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央企每天賺47億,職工工資會漲會降?
看好錢袋子。
這兩天關于央企有兩個大消息。
一是,16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國資委令第39號,以下簡稱《辦法》)提出,對中央企業工資總額實行分類管理,并與利潤總額等經濟效益指標等掛鉤。并明確年內改革將在所有央企全面鋪開。
另一則,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17日透露,2018年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9.1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7萬億元。這意味著,去年一年,央企平均每天利潤就有47億。
16日《辦法》公布,著實讓央企職工心里打鼓,“正式實施后,工資條會咋變?收入會減少嗎?”17日數據公布,又不免疑問,“這47億有我的份嗎?這兩者到底有關系嗎?”
順勢而為的改革
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涉及國家、企業、職工三方利益,國資委對此格外重視。因此,《辦法》也是國資委首次以委令形式公開發布的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制度文件。
但實際上,此次發布《辦法》并不突然。
自2003年國資委成立以來,就在持續對央企工效掛鉤管理辦法進行改革和完善。初步構建了出資人對企業的工資總額調控體系,在促進企業經濟效益高速增長的同時,保障了職工工資較快提高。
隨后又開始探索和建立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的體制機制。2008年國資委在部分重點行業啟動了工資總額預算試點,2010年、2012年先后印發了《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暫行辦法》和《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直到2014年實現了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全覆蓋。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過去預算管理機制的背景下,有很多央企反映,企業部分人才,包括一些高管,是通過市場招聘而來,但在企業工資總額的限制下,不能根據市場來定工資,也就無法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甚至造成人才流失。
2015年,在新一輪國企改革的背景下,為讓工資總額更科學更合理,新一輪的改革方案提出“建立健全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即“一適應、兩掛鉤”)。
2018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而近日公布的《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正是落實這些改革和政策的具體舉措。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過去對央企工資總額管理過于嚴格,導致企業自主性不足,發展的積極性受挫。“而這次的調整主要就是權力下放。”
胡遲進一步補充,此次改革進一步打破了過去吃“大鍋飯”的現象,國資委把工資的決定權交給企業,由企業內部分配,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而國資委則負責管制度、管總量、管監督。
差異化管理
具體來看,《辦法》明確,對中央企業工資總額實行分類管理,主要是分了三大類:一是備案制,二是核準制,三是探索制。
——對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原則上全部實行備案制管理,由企業董事會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自主決定年度工資總額預算。
——對主業處于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中央企業和以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的公益類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繼續實行核準制管理。
——對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或者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試點的中央企業,提出可以探索實行更加靈活高效的工資總額管理方式。
“通過三種管理,給予了企業更多的、充分的自主權。對企業分類、分層、分步的實施,更是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的重要措施。”李錦表示。
賺多少和效益掛鉤
那么,《辦法》對于央企職工而言,到底是好事嗎?
《辦法》提出,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主要按照效益決定、效率調整、水平調控三個環節決定。
具體來看,一是工資總額增長主要與企業經濟效益增幅掛鉤聯動。
《辦法》明確中央企業工資總額預算與利潤總額等經濟效益指標的業績考核目標值掛鉤,并且根據目標值的先進程度確定不同的預算水平。
二是工資總額增幅應當根據效率水平進行適度調整。
《辦法》提出工資增長還應當通過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率、勞動生產率等指標對標進行調整。
放開工資調整規定但不意味著可以任性妄為。《辦法》還提出,注重收入分配公平,國資委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工資指導線和對非競爭類國有企業的工資調控要求,對部分工資水平偏高、過高的行業與企業,尤其是主業不屬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企業工資增長過快的情況進行適當約束,確保企業職工工資的水平與增長幅度更加公平合理、規范有序。
同時,對中央企業承擔重大專項任務、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等特殊事項的,也明確要予以適度支持。
“不能絕對的說是好事還是壞事,但是我覺得無論對企業發展,還是職工權益,總體是有利的。”胡遲表示,過去“大鍋飯”的模式早已行不通了,干好干壞工資照拿的思想也應該改變,此次調整之后,激勵作用下,必然有益企業長足發展,對于職工而言,到手的工資多的可能性也更大。
但胡遲也表示,在具體政策的落實中,有漲也要有降,工資調整并非只做增量。“效益好的時候要多發,效益不好的時候也要相應降低工資,從而做到政策的對稱性,平衡性。”他表示,由于央企長期以來的慣性思維,如果發生降薪的情況還是比較難落實的,這就需要國資委和央企共同努力,尤其是國資委要充分執行監管職責。
責任編輯:陳永樂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