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頭條新聞

美國公開耍賴 翻臉對中國就是背后一槍!
美國公開耍賴 翻臉對中國就是背后一槍!

美國公開耍賴了,特朗普剛從中國拿下2000多億美元的超級大單,翻臉就是背后一槍!11月3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美國政府已向WTO提交了一份長達40頁的法律申請,反對中國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這是美國政府首次正式公開亮明立場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詳情]

參考消息|2017年12月03日  03:03
美國拒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其實是害怕了?
美國拒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其實是害怕了?

為什么美國政府在這件事情上,顯得“固執不已”?陳鳳英認為,這是美國清楚了中國未來的發展藍圖之后,產生的焦慮。[詳情]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2017年12月01日  23:39
特朗普政府首次公開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特朗普政府首次公開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根據美國貿易辦公室在中國與歐盟爭端中作為第三方提交的法律文件,特朗普政府表示,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并不要求改變美國計算對華反傾銷稅的方式。[詳情]

新浪財經|2017年11月30日  23:36
美拒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中方官員:潑冷水沒好處
美拒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中方官員:潑冷水沒好處

特朗普剛剛結束訪華,此前中美也在經貿方面達成了‘百日計劃’,此時‘潑冷水’對兩國都沒有好處。[詳情]

環球網|2017年12月01日  07:28
美拒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已讓中企損失幾十億美元
美拒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已讓中企損失幾十億美元

經濟學家估算,美國和歐盟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已經讓中國制造商在出口方面損失幾十億美元,他們的部分商品要繳納遠高于100%的關稅。[詳情]

參考消息|2017年12月01日  00:19

歐盟方面做法

歐洲議會通過歐盟反傾銷調查新方法修正案
歐洲議會通過歐盟反傾銷調查新方法修正案

歐洲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投票通過歐盟反傾銷調查新方法修正案,該法規將對非歐盟成員國反傾銷調查引入“市場扭曲”的概念和標準,不再使用“替代國”方法。[詳情]

中國新聞網|2017年11月16日  02:32
商務部:歐盟反傾銷調查新法修正未全面遵守國際規則
商務部:歐盟反傾銷調查新法修正未全面遵守國際規則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歐洲議會通過反傾銷調查新方法修正案發表談話,指出歐盟此舉沒有全面地遵守有關國際規則,已經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世貿組織成員的質疑,中方保留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相關權利,將采取必要手段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詳情]

中國新聞網|2017年11月16日  18:50
新華社:歐盟反傾銷修正案新瓶裝舊酒 將損人不利己
新華社:歐盟反傾銷修正案新瓶裝舊酒 將損人不利己

歐盟并不想放棄“替代國”做法這張牌,最終在新法案中用“市場扭曲”方案。此舉實為用反傾銷法的“新瓶”裝貿易保護主義的“舊酒”。[詳情]

新華網|2017年11月16日  15:44

市場經濟地位

什么是市場經濟地位?
什么是市場經濟地位?

市場經濟地位是反傾銷調查中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概念,《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規定,一旦中國根據那些被認定為存在“市場經濟地位”的WTO進口成員國的國內法證實,中國是一個市場經濟體,那些國家可以利用“替代國定價”法來對中國采取加征關稅等反傾銷手段。[詳情]

經濟觀察報|2017年03月05日  00:30
美國30多年最大減稅計劃 中國是否需要特別應對?
美國30多年最大減稅計劃 中國是否需要特別應對?

   美國30多年最大減稅計劃中國是否需要特別應對?  本報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道 導讀 美國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從35%下降到20%,看似降幅高達42%,但實際減稅幅度遠沒有這么大。美國有關機構數據顯示,減稅后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下降約2個百分點。 美國參眾兩院目前正在就最終版本的稅改法案進行協商,兩院在減稅方向上達成共識,但具體內容仍有分歧。 最終方案若經通過,可能成為繼里根政府之后,美國政府30多年來最大規模減稅法案。 據美國有關機構報告顯示,眾議院稅改計劃將使聯邦赤字在未來10年增加1.7萬億美元,參議院方案在未來10年將增加聯邦赤字逾1.4萬億美元。 不過,減稅并非易事,減稅帶來財政赤字增加,可能也會加大債務壓力,特朗普政府也在致力于調整國際國內政策、壓縮部分財政開支,包括調整奧巴馬政府的醫改方案等。 當年里根政府通過減稅案,引領了世界范圍內的減稅浪潮。美國這輪減稅,也引發世界范圍內的熱議。 中國政府需要特別應對嗎?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中國近幾年一直在減稅降費,并不是為了應對美國減稅。十九大報告部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一步我國減稅降費的改革力度不會減,支持實體經濟降成本的工作仍會繼續。 個稅稅制結構不同 不少留美大學生表示,他們正高度關注美國稅改最終方案,雖然個稅適用稅率有所下降,但是部分原本免稅的收入,未來可能會納入征稅范圍。 美國參眾兩院稅改方案在個稅扣除額上基本達成共識,如取消個稅基本免征額,將標準扣除額翻番。 稅率方面,兩院方案略有不同。眾議院維持現有最高邊際稅率不變,將現行10%、15%、25%、28%、33%、35%、39.6%七檔稅率調整為12%、25%、35%和39.6%四檔;參議院則維持七檔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結構,但將最高邊際稅率由現行39.6%下調為38.5%,其他各檔稅率也相應下調。 與此同時,兩院方案都廢除了多項扣除或抵免政策,以部分彌補稅改方案帶來的預算赤字。 劉尚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減稅方案,看起來是在做減法,其實背后也有做加法。稅收收入是稅基乘以稅率得來,個稅的扣除額雖然提高了,但是取消了部分優惠抵免政策,稅基部分得到充實。 美國實行綜合申報的個稅制度,因為抵扣項目繁多,個稅申報多需要借助中介機構幫忙,較復雜的個稅體制為外界詬病。美國此輪稅改,減稅同時還在簡化稅制。 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個稅是綜合稅制,所有收入加總后征稅,而我國是對不同收入進行分類征收,兩國稅制結構不同,稅率表對應的收入結構也不同,不能直接簡單比較。 企業所得稅惠及面有限 美國此輪減稅,最大減稅動作莫過于將企業所得稅稅率從原來的35%下降到20%。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是聯邦制國家,20%為聯邦政府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各州政府還可自主決定州政府企業所得稅稅率,像美國加州企業所得稅稅率在10%左右,有些州在5%左右。 有分析指出,美國各州征收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大致在6%左右,加上降稅后聯邦政府的20%,美國政府征收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總體在26%左右,這與我國企業所得稅稅率25%大致相當。 美國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從35%下降到20%,看似降幅高達42%,但實際減稅幅度遠沒有這么大。美國有關機構數據顯示,減稅后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下降約2個百分點。 劉尚希表示,美國將C型公司(類似我國法人企業)所得稅稅率從現行的35%下調至20%,這類企業數量占比不大,很多合伙制、個人獨資企業不在此范圍。在下調企業所得稅稅率的同時,還取消了不少優惠政策。 這輪減稅是否會影響企業投資決策?安永大中華區國際稅主管合伙人蔡偉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中國人工成本在不斷提高,但很多消費品外資企業仍不斷來中國投資,因為市場在中國。美國稅費高了很多年,也一直有外資在加大投入,也是因為美國市場本身有需求。企業投資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稅改不會對企業投資行為造成直接影響。 中國減稅進行時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推進減費降稅工作。為實體企業“降成本”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工作,降成本范圍包括稅收、政府性基金、物流成本、社保繳費、水電費用等多項內容。 官方數據顯示,營改增自2012年在上海試點以來,迄今已累計減輕企業稅收負擔超過1.7萬億元。 針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減稅政策也層出不窮,如小型微利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的優惠標準,從原“年應納稅所得額在6萬元以下”,逐步提高到20萬元、30萬元,今年提高到50萬元,適用優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近年來擴大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范圍,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了研發加計扣除比例,從原來的50%提高到75%,更多研發費用能獲得稅前扣除。 除了減稅,降費工作也在不斷推進。2013年以來,中央層面已累計取消、停征和減免了593項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每年可減輕社會負擔超過3200億元;省級層面累計取消、停征和減免770多項收費,每年可減輕社會負擔超過470億元。 劉尚希表示,十九大報告部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一步我國減稅降費的改革力度不會減,支持實體經濟降成本的工作仍會繼續。 十九大釋放明確信號,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外資的政策,早在今年1月份,國務院就曾發布《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 蔡偉年表示,美國政府要減稅,中國政府也早有布局。中國政府鼓勵外資的文件早已下發,包括針對外資企業境外投資者10%的預提稅,如果境外投資者以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加大在中國投資,能獲得相應稅收優惠——這個條文國務院文件已經公布。 (編輯:陳潔,如有建議意見請聯系:zhouxx@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詳情]

21世紀經濟報道 | 2017年12月13日 05:36
市場經濟地位被美拒認 專家:堅持發展國有企業不動搖
市場經濟地位被美拒認 專家:堅持發展國有企業不動搖

  新浪財經訊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30日報道,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絕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這一表態得到了歐盟及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等其他國家的認同。他們認為,中國幾乎所有的穩賺不賠的行業都被壟斷——石油壟斷、煙草壟斷、電力壟斷、交通通訊壟斷、土地壟斷、金融證券保險壟斷,中國甚至恨不得將黨支部建到外企的班組,在這樣的背景下是無法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 我國于2001年加入WTO,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規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對中國反傾銷中,必須終止采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的做法,同時WTO成員國在中國入世屆滿15年時自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是現今,美國、歐盟和其他一些WTO成員國以中國沒有開放國內所有商品市場為由,拒絕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景乃權認為,的確,我國在土地、電力、石油等方面沒有實行所謂市場化,而且在這一點上我們從來沒有變。關鍵是西方發達國家如何看待我們“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過去在我國生產力較為落后,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時,他們同情我們,看重的是后一部分,故認為我們是“市場經濟”,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他們看我們是前一部分“社會主義特色”,所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心態發生變化了。 雖然筆者經常站在民營企業的角度看問題,比如,民營企業帶動了大量就業人口,緩解了就業壓力,為中國的經濟政治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更不能否定的是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行業的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中國私有制在封建社會到達頂峰,資本主義從1911年民國建立以來幾乎試過世界上所有政體,結果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戰爭頻發,在那樣的背景下根本就沒有可能實現現代化。恰恰是留洋與本土相結合,才有了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勝利。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精英遠遠超過我們現在的所謂“精英”,事實證明他們選擇國家控制相關企業進行壟斷的道路是對的。高鐵馳騁大江南北、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巨型射電望遠鏡建成、航天事業蓬勃發展,這些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放在私人企業是不可能出現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絕不可以讓國外財閥資本家染指,這是保障所有中國公民權利的基礎。試想,如果我們的水、電、交通、通訊、能源、金融等等任何一樣被外國資本家控制,我們面對的絕不是“國企任人唯親、成本虛高、亂交學費、貪污腐敗”這些問題,而是會面臨挨凍受餓、你死我活的問題。這些國外的財閥可不管我們室內溫度舒適與否,只關心他自己的利潤。可以毫不夸張地講,只要中國共產黨執政,國外壟斷資本永遠不要妄想染指我們的國有企業!因為,這是國民幸福與尊嚴的根本保障! 所以,我們自己要有定力,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實在是太符合國際壟斷資本控制的所謂“西方發達國家”的立場了。與其低三下四地去祈求人家承認,不如自己挺直腰桿,埋頭苦干。聽蝲蝲蛄叫難道還不種莊稼了? 實際上,美國是想以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為由,在11月發起的對中國產普通合金鋁板的反傾銷調查中繼續使用“替代國”制度。替代國制度是針對非市場經濟國家而言的,由這些國家出口的商品,在確定其正常價值時,不使用出口國的實際成本,而選擇一個市場經濟第三國或進口國的同類相似商品價格,作為正常價值。使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將很容易認定中國企業存在傾銷行為,并可征收高額反傾銷稅,大大削弱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甚至將其完全排擠出美國市場。 如果更細致地分析,不難發現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激烈博弈已經進入了一個更高級別。西方壟斷財閥在改革開放初期從中國的勞動力生產要素中已經賺得衣缽滿滿,他們認為只要自己牢牢控制所有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和知識產權兩端,中間的制造業留給發展中國家,同時污染也留在了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便可以坐享其成。所以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不得不面臨“買什么什么都貴,賣什么什么便宜”的困境,為了經濟發展也付出了環境污染的慘痛代價。但他們不承想,中國人太努力了,現在已經開始往所有產業鏈兩頭延伸,奮起直追,如高鐵、核電、量子通信等產業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如果中國全產業鏈都如高鐵般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轉移至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西方國家的經濟將會遭受巨大沖擊。這是一場性命攸關,雙方都沒有退路的生死博弈,此次西方國家不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而且西方國有資源壟斷比我們只多不少,且更深入、更利益化、更集團化。 中國現在正飛速發展,但也不能夠盲目樂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我們一邊擼起袖子加油干,一邊消滅不爭氣的蛀蟲,才是正道。(作者:景乃權,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詳情]

