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為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在互聯網與數字經濟論壇上的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專家學者,非常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在互聯網與數字經濟論壇發言。很抱歉我不能到現場來和大家交流,在此先對本次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今天借這個機會,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數字經濟、金融科技與虛擬集聚有關問題的一些考慮,側重于從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分析。
首先講集聚。我們研究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集聚是現代資源配置、供應鏈形成、國際分工等理論中的一個最基本的原理。保羅克魯格曼于200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主要貢獻就是空間經濟學和新國際貿易理論。生產要素的地理空間集聚,是指在不同國家、不同區域間形成的物理集聚。集聚發生在不同行業、不同產業鏈,甚至企業內部的各個生產環節,不同的人、信息、資金、設備等各種各樣的生產資源,在一定的范圍和空間集聚在一起。比如今天大家集聚一堂開會,就是在一個明確的空間范圍內進行各種各樣的資源和思想的碰撞。這是過去傳統經濟學配置資源的最基本的原理,在這個基礎上有了比較優勢,有了競爭分工,也有了后來的規制理論。
空間經濟學、經濟地理學、產業組織理論、國際貿易和分工理論,都探討集聚問題,有三個基本的分析框架和模型。第一個是產業布局的中心外圍理論:中心聚集著某個行業的核心廠商,或者是專精于某個行業生產的國家;外圍是相關的供應鏈上下游的廠商,或者生產鏈上下游的其他國家,給核心地區提供支持。第二個是城市層級、城市群理論:在一定的地理區域內,以一兩個大城市作為中心城市,圍繞著中心城市在空間和要素上進行資源配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其他層級較低的城市,形成有較強競爭力的城市群。所以我們看到了大灣區,看到了長三角,也看到了像東京灣、洛杉磯灣區這樣的大型城市群和空間布局。第三個是區域和國際貿易理論:在生產要素自然分布的基礎上,通過國際貿易,按照一定的貿易規則,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國家、區域、產業和企業之間的配置、分工,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
我們注意到,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中,資源配置主要是在地理空間或者說物理空間內進行。但是,隨著數字技術、金融科技的產生與快速發展,改變了資源配置與集聚的形態、方式和效率。這就是我們要討論的第二個問題。
首先,數字技術、金融科技靠什么改變資源配置和集聚的方式呢?一是靠數據的處理、獲得、加工和應用,二是靠網絡空間。現在的生產活動已經不需要像過去那樣,依賴于一定的區域空間、地理空間和物理空間。現在的生產交易活動發生在覆蓋全球的網絡空間內,并通過數據的集聚和數據的處理技術來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物理空間和地理空間為主要分布和資源配置方式的傳統經濟增長理論,我們都非常熟悉;而在數字經濟時代,這種新的集聚模式下,資源的配置不再只依托于地理空間和物理空間,而是依托于虛擬的網絡空間。
第二,數字本身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舉個例子,過去一個音箱,價格再貴也只有放音樂的功能,它的特性可以是便攜,或功放效果好;但一旦這個音箱上了“云”,加入了數據,應用了數據存儲和數據處理技術,就成了智能音箱,它可以識別你的語音,應對各種訴求:早上可以按時叫你起床,可以準確的在你發出一次信號以后,打開某一個燈,播放某一首輕音樂,訂一份咖啡。一個體重秤,過去的功能只有每天記錄體重,但現在加入了數據技術,可以準確地計量你的體脂、蛋白、水分,你這段時間體重怎么變化,需不需要在哪方面注意鍛煉,哪方面控制飲食,甚至可以推薦相關的健康產品。這就是數據作為一項生產要素,改變了產品服務的形態、性質、內容。
