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處于慣性下滑的通道,目前的情況,可能讓調結構失去良好的經濟環境。目前來看,物價漲幅不超出3.5%的上限無慮,經濟增長滑出7.5%的下限有憂。后期的宏觀調控應從促投資、推改革、放存量這三個面入手,穩住增長。
當前的經濟形勢十分復雜,必須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風險、促改革的關系。經濟政策要走一條“均衡”路線,既要堅持穩增長,又要堅持調結構;既要堅持控風險,又要堅持促改革;既要著眼當前,又要著眼長遠。但是,一個階段,一個任務,短期內穩住增長,穩中求進,穩中有為,有利于中長期內調結構、控風險和促改革。
學者可以按照教科書開藥方,決策者還是要實事求是。經濟政策不要書生意氣,不要教條主義,宏觀上必須要先穩住,微觀上才有機會放活。經濟慣性下滑,調結構就失去了良好的經濟環境。
上半年經濟政策著力調結構、去產能;擠泡沫、去杠桿。下半年政策鐘擺轉向穩增長,十分必要,十分務實。
7月9日,李克強總理在廣西調研,并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廣東、廣西、湖南、貴州、陜西五省區負責人。會上,李克強總理指出:“宏觀調控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
7月5日至8日,張高麗副總理在四川調研,主持召開四川、河南、湖北、重慶、甘肅、青海六省市負責人參加的經濟形勢座談會。張高麗副總理指出,“今年以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憂……要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公平競爭,千方百計籌集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出口企業、科技型和小微企業的發展”。
“下限論”凸顯穩增長之意圖,“上限論”強調穩健之舉措。目前來看,物價漲幅不超出3.5%的上限無慮,經濟增長滑出7.5%的下限有憂。上半年CPI同比上漲2.4%,全年預計上漲2.6%。
從上半年情況來看,經濟增長處于慣性下滑的通道。6月份出口總額同比下降3.1%,增速為43個月以來最低。如果下半年新興經濟體貨幣進一步貶值,而人民幣對美元不貶值,那么下半年出口下行壓力將繼續存在。5月和6月進口總額連續兩月出現負增長,說明內需疲軟。6月PPI同比下降2.7%,連續16個月同比下降,工業和投資繼續低迷。
如果經濟政策不作調整,全年四個季度GDP增長率增長態勢可能是7.7%、7.5%、7.4%、7.2%,那么全年增長7.4%。要確保經濟增長率不滑出下限,四季度經濟必須穩住。
穩中有為,穩住“上限”和“下限”。失業不惡化,全年經濟增速7.5%,通脹3.5%,或將是“下限論”和“上限論”的底線。
“宏觀調控”再次被提起,短期增長重上議事日程。在這次講話中,李總理罕見地提到“宏觀調控”。我們注意到,李總理自上任之來,屢屢提及“宏觀管理”,而非“宏觀調控”。“宏觀管理”和“宏觀調控”的差別在于前者偏向于中長期問題(例如發展、機制、結構等問題),而后者更側重于短期的經濟波動。提到“宏觀調控”傳遞出關注短期經濟增長的信號。
宏觀上必須穩住,微觀上才能放活。穩增長政策意圖明顯,但是挑戰不少。大規模的刺激政策沒有必要,沒有空間,風險很大。不刺激,堅持既有之方向;調結構,著力長遠之打算。外部風險逐步加劇,內部改革緩慢釋放。穩住增長,才能給簡政放權、放活微觀等改革紅利的釋放創造條件。
當前,政策轉向是春風,經濟基本面仍然春寒料峭,兩者疊加之暖春尚需時日。但是,全年經濟增長應能保住7.5%。穩住增長可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促投資。短期來看,促投資仍然是穩定經濟最有效的措施,前提是不能加劇已經過剩的產能。主要的措施有棚戶改造、鐵路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4G、節能環保、軌道交通)、擴大房地產企業融資等等。
第二,推改革。以長期的改革來穩短期的增長,見效較慢,但是效果持久。近期可能推出的改革有擴大民間投資準入(包括金融領域)、利率市場化、天然氣等資源價格改革等等。
第三,放存量。運用財政、貨幣、金融政策,激活存量,用好增量。有條件地擴大地方政府發債額度,推行資產證券化,中央政府增發國債,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擴大營改增試點),鼓勵消費信貸等等。在必要的時候,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壞一種情景是,資本流出加上國內政策緊縮。若這種情景出現,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在堅持“均衡”經濟政策的前提下,短期內穩住增長,意義重大。任何經濟政策微調都會惹來非議,但經濟政策永遠會面臨這種境況。書生意氣只適合理論探討,做實際的經濟工作,還是務實一點好。決策者需要頂住壓力,明確方向,有所作為。
(本文作者介紹: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
(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4新浪金麒麟論壇”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萬豪酒店召開,本屆論壇主題:變革與決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國經濟的轉型與挑戰。 報名入口》》》 2015,決策下一步,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