新浪財經 | 2017年12月08日 17:14
美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商務部:已發起WTO訴訟
美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商務部:已發起WTO訴訟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圖片來源/商務部官網 商務部:已對美發起WTO訴訟 此前美國稱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商務部敦促美方切實、全面履行世貿組織義務 在美國正式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后,商務部已提起上訴。12月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美方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中提交的所謂“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的陳述,是將本國國內法中的所謂六條評判的標準凌駕于國際法之上。關于美方在反傾銷實踐中的“替代國”做法問題,中方已另案訴諸世貿組織。 特朗普訪華后突然“變臉” 一個月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中美雙方達成了一系列的經貿成果,然而特朗普離開之后,美國開始“變臉”。美方對中國鋁合金板等產品發起了一系列雙反調查,11月30日,美國正式公布向WTO提交了拒絕中國在全球貿易規則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的要求。根據這一決定,美國將繼續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據媒體報道,有經濟學家估算中國已因此遭受幾十億美元的損失。 昨日,高峰表示,12月6日,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就中國訴歐盟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案舉行了聽證會,中方在會上全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關于美方在反傾銷實踐中的“替代國”做法的問題,中方已另案訴諸世貿組織。高峰表示,將敦促包括美方在內的個別世貿組織成員,切實、全面履行世貿組織義務,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2016年12月,中國根據WTO成員國協議,要求其他成員國在中國加入WTO滿15年時自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國、歐洲和其他一些國家對此表示了反對。2016年年底,中國向WTO貿易法庭提起針對美國和歐盟的申訴,要求美國和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否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給中國帶來的影響,主要在于對出口產品的嚴重阻礙。 美方表態加大我國企業出口難度 今年中國商品在國外遭遇“反傾銷”、“反調查”、“反補貼”風波不斷。僅10月份至今,中國膠合板、鋁箔、電動自行車、光伏產品分別在美國和歐洲遭遇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多次表示在反傾銷調查中,美國商務部罔顧世貿組織義務和承諾,繼續適用歧視性的“替代國”做法;拒絕考慮企業提交的大量證據材料,完全歪曲企業實際生產流程,在終裁中不合理地大幅度提高了中國企業傾銷幅度。在反補貼調查中,美方無視世貿組織有關規則和裁決,人為構造出低價提供原材料、出口買方信貸等補貼項目并裁出較高補貼幅度。美方的不合理做法和裁決將嚴重阻礙中國膠合板對美出口。 “根本來講,是抑制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這是一種對抗博弈,而不是合作博弈。”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解釋,合作博弈是一起做大蛋糕,對抗博弈是搶走別人的蛋糕。所以出于這種思想,對我們來說最大的影響是,加大了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難度,第二個是對我們企業不公平,處于不利地位。最后是為了我們貿易強國、制造業大國設置障礙,維護美國的既得利益,排擠他人,損人利己。 ■ 名詞解釋 “替代國”制度意味著什么 “替代國”制度,指針對來自于非市場經濟體的商品,在確定其正常價值時,不使用其出口國商品的實際成本,而選擇一個市場經濟第三國或進口國的同類相似商品價格,作為計算正常價值的方法,所被采用的市場經濟國家通常稱為“替代國”。 “通常,進口國會選擇價格比中國高的國家作為替代國,其結果是中國企業更容易被認定為傾銷。”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趙亞軍律師解釋,對中國利益的損害主要是在反傾銷領域,因為如果不承認“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就認為企業在核算成本的時候,就是不客觀的。 趙亞軍律師舉例,假如土地是劃撥的,就不認為土地的成本是市場價格,比如說產品的供給和原材料的采購,就會在成本核算的時候,不依照中國企業的成本核算,而找這類產品相似的替代國,比如說中國的替代國可能會是印度,這樣的產品在印度的生產成本是多少來計算,這樣來看成本就會變高,而銷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就很容易被認定為傾銷,所以對我們的出口企業是很不利的。 ■ 分析 美“變臉”因服從“美國優先” 目前,已有80多個經濟體明確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白明認為,美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很大程度體現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思維,同時,隨著中國崛起,美國對此比較擔憂,為了維護美國在國際上的主導權并出于打壓中國國際地位的考慮,想利用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給中國施加壓力。但美國的做法,在WTO條款面前是站不住腳的。 白明說,特朗普訪華達成的2300多億美元的合作,但合作中又伴隨著很多摩擦。“最近美國開始減稅,但減稅是從美國自己的角度來講,建立負面外溢效應,讓美國形成價格洼地,讓別人的水流到自己的地盤上,而不是為了共同利益。” 白明分析,雖然看起來中美貿易關系時好時壞,但實際上這些決定都服從“美國優先”的原則,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做法比較“直接”,歐盟還有“變相反對”,美國是直接反對。 白明說,無論美國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都不應該再與“替代國”相掛鉤,這種行為在WTO條款中并不成立。同時,中國要警惕因此帶來的在未來國際貿易中摩擦增多的風險。 ■ 看點 去年13項WTO上訴中方全勝 美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并對中國外貿出口造成損害,中國如何反應? “我們當然會有反應措施,到了必要的時刻才會做出反饋,現在還無從談起。”白明舉例,比如我們對美國輪胎的反傾銷,我們限制美國的汽車、肉雞進口,在雙方關系好的時候可以協商解決,但如果美國破壞了合作的氣氛,我們也只能公事公辦。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遭遇來自27個國家(地區)發起的119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91起。中國已連續20余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WTO成員在對華反傾銷案例中曾選用新加坡和美國國內的價格作為中國商品的定價評價參考,認定中國產品存在傾銷行為,并據此對所謂的“不當傾銷”征收高額“反傾銷稅”。 “事實上這樣的貿易摩擦在近年每年都會發生十幾次,我們一半會到WTO申訴,先禮后兵。”白明介紹,“去年的13項上訴中方全部勝出,而前年也僅有一起中國敗訴。” 新京報記者從WTO官網中查到,目前美國對包括中國在內20個國家發起了超過100起訴訟。另一方面,中國則對美國、歐盟、希臘、意大利等發起17起訴訟。其中,對美國10起,對歐盟5起,對意大利和希臘各一起。 現在對美發起WTO申訴,大概多久會有結果?趙亞軍律師介紹,向WTO申訴總共分三個程序,第一步是磋商,大概是六十天,然后是專家小組程序,規定最長九個月,最后是上訴程序,最長是九十天,整個差不多在一年左右的時間。 新京報記者 任嬌[詳情]

新京報 | 2017年12月08日 02:08
美否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商務部: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
澎湃新聞 | 2017年12月07日 11:29
特朗普減稅或加速中國樓市下行 房企海外債成本攀升
特朗普減稅或加速中國樓市下行 房企海外債成本攀升

  特朗普減稅 中國樓市“躺槍” 減稅法案的通過不僅挽救了特朗普持續低迷的聲望,也會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對美國和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對于中國經濟及樓市來講,“美國減稅+美元加息”這一看似“黑天鵝”事件,卻可能成為加速中國樓市下行的“利刃”。 中房報記者 許倩 北京報道 北京時間12月2日下午3點左右,特朗普的稅改方案獲得了美國參議院的通過。這是美國31年來最大規模的稅制改革。公司所得稅將從35%下調至20%;在為中產階級減負方面,個稅標準扣除額幾乎翻倍。個稅從七檔減至四檔,分別為12%、25%、35%和39.6%。 記者采訪到的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減稅的實施,將增加美聯儲加息的次數,預計2018年美聯儲加息的次數將增加到四次。 減稅法案的通過不僅挽救了特朗普持續低迷的聲望,也會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對美國和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對于中國經濟及樓市來講,“美國減稅+美元加息”這一看似“黑天鵝”事件,卻可能成為加速中國樓市下行的“利刃”。 特朗普減稅究竟是怎么對中國樓市構成利空的? 國內資金繼續“外逃”  中國央行“被動加息”可能性增加 著名經濟學家、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從理論上來說,美國的稅改政策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兩方面,一是資本流動沖擊,二是貨幣政策帶來的后續影響。 根據特朗普減稅法案,美國的企業所得稅將會從目前的35%,降到22%或者20%的水平;稅改還鼓勵美國公司把海外利潤帶回美國。這意味著,由于美國更低的稅負環境,更透明的政商關系,以及對沖人民幣貶值的影響,將驅使美國在海外的留存利潤大規模回到國內,刺激美國企業撤離中國市場,對我國的國際收支、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都會產生較大的潛在沖擊。這對中國已經處于逐步降溫的樓市來講是第一個“利空”效應。 同時,美國減稅是基于美國“加息+縮表”的財政政策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美國減稅的實施,必然將增加美聯儲加息的次數,這一套組合拳打出,無疑會影響其他國家的基礎貨幣投放。中國央行在明年下半年“被動加息”可能性將增加,而加息對中國樓市的利空影響不言而喻。 同策研究院總監張宏偉預計,未來1~2年“美國減稅+美元加息”雙重因素疊加影響后,未來1~2年中國外匯儲備有可能降至2萬億美元~2.5萬億美元,甚至更低。這說明,未來國內資金還會繼續“外逃”,這些資金逃到哪里?顯然,轉向美元資產或房產。 在此市場背景下,美元定價資產處于升值過程中,而中國樓市在調控政策壓力下已經進入調整的周期,中國的投資客或高凈值人群會對比中美樓市的變化周期與投資價值,最終還是會選擇投資價值處于上升期的美國房產或美元定價資產。 內房企海外債成本攀升 更多中小房企退出房地產或被收購 在國內融資渠道收緊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內房企“無奈”轉向海外發債。而“美國減稅+美元加息”雙重因素疊加將使得海外美元債成本繼續上升,這無疑將使得中國房企境外債務尤其是美元債務負擔加重。 事實上,伴隨美元加息,我國國內貨幣政策也正在做“收緊”調整。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0月末,廣義信貸(M2)余額為165.34萬億元,同比增長8.8%。10月當月新增人民幣信貸6632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4萬億元,比9月減少7800億元。自有數據統計以來,我國M2增速長期保持在10%~30%兩位數的增速區間,8.8%的增速刷新了30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M2增速的放緩反映了央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走向。央行在此前發布的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就指出,目前住房商品化率已經很高,貨幣需求增長相應降低。M2增速有所降低,正是加強金融監管、縮短資金鏈條、減少多層嵌套的合理反映。 中國內房企海外債融資成本進一步上升,伴隨著融資渠道的逐步收緊,房企運營風險越來越大。 據張宏偉觀察,我國房企“加杠桿”的資金周期一般為2年左右,也就是說2018年上半年將是2016年年初房企開始集中“加杠桿”資金開始到期的時間。2018年上半年,房企首次“加杠桿”的資金將面臨償還壓力。如果企業無力償還,則面臨資金的壓力。“美國減稅+美元加息”將進一步加速中國樓市調整,樓市“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市場集中度加速特征將更加明顯。 2018中國樓市加速下行 資本外流,中國的投資客或高凈值人群加速離場轉向配置美元資產,中國內房企海外融資成本繼續上升;同時國內經濟狀況并不理想,貨幣政策繼續寬松的空間并不大,境內房企融資渠道一再收緊。這一切將使得本就走在下行周期的中國樓市“雪上加霜”。 根據中國房企銷售業績公告,今年大多數房企已經提早完成銷售目標,并且部分房企還上調目標,但是,銷售業績自今年下半年以后已經開始顯現壓力,尤其是“十九大”后,核心一二線城市銷量并沒有明顯起色。張宏偉認為,如果這樣的市場趨勢延續到2018年,也就意味著2018年房企將面臨“銷售目標提高,但是市場環境更加惡化”的大環境,很顯然,房企2018年重置銷售目標背后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當經濟危機周期與中國房地產調整周期疊加來臨之時,美元加息將使中國樓市2018年的調整深度加大,甚至核心一二線城市樓市比如深圳將出現房價大幅下降的暴跌情況,部分民營房企極有可能在這一輪市場調整中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機。”張宏偉提出預警。[詳情]

中國房地產報 | 2017年12月06日 18:46
評論:對美國減稅需要嚴陣以待地加以應對
21世紀經濟報道 | 2017年12月05日 05:35
美元或受益于稅改短期重返強勢 人民幣壓力總體可控
澎湃新聞 | 2017年12月04日 10:55
評論:振興美國制造看起來很美 基于逆全球化戰略制定
評論:振興美國制造看起來很美 基于逆全球化戰略制定

  為何說振興美國制造看起來很美(國金觀察) 許凱 快到圣誕節,如果不出意外,將會有一份新的議案放在特朗普總統的辦公桌上等著他簽署。這份議案就是稅改,最新的消息是,當地時間11月28日,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已經投票通過了參議院版本的稅改議案,很快就可以進入全體表決程序。 盡管這份稅改方案從公布以來幾易其稿,仍難脫為富人減稅、加劇貧富分化以及增加財政赤字等質疑。質疑歸質疑,稅改寄托的是總統先生重振美國經濟的夢想。總統先生夢想著讓美國制造重新閃爍耀眼的光輝,亮瞎世界上那些質疑者的眼睛。稅改是振興戰略能夠成功實施的重要環節,也是特朗普總統不能夠失敗的大事項之一。 總統先生的夢想是一劑藥方,解決美國經濟空心化重新回歸實體經濟的藥方,稅改是這劑藥方中非常重要的一味藥,對癥的是制造業回流,對癥的是實體企業的減負。不過,這味藥的負作用總統先生沒說明,財政赤字是否會反噬減稅的成果,總統先生更沒有預測。 總統先生的如意算盤是,通過重振美國制造解決經濟空心化問題,重振美國制造的方式一是減負,給本土企業更好的生存空間,一是吸引企業回流,讓更多優質的美國制造類企業回到美國。福特承諾回國建廠就是這一策略的具體實踐。總統先生還極力推動買美國貨運動,號召更多美國人消費美國制造的產品,盡管他本人經常被曝出享用中國制造的新聞。 然而,總統先生的美國制造夢是基于逆全球化戰略而制定并落實的。特朗普總統把美國制造的衰敗歸結為自由貿易并不全面。總統想通過振興制造業減輕就業壓力,但這一努力也可能適得其反,連WTO全球貿易報告都明確指出美國制造業領域的失業問題,十分之八是由生產力提高造成的,而不是自由貿易。基于逆全球化戰略而制定的美國制造振興計劃,也很難逃脫這個大框架所天然帶有的弊端。 總統先生的重振美國制造的計劃還帶有明顯的反市場印記。為了讓制造企業回國,特朗普舉起了大棒加胡蘿卜的方式,讓一些企業回國建廠。但這一方式在市場面前很難不碰壁,全球產業鏈的形成讓企業回流異常艱難,高昂的人工成本也阻斷了不少企業的回鄉路,即使不少回去的企業,由于自動化和高科技的發展也難以實現總統先生大幅增加就業的政治承諾。比如美國的空調制造商開利公司(carrier)就在一片企業回流聲中計劃將印第安納州的一家工廠遷到墨西哥。 把美國制造企業放到襁褓中,也在損害著這些企業的競爭力。歐盟就認為,嚴格的“買美國貨政策”有可能導致成本增加和額外延誤,并且可能對美國公司造成額外費用,使他們在全球運營處于弱勢,還可能干擾跨國供應鏈。最近美國又開始限制光伏產品進口,征收高達35%的關稅。但誰能說限制了光伏產品的進口,美國就一定能發展好本國的光伏產業呢? 特朗普總統想更多地干預,但這一干預不僅會耗費更多的財政成本,而且還會損害美國制造的競爭力。[詳情]

國際金融報 | 2017年12月04日 04:02
商務部:堅決反對美國拒絕我國市場經濟待遇
經濟參考報 | 2017年12月04日 00:44
媒體: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亦是輸家
媒體: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亦是輸家

   繼美國商務部20多年來首次對華自行發起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后,美國對中美經貿關系再潑冷水。 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特朗普政府在向世貿組織(WTO)提交的文件中正式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此舉并不出乎意料。一個月前,美國商務部在其開展的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調查結論中,已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 美國的“小算盤”在于以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為由,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使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將很容易認定中國企業存在傾銷行為,并可征收高額反傾銷稅,大大削弱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甚至將其完全排擠出美國市場。 而削減巨額對華貿易逆差,追求所謂對等、互惠的“公平貿易”,實現“購買美國貨、雇傭美國人”,正是美國新貿易政策的重要目標。 表面上看,因此蒙受損失的是中國企業;但實際上,美國亦是輸家。 其一,中國已逐漸形成“免疫力”,不會因美國不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大傷元氣”。 時至今日,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成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也明顯增強。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的話說,中國的確因為市場經濟地位之爭蒙受了不少損失,但這并未阻礙中國外貿快速發展的腳步。 其二,美國將市場經濟地位與履行第15條義務掛鉤屬“偷梁換柱”,有失“面子”。 按照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5條規定,2016年12月11日以后,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都必須在對華反傾銷調查和裁決中終止使用“替代國”做法,與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無關。 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的話說,試圖將兩者加以聯系“明顯是在混淆視聽”,終止使用替代國做法是“非常明確、不容置疑的”。 蘇慶義表示,以不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為由對華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不僅意味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本質,更表明美國將成為破壞國際規則的不良示范者,美國作為世界經濟舞臺重要參與者的身份也難以服眾。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也表示,信守條約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拒不終止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不僅從國際法法理上講不通,也有違契約精神這一市場經濟的根基。 其三,對中美經貿合作潑冷水,也會傷及美國經濟的“里子”。 如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此前所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建立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美方無視中國市場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繼續認定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是對中國實際情況的嚴重歪曲。 中美兩國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如果兩國原本順暢的經貿往來因美國一再搞“小動作”受阻,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勢必受到損害。 上個月,中美兩國元首剛剛達成了“致力于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合作”的共識。言猶在耳,美國唯放下“小算盤”,信守承諾,與中方相向而行,才能真正從中美經貿合作中受益。(完)[詳情]

環球網 | 2017年12月03日 07:54
美國30多年最大減稅計劃 中國是否需要特別應對?
美國30多年最大減稅計劃 中國是否需要特別應對?

