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營收增長34% 阿里的新動能在哪
來源:北京商報
沒有企業想在增長的高速路上剎車,只想跑得更快更遠。8月20日,阿里發布2021財年一季度業績,營收1537.5億元,同比增長34%。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394.7億元,同比增長28%。各項數字顯示,阿里本季度保持著增長態勢,不少新業務與新業態的張力逐漸顯現。不過當下的增長是阿里數年來才盤下來的市場,競爭對手不但沒有消失,還越發強大,阿里周圍的勁敵可謂虎視眈眈。
“新勢力”冒頭
想要保持增長,總是要在已有的大盤上尋求甚至是制造新增量。財報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6月,阿里中國零售市場移動月活躍用戶數達到8.74億,單季凈增長2800萬。 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中國零售市場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7.42億,單季凈增長1600萬。
增量空間中,下沉市場、跨境商品等維度均讓阿里的財報增色不少。以淘寶特價版為例,移動月活躍用戶數約4000萬。低線市場的新用戶和消費者陸續成為阿里新增市場中的一部分,阿里為此也不斷擴大商品供給以滿足多元化需求。
同時,單季度天貓線上實際支付GMV同比增長27%,所有主要類別商品增速已經接近或超過了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末。阿里在財報里解釋稱,增長主要由更高的購買頻率和新增用戶購買驅動,這也得益于對消費者分層運營和品類擴充策略。據了解,在本季度,快速消費品、家居和消費電子品類增長最快。
疫情之下,天貓國際在報告期內GMV下單量同比增長超40%。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費者對海外高質量、品牌產品的強勁需求,以及疫情影響下的國際差旅受限制帶來的線上購物增加。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3個月,跨境及全球零售商業收入為70.12億元,同比增長26%,增長來自于Lazada和Trendyol的收入增長。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在隨后的電話會議中強調,Lazada面向的東南亞市場是阿里國際化戰略中重要的市場,阿里會使用科技、人工智能實現可持續業務發展。Lazada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作為阿里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希望Lazada能夠支持本地對本地、中國對東南亞,以及世界其他地區對東南亞的一體化交易”。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Lazada的季度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100%。
本地生活“抬頭”
當阿里讓金融和生活服務間的場景打破壁壘,與支付寶關系越發密切的餓了么為阿里作出的貢獻在逐漸增加。在外界眼里,阿里以餓了么為代表搭建起來的本地生活服務需要快速反撲,擴大市場份額的占比。
財報顯示,本地生活的收入達到71.01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61.8億元增長了15%。本地生活的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與去年持平,為5%。阿里本地生活服務收入主要來自即時配送和餓了么的平臺傭金、提供配送服務收取的服務費及其他服務費。
今年4月,餓了么GMV出現正增長,本季度表現持續改善。阿里在財報中解釋稱,本季度即時配送業務單筆訂單的單位經濟效益為正,反映出配送網絡效率的提高和營銷效率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6月30日,餓了么注冊商家數量同比增長達30%,財報中也披露,截至6月30日,餓了么餐飲外賣的新增消費者中有45%來自支付寶,相比上一季度的40%繼續增加。
今年初,阿里開始讓支付寶“變臉變身”,從工具型App變成生活服務平臺。此舉促使本地生活業務加快進入到集團業務的中心圈。在支付寶“變臉”的期間,餓了么代替理財收益等板塊出現在了支付寶界面,現如今餓了么更是在后者中占據著醒目位置。
2018年,阿里以95億美元收購餓了么,前者隨即制定了爭奪50%市場份額的目標。近幾年與美團等提供本地生活服務企業的較量中,外界體感到餓了么的市場份額不及美團樂觀,“阿里本地生活經歷了失落的兩年”這樣的聲音此起彼伏。
根據Trustdata統計數據顯示,2018-2019年,中國主流外賣品牌為美團和餓了么,美團市場份額大于餓了么與餓了么星選的總和。2019年三季度,美團外賣交易額占比達到65.8%,餓了么與餓了么星選分別為27%和5.2%。
當然,本地生活領域業態越發復雜,除了美團和餓了么之間的硬碰硬,眾多即時配送、生鮮電商乃至阿里的零售業務均可以被劃到生活服務的圈子里。15分鐘、30分鐘配送以及一小時生活服務圈的普及,無限度延展了本地生活服務的外圍,巨頭間的爭執也就成了持久戰,獲取流量并保證用戶的活躍度成了重中之重,支付寶恰好為餓了么提供了符合上述條件的入口。
直播帶貨能否長期有效
除了國際市場和下沉市場為阿里帶來的利好,直播帶貨的增量也不容忽視。本季度,淘寶直播的GMV同比增長超過100%,商家自播貢獻了大約60%的淘寶直播GMV。淘寶直播KOL、品牌商、零售商不斷嘗試將直播帶貨變為常態化運營的工具。
在剛剛過去的“6·18”,淘寶直播帶貨搶奪眼球。阿里公布的數據顯示,“6·18”期間,開淘寶直播的商家數量同比增長160%,超過600位來自品牌商家的總裁、高管走進淘寶直播間,嘗試直播帶貨新模式。整個“6·18”期間,帶貨超過1億元的直播間中,商家自己的直播間占到2/3。
對于直播帶貨的現狀,虛火旺盛和必要之舉的聲音一直在交錯。不可否認,現階段直播帶貨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銷售方式,直播主體的身份也趨向多元,但本質上直播帶貨還是一種銷售方式,最終還是要看是否能為平臺帶來長期有效的商業價值。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此前曾表示,一次性的大批量的銷售帶來的用戶,需要在未來能夠被持續經營,而不只是一次性的銷售。對于眾多電商平臺來講,直播短期紅利固然重要,為此愿意將對渠道成本和推廣成本的支付轉移到直播上,長期更希望實現用戶的沉淀,做好用戶生命周期內的運營。
實際上,直播平臺正在從單純的娛樂休閑工具向跨領域的一般性媒介載體過渡。新的直播生態激發主播群體的內容創新能力,并推動平臺加快直播向諸多行業的滲透速度。當下,主播群體新鮮血液的大量涌入,是直播行業正在二次發力的直觀體現。更多被疫情沖擊的傳統行業人士,也在通過直播開辟第二職業或再就業。他們的到來為直播平臺的差異化內容提供了可能。在未來,主播群體的類型將更加細化、深化,直播行業對主播素質的要求也逐漸趨于多樣。
北京商報記者 趙述評 何倩
責任編輯:戚琦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