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盛松成
經歷了2018年的爆雷潮和合規檢查后,網貸行業已經逐步走向合規化經營的道路,并將通過資源整合、轉型創新和提升科技賦能水平迎來新一輪的成長。
經過2018年的爆雷潮和合規檢查,網貸行業合規性已經大幅提升,后續將通過資源整合、轉型創新和提升科技賦能水平,迎來新一輪成長機遇。平臺競爭深化會促使大多數中小劣質平臺出清,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大型平臺趨于多元化而小型平臺更為專業化。新興業務會受到更多關注,小額經營貸將和消費貸將成為網貸行業重點發掘領域,這有助于疏通貨幣傳導機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鑒于信用需求和信息需求同樣迫切,網貸行業將借鑒傳統金融機構的豐富風控手段,將其與信息中介職能高度融合,并進一步發揮金融科技先發優勢,更好地解決弱勢群體融資難的問題。
2018年是網貸行業極不尋常的一年,強監管疊加兩輪P2P爆雷潮使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據網貸天眼統計,2月和8月新增問題平臺均近250家,顯著高于往期水平。原計劃于當年6月完成的P2P機構備案也因此而停滯。第三方數據顯示,網貸行業下半年以來各月均呈現資金凈流出。
但網貸行業并未就此而消亡,得益于其在合規和轉型兩個層面的利好,近期兌付危機已明顯緩和,市場前景依舊廣闊。數據顯示,2018年11月和12月新增問題平臺均僅40余家。盡管規模下滑,12月成交額和貸款余額仍有近600億元和4000億元。一方面,根據《網貸合規問題檢查清單》中的108條規定,P2P平臺先后開展自糾自查和接受監管機構現場檢查,業務范圍和操作流程的規范性顯著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問題平臺的逐步出清,網貸行業加速整合,資源逐漸向優質龍頭企業集聚,并流向新興領域,有望帶動行業景氣止跌回升。
如今,在強化監管的同時,網貸行業自身也需總結經驗,精準把握行業發展現狀,謀求新的戰略轉型方向,并不斷提升金融科技賦能水平,進而扭轉和破除當前的負面形象和發展障礙。
一、市場集中度將持續上升
首先,從當前的發展趨勢看,未來網貸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逐步呈現兩極分化的走勢。P2P平臺數量會大幅減少,有可能從目前的上千家縮減至近百家,從而大部分中小劣質平臺將退出市場,或謀求在特定領域細耕。而頭部優質平臺由于其多方面的比較優勢,有望脫穎而出,繼續做實做強。
一方面,大部分中小劣質平臺問題不斷,損壞了網貸市場的良性生態,將會被市場出清。跑路的平臺往往規模較小,或多或少存在各類觸犯法律底線、破壞金融秩序的問題。資金池、虛假標、關聯標、自融資、變相擔保、違規介入持牌業務等是常見的形式,也是互聯網金融整治的重點。
另一方面,頭部優質平臺比較優勢突出,長期以來穩健經營,經受住了考驗。其一是堅定不移地合法合規經營。首先,頭部企業很多是已上市企業或持牌金融機構控股企業,公司治理和業務經營管理規范,信息披露較為充分,對業務合規性自我要求較高,不存在觸發重大群體事件的嚴重問題。其次,即使在網貸行業野蠻生長階段,競爭慘烈行業亂象頻出,頭部企業也能獨善其身,堅持合法合規經營。
其次是對主業的精益求精。首先,頭部企業經營時間長,已經在市場上贏得了較好的口碑,有較大的客戶粘性,即使在爆雷潮中也獲得了廣大客群的再投入支持,大規模撤資和擠兌現象較少。頭部企業由于其較高的市場信譽和金融科技實力,大幅縮減經營成本,降低服務費率(類似于減少借貸利差),能夠給融資客戶提供更為優惠的利率,并給投資客戶帶來更低的信用風險,在資產端和資金端均具有比較優勢。
再次是對轉型創新的奠基探索。頭部企業大多資金實力雄厚,注冊資本金較高,具有充足的現金流,公司經營穩定,為謀求轉型提前打下了基礎。頭部企業也具有天然的創新基因,大多已經提前布局多元化財富管理和新興業務、海外業務、科技輸出等,并且在積極爭取相關業務資質和境內外牌照,市場對其有穩健成長的預期。
基于以上因素研判,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未來P2P平臺將向全能型平臺和專業型平臺兩個方向發展。一些平臺將依托資金、渠道等資源優勢,發展為全能型的財富管理平臺。這些平臺擁有豐富的產品線,能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投資產品,進而滿足投資者的多樣化、個性化投資需求。
而另一些平臺由于資源限制,資產業務只能聚焦于某一細分市場,成為特定領域的專家和壟斷者。該類平臺通過尋找市場的空白和短板,專注于特定領域債權的開發,如消費分期、專項消費貸、個人經營性貸款或小微貸,并大力提升特定領域的技術實力和風控能力,建立起細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和進入壁壘。
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將不斷加大