   美國30多年最大減稅計劃中國是否需要特別應對?  本報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道 導讀 美國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從35%下降到20%,看似降幅高達42%,但實際減稅幅度遠沒有這么大。美國有關機構數據顯示,減稅后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下降約2個百分點。 美國參眾兩院目前正在就最終版本的稅改法案進行協商,兩院在減稅方向上達成共識,但具體內容仍有分歧。 最終方案若經通過,可能成為繼里根政府之后,美國政府30多年來最大規模減稅法案。 據美國有關機構報告顯示,眾議院稅改計劃將使聯邦赤字在未來10年增加1.7萬億美元,參議院方案在未來10年將增加聯邦赤字逾1.4萬億美元。 不過,減稅并非易事,減稅帶來財政赤字增加,可能也會加大債務壓力,特朗普政府也在致力于調整國際國內政策、壓縮部分財政開支,包括調整奧巴馬政府的醫改方案等。 當年里根政府通過減稅案,引領了世界范圍內的減稅浪潮。美國這輪減稅,也引發世界范圍內的熱議。 中國政府需要特別應對嗎?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中國近幾年一直在減稅降費,并不是為了應對美國減稅。十九大報告部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一步我國減稅降費的改革力度不會減,支持實體經濟降成本的工作仍會繼續。 個稅稅制結構不同 不少留美大學生表示,他們正高度關注美國稅改最終方案,雖然個稅適用稅率有所下降,但是部分原本免稅的收入,未來可能會納入征稅范圍。 美國參眾兩院稅改方案在個稅扣除額上基本達成共識,如取消個稅基本免征額,將標準扣除額翻番。 稅率方面,兩院方案略有不同。眾議院維持現有最高邊際稅率不變,將現行10%、15%、25%、28%、33%、35%、39.6%七檔稅率調整為12%、25%、35%和39.6%四檔;參議院則維持七檔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結構,但將最高邊際稅率由現行39.6%下調為38.5%,其他各檔稅率也相應下調。 與此同時,兩院方案都廢除了多項扣除或抵免政策,以部分彌補稅改方案帶來的預算赤字。 劉尚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減稅方案,看起來是在做減法,其實背后也有做加法。稅收收入是稅基乘以稅率得來,個稅的扣除額雖然提高了,但是取消了部分優惠抵免政策,稅基部分得到充實。 美國實行綜合申報的個稅制度,因為抵扣項目繁多,個稅申報多需要借助中介機構幫忙,較復雜的個稅體制為外界詬病。美國此輪稅改,減稅同時還在簡化稅制。 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個稅是綜合稅制,所有收入加總后征稅,而我國是對不同收入進行分類征收,兩國稅制結構不同,稅率表對應的收入結構也不同,不能直接簡單比較。 企業所得稅惠及面有限 美國此輪減稅,最大減稅動作莫過于將企業所得稅稅率從原來的35%下降到20%。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是聯邦制國家,20%為聯邦政府征收的企業所得稅,各州政府還可自主決定州政府企業所得稅稅率,像美國加州企業所得稅稅率在10%左右,有些州在5%左右。 有分析指出,美國各州征收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大致在6%左右,加上降稅后聯邦政府的20%,美國政府征收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總體在26%左右,這與我國企業所得稅稅率25%大致相當。 美國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從35%下降到20%,看似降幅高達42%,但實際減稅幅度遠沒有這么大。美國有關機構數據顯示,減稅后企業所得稅實際稅負下降約2個百分點。 劉尚希表示,美國將C型公司(類似我國法人企業)所得稅稅率從現行的35%下調至20%,這類企業數量占比不大,很多合伙制、個人獨資企業不在此范圍。在下調企業所得稅稅率的同時,還取消了不少優惠政策。 這輪減稅是否會影響企業投資決策?安永大中華區國際稅主管合伙人蔡偉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中國人工成本在不斷提高,但很多消費品外資企業仍不斷來中國投資,因為市場在中國。美國稅費高了很多年,也一直有外資在加大投入,也是因為美國市場本身有需求。企業投資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稅改不會對企業投資行為造成直接影響。 中國減稅進行時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推進減費降稅工作。為實體企業“降成本”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工作,降成本范圍包括稅收、政府性基金、物流成本、社保繳費、水電費用等多項內容。 官方數據顯示,營改增自2012年在上海試點以來,迄今已累計減輕企業稅收負擔超過1.7萬億元。 針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減稅政策也層出不窮,如小型微利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的優惠標準,從原“年應納稅所得額在6萬元以下”,逐步提高到20萬元、30萬元,今年提高到50萬元,適用優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近年來擴大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范圍,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了研發加計扣除比例,從原來的50%提高到75%,更多研發費用能獲得稅前扣除。 除了減稅,降費工作也在不斷推進。2013年以來,中央層面已累計取消、停征和減免了593項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每年可減輕社會負擔超過3200億元;省級層面累計取消、停征和減免770多項收費,每年可減輕社會負擔超過470億元。 劉尚希表示,十九大報告部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一步我國減稅降費的改革力度不會減,支持實體經濟降成本的工作仍會繼續。 十九大釋放明確信號,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外資的政策,早在今年1月份,國務院就曾發布《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 蔡偉年表示,美國政府要減稅,中國政府也早有布局。中國政府鼓勵外資的文件早已下發,包括針對外資企業境外投資者10%的預提稅,如果境外投資者以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加大在中國投資,能獲得相應稅收優惠——這個條文國務院文件已經公布。 (編輯:陳潔,如有建議意見請聯系:zhouxx@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詳情]

市場經濟地位被美拒認 專家:堅持發展國有企業不動搖
市場經濟地位被美拒認 專家:堅持發展國有企業不動搖

  新浪財經訊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30日報道,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絕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這一表態得到了歐盟及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等其他國家的認同。他們認為,中國幾乎所有的穩賺不賠的行業都被壟斷——石油壟斷、煙草壟斷、電力壟斷、交通通訊壟斷、土地壟斷、金融證券保險壟斷,中國甚至恨不得將黨支部建到外企的班組,在這樣的背景下是無法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 我國于2001年加入WTO,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規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對中國反傾銷中,必須終止采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的做法,同時WTO成員國在中國入世屆滿15年時自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是現今,美國、歐盟和其他一些WTO成員國以中國沒有開放國內所有商品市場為由,拒絕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景乃權認為,的確,我國在土地、電力、石油等方面沒有實行所謂市場化,而且在這一點上我們從來沒有變。關鍵是西方發達國家如何看待我們“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過去在我國生產力較為落后,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時,他們同情我們,看重的是后一部分,故認為我們是“市場經濟”,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他們看我們是前一部分“社會主義特色”,所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心態發生變化了。 雖然筆者經常站在民營企業的角度看問題,比如,民營企業帶動了大量就業人口,緩解了就業壓力,為中國的經濟政治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更不能否定的是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行業的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中國私有制在封建社會到達頂峰,資本主義從1911年民國建立以來幾乎試過世界上所有政體,結果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戰爭頻發,在那樣的背景下根本就沒有可能實現現代化。恰恰是留洋與本土相結合,才有了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勝利。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精英遠遠超過我們現在的所謂“精英”,事實證明他們選擇國家控制相關企業進行壟斷的道路是對的。高鐵馳騁大江南北、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巨型射電望遠鏡建成、航天事業蓬勃發展,這些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放在私人企業是不可能出現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絕不可以讓國外財閥資本家染指,這是保障所有中國公民權利的基礎。試想,如果我們的水、電、交通、通訊、能源、金融等等任何一樣被外國資本家控制,我們面對的絕不是“國企任人唯親、成本虛高、亂交學費、貪污腐敗”這些問題,而是會面臨挨凍受餓、你死我活的問題。這些國外的財閥可不管我們室內溫度舒適與否,只關心他自己的利潤。可以毫不夸張地講,只要中國共產黨執政,國外壟斷資本永遠不要妄想染指我們的國有企業!因為,這是國民幸福與尊嚴的根本保障! 所以,我們自己要有定力,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實在是太符合國際壟斷資本控制的所謂“西方發達國家”的立場了。與其低三下四地去祈求人家承認,不如自己挺直腰桿,埋頭苦干。聽蝲蝲蛄叫難道還不種莊稼了? 實際上,美國是想以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為由,在11月發起的對中國產普通合金鋁板的反傾銷調查中繼續使用“替代國”制度。替代國制度是針對非市場經濟國家而言的,由這些國家出口的商品,在確定其正常價值時,不使用出口國的實際成本,而選擇一個市場經濟第三國或進口國的同類相似商品價格,作為正常價值。使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將很容易認定中國企業存在傾銷行為,并可征收高額反傾銷稅,大大削弱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甚至將其完全排擠出美國市場。 如果更細致地分析,不難發現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激烈博弈已經進入了一個更高級別。西方壟斷財閥在改革開放初期從中國的勞動力生產要素中已經賺得衣缽滿滿,他們認為只要自己牢牢控制所有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和知識產權兩端,中間的制造業留給發展中國家,同時污染也留在了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便可以坐享其成。所以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不得不面臨“買什么什么都貴,賣什么什么便宜”的困境,為了經濟發展也付出了環境污染的慘痛代價。但他們不承想,中國人太努力了,現在已經開始往所有產業鏈兩頭延伸,奮起直追,如高鐵、核電、量子通信等產業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如果中國全產業鏈都如高鐵般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轉移至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西方國家的經濟將會遭受巨大沖擊。這是一場性命攸關,雙方都沒有退路的生死博弈,此次西方國家不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而且西方國有資源壟斷比我們只多不少,且更深入、更利益化、更集團化。 中國現在正飛速發展,但也不能夠盲目樂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我們一邊擼起袖子加油干,一邊消滅不爭氣的蛀蟲,才是正道。(作者:景乃權,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詳情]

美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商務部:已發起WTO訴訟
美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商務部:已發起WTO訴訟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圖片來源/商務部官網 商務部:已對美發起WTO訴訟 此前美國稱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商務部敦促美方切實、全面履行世貿組織義務 在美國正式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后,商務部已提起上訴。12月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美方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中提交的所謂“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的陳述,是將本國國內法中的所謂六條評判的標準凌駕于國際法之上。關于美方在反傾銷實踐中的“替代國”做法問題,中方已另案訴諸世貿組織。 特朗普訪華后突然“變臉” 一個月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中美雙方達成了一系列的經貿成果,然而特朗普離開之后,美國開始“變臉”。美方對中國鋁合金板等產品發起了一系列雙反調查,11月30日,美國正式公布向WTO提交了拒絕中國在全球貿易規則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的要求。根據這一決定,美國將繼續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據媒體報道,有經濟學家估算中國已因此遭受幾十億美元的損失。 昨日,高峰表示,12月6日,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就中國訴歐盟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案舉行了聽證會,中方在會上全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關于美方在反傾銷實踐中的“替代國”做法的問題,中方已另案訴諸世貿組織。高峰表示,將敦促包括美方在內的個別世貿組織成員,切實、全面履行世貿組織義務,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2016年12月,中國根據WTO成員國協議,要求其他成員國在中國加入WTO滿15年時自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國、歐洲和其他一些國家對此表示了反對。2016年年底,中國向WTO貿易法庭提起針對美國和歐盟的申訴,要求美國和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否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給中國帶來的影響,主要在于對出口產品的嚴重阻礙。 美方表態加大我國企業出口難度 今年中國商品在國外遭遇“反傾銷”、“反調查”、“反補貼”風波不斷。僅10月份至今,中國膠合板、鋁箔、電動自行車、光伏產品分別在美國和歐洲遭遇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多次表示在反傾銷調查中,美國商務部罔顧世貿組織義務和承諾,繼續適用歧視性的“替代國”做法;拒絕考慮企業提交的大量證據材料,完全歪曲企業實際生產流程,在終裁中不合理地大幅度提高了中國企業傾銷幅度。在反補貼調查中,美方無視世貿組織有關規則和裁決,人為構造出低價提供原材料、出口買方信貸等補貼項目并裁出較高補貼幅度。美方的不合理做法和裁決將嚴重阻礙中國膠合板對美出口。 “根本來講,是抑制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這是一種對抗博弈,而不是合作博弈。”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解釋,合作博弈是一起做大蛋糕,對抗博弈是搶走別人的蛋糕。所以出于這種思想,對我們來說最大的影響是,加大了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難度,第二個是對我們企業不公平,處于不利地位。最后是為了我們貿易強國、制造業大國設置障礙,維護美國的既得利益,排擠他人,損人利己。 ■ 名詞解釋 “替代國”制度意味著什么 “替代國”制度,指針對來自于非市場經濟體的商品,在確定其正常價值時,不使用其出口國商品的實際成本,而選擇一個市場經濟第三國或進口國的同類相似商品價格,作為計算正常價值的方法,所被采用的市場經濟國家通常稱為“替代國”。 “通常,進口國會選擇價格比中國高的國家作為替代國,其結果是中國企業更容易被認定為傾銷。”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趙亞軍律師解釋,對中國利益的損害主要是在反傾銷領域,因為如果不承認“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就認為企業在核算成本的時候,就是不客觀的。 趙亞軍律師舉例,假如土地是劃撥的,就不認為土地的成本是市場價格,比如說產品的供給和原材料的采購,就會在成本核算的時候,不依照中國企業的成本核算,而找這類產品相似的替代國,比如說中國的替代國可能會是印度,這樣的產品在印度的生產成本是多少來計算,這樣來看成本就會變高,而銷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就很容易被認定為傾銷,所以對我們的出口企業是很不利的。 ■ 分析 美“變臉”因服從“美國優先” 目前,已有80多個經濟體明確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白明認為,美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很大程度體現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思維,同時,隨著中國崛起,美國對此比較擔憂,為了維護美國在國際上的主導權并出于打壓中國國際地位的考慮,想利用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給中國施加壓力。但美國的做法,在WTO條款面前是站不住腳的。 白明說,特朗普訪華達成的2300多億美元的合作,但合作中又伴隨著很多摩擦。“最近美國開始減稅,但減稅是從美國自己的角度來講,建立負面外溢效應,讓美國形成價格洼地,讓別人的水流到自己的地盤上,而不是為了共同利益。” 白明分析,雖然看起來中美貿易關系時好時壞,但實際上這些決定都服從“美國優先”的原則,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做法比較“直接”,歐盟還有“變相反對”,美國是直接反對。 白明說,無論美國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都不應該再與“替代國”相掛鉤,這種行為在WTO條款中并不成立。同時,中國要警惕因此帶來的在未來國際貿易中摩擦增多的風險。 ■ 看點 去年13項WTO上訴中方全勝 美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并對中國外貿出口造成損害,中國如何反應? “我們當然會有反應措施,到了必要的時刻才會做出反饋,現在還無從談起。”白明舉例,比如我們對美國輪胎的反傾銷,我們限制美國的汽車、肉雞進口,在雙方關系好的時候可以協商解決,但如果美國破壞了合作的氣氛,我們也只能公事公辦。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遭遇來自27個國家(地區)發起的119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91起。中國已連續20余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WTO成員在對華反傾銷案例中曾選用新加坡和美國國內的價格作為中國商品的定價評價參考,認定中國產品存在傾銷行為,并據此對所謂的“不當傾銷”征收高額“反傾銷稅”。 “事實上這樣的貿易摩擦在近年每年都會發生十幾次,我們一半會到WTO申訴,先禮后兵。”白明介紹,“去年的13項上訴中方全部勝出,而前年也僅有一起中國敗訴。” 新京報記者從WTO官網中查到,目前美國對包括中國在內20個國家發起了超過100起訴訟。另一方面,中國則對美國、歐盟、希臘、意大利等發起17起訴訟。其中,對美國10起,對歐盟5起,對意大利和希臘各一起。 現在對美發起WTO申訴,大概多久會有結果?趙亞軍律師介紹,向WTO申訴總共分三個程序,第一步是磋商,大概是六十天,然后是專家小組程序,規定最長九個月,最后是上訴程序,最長是九十天,整個差不多在一年左右的時間。 新京報記者 任嬌[詳情]

