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傾聽;您爆料,我報道!在這里,我們將回應你的訴求,正視你的無奈。新浪財經爆料線索征集啟動,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傾訴與吐槽”!爆料聯系郵箱:finance_biz@sina.com
■本報記者 邸凌月 劉春燕
深圳、北京報道
2018年A股三大指數跌幅均超過20%,在基金“難發”、“清盤”頻頻出現的年份,公募基金規模逆勢突破12.93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1.38萬億元。這其中隱含了什么意義?基金經理、券商怎么看相關數據?基民的ETF都還好嗎?
公募逆勢增長超萬億
借道ETF布局A股
盡管過去的一年A股一次又一次挑戰投資者的信心底線,但公募行業整體規模仍然出現增長。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公募基金公司數量達131家,管理基金總數為5157只,較2017年底的4692只增加了462只,管理總資產凈值為12.93萬億元,比2017年同期增加1.38萬億元。剔除貨幣基金后,公募基金總規模為4.77萬億元,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0.35萬億元。
雖然基金“難發”和“清盤”這兩個關鍵詞一直貫穿去年全年,但ETF(剔除貨幣基金,下同)規模卻在四季度暴增,十分顯眼。據Wind數據顯示,2017年底,ETF規模為1742.05億元,2018年一二月份因臨近新年市場缺乏活躍度,此后,規模一直不溫不火,截至9月底,規模降至1542.08億元。國慶假期后,ETF規模驟增,截至11月底,規模已達2660.42億元,約為2月底的兩倍,進入12月,規模雖有所減少,但月底仍達2094.78億元,較上年年底增加352.73億元。
為什么ETF規模會大爆發?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羅文杰從三個方面向《華夏時報》記者進行了說明,首先,估值方面,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證500指數市盈率16.24倍;滬深300市盈率10.23倍;創業板市盈率27.92倍,與2008年、2013年以及2016年市場低谷時期的位置相比,均處于歷史較低位置,具有較高的吸引力。
“其次,A股市場在當前監管趨嚴、‘雷’股頻發的背景下,ETF分散化投資的特性有助于降低個股風險集中度。此外,ETF管理費率通常僅為普通開放式基金的1/3,交易免印花稅,投資成本低廉。二級市場交易便利,更可搭配多種交易策略,是高效、靈活的工具化產品。” 羅文杰說。
“機構和個人都在借道ETF布局A股。”羅文杰打比方道,“以500ETF為例,根據中報數據,2018年上半年機構資金凈流入(聯接穿透)達72億元,機構大幅增持500ETF。與此同時,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占比也悄然從2017年底的6.60%攀升至11.47%,個人投資者的參與度不斷增加。”
據Wind資訊顯示,2018年ETF規模居前的三家基金公司分別為華夏基金、易方達、南方基金,規模分別為931.44億元、389.99億元、387億元。另有華泰柏瑞、華安基金2018年ETF規模超300億元。
“ETF規模排名居首的基本上都是華夏基金,單是華夏上證50ETF一只產品規模就快500億元,華夏滬深300ETF也有200多億。同時,易方達旗下的ETF也常年躋身前三,除了上述兩家規模較為穩定外,第三至第五名總是變動,正所謂‘城頭變幻大王旗’。” 華南一位大型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平安基金旗下ETF規模暴漲,以132.03億元躋身百億規模俱樂部,排名第九,而其2017年規模不足60億元。
然而,在ETF規模普漲的背景下,匯添富旗下ETF規模卻是唯一一家雖然規模過百億,但較2017年同比減少的公募基金,下降23.53億元。
在有可比數據的171只產品中,華夏上證50ETF(510050)、南方中證500ETF(510500)、華泰柏瑞滬深300ETF(510300)規模排名前三,分別為457.90億元、334.68億元、333億元。
排名第四的為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512960),規模高達230.77億元。事實上,有 3只央企結構調整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在去年曾一度引爆市場,總募集規模超440億元。除前文提到的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另兩只分別為華夏央企結構調整ETF(512950)、銀華央企結構調整ETF(159959),三只ETF基金于1月18日正式上市交易。有了“央企”的庇護,他們的收益會如何值得關注。
基民的牛市要來了?
對于基民來說,最關心的還是基金的收益。
2018年ETF規模排名前20(剔除三只央企結構調整ETF)的產品中, 股票型ETF全軍覆沒,最慘ETF為華安創業板50ETF(159949),全年單位凈值下跌37.52%;其次是易方達深證100ETF(159901),跌幅為34.18%;倒數第三名為南方中證500ETF,全年回報率為-32.27%。
不過,對于后市,多數內業人士仍持樂觀態度。易方達基金經理成曦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創業板指數成份股業績增速預期在2017年6月的時候達到最低,但從2018年一季度起業績開始恢復,恢復速度超出預期。估值方面,考慮到未來業績增速,估值盈利的性價比得以體現。
此外,前期的快速下跌是由于去杠桿疊加中美貿易摩擦所導致。目前,去杠桿的大方向依然沒變,但是方式會有所溫和。而貿易摩擦預期,在市場上已經有所反映。
大幅下跌是事實,那么A股走勢和ETF規模是什么關系?
“這兩者是正相關的。”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給出明確答復,“規模越來越大,說明通過這個渠道進入股市的資金就越來越多。A股歷史上第五輪牛市就要開始了,2440點就是底部,這個信號非常的明顯。”
為什么A股跌跌不休,ETF規模還在逆勢爆發?兩者是否矛盾?
“底部是一個散戶籌碼被搶走的過程。”李大霄隨后解釋稱,如今,絕大部分都是空頭,大量散戶被空頭恐嚇,把籌碼丟掉。但是,代表主力機構的ETF紛紛進場,主力機構有可能是養老金、社保基金、長期資金,也有可能是大鱷把散戶的籌碼接走了、外資把內資的籌碼接走了、長期資金把短期資金接走了、樂觀者把悲觀者的籌碼搶走了。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