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要!50元也要!銀行拉存款放大招 定存產品半夜被客戶“秒光”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胡琳
如何處置50元、100元的零錢?最好的辦法就是——花出去!沒人指望用這點錢去買什么理財產品、賺多少利息。
自從余額寶采取“積少成多”的辦法吸引投資者之后,很多基金紛紛效仿,而“財大氣粗”的銀行長期以來還是盯著有錢人的錢包。
但近期,一些民營銀行為了吸收存款,紛紛推出一些低門檻的“定期存款”產品。利息高、流動性強、而且門檻也很低,50元、100元也不放過,結果銷售火爆。
這類產品每天限額發售,零點更新。你想買的話,必須熬夜搶購,稍不留神就售罄了。
“定期存款”10分鐘內售罄
為了體驗一把這類火爆的“定期存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晚上12點準時打開了某金融App,結果發現,App上僅只有富民銀行“富民寶”和“當日”系列產品中的藍海銀行“藍寶寶”可以購買。
而且眨眼的功夫,“藍寶寶”“富民寶”就顯示已售罄。從12點開始發售到售罄,僅不到10分鐘的時間。
“今天藍寶寶產品已經售罄了,”藍海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藍寶寶每日零點更新開始發售的。”
記者進一步詢問,大概每天什么時候可以搶到“藍寶寶”?該工作人員稱:“根據我行的經營情況,每日的發售額度都不一樣,具體發售額度以實際發售為準。”
而富民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富民寶’比較受歡迎。現在‘富民寶’設置了每日額度,我們是在每天凌晨零點開放額度。如果在這款金融App上售罄的話,可以到手機銀行上查看額度是否購完。”
在攬儲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這些民營銀行推出“定期存款”為何如此火爆,不僅不用送禮品,甚至還要每天限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產品介紹發現,這類“定期存款”被民營銀行稱作是“創新型現金管理產品對應3年或5年定期存款”。客戶購買的產品均對應在銀行存入一筆定期存款。在到期日之前,客戶可提前支取。通過將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給其他服務機構的方式,客戶可以獲得較高的提前支取利率,最高的可以達到4.3%。如果是到期支取,利率可以高達4.875%。
50元、100元能存定期
除了富民銀行“富民寶”和藍海銀行“藍寶寶”等產品,億聯銀行也推出了一款名叫“億聯智存”的創新存款產品,“億聯智存”對應的是一筆5年定期存款。
與上文中提到產品不同,“億聯智存”設置了每日搶購時間。據億聯銀行公告稱,1月10日起,每日限時搶購時間由19:00至21:00調整為9:00至11:00。
據介紹,為盤活客戶定期存款資產,客戶可約定在32、188天時,按照買入時約定的利率支取,利率分別為4.5%和4.9%。若客戶不到32、188天支取,則銀行按照0.455%的活期利率兌付給客戶。
較“富民寶”這類產品可以隨時支取的“定期存款”不同,“億聯智存”這類產品設置了較短的固定期限,在產品設計上更類似于傳統銀行發行的定期存款。
一名國有大行工作人員稱,一般來說,定期存款若是沒有存滿期限,都會按照活期存款利息計算。
但是,“億聯智存”這類產品設置的期限更短,利率較高,起購金額僅為50元人民幣。而上述“富民寶”等產品的起投金額也低至100元。
而且,從利率來看,“億聯智存”這類產品較傳統銀行的同等期限定期存款高出很多。雖然在流動性方面不如“富民寶”等產品,但是利率會稍高一點。
高息背后:讓渡定期存款收益權
那么這類“對應3年或5年定期存款”的產品,究竟屬于存款還是屬于銀行理財產品呢?
融360分析師楊慧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類創新型現金管理產品算存款類產品,不是銀行理財產品。
那么,問題來了。
如果不是銀行理財產品,為什么它們的收益率還這么高、流動性還這么好呢?
對應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為什么有些不僅不會換擋成活期存款利息計息,而是享受比市面上不少理財產品還高的利率呢?
原來,客戶提前支取存款,是將對應的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給合作金融機構,從而獲得較高的“提前支取利率”。
融360分析師稱,這種產品實際上并不是普通的存款,而是將定期存款的收益權轉讓的一種產品。投資者將資金存入后,資金進入了三年或五年定期存款的資金池,投資者之所以買入就能確定利息,是因為提前計算了定期存款到期的利息,而投資者提前支取時,就將此收益權轉讓給第三方機構,全部資金到期后,銀行將再將部分定期存款利息分給第三方機構。
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致電富民銀行,想要進一步了解上述“富民寶”產品的運作模式。富民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客戶購買了這款產品,如果提前支取,之后剩余期間會由第三方機構把錢墊進來。
記者進一步詢問第三方機構具體是什么機構,對方回答是信托公司,并表示富民銀行與信托公司之間雙方有合作,如果客戶提前支取,相當于將該筆存款剩余期間的收益權轉讓給了信托公司。
而藍海銀行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第三方金融服務機構是國通信托。
這類產品是否存在風險?
那么既然如此火爆,為什么民營銀行要每天限額發售呢?難道真的是因為產品太受歡迎嗎?如果真的受投資者歡迎,為什么傳統大銀行不發行這類產品呢?
楊慧敏告訴記者,傳統銀行的存款仍然受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限制,做不到這么高的收益,且國有大銀行在攬儲方面相比民營銀行有比較大的優勢,也沒必要做這么高。
那么,這類產品的發行對于民營銀行本身而言,是否存在風險呢?投資者在投資這類產品時應該注意什么呢?
長沙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向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是收益權轉讓的話,對客戶來講基本沒有新增風險。但是規模小還好,如果規模做大了,對民營銀行流動性管理的挑戰會比較大。
楊慧敏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投資者集中支取,銀行本身會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但現在規模受限,所以對民營銀行來說風險可控的。對于投資者而言,要注意的就是這類產品按照國家監管要求執行存款保險條款,上限是50萬。所以,投資人在投資時盡量不要太過集中。
責任編輯:趙子牛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