美否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商務部: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
美否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商務部: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

  商務部回應美不認同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 澎湃新聞記者 張寧 韓聲江 來源:澎湃新聞 近期,美國政府正式向世貿組織提出反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12月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此做出回應。高峰表示,美方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中提交的所謂“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的陳述,是將本國國內法中間的所謂6條評判標準凌駕于國際法之上的做法。世貿組織規則是各成員普遍遵循的國際貿易法律體系,希望美方的做法不是對國際規則的無視。 “昨天,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就中國訴歐盟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案舉行了聽證會,中方在會上全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我們不知道美方作為該案的非直接當事方,也就是第三方,在聽證會的前幾天高調釋放這個信息的用意,也希望專家組能夠公正對待此案,按照國際法準則公正做出判斷。我們始終強調中國會認真履行世貿組織規定的義務,但必須享有世貿組織的各項權利,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都必須如期履行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的有關國際義務。關于美方在反傾銷實踐中的替代國做法的問題,中國訴諸世貿組織,我們敦促包括美方在內的個別世貿組織成員,切實全面履行世貿組織義務,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高峰指出。 關于中美經貿關系,高峰表示,我們始終認為,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自海湖莊園成功會晤以來,中美兩國元首保持密切溝通,為兩國經貿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指明了方向。特朗普總統11月份剛剛對中國進行了成功的國事訪問,兩國元首就致力于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合作達成了一系列的重要共識,兩國企業在特朗普總統訪問期間取得了歷史性的商業合作成果。可以說,兩國業界對于繼續推進雙邊經貿各領域的合作有了定心丸。 高峰強調,中美經貿關系發展近40年來,雖經歷風雨,但始終前行。中方一直珍視穩定的、可預期的雙邊經貿合作關系,并為此不懈努力。但是美方近期接連發起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調查,不斷釋放負面信息,引起中美雙方企業尤其是有意愿與華合作,開拓中國市場的美國企業的普遍擔憂。“我們認為這種做法是不具有切實性的,貿易保護如同飲鴆止渴,只有開放合作才能擴大共同利益。從長遠看,我們希望美方是在真正維護企業的利益,在處理貿易摩擦的問題上,我們始終認為雙方應該妥善管控分歧,通過加強對話與協商,包括推動兩國業界的溝通與協調加深彼此的理解,推進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我們還會繼續為此做出努力,希望美方能夠與我們相向而行。”[詳情]

特朗普減稅或加速中國樓市下行 房企海外債成本攀升
特朗普減稅或加速中國樓市下行 房企海外債成本攀升

  特朗普減稅 中國樓市“躺槍” 減稅法案的通過不僅挽救了特朗普持續低迷的聲望,也會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對美國和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對于中國經濟及樓市來講,“美國減稅+美元加息”這一看似“黑天鵝”事件,卻可能成為加速中國樓市下行的“利刃”。 中房報記者 許倩 北京報道 北京時間12月2日下午3點左右,特朗普的稅改方案獲得了美國參議院的通過。這是美國31年來最大規模的稅制改革。公司所得稅將從35%下調至20%;在為中產階級減負方面,個稅標準扣除額幾乎翻倍。個稅從七檔減至四檔,分別為12%、25%、35%和39.6%。 記者采訪到的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為,減稅的實施,將增加美聯儲加息的次數,預計2018年美聯儲加息的次數將增加到四次。 減稅法案的通過不僅挽救了特朗普持續低迷的聲望,也會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對美國和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對于中國經濟及樓市來講,“美國減稅+美元加息”這一看似“黑天鵝”事件,卻可能成為加速中國樓市下行的“利刃”。 特朗普減稅究竟是怎么對中國樓市構成利空的? 國內資金繼續“外逃”  中國央行“被動加息”可能性增加 著名經濟學家、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從理論上來說,美國的稅改政策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兩方面,一是資本流動沖擊,二是貨幣政策帶來的后續影響。 根據特朗普減稅法案,美國的企業所得稅將會從目前的35%,降到22%或者20%的水平;稅改還鼓勵美國公司把海外利潤帶回美國。這意味著,由于美國更低的稅負環境,更透明的政商關系,以及對沖人民幣貶值的影響,將驅使美國在海外的留存利潤大規模回到國內,刺激美國企業撤離中國市場,對我國的國際收支、外匯儲備、人民幣匯率都會產生較大的潛在沖擊。這對中國已經處于逐步降溫的樓市來講是第一個“利空”效應。 同時,美國減稅是基于美國“加息+縮表”的財政政策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美國減稅的實施,必然將增加美聯儲加息的次數,這一套組合拳打出,無疑會影響其他國家的基礎貨幣投放。中國央行在明年下半年“被動加息”可能性將增加,而加息對中國樓市的利空影響不言而喻。 同策研究院總監張宏偉預計,未來1~2年“美國減稅+美元加息”雙重因素疊加影響后,未來1~2年中國外匯儲備有可能降至2萬億美元~2.5萬億美元,甚至更低。這說明,未來國內資金還會繼續“外逃”,這些資金逃到哪里?顯然,轉向美元資產或房產。 在此市場背景下,美元定價資產處于升值過程中,而中國樓市在調控政策壓力下已經進入調整的周期,中國的投資客或高凈值人群會對比中美樓市的變化周期與投資價值,最終還是會選擇投資價值處于上升期的美國房產或美元定價資產。 內房企海外債成本攀升 更多中小房企退出房地產或被收購 在國內融資渠道收緊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內房企“無奈”轉向海外發債。而“美國減稅+美元加息”雙重因素疊加將使得海外美元債成本繼續上升,這無疑將使得中國房企境外債務尤其是美元債務負擔加重。 事實上,伴隨美元加息,我國國內貨幣政策也正在做“收緊”調整。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0月末,廣義信貸(M2)余額為165.34萬億元,同比增長8.8%。10月當月新增人民幣信貸6632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4萬億元,比9月減少7800億元。自有數據統計以來,我國M2增速長期保持在10%~30%兩位數的增速區間,8.8%的增速刷新了30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M2增速的放緩反映了央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走向。央行在此前發布的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就指出,目前住房商品化率已經很高,貨幣需求增長相應降低。M2增速有所降低,正是加強金融監管、縮短資金鏈條、減少多層嵌套的合理反映。 中國內房企海外債融資成本進一步上升,伴隨著融資渠道的逐步收緊,房企運營風險越來越大。 據張宏偉觀察,我國房企“加杠桿”的資金周期一般為2年左右,也就是說2018年上半年將是2016年年初房企開始集中“加杠桿”資金開始到期的時間。2018年上半年,房企首次“加杠桿”的資金將面臨償還壓力。如果企業無力償還,則面臨資金的壓力。“美國減稅+美元加息”將進一步加速中國樓市調整,樓市“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市場集中度加速特征將更加明顯。 2018中國樓市加速下行 資本外流,中國的投資客或高凈值人群加速離場轉向配置美元資產,中國內房企海外融資成本繼續上升;同時國內經濟狀況并不理想,貨幣政策繼續寬松的空間并不大,境內房企融資渠道一再收緊。這一切將使得本就走在下行周期的中國樓市“雪上加霜”。 根據中國房企銷售業績公告,今年大多數房企已經提早完成銷售目標,并且部分房企還上調目標,但是,銷售業績自今年下半年以后已經開始顯現壓力,尤其是“十九大”后,核心一二線城市銷量并沒有明顯起色。張宏偉認為,如果這樣的市場趨勢延續到2018年,也就意味著2018年房企將面臨“銷售目標提高,但是市場環境更加惡化”的大環境,很顯然,房企2018年重置銷售目標背后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當經濟危機周期與中國房地產調整周期疊加來臨之時,美元加息將使中國樓市2018年的調整深度加大,甚至核心一二線城市樓市比如深圳將出現房價大幅下降的暴跌情況,部分民營房企極有可能在這一輪市場調整中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機。”張宏偉提出預警。[詳情]

評論:對美國減稅需要嚴陣以待地加以應對
評論:對美國減稅需要嚴陣以待地加以應對

  對美國減稅需要“嚴陣以待”地加以應對 當地時間12月2日凌晨,美國國會參議院以51比49通過了“減稅與就業法案”。由于參眾兩院的法案內容并不一致,因此,最終的版本可能需要繼續協商,但這不會影響減稅這一總目標。 共和黨保守派認為這是一個立足中產階級利益、會給美國帶來經濟繁榮的跨時代稅法改革,而民主黨自由派則擔憂法案以給富人和大公司大幅度減稅為主要特征,會加大美國目前的貧富差距,并可能會讓美國背負更大債務包袱。兩黨對于稅收理念的分歧根深蒂固,這并不意外。 通過減稅刺激經濟增長以幫助美國人提高就業與收入的想法,源于里根時期的一個觀點,即政府應該通過經濟增長使總財富增加,最終使窮人受益,這套理論被稱為“涓滴經濟學”。因此,給企業減稅就是為了讓他們擴大投資并獲取更多利潤,給美國人提供更多就業與收入。但是,自由派擔心為企業和富人減稅會加大貧富差距,如果經濟并未增長的話,的確可能產生這樣的結果。但問題在于,如果你不減稅,可能也沒有機會出現投資增長,因此,這也算是一次政策賭博。 特朗普的減稅方案主要目的是振興本國的實體經濟,推動制造業投資,以避免越來越多的貿易逆差,也就是結構轉型。特朗普得以勝選的口號就是“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偉大”“用美國貨,雇美國人”等,他希望改變美國經濟過于虛擬化的現狀與趨勢,并通過增加制造業為藍領或失業者提供就業以及更高的收入。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特朗普采取了政策組合拳。首先,減稅是他這套組合拳的核心,即通過減稅吸引資本與制造業回流;其次,為了實現回流的目標,他進一步采取了越來越多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并威脅對進口商品征收特別關稅,對美國設在境外的逃稅企業進行懲罰等,從而產生胡蘿卜加大棒的效應。其三,為了避免減稅帶來巨大的財政赤字,特朗普在過去一年中,不斷要求盟國為美國所提供的軍事保護支付更多費用,很多部門的開支也大幅縮減,他還在幫助美國企業到處推銷。 如果這項改革真能吸引更多的制造業回流,無疑會擴大稅基,吸收大量勞動力也會促進工資上漲,降低失業率。因此,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測算,GDP每增長0.4%,10年內的國內財政收入就會增加超過1萬億美元。共和黨方面分析,如果未來GDP達到2.5%以上的經濟增長率,總體上對于平衡此次減稅帶來的1.5兆億的財政赤字也將有盈余。 我們更關注的是這項政策的外溢效應。在全球產能過剩的時代,美國增加制造業投資,必然是以其他國家制造業存量的轉移為代價。因此,對于中國制造業而言,又恰巧遭遇成本快速上漲,那么,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企業,存在向美國轉移的可能。但中國具有產業鏈優勢的產業沖擊較小。與此同時,考慮到美聯儲會繼續執行縮表與加息的貨幣緊縮政策。美國通過稅改推進的經濟結構轉型與貨幣政策轉變,這兩項政策都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我們也應該考慮增量的博弈。世界正處于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的前夜,各國正在努力創新,如果在這個階段,美國吸引高端產業回流,并與技術革命、產業革命產生同步效應,那么,美國將會引領下一波工業革命,不管是在技術、人才和資本等方面,美國無疑擁有了巨大的優勢。 因此,美國的減稅政策以及引起的可能后果,會對中國存量的制造業以及增量的技術創新都帶來挑戰。中國必須謹慎的加以應對。比如要遵循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以實體經濟為主,以創新驅動為引領的改革與發展路徑,改善營商環境,創造更好的創新條件。這些改革需要有效與及時的加以落實。 同時,中國也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中國企業不斷上漲的成本主要來自人工,來自不斷上漲的地租影響。大部分要素價格繼續上漲,融資成本在一個去杠桿的階段,尤其是美聯儲緊縮的環境中也會具有上漲的剛性。如果中國缺少減稅的空間,那么,降低土地成本可能會起到明顯的作用。 美國減稅計劃是“美國優先”下的反全球化產物,必定會引起全球競爭性的成本“大戰”,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進程將會在混亂中展開,新興市場國家將遭遇沖擊。我們必須堅定推動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要目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營商環境與創新條件,在按照自己步伐推進和落實改革的同時,也要觀察美國稅改產生的長期影響,必須嚴陣以待,這也是中國加速改革的一個重要動力。[詳情]

美元或受益于稅改短期重返強勢 人民幣壓力總體可控
美元或受益于稅改短期重返強勢 人民幣壓力總體可控

  美元或受益于美國稅改短期重返強勢,“人民幣壓力總體可控” 澎湃新聞記者 陳月石 來源:澎湃新聞 疲軟多時的美元,有望在即將通過的、30年來最徹底的美國稅法修改方案幫助下,獲得提振。 12月4日,美元指數高開,開盤即升破93關口報93.1098,最高升至93.18,前日收盤價92.8789。同時,美元對日元、歐元、澳元等其他貨幣全線上漲。 在人民幣方面,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6個交易日貶值,12月4日報6.6105,較前一交易日貶值38個基點。上日官方收盤報6.6065,夜盤收盤報6.6206。 繼眾議院上月通過減稅法案后,參議院美國當地時間2日凌晨以51票贊成、49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稅改法案。  盡管參眾兩院將在4日開始進行協商以消除兩個版本的不同,但特朗普稅改政策的大方向已明確,未來10年減稅規模達1.4萬億美元,企業所得稅率從當前的35%降低至20%,個人所得稅也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減免,同時跨國公司也將獲得利潤回流的減稅機會。 機構普遍認為,減稅法案將提振疲軟多時的美元。 中金公司預計,今年末至明年上半年美元指數將維持強勢,主要因為特朗普稅改兌現以及明年美聯儲將持續加息三次;預計下半年美元指數回落,主要因為歐央行貨幣緊縮將重回市場焦點(停止QE及加息問題),而此時特朗普稅改已經落地,美聯儲加息節奏也已經被市場充分預期。 中信證券認為,稅改法案終獲通過,短期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可能更為顯著,利好美元和美股,預計將有約8000萬-1億美元資金回流,在2018年(至少上半年)美元可能相對強勢,加之若稅改一季度推出后對經濟和通脹預期的正面提振,則美聯儲2018年上半年可能向市場傳遞偏鷹派的貨幣政策立場,從而對中期資產價格造成一定壓力。 美國稅改將怎樣影響中國國內的流動性? 申萬宏源認為主要有兩個途徑:第一,稅改會刺激美國企業加大本土投資和海外利潤回流美國,導致我國面臨資本外流壓力;第二,稅改有利于提振美國經濟前景預期,以及美元和美債收益率,間接導致人民幣匯率承壓,加劇資本外流。匯率和資本外流互為因果,在稅改的影響下,將會面臨一定的壓力。 但該機構認為,無需過度擔憂,壓力總體可控。短期影響上,12月份人民幣匯率、外匯占款、外匯儲備壓力都會上升,但壓力同樣可控。年底資金面也將面臨一定壓力,但預計在央行削峰填谷思路下,大概率能夠穩定跨年。[詳情]