我們之所以對網貸行業前景充滿信心,原因在于其落地中國的初衷值得高度肯定和秉持。以國內第一家網貸平臺拍拍貸為例,其于2007年成立之初便深受孟加拉小額貸款模式的啟發,采取小額分散、點對點的方式進行信貸撮合。相對于傳統的銀行貸款模式,這一新方式直接針對貨幣政策傳導路徑中的薄弱環節,致力于化解次級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兩大弱勢群體的融資難問題,進而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彌補傳統金融體系的不足,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此,網貸平臺應當不忘初心,即使經歷行業陣痛也要砥礪前行,為實體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首先,網絡貸款有效地拉動了內需增長,促進了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網貸行業廣泛聚焦于難以從傳統金融體系獲取融資的長尾客戶,既放松了該類群體的信貸約束,提升了社會福利,也能使網貸平臺獲取較為豐厚的利潤,推動行業發展。自現金貸受到監管規制以來,大量P2P平臺轉型消費貸,成為消費金融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據零壹財經統計,消費金融貸款在P2P貸款中的占比從2013年的1.03%上升到2016年的5.07%,規模從11億元大幅提高到991億元,增長了90倍。2017年P2P平臺的消費金融貸款規模在4000億元左右,是2016年的四倍多,滿足了700多萬人的消費需求。
但同時需重點關注當前消費貸市場過度開發傾向,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消費貸市場本就是持牌金融機構云集,網貸平臺轉型扎堆消費貸將會使得該領域的競爭更為劇烈,盈利空間大幅收窄。目前,網貸平臺已經滲透至P2P、消費分期、信用卡導流等消費貸的各大領域,并直接與持牌金融機構展開競爭,使消費金融市場逐漸呈現過度競爭的紅海特征。監管的介入也讓各類網貸平臺的消費貸余額增長受到限制,甚至被迫壓縮規模,市場空間大幅收窄。同時,部分細分市場出現了一些激進的推廣模式,由此引發激烈的社會聲討。例如,由于校園貸、裸貸等邊緣化業務利潤率高,該類業務一度野蠻生長,催生了各類暴力事件,帶來不良的社會影響,敗壞了行業整體形象,進而導致了強監管。
其次,網絡貸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供給端的融資約束問題,滿足了部分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經營性融資需求。企業經營貸市場成長迅速,P2P行業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短期融資。據統計,各類企業從P2P平臺獲得的短期貸款在過去幾年呈現指數式增長,從2012、2013年約63.8、456.0億元,到2014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233.2億元。隨后,2015年爆發式增長到4000億元,2016年更是翻倍達到8000億元。
同時,個人經營性融資缺口巨大。該類貸款發展迅猛,但網貸的占比明顯偏低,因此個人經營貸也將會是個人消費貸之后的又一個藍海。根據社科院測算,個人經營性融資整體余額從1978年的152.8億元增長數千倍,達到2018年的15.64萬億。其中,銀行、網貸、小貸、民間融資份額分別為近10萬億、0.29萬億、0.34萬億、5萬億元。
然而,解決經營性融資約束依舊任重而道遠,當前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已經上升為國家的大政方針,網貸平臺加大該領域的布局有望得到政策性扶持。在現有國有金融機構主導的體制下,大型企業、國有企業成為融資市場的磁吸石,特別是房地產、公共基礎設施領域吸納了過多的流動性。而由于自身條件制約和外部環境不利因素影響,大量中小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甚至在當前出現了嚴重的流動性問題。為此,國家已經開始認識到相關經濟主體的困境,大力倡導各類傳統金融機構加大向中小民營企業發放貸款的力度。而相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網貸行業在該細分市場的比較優勢更為突出,更需要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以便其加大該領域的投入。
三、仍需補足風險管理能力相對不足的短板
網貸行業的后續發展更是需要認清當前P2P模式的實質,從而尋找和消除其相對傳統金融的劣勢。金融的本質是資金融通,傳統金融機構在其中起中介橋梁作用,兼具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兩大職能。信息中介表現在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而信用中介表現為對貸款資產進行信用增進,并承擔起風險管理的職責。網貸平臺誕生之初便定位于純粹的信息中介,比較優勢在于信息撮合效率,而增信和風控能力相對不足。
一方面來看,P2P會繼續強調信息中介的本質和點對點的直接貸款模式,這也是中國的網絡借貸監管辦法和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行動反復提及的。其核心思想在于平臺只能為借貸雙方直接提供信息服務,不對貸款本息進行兜底。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美國的網貸平臺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即投資人通過平臺提供的基礎設施,直接將資金借給有需求的借款人,而網貸平臺就像房地產中介一樣只負責信息撮合,不承擔風險管理責任。
