P2P行業在公眾面前太過聒噪。每個人都說我想靜靜,其實,P2P才是那個最需要靜靜的行業。
前不久,我們拿到了國家信息系統安全保護三級認證,成為行業唯一!網絡安全達到了銀行分行級的水準;3月15日,我們又榮膺上海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單位,這也是P2P網絡借貸企業中首批成為上海互聯網金融協會副會長單位的代表。
厚積是為了薄發,既然選擇了遠方,則無怨無悔,日夜兼程。
今天,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正式掛牌成立,我們被認定為P2P企業唯一代表榮任協會的常務理事(陸金所和宜信被歸為綜合互金平臺)??粗巴獾牟蓍L鶯飛,春天,或許真的來了。
P2P泡沫從何而來?
回顧P2P行業的近幾年的發展,不由地讓人驚嘆于其歷程的跌宕起伏,作為一個離錢很近的行業,在貪婪和恐懼的驅使下,P2P現狀與從業者最初心中的模樣相去甚遠。
問題是,為什么P2P會變成今天的模樣,大量的泡沫從何而來?
諸多跑路的平臺,業內人士都清楚多數是披著P2P外衣的線下理財公司。但是,這類企業早已長期存在,為什么披上P2P或者互聯網的外衣之后,其危害性就能呈幾何級數遞增呢?
泡沫的形成源于過高的預期。一直以來,中國的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質量一直被詬病,無論是對于個人,或者是對于小微企業,放貸利率或放貸時間等,都讓人覺得不省心。就在這時,互聯網金融來了。在此之前,互聯網在通訊領域逆襲運營商、在傳播領域干翻傳統媒體、在零售領域完爆實體商店,一連串的奇跡之后,中國人已經習慣于將互聯網視為靈丹妙藥,或者萬能神器,似乎什么東西只要和互聯網沾邊,就能破解一切問題。
除了對于互聯網的迷信,精英階層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百般推崇,更是進一步吹大了互聯網金融的泡沫。P2P金融首先是作為舶來品,而且又有“普惠金融”之類的高大的概念背書,因此,這自然符合很多人心目中的金融“理想國”,很多精英和媒體對此也大為推崇。于是,P2P和很多坐地起價的“概念股”一樣,在公眾心目中成了未來已來的印象。
于是,在傳統金融的水冷和互聯網的火熱碰撞之下,生成了水蒸氣,讓公眾霧里看花產生了事后看來不切實際的過高預期,最終催生了“互聯網金融”浪潮或者泡沫。
然而,隨著e租寶事件的落幕,也讓更多的人以為看清了互聯網和金融的本質,也給了更多人以啟示。這些啟示至少包括,互聯網并非一夜暴富的行業,互聯網金融也要遵循正常的商業邏輯,互聯網金融絕非經濟下行中的理財避風港,互聯網金融和宏觀經濟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普通行業。
商業從來都是理性、冷靜的,當我們放下對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盲目樂觀,重拾對于互聯網金融背后金融屬性的敬畏,以及對于互聯網技術紅利的運用,才能真正將互聯網金融帶上良性健康的發展道路。
從這個角度看,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當下一切坎坷,或許都是最好的安排。
泡沫之后,互聯網金融還會更好嗎?
如果說一系列跑路刺破了P2P行業的泡沫,讓整個行業進入寒冬。但是這也未必是壞事,只有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調。
回顧歷史,每項金融創新出現之后,都難免會有泡沫出現,甚至會引發大的危機。比如宋代第一次出現紙幣后,就不乏惡性通貨膨脹的反復出現,多年綿延不絕,最終使朝廷放棄了這一偉大發明,回歸笨重的金屬貨幣。同樣,交易所的誕生,催生了荷蘭的“郁金香泡沫”,債券和股票市場的發明,催發了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使得政府談股色變,硬是讓美國人獨占了資本紅利;而股份制公司的流行,也曾讓英國的“南海泡沫”遺毒甚遠。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也普遍被認為與高度自動化的量化交易創新不無關系。
所以,金融創新與金融泡沫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上述幾次金融危機,其實都是源于金融創新,然后有不良分子利用公眾對于金融創新的過高預期,進而實現了個人套利,在其身后則是哀鴻遍野。
但是,一種具有生命力金融創新,泡沫只會讓其走向成熟,而非滅亡。泡沫也是一種信號,反復告訴人們,面對貪婪或者恐懼,最重要的是懂得節制。
如今,我們也欣喜地發現,大量符合互聯網精神的優質金融創新真正開始不斷涌現。
比如我們看到一家阿里系離職員工創辦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他們將阿里行之有效的風控手段移植推廣到阿里閉環體系之外,一些諸如To B網站的實時放貸,甚至可以達到交易級的實時分期;藍領預借、房租分期、購物分期的各類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充分引入數據風控,在銀行和電商之外,以P2P的形式提供了分期付款的新選擇。其體驗之良好,不由地令人信心倍增。
危機不是佳釀,但是危機之中,往往是孕育更具生命力的產品的絕佳契機。所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玄之又玄的表述,如今用于互聯網金融跌宕起伏的命運,或許再恰當不過。
P2P泡沫之后,互聯網金融還會更好嗎?是的,我的答案是正面且肯定的。中國對于金融創新并不陌生,一千多年來,飛錢、交子都曾經領世界風氣之先,諸如金融繁榮、通貨膨脹、金融危機也是往往交替上演,中國人對于金融創新和金融泡沫并不陌生,也不乏善待創新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在行業一片去除P2P印跡之聲時,點融還在堅守。如果中國還剩最后一家P2P的話,那將是點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成立,將是新的希望鑄就的時刻。我相信,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不止眼前的茍且,更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本文作者介紹:點融網CEO)
責任編輯:孔瑞敏 SF167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