評論:振興美國制造看起來很美 基于逆全球化戰略制定
評論:振興美國制造看起來很美 基于逆全球化戰略制定

  為何說振興美國制造看起來很美(國金觀察) 許凱 快到圣誕節,如果不出意外,將會有一份新的議案放在特朗普總統的辦公桌上等著他簽署。這份議案就是稅改,最新的消息是,當地時間11月28日,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已經投票通過了參議院版本的稅改議案,很快就可以進入全體表決程序。 盡管這份稅改方案從公布以來幾易其稿,仍難脫為富人減稅、加劇貧富分化以及增加財政赤字等質疑。質疑歸質疑,稅改寄托的是總統先生重振美國經濟的夢想。總統先生夢想著讓美國制造重新閃爍耀眼的光輝,亮瞎世界上那些質疑者的眼睛。稅改是振興戰略能夠成功實施的重要環節,也是特朗普總統不能夠失敗的大事項之一。 總統先生的夢想是一劑藥方,解決美國經濟空心化重新回歸實體經濟的藥方,稅改是這劑藥方中非常重要的一味藥,對癥的是制造業回流,對癥的是實體企業的減負。不過,這味藥的負作用總統先生沒說明,財政赤字是否會反噬減稅的成果,總統先生更沒有預測。 總統先生的如意算盤是,通過重振美國制造解決經濟空心化問題,重振美國制造的方式一是減負,給本土企業更好的生存空間,一是吸引企業回流,讓更多優質的美國制造類企業回到美國。福特承諾回國建廠就是這一策略的具體實踐。總統先生還極力推動買美國貨運動,號召更多美國人消費美國制造的產品,盡管他本人經常被曝出享用中國制造的新聞。 然而,總統先生的美國制造夢是基于逆全球化戰略而制定并落實的。特朗普總統把美國制造的衰敗歸結為自由貿易并不全面。總統想通過振興制造業減輕就業壓力,但這一努力也可能適得其反,連WTO全球貿易報告都明確指出美國制造業領域的失業問題,十分之八是由生產力提高造成的,而不是自由貿易。基于逆全球化戰略而制定的美國制造振興計劃,也很難逃脫這個大框架所天然帶有的弊端。 總統先生的重振美國制造的計劃還帶有明顯的反市場印記。為了讓制造企業回國,特朗普舉起了大棒加胡蘿卜的方式,讓一些企業回國建廠。但這一方式在市場面前很難不碰壁,全球產業鏈的形成讓企業回流異常艱難,高昂的人工成本也阻斷了不少企業的回鄉路,即使不少回去的企業,由于自動化和高科技的發展也難以實現總統先生大幅增加就業的政治承諾。比如美國的空調制造商開利公司(carrier)就在一片企業回流聲中計劃將印第安納州的一家工廠遷到墨西哥。 把美國制造企業放到襁褓中,也在損害著這些企業的競爭力。歐盟就認為,嚴格的“買美國貨政策”有可能導致成本增加和額外延誤,并且可能對美國公司造成額外費用,使他們在全球運營處于弱勢,還可能干擾跨國供應鏈。最近美國又開始限制光伏產品進口,征收高達35%的關稅。但誰能說限制了光伏產品的進口,美國就一定能發展好本國的光伏產業呢? 特朗普總統想更多地干預,但這一干預不僅會耗費更多的財政成本,而且還會損害美國制造的競爭力。[詳情]

商務部:堅決反對美國拒絕我國市場經濟待遇
商務部:堅決反對美國拒絕我國市場經濟待遇

  商務部:堅決反對 美拒絕我“市場經濟”待遇 經濟參考報 據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絕中國在全球貿易規則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的要求,并于11月中旬向世貿組織提交了這項決定。商務部條法司負責人12月2日對此作出回應指出,美方此次在世貿組織提交的這份文件是其作為第三方參與中國訴歐盟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案而根據程序要求提交的書面陳述意見。該案爭議的核心是2016年12月11日后,歐盟是否有權再依據《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對中國在反傾銷調查中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案件與“市場經濟地位”無關,世貿規則也沒有“市場經濟地位”的判定標準。美國并不是該案的當事方。中國已另案將美國類似做法訴諸世貿組織。 該負責人表示,《中國加入議定書》第15條關于反傾銷“替代國”的規定已于2016年12月11日失效,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均應在該日期之后,在對華反傾銷調查和裁決中棄用“替代國”做法,美方理應遵守國際義務。美在書面陳述中罔顧世貿規則,一再將棄用“替代國”問題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攪在一起,企圖混淆視聽,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該負責人強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建立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中方敦促美歐等世貿組織成員信守國際承諾,切實履行世貿義務,終止在反傾銷調查中對中國歧視性使用“替代國”的做法。[詳情]

媒體: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亦是輸家
媒體: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亦是輸家

   繼美國商務部20多年來首次對華自行發起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后,美國對中美經貿關系再潑冷水。 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特朗普政府在向世貿組織(WTO)提交的文件中正式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此舉并不出乎意料。一個月前,美國商務部在其開展的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調查結論中,已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 美國的“小算盤”在于以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為由,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使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將很容易認定中國企業存在傾銷行為,并可征收高額反傾銷稅,大大削弱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甚至將其完全排擠出美國市場。 而削減巨額對華貿易逆差,追求所謂對等、互惠的“公平貿易”,實現“購買美國貨、雇傭美國人”,正是美國新貿易政策的重要目標。 表面上看,因此蒙受損失的是中國企業;但實際上,美國亦是輸家。 其一,中國已逐漸形成“免疫力”,不會因美國不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大傷元氣”。 時至今日,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成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也明顯增強。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的話說,中國的確因為市場經濟地位之爭蒙受了不少損失,但這并未阻礙中國外貿快速發展的腳步。 其二,美國將市場經濟地位與履行第15條義務掛鉤屬“偷梁換柱”,有失“面子”。 按照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5條規定,2016年12月11日以后,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都必須在對華反傾銷調查和裁決中終止使用“替代國”做法,與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無關。 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的話說,試圖將兩者加以聯系“明顯是在混淆視聽”,終止使用替代國做法是“非常明確、不容置疑的”。 蘇慶義表示,以不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為由對華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不僅意味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本質,更表明美國將成為破壞國際規則的不良示范者,美國作為世界經濟舞臺重要參與者的身份也難以服眾。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也表示,信守條約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拒不終止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不僅從國際法法理上講不通,也有違契約精神這一市場經濟的根基。 其三,對中美經貿合作潑冷水,也會傷及美國經濟的“里子”。 如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此前所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建立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美方無視中國市場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繼續認定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是對中國實際情況的嚴重歪曲。 中美兩國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如果兩國原本順暢的經貿往來因美國一再搞“小動作”受阻,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勢必受到損害。 上個月,中美兩國元首剛剛達成了“致力于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合作”的共識。言猶在耳,美國唯放下“小算盤”,信守承諾,與中方相向而行,才能真正從中美經貿合作中受益。(完)[詳情]

美國公開耍賴 翻臉對中國就是背后一槍!
美國公開耍賴 翻臉對中國就是背后一槍!

   相關專題:特朗普政府公開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一) 美國公開耍賴了,特朗普剛從中國拿下2000多億美元的超級大單,翻臉就是背后一槍! 因為按照2001年和中國達成的入世協議,15年后,也就是2016年12月11日后,中國將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但現在,這個“自動”,是不可能實現了。 11月3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美國政府已向WTO提交了一份長達40頁的法律申請,反對中國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這是美國政府首次正式公開亮明立場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英國《金融時報》相關報道截圖 按照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 在美國這份40頁的法律申請書中,美國否認了中國的說法,即根據2001年中國加入WTO的條件,中國將在加入15年后,在遇到其他成員國提起反傾銷訴訟時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還認為,不管這些條件如何,中國仍要遵守與其他成員國一樣的WTO規則,并提出了波蘭等東歐國家的待遇,當時它們在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仍在共產黨統治之下時加入了WTO的前身。美國認為,這些規則允許各國在與非市場經濟國家打交道時利用第三國價格,來確定商品是否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出口以獲得不公平優勢。 美國律師寫道:“證據很充分,WTO成員國沒有放棄它們的長期權利……拒絕沒有根據市場經濟條件確定的價格或成本。” 美國官員表示,他們的解讀得到了歐盟以及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等其他國家的認同。 也就是說: 第一,美國明確拒絕承認有這個15年的自動條款,中國就不是市場經濟。 第二,美國、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等等,在這個問題上都統一了立場。 毫無疑問,這是近兩年來中國外交的最大挫折。 當然,挫折的理由,還真不是中國外交無能,而是其他國家在耍賴,在薅了一茬又一薅中國羊毛之后,還想繼續薅下去。 因為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西方就擁有了在反傾銷中黑中國的機會。 比如,中國生產的皮鞋,成本確確實實只有40美元,但歐美選取的第三國參考價,肯定不會是越南皮鞋的20美元,而會是墨西哥皮鞋是60美元,然后歐美就以中國傾銷為由,對中國產品征收50%乃至更高的反傾銷稅。 就這樣,在過去15年,一個又一個中國企業被歐美薅了羊毛,無可奈何。當然,有了歐美打頭陣,其他國家,如墨西哥、印度、巴西等等,也紛紛薅中國的羊毛。 ▲美國現任貿易代表萊特希澤 根據WTO和歐委會去年發布的報告,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貿易救濟措施直接針對中國。 僅在歐盟當時的73項反傾銷措施中,就有56項針對中國進口的產品。 在WTO的當時反傾銷反補貼訴訟中,一半以上都是針對的中國企業。 中國的企業,因為這個條款,在過去15年,遭遇了極大的不公平,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二) 美國公開耍賴,中國怎么辦? 中國外交部立刻作出了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是這么說的: 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這個概念,并不存在于WTO的多邊規則當中,只是個別成員冷戰時期的國內產物。在WTO164個成員中,有此國內法的成員寥寥無幾。 某些國家和人員試圖將兩者加以聯系,明顯是在混淆視聽。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對華反傾銷中,采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做法必須終止,這一點是非常明確和不容置疑的,所有WTO的成員都應該重信守諾。 ▲耿爽 中國的態度也很簡單: 第一,規定是非常明確和不容置疑的,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對華反傾銷中,采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做法必須終止。 第二,大家要講信用,所有WTO的成員都應該重信守諾。 但現在的關鍵問題,西方就是不講信用了。 2016年12月11日過去快一年了,美國又發動了多起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訴訟,根本就不理會中國的這一茬。 而且,美國還防患未然,去年將韓國籍WTO仲裁官員張勝和(Seung Wha Chang)拉下了馬。 ▲資料圖片:張勝和(左) 道理很簡單,對于這樣不公平對待中國的事情,中國必然向WTO仲裁機構提起訴訟。 美國人擔心,在這7個仲裁官員中,韓國因為與中國密切的貿易關系,這個韓國官員最不可靠,很可能屆時會偏向中國,于是干脆提前運用手中的權力,讓這位官員趕緊滾蛋。 美國是這樣態度,中國游說了很多遍的歐盟,也不愿意在這個問題上松口。能多薅羊毛就多薅中國的羊毛,對歐洲來說,肯定也不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三) 龍永圖是中國加入WTO的功臣。他曾在一次演講中說,讓西方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他是這樣說的: 這個問題要說清楚。再不說清楚,中國老百姓也很沮喪。中國搞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從1992年起承認市場經濟,到現在搞了20多年的市場經濟,人家還不承認,我們老百姓怎么想?現在還有那么多人不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做了那么多年的努力不是白做了嗎? ▲龍永圖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必須看到,隨著逆全球化的甚囂塵上,保護主義在全球范圍內張揚,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最后談談筆者的幾點看法吧: 第一,加入WTO,對中國影響深遠。甚至可以說,不加入WTO,就沒有中國經濟壯大的今天。 當時,很多西方國家還頗為欣喜,中國加入WTO,那是將中國市場送給西方啊。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最后的結果,不是西方掌控了中國經濟,反而是中國商品攻塌了他們的市場。 第二,市場經濟地位,已是西方對付中國的一個籌碼。 什么規則,什么道德,很多時候,這都是西方國家送給其他國家的枷鎖;在利益面前,西方可沒有任何規則的負擔,該耍賴時堅決要耍賴。 這也是國際經濟中比較黑暗的一面。特朗普上臺后,來簽大單時,各種好話贊不絕口,轉身就翻臉,市場經濟地位堅決不松口。 當然,不管美國怎么看,中國必須是市場經濟!千萬不能因此而走回頭路! 第三,更激烈的貿易戰,已是山雨欲來。 對中國來說,現在別無選擇,一是通過訴訟:指控西方國家違反WTO協議,但這費時耗力,即使贏了,也很可能是兩三年后的事情了。更何況,美國已經在提前布局。 二就是制裁報復。你不仁,就休怪我不義。畢竟,中國已經是一個僅次于美國的大市場,在一些領域中國的制裁,也將給很多國家以陣痛。但這樣一來,一場大規模的貿易戰將可能打響。 但這可能也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最終迫使對方讓步,達成一種恐怖的平衡。 不然,我們總是靈活,總是讓步,總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那勢必是耍賴者會更加耍賴! 中國在被薅了一次羊毛后,還會被一茬接一茬地薅下去。過去那么多年,中國企業被薅的還少嗎? 本文轉自牛彈琴(ID:bullpiano)[詳情]

評論:中國全面開放的步伐不會因為貿易摩擦而退縮
評論:中國全面開放的步伐不會因為貿易摩擦而退縮

  中國全面開放的步伐不會因為貿易摩擦而退縮 據報道,美國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絕中國在全球貿易規則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的要求。美國于11月中旬向設在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了這項決定,并在11月30日公布了這一消息,這是美國首次就這個問題公開亮明立場并闡釋理由。 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在《議定書》中不得已接受了“三大不利條款”。其中一條是:入世15年內(到2016年12月10日)不具備市場經濟地位。根據WTO規定,當“有地位國”對“沒地位國”的出口產品進行反傾銷訴訟時,判斷出口價格是否過低的標準,不是沒地位國的國內實際價格,而是另一個“有地位的替代國”的價格數據。 去年12月12日,中國就美國、歐盟對華反傾銷使用“替代國”做法,先后提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實際上,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對華反傾銷中,采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做法必須終止。WTO中并沒有“非市場經濟國家”這個概念, 這只是少數國家將其國內法用到一個多邊組織的規則當中。 美國的態度并不意外,因為特朗普總統就是以保護主義為競選口號贏得大選,早在10月底,美國商務部發布的一份報告已經否定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這份報告中,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其在鋁箔反傾銷調查中開展的“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調查結論,仍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繼續適用“替代國”做法。 在保護主義抬頭的環境下,中國商品出口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在推動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要做好應戰的準備。 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及隨后爆發的歐債危機之后,西方國家經濟增長陷入低迷,開始出現貿易保護主義,扶持本國實體經濟與就業。在這個過程中,各國制定了重振制造業的計劃,這意味著他們保護國內企業的現象可能會長期存在。 在美國,特朗普總統以“美國優先”為口號贏得了選舉,他不僅對中國,也對許多盟友發動了一系列的貿易威脅與貿易打擊,以實現“用美國商品,雇美國工人”的目標。在美國商務部11月13日公布對華膠合板產品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最終裁定,裁定中國企業傾銷幅度為183.36%,補貼幅度為22.98%-194.90%;又在11月22日宣布終裁認定,中國輸美工具箱和工具柜產品存在14.03%-95.96%的補貼行為;11月28日又宣布對中國產普通合金鋁板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一股反全球化的趨勢,他們將矛頭指向了中國,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以及最大的貿易國。而且,中國制造業正在轉型升級,對發達國家具有優勢的相關產業也構成了威脅。因此,他們以種種不合理的借口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拒絕履行簽約義務。 我們認為,中國不需要也不會因為這些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而站到反全球化的隊伍中去,在通過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積極維護自己權益的同時,要放長眼光,逐步參與到國際治理中去,成為新的國際規則制定的積極參與者與重要主導者,建立一個更公正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在過去幾年,美國曾試圖用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建立新的經貿規則,以起到對中國經濟發展進行約束與遏制的作用。中國則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籌建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并與其他國家一道建立金磚國家機制以及相關銀行等。 中國也要繼續推動改革開放,十九大報告要求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開放型經濟體。未來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與此同時,中國會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實現全面開放的步伐不會停止,相反,還需要加快,不會因為一些反全球化的貿易摩擦而退縮。[詳情]

美國拒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其實是害怕了?
美國拒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其實是害怕了?