因此,國內網貸平臺傾向于重點開發增強信息中介職能的方法和工具,利用數據資源和信息技術優勢實現信息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被大多數網貸平臺僅僅視為信息提效工具,表現在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產業的前沿科技來大幅提升信息撮合效率,并以在線網絡的渠道優勢將客群覆蓋面大幅拓寬,以高效、低成本的優勢占領市場。而金融科技的風險管理職能往往被視為附屬產物,大部分平臺即使部署了大數據征信評級系統,也主要用于事前信息甄別,即使有先進的智能催收系統,也主要用于事后信息更迭。鮮有網貸平臺發展出能與自身貸款規模相適應的貫穿貸款完整流程的全面風險管理系統,以保持機構穩定、投資者資產安全,防止風險外溢。
另一方面,夾帶第三方信用中介的貸款轉讓模式正在成為網貸業務的重要發展方向,國際上的P2P平臺或多或少地在向信息和風險管理服務整合商方向靠攏。如果片面強調網貸平臺的信息中介和風險中性特征,一味撇清平臺在貸前、貸中、貸后的風險管理責任,不僅不利于投資者權益保護,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事件。實際上,大多數美國P2P已經轉向貸款轉讓模式,例如我們最為熟知的Lending Club就具有這一典型特征。在這類模式下,投資人買的是網貸平臺轉讓的債權,網貸平臺通過與存貸款機構合作,把債權打包后以貸款權轉讓或發行證券化產品的方式轉售給投資者。此時,投資者和借款人之間并非直接發生聯系,而是接入了具有信用中介職能的持牌金融機構等第三方。
實際上,只要有相配套的制度措施加以保障,網貸業務即使引入或平臺兼為信用中介,也并不一定就會帶來更大的金融系統穩定性問題,卻能更好地解決投資者的風險顧慮。無論是直接借款模式還是貸款轉讓模式,美國與我國網貸平臺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在于平臺透明度和風險保障措施。以Lending Club為例,其定期進行信息披露,顯示資產端和負債端的項目一一對應,金額也幾乎相同。它沒有因貸款規模擴大而增加自身債務,即使公司倒閉投資者也可以不受影響地獲得借款人的債權。這得益于其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和資產證券化實現風險轉移,實現了與網貸平臺的風險隔離,從而騰出精力更好地發揮信息中介的職能。為此,只要監管到位,將來有必要在P2P機構備案的基礎上,適度放開優質平臺申請相關金融資質和牌照,或允許其與專業持牌機構開展深度合作。
另外,除發展新型P2P模式并將風險外包外,增強網貸平臺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對應對新形勢下的同業和跨業競合不可或缺。金融科技除了可以用于提升信息撮合效率,更是改進信用增進方式和風險控制措施的重要工具。網貸行業應當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領先優勢,在發展新方法、新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增信和風控領域的方法和技術開發,增強自身應對各類風險的能力的同時,實現向傳統金融機構的技術輸出和風險管理指標反哺,從而給監管和市場以更為充足的信心。
同時,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經營性貸款需求,增信和風控能力也將是網貸平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中小民營企業貸款的難點不單單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信息甄別問題,還有一個難點是該類貸款風險特征復雜,資金方不愿承擔過大的異質性風險。傳統金融機構在該領域深耕多年,雖然效果不明顯,但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網貸行業可以借鑒相關實踐,利用金融科技改造信息甄別、增信與風控等全流程,給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風險管理輔助服務,打消其給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的顧慮,從而實現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職能的科技化和高度融合。
四、總結
綜合來看,經歷了2018年的爆雷潮和合規檢查后,網貸行業已經逐步走向合規化經營的道路,并將通過資源整合、轉型創新和提升科技賦能水平迎來新一輪的成長。
隨著平臺競爭的繼續深化,行業集中度會上升,重點資源將向頭部優質平臺聚集。而消費貸市場之外,網貸平臺也在開辟新的戰場,將更多精力聚焦到另一片尚待開發的藍海——經營貸(特別是小微貸和個人經營性貸款),以有利于貨幣政策的傳導,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另外,金融科技不僅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也能在風險控制領域大有作為。后續網貸行業將會借鑒傳統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手段,并將充分發掘金融科技的先發優勢,進一步提升網貸行業信息中介的職能,從而更好地解決弱勢群體融資難的問題,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有益補充。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兼職教授。)
責任編輯:陳鑫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