第三,傳統的實體經濟通過物理空間的集聚和配置生產資源,因而大多數交易和生產過程,都必須有一些可以處理、可以描述的過程,應用于行政體系或生產體系,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或者分布式的生產管理機制。而數字技術改變了這一點。過去生產交易過程中,大量的信息依賴于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任何信息都可以數據化,包括過去一些被認為是難以言傳、不能系統表述的非標準化知識,如今通過多媒體技術、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也能夠做到編碼和解碼,將其數據化了。這種信息的數據化,大大拓展了生產和交易的范圍。例如一次無人駕駛,就可以完成一次遠程交易行為。再比如過去傳統的286電腦、發光晶體管,在市場上找不到,中關村早就關了,但是在網上可以非常容易的找到80年代的二極管。你只要能描繪,就可以在互聯網上買得到,就會有人給你提供。
第四,數字技術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減輕了我們過去反復強調的,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也大大增強了監管的能力。例如這次疫情以來,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中國那樣,對所有公民的任何行蹤了解得這么詳細,很好地做到了追溯源頭,控制風險。
第五,數字技術還讓過去一些不能由私人部門提供的公共產品,其財產權利可以得到清晰的界定。過去有很多領域被認為是公共產品,避免不了搭便車,沒法由私人部門供應,只能由公共部門政府來供應。但政府供應必然面臨著用納稅人的錢而效率低下的問題。數字技術大大拓展了產權界定的能力、效率,使私人部門的邊界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展,很多過去無法由私人部門提供的產品,現在可以了,比如環保,比如共享單車。
最后,數字技術還讓很多過去我們認為是隨機過程的生產服務形態,變成了一個確定性過程。比如,過去一個企業想要找到一個特定的鉗工、車工,要打廣告,要面試,雙方要談判,這是一個隨機過程,消耗較多的人力物力,但是現在通過網絡,雙方可以迅速獲得崗位描述、公司情況、應聘者簡歷等一系列信息,可以準確的匹配雙方的需求,很快就能讓他們達成一致,而且企業和應聘者的選擇范圍也大大提高了,可以從全網招聘應聘。這就是數據處理技術,特別是算法和算力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提升了買賣雙方的商品和服務匹配的效率,使交易變成了一個確定的過程,還有助于建立交易的信任機制。
前不久我到西安去調研,過去西安有一個叫航天六院,專門生產航天發動機,一個航天發動機上面有無數個管道,無數個各種各樣形狀的零件。這些過去要靠圖紙設計,車工車床精工生產,廢品率非常高。而且這個廢品率也是一個隨機分布,一百個里面可能有80個都是廢品。而現在通過3D打印數字技術,不僅可以精確地把管道、零件設計出來,而且成品合格率還能達到100%。
這就是數字經濟改變資源集聚形態和資源配置方式的最基本的技術基礎和經濟學原理。進一步說,這些技術改變了過去我們的生產資源必須要通過地理空間、物理空間集聚和配置才能優化的這種方式。過去傳統理論認為,基于臨近優勢、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形成了產業鏈的分工以及國與國之間的分工。但是有了信息技術、數字技術,數據成為生產力,數字開始全面的介入資源配置過程,資源從物理空間、地理空間的集聚,開始轉向虛擬空間的集聚,就是資源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在網絡空間內,通過算法算力來實現優化配置。
那么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首先,企業要意識到,企業的競爭力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能不再是過去的比較優勢、競爭優勢,而是源于你擁有的數據。第二,從國家層面來說,要把數據當成一個重要的生產要素,讓數字產業化,在這個基礎上,再把產業數字化。第三,對于產業特別是制造業來說,要充分利用數據資源、數字技術,實現資源配置生產和服務過程的智能化、智慧化、自動化、柔性化和定制化。最后,目前因為新冠疫情,以及國際貿易摩擦,導致中國和整個國際范圍內都發生了產業鏈重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基于數字技術、金融科技、虛擬集聚的視角,重新審視當前面臨的問題,怎么利用好目前我們的優勢,利用好虛擬集聚這樣一個概念,更好地布局我們的產業鏈,在全球產業鏈的重構過程中,讓中國的生產體系、價值體系和國際分工往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延伸。
我的發言就到這里,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圓滿舉辦!
責任編輯:趙子牛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