   (資料圖) 海外網12月1日電 據美媒報道,11月30日,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絕中國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如果被貼上“非市場經濟”標簽,中國制造商將面臨巨額損失。美國究竟為什么急于向世貿組織提出反對?對中國而言,這又意味著什么? 美國向WTO提出反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30日報道,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絕中國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 此前,中國對歐盟拒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提出異議。美國就此向WTO提交了40頁的文件,聲稱,不管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中規定的條件如何,中國仍要遵守與WTO其他成員國一樣的“規則”,WTO成員“有權拒絕非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價格或成本”。 一旦被貼上“非市場經濟”標簽,將意味著其他貿易伙伴可以在對該國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對這個國家征收高額關稅,而中國制造商將面臨巨額損失。 為何說美國此舉“惡劣”?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對海外網坦言,她認為美國政府此舉極其“惡劣”,中方須提防“骨牌效應”的出現。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的相關規定,WTO成員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應于2016年12月11日終止。美國等國家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就無法“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影響中國外貿進出口的發展。 陳鳳英認為,需要提防“骨牌效應”的產生。此前,日本率先宣布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歐盟隨之其后。然而,美國的行為更為“惡劣”,因為它不是單方面地宣布立場,而是把提案交到了WTO,介入到中國與別國的貿易糾紛中,這實際上是“帶了個壞頭”。 美媒援引官員的話稱,美國的解讀得到了歐盟及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等其他國家的認同。專家擔憂道,若是由此引發“骨牌效應”,使此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跟風轉向,就會使中國陷入不良境地中。 美國那么固執 是因為怕了? 為什么美國政府在這件事情上,顯得“固執不已”?陳鳳英認為,這是美國清楚了中國未來的發展藍圖之后,產生的“焦慮”。 黨的十九大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十九大召開之前,許多外國政府不清楚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十九大之后,美國清楚了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明明白白地告訴世界,中國要偉大復興,要成為世界強國。美國政府由是產生危機感了,并且認為,要想不被中國超越,就必須在10年內甚至是5年內 ,對中國采取遏制措施。 中國一向注重國際合作與共贏,但是,溝通和理解上的偏差使得兩國在各自的復興道路上出現了碰撞,引起反彈。美國追求的是“美國優先”。誰跟美國的競爭關系激烈,誰可能超越它,它就要采取措施遏制,就像上世紀它對日本做的那樣。 特朗普訪華剛走就埋坑 啥意思? 2017年11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期間,中美簽署了價值2535億美元的合作項目。距其歸國才過去不久,特朗普當局就急于在貿易問題上與中國較勁,啥意思? 陳鳳英解釋道,雖然簽下貿易大單也是美國政府所歡迎的成績,但是,“反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是本屆保守的、民粹的、反對全球化的美國政府的既定方針,美國一直循著這樣的方針來制定政策,并不會因特朗普的訪華而改變。 貿易問題涉及到美國的國家利益,這超越了特朗普個人的判斷。美國甚至把貿易上的問題上升到國家主權的層面上考慮,可見民粹觀念的根深蒂固。美國決策部門有個先天的判斷,就是認為中美之間必有一搏,并將中國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 中國要應對 還得抽絲剝縷地來 面對美國政府咄咄逼人的氣勢,中國不但得及時應對,還得抽絲剝縷地一步步來。 陳鳳英認為,中方首先必須向WTO闡述我方立場,利用好國際機制。協議是有法律效應的,既然16年前各方簽署協議時沒有異議,那么現在就必須落實協議內容。我們要利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來維護自身權益。 其次,增強國際影響力,與其他國家共同應對。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也承受著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中方可以適當考慮和與我們有共同語言的國家加強聯系,共同應對。 另外,問題得各個擊破,不能“一攬子解決”。跟歐盟的貿易問題,我們與歐盟協商,不和其他國家的事務雜糅在一起;與美國的問題,則要拆開來談,分開解決“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反傾銷”的問題,“301調查”的問題等,抽絲剝縷地解決。美方其實也在觀察中國市場的變化,談判的過程能給美國提供政策的調整期。 最后,要堅持中方的既定方針,不因他國行為而改變。事實上,拿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來說事,很大程度上是遏制中國發展的一個借口。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走好自己的發展道路,夯實既定的經濟政策。 外交部: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概念不存在于WTO規則 12月1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表示,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這個概念,并不存在于世貿組織的多邊規則當中,只是個別成員冷戰時期的國內產物。在世貿組織164個成員中,有此國內法的成員寥寥無幾。 耿爽介紹,根據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反傾銷替代國的做法,需要嚴格依照中國加入議定書的規定如期取消,這與中方是否滿足市場經濟地位的標準沒有關系。 他強調,某些國家和人員試圖將兩者加以聯系,明顯是在混淆視聽。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對華反傾銷中,采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做法必須終止,這一點是非常明確和不容置疑的,所有世貿組織的成員都應該重信守諾。(海外網 楊佳)[詳情]

媒體: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亦是輸家
媒體: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亦是輸家

  (經濟觀察)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亦是輸家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李曉喻)繼美國商務部20多年來首次對華自行發起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后,美國對中美經貿關系再潑冷水。 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特朗普政府在向世貿組織(WTO)提交的文件中正式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此舉并不出乎意料。一個月前,美國商務部在其開展的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調查結論中,已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 美國的“小算盤”在于以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為由,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使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將很容易認定中國企業存在傾銷行為,并可征收高額反傾銷稅,大大削弱中國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甚至將其完全排擠出美國市場。 而削減巨額對華貿易逆差,追求所謂對等、互惠的“公平貿易”,實現“購買美國貨、雇傭美國人”,正是美國新貿易政策的重要目標。 表面上看,因此蒙受損失的是中國企業;但實際上,美國亦是輸家。 其一,中國已逐漸形成“免疫力”,不會因美國不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大傷元氣”。 時至今日,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成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也明顯增強。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的話說,中國的確因為市場經濟地位之爭蒙受了不少損失,但這并未阻礙中國外貿快速發展的腳步。 其二,美國將市場經濟地位與履行第15條義務掛鉤屬“偷梁換柱”,有失“面子”。 按照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第15條規定,2016年12月11日以后,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都必須在對華反傾銷調查和裁決中終止使用“替代國”做法,與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無關。 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的話說,試圖將兩者加以聯系“明顯是在混淆視聽”,終止使用替代國做法是“非常明確、不容置疑的”。 蘇慶義表示,以不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為由對華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不僅意味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本質,更表明美國將成為破壞國際規則的不良示范者,美國作為世界經濟舞臺重要參與者的身份也難以服眾。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也表示,信守條約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拒不終止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不僅從國際法法理上講不通,也有違契約精神這一市場經濟的根基。 其三,對中美經貿合作潑冷水,也會傷及美國經濟的“里子”。 如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此前所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建立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美方無視中國市場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繼續認定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是對中國實際情況的嚴重歪曲。 中美兩國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如果兩國原本順暢的經貿往來因美國一再搞“小動作”受阻,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勢必受到損害。 上個月,中美兩國元首剛剛達成了“致力于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合作”的共識。言猶在耳,美國唯放下“小算盤”,信守承諾,與中方相向而行,才能真正從中美經貿合作中受益。(完)[詳情]

專家:美國新貿易政策目標不是貿易戰
專家:美國新貿易政策目標不是貿易戰

  (經濟觀察)中美經貿合作終將“定風波”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李曉喻)最近一周,中美經貿風波驟起。 從美國商務部20多年來第一次自主對華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到美國明確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美經貿關系近期的“風向”似乎明顯轉變。 在自主發起對華“雙反”調查前,2017年以來,美國已多次對華采取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措施,如啟動301調查,對中國鋁箔產品裁出高額“雙反”稅率等。每一次這樣的舉動都令外界擔憂: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貿易摩擦會否進一步升級,一場貿易戰是否“山雨欲來”? 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說,美國新貿易政策的目標不是要發動貿易戰,而是要通過威脅或承諾發動貿易戰來獲得更有利于美國、更有利于部分群體或階層利益的貿易投資條件。 中美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中國是美國除北美地區外最大的出口市場,也是美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 據中方統計,最近10年間美國對中國出口年均增長11%,幾乎是同期中國對美國出口年均增速的兩倍。美國62%的大豆、14%的棉花、25%的波音飛機、17%的汽車、15%的集成電路出口目的地都是中國。 “如果削弱中國的代價是犧牲本國經濟利益,而且有可能代價高昂,這不是特朗普的本意。”張宇燕說,在此情況下,“中美全面貿易戰打不起來”。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研究員張茉楠亦表示,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忽視的。如果兩國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美國受到的傷害不比中國小”。因此,中美雙方貿易摩擦只會停留在局部,不會擴散至全局。 雖然貿易摩擦全面升級可能性不大,但美國在短短幾天之內兩次揮起“大棒”,難免讓人對中美經貿合作前景捏了把汗。 在張茉楠看來,考慮到美國新貿易政策從“防守、反應型”向“進攻型”轉變勢頭越發明顯,今后中美雙方經貿領域的博弈和沖突恐怕不可避免。 實際上,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之間出現摩擦和分歧實屬正常。但處理分歧應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原則,通過對話與協商實現共同發展,而非對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系多年累積形成,是國際分工、全球價值鏈演進、雙方經濟發展政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等多方面因素導致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決這一矛盾也非一日之功。唯通過協商確定解決的方式、節奏和力度,推進漸進式調整,才能達到雙贏。 1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時,中美兩國元首已經達成了“致力于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合作”的共識。有理由相信,雙方將共同努力把難以規避的分歧與爭端控制在有限范圍內,使其不至于影響中美經貿關系的基本穩定大局。(完)[詳情]

外交部:“非市場經濟”是個別國家冷戰時期產物
外交部:“非市場經濟”是個別國家冷戰時期產物

   問:美國已經正式向世貿組織提交文件,稱美方反對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意味著美方將可以繼續對中國出口產品征收高額反傾銷稅。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們注意到有關報道。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和外交部發言人已經多次就相關問題闡述了中方立場。 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概念并不存在于世貿組織的多邊規則中,只是個別成員冷戰時期的國內產物,世貿組織164個成員中有此國內法的成員寥寥無幾。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反傾銷“替代國”做法需嚴格依照中國加入議定書的規定如期取消,與中方是否滿足所謂市場經濟地位的標準沒有關系。某些國家和人員試圖將兩者加以聯系,明顯是混淆視聽。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對華反傾銷中采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的做法必須終止。這一點是明確和不容置疑的。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都應該重信守諾,嚴格遵守國際法的準則,切實履行國際條約義務。 參考閱讀:特朗普政府首次公開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問:中方是否認為美方反對賦予中方市場經濟地位將傷害中美經貿關系?美國正尋求中國合作應對半島核問題,美方此舉是否會影響到中美在半島核問題上的合作? 答:我剛才已經說過,所謂市場經濟國家概念只是個別國家國內存在的概念,在世貿組織規則中并無此概念。有關國家引入這一概念,是試圖將此與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加以混淆,企圖逃避自己的責任。我們再次敦促有關國家嚴格遵守國際法和國際準則,切實履行國際條約義務。 至于你提到這是否對中美在半島核問題上的合作有影響,中方在半島核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明確。事實上,中美雙方一直就半島局勢保持著溝通。你可能也注意到了,不久前習近平主席應約與特朗普總統通電話,在通話中雙方就半島局勢交換了意見。我們認為,中美雙方在推進半島無核化進程、維護半島和平穩定等方面有著共同立場,希望美方能同中方以及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早日將半島核問題重新拉回到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的正確軌道上來。[詳情]

美拒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歐美人為提高反傾銷稅率
美拒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歐美人為提高反傾銷稅率

