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AI浪潮落地為王 曠視進軍機器人20億“投石問路”
■本報記者 盧曉 北京報道
“曠視希望通過自己的核心能力一層一層深入,跟我們所有的合作伙伴一起來構建物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1月16日,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印奇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如此表示。
曠視科技當天除了宣布機器人戰略外,還推出了機器人操作系統河圖(Hetu)。此外,曠視科技還宣布將投入20億元,與產業鏈上下游一起推動機器人在更多場景落地。曠視的另一個“小目標”則是希望5年連接超過10億個機器人。
以人臉識別為外界所熟知的曠視科技,希望通過機器人在AIOT領域尋找到更大市場。在這背后,第三次浪潮興起方AI產業已經由算法為王變為應用至上。在凜冽的資本寒冬中,商業變現也已經成為AI創業公司們集體面臨的課題。
物流開局
物流成為曠視科技機器人殺入的首個領域。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稱:“整個物流產業的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和非常難的挑戰,我們希望從倉和工廠開始。”
物流意味著巨大市場。普洛斯戰略顧問、隱山資本合伙人董中浪稱,目前社會物流總額有250萬億元,囊括500億個包裹,4500萬的從業人員、2000萬臺卡車以及9億平米的倉庫。
另一方面,物流行業面臨著提升效率的剛需。曠視科技副總裁謝億楠在去年7月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物流行業面臨的問題除了人員能效低、流動率大外,毛利率也非常低,“在物流行業里,目前的創新就是降本。”
據記者了解,河圖系統此前已經應用于天貓超市、科捷物流、寶潔等企業的倉庫中。曠視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天貓位于天津武清的倉庫中,河圖系統協同500臺機器人將現階段的倉庫效率提升了40%。此外,河圖系統還與工業機器人公司MUJIN打造了手腳聯動無人倉,實現全流程無人化。
需要提及的是,曠視科技在2018年4月還宣布收購了機器人公司艾瑞思。而艾瑞思的搬運機器人也已經接入了河圖操作系統。但唐文斌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相較硬件,河圖系統才是曠視機器人的核心。他表示,曠視還會把河圖系統開放,讓更多的人基于河圖去開發應用。
事實上,連接已成為曠視機器人戰略的重要方向。據記者了解,在希望從下游接入更多機器人的同時,河圖系統還將與產業鏈上游的諸多業務系統打通。
擴大落地
對于為何要進入機器人領域,唐文斌解釋稱,曠視科技最早從人臉識別開始,因為人臉是最好、最有價值的視覺單點。“但不僅要看到,看到之后能不能通過一些決策性反饋,對這個物理世界能夠更進一步改變它。使得你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單向數據庫,而是一個雙向的數據流,還能做反饋、輸出。我們認為這是機器人。”唐文斌說。
曠視方面還宣布,曠視的業務場景將從城市管理、物流、零售、地產、手機、金融等垂直場景升級為城市大腦、供應鏈大腦和個人生活大腦三大IoT場景業務群。而借助這三大場景的落地,曠視將打造自己的AI算法引擎和IoT操作系統。
在涉足物流機器人之前,曠視科技的AI場景主要落地在城市。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曠視的AI技術首先落地在金融場景,其次還包括安防在內的智慧城市管理。此外,曠視還為vivo、OPPO、聯想等手機廠商提供人臉識別等解決方案。
謝億楠在去年7月的采訪中也曾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曠視科技的落地場景主要在城市框架內,主要包括城市管理、商業運營、消費終端三部分。他當時對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在安防領域的競爭最為激烈。他認為,一方面源于安防領域容易做出成績,大家都拼命往里投入。此外,安防是個大生意,蛋糕足夠大。
安防被認為是目前計算機視覺領域最大的落地場景。據記者了解,安防所在的城市大腦目前也是曠視科技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但相對于250萬億的社會物流總額來說,被認為擁有萬億市場潛力的安防顯然還是個“小生意”。
看起來,物流只是曠視AIOT(指AI和物聯網技術結合)戰略的落地場景之一。
唐文斌表示,曠視科技希望通過連接然后數字化,繼而再用算法的方式來幫助場景降本增效。“這就是我們對AIOT的理解。”但他當日也稱,曠視機器人現階段不會進入物流之外的場景,因為很難把每一個場景都做得扎實。
變現需求
第三次AI浪潮興起,AI站上投資風口。眾多創業公司的估值也水漲船高。但隨著進入資本寒冬、估值整體回落,AI創業公司集體面臨著變現課題。
曠視所在的計算機視覺賽道被認為是最容易變現的領域。但競爭也最為激烈。中國信通院2018年2月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人工智能市場中,計算機視覺在技術分布上占比37%位列第一。
而能夠快速變現也是曠視機器人選擇進入物流場景的重要原因。
曠視副總裁、艾瑞思機器人總經理彭廣平在接受采訪時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曠視機器人選擇場景比較封閉的倉和工廠,除了確實有很多痛點外,更因為曠視現有的技術可以馬上給客戶帶來一些效益。他同時表示,判斷哪些機會是現在能做,還是未來5年或者未來10年去做對AI創業公司非常重要。
曠視科技的公開融資記錄目前停留在2017年11月。當時曠視科技獲得了由螞蟻金服、富士康等方參與的4.6億美元融資,刷新了當時AI公司的融資紀錄。但江湖一直有曠視科技的融資傳聞。最新的融資傳聞發生在去年12月。
謝億楠在去年7月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AI的許多商業模式目前尚未能通過達到規模性收入以被證明,融資過快會遇到二級市場是否買單的問題。他當時還認為,市場已經越來越沒有耐心,對AI行業的評判標準大約一年半左右就會出來。
曠視科技此前曾提出過“雙百億目標”,即在2020年左右取得100億元營收,并實現百億美元公司估值。而新推出的機器人戰略會為這個雙百億目標提供多少助力?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