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次三中全會基本上都是聚焦經濟。因此,本次三中全上如將此前總理施行的有關改革思路與舉措進行系統總結成文,則預示著“克強經濟學”地位的確立。
李克強作為改革開放以后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領導人,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這一偉大變革,親眼看到改革開放帶給中國人民的現代化藍圖。因此,改革作為一種現代價值觀念,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血液和靈魂中,使他對改革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朱镕基和李克強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在中國發展面臨關鍵點時上任的。但是,朱镕基需要和地方官員角力以增加中央政府的權威和收入,從而穩定經濟、釋放中國的潛力;而李克強必須與地方政府協調以創造在各個層面培養和保護創新和經濟活力新源泉的制度。
關于“克強經濟學”截至目前所有施行政策的猜想,無非都可以總結為兩點:體制內,降低組織成本;體制外,節約交易費用。
李克強“下限論”是一種“底線思維”:對經濟下行容忍度提高,但不能低于潛在增長率,主動調結構但不能危及經濟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和財政危機的底線,政策會在短期成本與長期成本之間尋找平衡。用“底線思維”去解讀中國經濟政策大的走向會給我們一個比較清...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處于慣性下滑的通道,目前的情況,可能讓調結構失去良好的經濟環境。目前來看,物價漲幅不超出3.5%的上限無慮,經濟增長滑出7.5%的下限有憂。后期的宏觀調控應從促投資、推改革、放存量這三個面入手,穩住增長。
談及增長率、就業不滑出下限,表明了決策層對當前形勢十分擔憂,在通脹大大低于目標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失速即硬著陸風險是主要防范對象。而這也可以看作是一個關鍵信號,意味這未來防止經濟硬著陸將是主要政策任務。
從民間角度看,李克強經濟學反映了一種美好愿望;從官方角度看,李克強經濟學是一種政策權衡;從政治角度看,炒作李克強經濟學未必對決策者是支持。總而言之,李克強經濟學是一種政策思路和權衡,它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在堅持市場化改革前提下相機抉擇。
李克強總理執政剛過百日,已釋放出三大信號:絕不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對經濟下滑的容忍度提高、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透過這些信號,我們似乎找尋到了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