  美國拒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用不存在的概念為反傾銷時占便宜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來源:澎湃新聞 11月30日,據外媒報道,美國政府于上周向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了一份長達40頁的法律申請,反對中國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這是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政府首次正式公開亮明立場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多位國際貿易專家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美國此舉其實和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的執行關系不大,“市場經濟地位”是其國內概念,無論判定中國是否屬于“市場經濟國家”,在發起反傾銷調查時都不應再使用“替代國”做法。 “市場經濟地位”是什么? 這其實是個有關反傾銷的歷史問題。“市場經濟地位”概念和WTO成員國發起反傾銷時是否使用“替代國”做法緊密相連。 所謂“非市場經濟地位(Non-Market Economic Status)”條款,是2001年中國為盡早加入世貿大局著想,在美國等國家談判壓力下簽署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第15條,即“確定補貼和傾銷時的價格可比性(Price Comparability in Determining Subsidies and Dumping)”條款。 該條款規定,如過遭受反傾銷調查的中國生產者能夠明確證明,生產該同類產品的產業在制造、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方面“具備市場經濟條件”,“則該WTO進口成員在確定價格可比性時,應使用受調查產業的中國價格或成本”。否則,如受調查的生產者不能明確證明生產該同類產品的產業在制造、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方面具備市場經濟條件,“則該WTO進口成員可使用不依據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 說白了,這其實是歐盟、美國等經濟體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如何選擇參照標準的問題。 如果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被承認,在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就必須以中國實際成本為依據,這樣的話,中國企業是很難被判定為存在傾銷行為的。反之,如果中國不被承認為“市場經濟地位”,其他國家就可以根據指定“替代國”同類產品的成本來判斷反傾銷是否成立。這種情況下,歐美就可能故意尋找他們認為合適的國家的同類商品的成本來判定中國是否在傾銷,而這些國家的成本一般都是遠高于中國,這也就造成了判定存在反傾銷成立更容易。例如,1998年歐盟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是以新加坡為參照標準,2004年美國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則是以印度為參照標準。 那么,判斷中國是否符合“市場經濟地位”的標準是什么呢?根據《議定書》,“一旦中國根據該WTO進口成員的國內法證實其是一個市場經濟體,則(a)項的規定即應終止,但截至加入之日,該WTO進口成員的國內法中須包含有關市場經濟的標準”。也就是說,只有那些在2001年前對“市場經濟體制”有相關國內立法的國家才能夠判定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而在中國入世之前就存在相關立法的經濟體,主要是美國、歐盟、巴西、印度、日本等經濟體。 “市場經濟地位”與使用“替代國”做法已無關系 此前,中國因 “市場經濟地位”不被某些國家或經濟體承認,飽受反傾銷調查之苦。 因為按照《議定書》規定,歐美各國發起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時,只需要認定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就可以任意指定別國商品的成本為“替代國”標準。如一臺中國產的電視成本為100美元,銷到美國時由于成本低,造成美國消費者不愿購買美國本土電視。這時美國就能以中國并無“市場經濟地位”為由,選取新加坡產電視的300美元成本作為評判標準,裁定中國是在惡意壓低成本反傾銷,也就可以向中國電視企業征收高額關稅了。 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一直是貿易救濟調查的最大目標國。自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至目前,共有48個成員對中國發起各類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共1149起,占案件總數的32%。截至2016年,中國已連續21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 但是,《議定書》同時規定,“無論如何,(a)項(ii)目的規定應在加入之日后15年終止”。這也就是說,法理上,無論如何,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后,即2016年12月11日以后,別國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都不應再使用“替代國”做法。 多位國際貿易專家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這項條款背后的意義在于,無論某些WTO成員國通過其國內法判定中國是否屬于“市場經濟國家”,都不得再使用“替代國”標準的做法了。 “換句話說,入世15年之后,不管中國是不是市場經濟地位,各國都不能在反傾銷時指定其他國家作為參照標準了。”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也曾強調,“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概念并不存在于世貿組織的多邊規則中,只是個別成員冷戰時期的國內產物,世貿組織164個成員中有此國內法的成員寥寥無幾。這與全面、徹底履行世貿組織國際條約義務,不能混為一談。” 該發言人稱:“作為《世貿組織協定》這一國際條約的組成部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對華反傾銷中采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的做法必須終止。這一點是明確和不容置疑的。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都應該重信守諾,嚴格遵守國際法的準則,切實履行國際條約義務。” 中國啟動世貿訴訟后,歐美用兩種方法應對 針對美國、歐盟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中國曾經于2016年12月12日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當時表示,隨著15年期限的到來,其他世貿組織成員應立即停止依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這是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必須履行的國際義務。 該發言人當時指出,中方此前已在多雙邊場合與相關世貿組織成員認真溝通,敦促其善意履行義務,按期終止反傾銷“替代國”做法。但令人遺憾的是,美國、歐盟截至2016年12月11日仍沒有履行義務。而美國、歐盟是對中國采取反傾銷措施最多的世貿組織成員之一,調查機關使用“替代國”做法導致人為提高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稅率,對中國相關行業出口和就業造成了嚴重影響。 因此中方于去年12月向世貿組織提起了訴訟。 “美國這次亮明態度,和中國去年12月提起訴訟有一定關系,他們肯定在這方面感到了壓力,不希望中國在這法律程序方面上搶先。”白明說,“美國這次提交的申請不能說對中國一點影響沒有,但是中國也不會無動于衷,我們應該在WTO這個平臺上堅決主張自己的權利。因為盡管目前區域合作的形式越來越在國際上占重要地位,但WTO仍是最重要的紛爭解決機制,中國要用好這個機制。” 不同于美國,歐盟采取了一種更為“曲線”的方式。 2017年11月15日,歐洲議會通過歐盟反傾銷調查新方法修正案,引入了“市場嚴重扭曲”的概念和標準,并考慮環境和社會傾銷的影響。 換句話說,歐洲議會通過的反傾銷法律修正案,雖然明面上取消了“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但同時新引入了“市場嚴重扭曲”的概念和標準。在符合所謂“市場嚴重扭曲”的情況下,歐盟仍舊可以棄用出口國的價格,而選擇使用第三國或國際價格來確定出口產品是否存在傾銷。 商務部發言人曾指出,歐盟此舉沒有全面地遵守有關國際規則。 白明說,“在中國發起世貿訴訟后,歐盟和美國看來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措施,歐盟提出了一個‘市場嚴重扭曲’的新概念來代替原來的‘非市場經濟地位’,是換湯不換藥。但是至少歐盟知道從理論上它們是理虧的,所以不得不換一個詞,而美國仍舊抓住‘市場經濟地位’的老概念不放,連理虧都沒意識到。”[詳情]

美反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外交部:某些國家混淆視聽
美反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外交部:某些國家混淆視聽

  外交部: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概念不存在于WTO規則 針對美國正式向世貿組織提出反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做法,在今天(1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耿爽表示,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這個概念,并不存在于世貿組織的多邊規則當中。 外交部發言人 耿爽: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這個概念,并不存在于世貿組織的多邊規則當中,只是個別成員冷戰時期的國內產物。在世貿組織164個成員中,有此國內法的成員寥寥無幾。 耿爽介紹,根據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反傾銷替代國的做法,需要嚴格依照中國加入議定書的規定如期取消,這與中方是否滿足市場經濟地位的標準沒有關系。 外交部發言人 耿爽:某些國家和人員試圖將兩者加以聯系,明顯是在混淆視聽。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對華反傾銷中,采用替代國價格計算傾銷幅度做法必須終止,這一點是非常明確和不容置疑的,所有世貿組織的成員都應該重信守諾。(央視記者 申楊)[詳情]

新京報評:別把市場經濟地位當壓制中國的大棒
新京報評:別把市場經濟地位當壓制中國的大棒

  別把“市場經濟”地位當壓制中國的大棒 徐立凡 ▲美國國會山。圖/視覺中國 美國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11月30日宣布,已向世貿組織提交文件,不同意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理由是WTO成員有權拒絕非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格或成本。中國商務部方面表示,“美國的這一行為是對中美經貿關系的一種傷害”,這對兩國都沒好處。 美國首次公開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是個之前已被預料到的結果,并不令人訝異。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的相關規定,世貿組織成員應于中國入世滿15年,即2016年的12月11日,終止對中國反傾銷采用“替代國”比較價格的做法,自動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是將近一年以來,美、日、歐一直態度曖昧。特朗普政府向WTO最新提交的文件,只不過是把各方長期以來圍繞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牌局,打成了明牌。 這倒是符合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的行事邏輯。但卻未必能達到讓美國獲益的效果。一方面,過去美國政府曾多次承諾將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特朗普政府的“不同意”讓美國政府此前的承諾變得毫無價值。 對重要貿易伙伴的關系建設搖擺性如此之大,對于美國政府的公信力不是什么好事。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不同意”的理由實在不充足。“非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格或成本”,即使在市場經濟充分發育的經濟體中也同樣存在,只不過有的是顯性存在有的是隱性存在,有的存在于高端產業,有的存在于中低端產業。 以此作為不同意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理由,和此前“中國實施市場開放還不徹底”的托辭一樣,實在勉強。鑒于特朗普政府對于WTO機制的懷疑態度,這個時候靠WTO說話,還多少有點諷刺。 ▲特朗普。圖片來自新京報網 借用一下特朗普政府向WTO提交的文件的用詞,與中國存在的“非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格或成本”相比,有更多的“壓倒性的證據”表明,中國多數競爭性領域,市場早就對價格和成本起著主導作用,在對外貿易領域,中國對自由貿易體制的主張和維護,比許多老牌市場經濟國家做得更到位。 世界上不存在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型。有的經濟體“非市場經濟”成份多一些,有的經濟體“市場經濟”成份多一些,在不同發展階段,“經濟湯”里面的成份還會發生變化,重新調劑,這本應是常識。 非要拿一個“市場經濟”地位說事,而且以老師、裁判自居,不是要恪守捍衛“市場經濟”的教條圭臬,而是要保持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有足夠的牌可打,保持手中掌握對中國制造進行“反傾銷”壓制的手段。 但事實已經證明這一手段不那么有效。過去十幾年,中國一直是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但并沒有妨礙中國對外貿易的活力以及國內市場經濟的發育。這表明,給不給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都不是一個有用的大棒。相反,有可能誤傷自身。 美國與中國剛剛達成旨在平衡雙方貿易的“百日計劃”,置兩國經貿關系大局于不顧,導致兩國經貿關系變壞,對美國沒有什么好處。 當然,圍繞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這場牌局,對我們也不無警示。一些國家的反對、曖昧態度,表明中國對外貿易仍會處于時好時壞的脆弱生態中。未來,對于“中國制造”的“雙反”調查可能還會進一步增長。 對中國企業來說,在非穩定態的外部環境下單打獨斗勝算可虞。過去,不少中國企業在“雙反”調查中就遭遇了許多委屈,損失巨大。因此,從政府、行業協會到企業,應當更緊密聯系起來,建立起資源可以整合、策略能夠協調的應對機制,努力改善中國企業的出口環境。 強化自身,既能有理有節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同時又能維護WTO仲裁機制的有效性,將貿易摩擦抑制在一定尺度內,這是當下對拒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最好的回應。 □徐立凡(學者)[詳情]

美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中方官員:潑冷水沒好處
美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中方官員:潑冷水沒好處

  美首次公開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商務部官員:此時“潑冷水”對誰都沒好處!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30日報道,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絕中國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美國于11月中旬向世貿組織(WTO)提交了這項決定,11月30日被公開。報道稱,雖然美國官員早就暗示過這一立場,但這是美國首次公開亮明立場并闡釋理由。“正式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加劇兩國的貿易關系緊張。” 英國《金融時報》稱,美國此前向WTO提交了這份40頁的文件,30日作為中國對歐盟提起法律訴訟的一部分被公布。在此案中,中國對歐盟拒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提出異議。美國提交的文件稱,不管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中規定的條件如何,中國仍要遵守與WTO其他成員國一樣的“規則”,WTO成員“有權拒絕非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價格或成本”。報道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他們的解讀得到了歐盟及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等其他國家的認同。 中國商務部曾多次強調,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的相關規定,WTO成員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應于2016年12月11日終止。但美國、歐盟、日本等均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也未停止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華爾街日報》稱,如果一國被貼上“非市場經濟”標簽,將意味著其他貿易伙伴可以在對該國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做法,對這個國家征收高額關稅。報道援引經濟學家的估計稱,美國和歐盟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已經讓中國制造商在出口方面損失幾十億美元。 去年12月12日,中國就美國、歐盟對華反傾銷使用“替代國”做法,先后提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國際貿易爭端解決專家、高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錢文婕11月3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方的最新表態不會影響正在進行的WTO爭端解決機制。根據程序,中國與歐盟、美國間的貿易爭端需要WTO成立專家組進行裁決,如果敗訴方上訴還需要上訴機構裁決,這一過程需要2年至3年的時間。 《華爾街日報》稱,在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的政策下,美國與多個貿易伙伴之間的緊張關系加劇。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環球時報》表示,“美國的這一行為是對中美經貿關系的一種傷害”,美國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本質在于不愿取消對華反傾銷“替代國”的做法。美國此舉違背了其在中國入世時自己做出的承諾。他認為,美國應該正視中國多年來的變化和發展,“特朗普剛剛結束訪華,此前中美也在經貿方面達成了‘百日計劃’,此時‘潑冷水’對兩國都沒有好處。”[詳情]

美拒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已讓中企損失幾十億美元
美拒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已讓中企損失幾十億美元

  外媒稱美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已讓中企損失幾十億美元 參考消息網12月1日報道 美媒稱,美國于11月中旬向WTO提交了拒絕中國在全球貿易規則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的要求,并在11月30日正式公布了這一消息。雖然特朗普的幕僚早就暗示過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但這是美國公開亮明立場并闡釋理由,此舉可能加劇全球兩大經濟體的緊張關系。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30日報道,這場交鋒關系重大,如果一國被貼上“非市場經濟”標簽,將意味著其他貿易伙伴可以更自由地對這個國家征收高額關稅,依據則是這個國家的政府干預行為會造成市場扭曲,給自己國家的生產商帶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經濟學家估算,美國和歐盟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已經讓中國制造商在出口方面損失幾十億美元,他們的部分商品要繳納遠高于100%的關稅。 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此前曾就美國對中國鋁箔反傾銷調查公布初步裁定發表談話說,美方此舉不僅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也有損多邊規則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并保留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相關權利。 報道稱,中國與美國和歐盟之間的爭端可追溯至去年12月份,當時中國政府對WTO表示,2001年接納中國成為WTO成員國的協議要求其他成員國在中國加入WTO滿15年時自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國、歐洲和其他一些國家則表示反對。去年年底,中國向WTO貿易法庭提起針對美國和歐盟的申訴,要求美國和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對美國的申訴隨后陷入停滯,但對歐洲的申訴將進入聽證環節。美國11月30日公布的決定等于是在中國訴歐盟一案中支持了歐盟。官員們表示,這也意味著美國政府在涉及自己的案件中也會采取類似立場。 報道稱,在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政策下,美國與美洲貿易伙伴之間的緊張關系也在加劇。特朗普揚言要取消現有貿易協定,并采取更加激進的行動遏制世界各地對美國的出口,包括歐洲等盟國對美國的出口。但一位參與起草這份文件的美國高層官員指出,在WTO框架下與中國的較量中,美國一直在和歐洲磋商,之后達成共識。 中國一家鋁廠的一名工人正在檢查鋁帶。(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詳情]

特朗普政府首次公開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特朗普政府首次公開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30日 特朗普政府已正式拒絕中國在全球貿易規則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的要求,此舉可能加劇全球兩大經濟體的緊張關系。美國于11月中旬向設在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提交了這項決定,并在周四公布了這一消息。雖然特朗普的幕僚早就暗示過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但這是美國首次公開亮明立場并闡釋理由。 彭博報道,根據美國貿易辦公室在中國與歐盟爭端中作為第三方提交的法律文件,特朗普政府表示,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并不要求改變美國計算對華反傾銷稅的方式。 文件稱,“有壓倒性的證據表明,世貿組織成員并沒有放棄其在關貿總協定和世貿組織中長期享有的權利,在進行反傾銷對比時,有權拒絕以并非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格或成本來確定價格可比性”。 這可能促使中國正式請求世界貿易組織展開調查,美國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曾稱之為“我們在WTO遇到的最嚴重的訴訟”。 過去15年以來,美國和歐盟在計算針對中國的反傾銷稅時,都無視中國的生產成本和價格,而是采用所謂符合自由市場經濟的第三方國家的數據。 WTO此前批準對中國使用這種反傾銷稅的計算方法,但北京方面聲稱這種機制有失公平,而且違背了中國加入WTO協議中的條款。商務部認為,美國采用第三國數據計算反傾銷稅的權利已于2016年12到期。 市場經濟地位有什么用? 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在《議定書》中不得已接受了“三大不利條款”。其一是:入世15年內(到2016年12月10日)不具備市場經濟地位。 這個“地位”的重要性在于,當“有地位國”對“沒地位國”的出口產品進行反傾銷訴訟(質疑其低價拋售)時,判斷出口價格是否過低的標準,不是沒地位國的國內實際價格,而是另一個“有地位的替代國”的價格數據。這樣,只要找一個成本很高的國家作為標桿,幾乎必然判定存在傾銷。 舉例來說,上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開展彩電反傾銷調查,居然喪心病狂地以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來計算彩電的生產成本。當時新加坡的勞動力成本可是中國的20倍,算下來中國當然在低價傾銷。 但如果中國有了市場經濟地位,基本就可以參考國內價格,被扣“傾銷”的帽子就沒那么容易了,可見“有地位”是多么重要。[詳情]

美國將表明反對中國在WTO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將表明反對中國在WTO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30日 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一份40頁的披露文件報道,在上周提交的一份法律文件之中,美國反對中國爭取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被認定為市場經濟的努力。這份文件將于周四、在一宗北京針對歐盟提出的訴訟中公布。 美國反對北京方面的說法,即根據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條件,在其加入15年之后,如果面臨其他成員國的反傾銷訴訟,其將自動被視為市場經濟國家。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駐日內瓦的最高貿易官員Chris Wilson向彭博證實,美國將在周四發布的文件中申明立場。 這可能促使中國正式請求世界貿易組織(WTO)展開調查,美國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曾稱之為“我們在WTO遇到的最嚴重的訴訟”。 過去15年以來,美國和歐盟在計算針對中國的反傾銷稅時,都無視中國的生產成本和價格,而是采用所謂符合自由市場經濟的第三方國家的數據。 WTO此前批準對中國使用這種反傾銷稅的計算方法,但北京方面聲稱這種機制有失公平,而且違背了中國加入WTO協議中的條款。中國商務部認為,美國采用第三國數據計算反傾銷稅的權利已于2016年12到期。 市場經濟地位有什么用? 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在《議定書》中不得已接受了“三大不利條款”。其一是:入世15年內(到2016年12月10日)不具備市場經濟地位。 這個“地位”的重要性在于,當“有地位國”對“沒地位國”的出口產品進行反傾銷訴訟(質疑其低價拋售)時,判斷出口價格是否過低的標準,不是沒地位國的國內實際價格,而是另一個“有地位的替代國”的價格數據。這樣,只要找一個成本很高的國家作為標桿,幾乎必然判定存在傾銷。 舉例來說,上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開展彩電反傾銷調查,居然喪心病狂地以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來計算彩電的生產成本。當時新加坡的勞動力成本可是中國的20倍,算下來中國當然在低價傾銷。 但如果中國有了市場經濟地位,哼哼,基本就可以參考國內價格,給我們扣“傾銷”的帽子可就沒那么容易了!可見“有地位”是多么重要啊。[詳情]

特朗普訪華前夕 美商務部否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特朗普訪華前夕 美商務部否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文揚  美國商務部在華盛頓時間10月3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明確否定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在這份報告中,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其在鋁箔反傾銷調查中開展的“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調查結論,仍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繼續適用“替代國”做法。 上述這一歧視性做法, 使得美國對中國的鋁箔產品將裁出96.81%~162.24%的高稅率。 “美方無視中國市場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繼續認定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是對中國實際情況的嚴重歪曲。”10月31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發表談話表示,中方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并保留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相關權利。 “市場經濟地位”之爭 “政府在市場中扮演具有普適性的角色,并牽涉于私人經濟部門,造成了中國經濟本質上的扭曲”,美國商務部在報告中這樣評價中國的市場性質。 這一結論被用于了裁決美對華展開的鋁箔反傾銷案。10月2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初步裁定結果,稱中國產鋁箔在美國市場存在傾銷行為,將征收97%至162%的反傾銷關稅。早在8月份,美國商務部已經對從中國進口的鋁箔產品征收了約17%至81%不等的初步反補貼關稅。 關稅的陡然增加,其中的原因之一在于,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不認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可對涉嫌違反貿易規則的中國產品征收更大幅度關稅。 根據中國在十五年前簽署的《中國入世議定書》(中文版)第15條,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本應該在2016年12月11日得到承認,而為了對華進行反傾銷打擊,美國一直不愿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此報告的發布,更加表明了美方的態度。 發言人強調,美國在對華鋁箔反傾銷調查中,依據其國內法繼續適用“替代國”價格,違反了其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下應承擔的國際義務。中方敦促美方切實履行國際義務,采取實際行動糾正錯誤做法。 早在10月12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回應美方分析中國作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消息時進一步強調,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概念并不存在于WTO的多邊規則中,只是個別成員冷戰時期的國內產物,164個WTO成員之中,有此國內法的成員寥寥無幾。這與全面、徹底履行WTO國際條約義務,不能混為一談。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建立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自2004年4月新西蘭率先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以來,至今已有包括俄羅斯、巴西、瑞士、澳大利亞、北歐、英國以及荷蘭在內的80多個經濟體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并放棄在對華貿易相關問題上采取“替代國”做法。 但美國、歐盟、日本依然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拒絕履行條約義務。 特朗普意欲何為? 值得注意的是,一周后的11月8日,特朗普將踏上“中國之旅”。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首次訪華前夕否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此舉意欲何為? 回憶近期中美經貿往來,今年4月,美國海湖莊園“習特會”后,中美啟動經貿談判“百日計劃”;5月,中美在牛肉、金融、天然氣等10個關鍵領域取得貿易進展,隨后,中方對美國大米也放開進口;7月,首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舉行。 在此期間,不可忽視的是,自上任以來,特朗普已經多次在公開場合以及Twitter上表達“中國對美出口太多”以及“中國強迫美方企業轉讓技術”等抱怨。而近期在貿易救濟方面的“201調查”、“301調查”以及“232調查”等,為中美貿易蒙上陰影。 “貿易牌”是特朗普自參與總統競選起,就不曾放下的一張牌。而中美之間去年347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成為特朗普此舉的理由。 10月30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官邸接受中外媒體集體采訪時表示,中美必須充分認識到今天面對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擺在面前的是什么樣的挑戰和機遇,從而找到共同應對、合作共贏的道路。如果國際社會特別是中美兩個大國做不到這一點,世界的前途就會很成問題。 崔天凱表示,中國希望同美國發展建設性關系,而不是零和博弈。中國尊重美方在亞太地區的正當利益,希望中美在亞太地區開展合作,希望美方也是如此。 對于中美貿易,我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曾于9月表示,中國始終是開放的,歡迎各國投資者來華投資,乘上中國這艘巨輪,實現共同的發展。至于所謂的強制性技術轉讓的問題,中國沒有任何一部法律強制外國投資者轉讓技術。在具體的企業合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那也是企業之間的市場行為,完全沒有政府的干預。 中國外交部此前也表示,希望美方客觀看待中國發展和在國際上發揮的積極作用,摒棄對華偏見,與中方相向而行,聚焦合作、妥處分歧,維護中美關系穩定發展勢頭。[詳情]

歐盟質疑無礙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歐盟質疑無礙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針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態度又現反復。6月29日,商務部舉行例行發布會,針對歐洲議會日前通過對反傾銷調查新方法的修正案,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回應稱,該修正案繼續套用現行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標準,以存在“嚴重市場扭曲”國家或行業的名單代替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名單,本質上是變相使用替代國方法,與世貿規則要求并不相符。分析認為,歐盟針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態度時常“變臉”,這與各成員國利益不一致有關,而未來中國與歐盟斡旋的主要方針將是申訴、溝通雙管齊下。態度捉摸不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明確規定,15年過渡期屆滿后(即2016年12月11日),WTO各成員國應當終止對中國反傾銷的‘替代國’做法”,孫繼文強調,中方已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立場,敦促世貿組織成員全面徹底執行15條規定,信守國際條約義務。據了解,上周歐洲議會下屬國際貿易委員會正式通過了新反傾銷法案,同意在未來反傾銷調查中對WTO成員國不再使用“替代國”做法,轉而采用“市場扭曲”的標準。所謂“市場扭曲”判定標準則可能包括政府干預、國有企業比例、安排廉價貸款或實施差別待遇以扶植國內企業。也就是說,進口國如果認為“市場嚴重扭曲”,調查人員可以采用國際指標價格,此舉被業內直指是變相的“替代國”做法,目的在于打壓中國制造企業生產的鋼材等進口商品。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段時間歐盟針對中國完全市場地位的態度數次反復,著實令業界捉摸不透。去年1月,歐委會曾公布一份文件指出,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不會像批評人士擔憂的那樣造成大量人員失業,顯現出了一定的樂觀態度。但去年底中國就歐盟反傾銷“替代國”法律措施,提出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中歐雙方在日內瓦舉行的磋商并未取得階段性成果,歐洲內部反對聲音集中。時間到了今年6月初,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歐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公開表示,歐盟應履行第15條條約,致力于找到符合WTO規則、對各國一視同仁、對中國非歧視性的解決方案,這被業內視為歐盟承認中國市場地位的松動跡象。不過就在此次“破冰”表態之后不久,6月23日,歐盟對原產于中國、俄羅斯和土耳其的低碳鉻鐵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并明確將不晚于9個月做出初裁。利益決定選擇實際上,對于是否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內部聲音并不一致。此前,法國新任總統馬克龍在歐盟峰會上要求歐洲對中國投資和并購進行更嚴格的審查,獲得了意大利、奧地利等國的支持,但也遭到了希臘、捷克等多個成員國的反對,原本計劃在歐盟峰會上對相關提案的討論被延遲。“歐盟是擁有28個成員國的區域性組織,每個成員國在與中國經濟交往過程中損益有別,類似德國、瑞典等國產業結構相對高端,本國市場與中國市場互補,因而愿意充分接受中國產品;但中東歐部分國家與中國產業機構類似,進口中國產品只會擠壓本國產品市場份額,因而傾向于嚴格審查、監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劉仕國表示,根據歐盟的決策機制,任何決議必須經過成員國高度一致認可才能通過,內部意見的不統一直接導致歐盟整體對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態度的反復。還有分析指出,除了追求外貿利益,德國率先積極表態,很可能也與近段時間的美歐糾紛有關,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歐盟承擔北約軍費太少、德國對美國出口汽車太多,特別是宣布退出歐盟苦心孤詣推動的《巴黎協定》,讓德國與歐盟非常難堪。默克爾敦促歐盟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是希望中國在全球政治、經濟、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給予歐盟更多支持。而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指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中關于終止替代國做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表述有含糊之處,歐洲個別國家要抓住這一漏洞,通過歐盟內部法律制約,而德國、比利時等國家比較理智,愿意按照原先承諾履行責任。斡旋申訴與溝通并重自15條條約屆滿后,中國商務和外交部門便四處奔走,為主要經濟體盡快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做最大努力。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就公開表示,目前有兩種論調,說中國不是市場經濟,說中國產能過剩,因而拒絕停止使用反傾銷“替代國”做法,這些論調既不合法,也站不住腳,根本違背國際條約義務。有專家指出,在這一過程中,作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的歐盟是必須攻克的“堡壘”,一旦歐洲終止“替代國”做法,我國產品進入歐洲市場面臨重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將成為歷史,中歐之間貿易往來也將更加便利通暢。在劉仕國看來,德國目前是歐盟實際意義上的“領頭羊”,默克爾之前表態具有相當重量,盡管不排除今后中國與歐盟的細則談判中仍會存在小變數,但相較于之前歐盟相對“頑固”的態度,也算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歐洲本身多元化程度極高,越是面臨重要抉擇分歧越多,之前的英國脫歐、難民事件都驗證了這個規律”,張建平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重要性不亞于上述事件,面臨的挑戰著實不小。他表示,目前新反傾銷法案尚未走完最后的法律流程,中國還來得及斡旋溝通,敦促歐盟放棄錯誤做法,而一旦該法案正式實施、歐盟繼續對中國產品舉起反傾銷大棒,中國也要繼續向WTO申訴,確保本國企業利益不受損。劉仕國也認為,要讓歐盟徹底摒棄對中國產品的“替代國”做法,相關部門還要推進許多細致工作,例如針對反對聲音強烈的國家,中國應促進與之經濟技術、文化等領域的溝通,展現自身實力優勢,改變這些國家對中國產品的敵視態度,“不過與此同時,向WTO的申訴也要繼續,溝通與申訴多管齊下,是將來與歐盟斡旋的主要方針”。北京商報記者 蔣夢惟 張暢/文 代小杰/制表“陰晴不定”的歐盟態度2016年1月歐委會公布文件指出,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不會像批評人士擔憂得那樣造成大量人員失業2016年5月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2017年1月中歐雙方在日內瓦舉行的磋商并未取得階段性成果,歐洲內部反對聲音集中2017年3月中方要求世貿組織設立專家組對案件進行審理,WTO考慮了中方請求,而歐方卻反對設立專家組2017年6月歐盟對原產于中國的低碳鉻鐵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這是《入世協定書》過渡期屆滿后,歐盟首次對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2017年6月德國總理默克爾敦促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致力于找到符合 WTO 規則、對中國非歧視性的解決方案 [詳情]

評論:歐盟應抓住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機會
評論:歐盟應抓住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機會

  歐盟應抓住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機會 不要因為一個歧視性政策而浪費中歐深化合作的機會 特約評論員 劉波 在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期間,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會見記者時表示,歐盟應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致力于找到符合WTO規則、對各國一視同仁、對中國非歧視性的解決方案,并希望歐中之間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取得積極進展。根據該議定書第15條,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國在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數據的做法,應當于2016年12月11日終止。 德國的這一表態,對于中國爭取讓歐盟承認“市場經濟地位”,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德國是歐盟的主導國,其政策具有風向標意義。不過,因為歐盟成員國利益復雜,只要一國不愿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就能左右整個歐盟,所以,對于短期內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取得絕對突破,仍然不能抱過于樂觀的態度,而應該做好兩手準備。 “替代國”的做法加大了中國企業被認定為傾銷的概率,也是非常不科學的,平白增加了中國與歐洲之間不必要的貿易摩擦。西方國家至今不愿終止“替代國”做法,繼續實行這種對中國有歧視和偏見的政策,不過是反映了國際經濟不振背景下,西方保護主義勢力的興起。但歐洲應當認識到,保護主義最終是損人不利己的,從長遠利益出發,順應時代形勢,及時做出調整,才是正確的做法。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盡早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其實是歐洲應當盡快抓住的一個機會。 過去30多年來,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應該說,與許多西方已經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相比,中國是一個更成熟、更完善的市場經濟國家。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也是無與倫比的。盡快結束不公平做法,讓中國與西方企業在平等的規則平臺上競爭,不僅關乎誠信和道義,也關乎世界各國的經濟利益,并關系國際經濟的復蘇前景。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引領各國共同告別危機時代。 德國之所以能夠做出新的表態,既與中德關系有關,也與歐洲所處的大環境有關。德國已經成為中國在歐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兩國正在致力于構建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外界評論說,中國與德國之間存在“特殊關系”。在英國決定退出歐盟,南歐國家又深陷債務危機、失業率高漲的背景下,德國在歐盟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凸顯。維持中德關系的穩固和健康發展,可以使之起到成為中國與歐洲關系“定海神針”的作用。這次德國明確表示應結束“替代國”做法,就是中德多年友好關系的成果收獲。 從世界整體格局來看,“黑天鵝事件”增多,傳統的利益格局正在發生巨變,不確定性大增,西方世界正在經歷一場大轉折。在美國日益走向片面追求自利的情況下,中國和德國在維持當前的基于多邊主義的國際格局方面擁有共同利益。兩國都支持以規則而非強力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強調國際法和國際規則,支持國際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這是兩國合作的觀念平臺。歐洲更需要與中國走近,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維持其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 雖然歐盟整體還未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也表示,正在修訂相關法律,將采取非歧視性的、符合WTO規則的做法。歐盟應該認識到,如果繼續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歐之間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的合作也可能遇到阻礙,這相當于浪費掉了中歐合作發展新全球秩序的機會。為了一些小小的歧視性政策帶來的好處而放棄戰略利益,實為不智。 美國和日本有阻撓歐盟做出突破的意愿,因為如果歐盟對中國做出讓步,它們面臨的壓力將會增大。所以,此事不僅僅與歐洲有關,也可能存在外部干擾。這就需要中國做出更多外交努力,同時爭取歐洲內部更多的同情中國的力量,盡早實現目標。[詳情]

微博熱議

你還可以輸入129
發布

新浪意見反饋留言板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