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紐約站記者、評論員 孫思遠[微博]
在2006年左右,申請EB-5投資移民美國的中國投資者只有60至70人。而到2012年,中國投資移民人數已超出6000人,近百倍的爆炸性增長令人難以置信。根據美國移民局數據顯示,近年來EB-5投資移民的全球投資人中,至少有70至80%來自中國。
近年來,隨著中國富裕人群高速增長,“EB-5投資移民”一詞也頻頻見諸于報端。就在幾個月前,美國國務院宣布2014財年的中國投資移民名額全部用罄,不得不暫停來自中國投資者的投資移民簽證約談審核。此消息一出,隨即引發輿論熱議。對中國人雄厚的財力和井噴般增長的移民需求,美國政府顯然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投資移民大熱背后的陷阱
事實上,自1990年美國國會設立EB-5投資移民項目以來,來自中國的投資者一直不多。到2006年左右,中國的投資者只有60至70人;而到2012年,中國投資移民人數已超出6000人,近百倍的爆炸性增長令人難以置信。根據美國移民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EB-5投資移民的全球投資人中,至少有70至80%來自中國。
然而,短期內增長過快的行業,往往面臨著諸多問題,投資移民行業也不例外。2013年3月曝出的“芝加哥會議中心”事件,即是頗具代表性的一例。該項目從一開始就是徹頭徹尾的騙局,但卻被美國商人安蘇-塞思(Anshoo Sethi)包裝成了“非常耀眼的明星項目”,就連伊利諾伊州州長帕特-奎因(Pat Quinn)也被拉下了水,訪華期間親自為項目宣傳造勢。
就在國內多家移民中介大肆推銷“芝加哥會議中心”之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緊急叫停了該項目,并將其定性為欺詐。該案涉及250名中國投資人,共騙取項目資金1.45億美元,外加1100萬美元的管理費,堪稱美國投資移民史上最大騙局。后經查實,1100萬美元管理費的90%已被塞思揮霍,剩下10%被他存放在了香港的私人賬戶上。
受“芝加哥會議中心”事件影響,不少人對于投資移民的熱情轉變成了疑懼。但近年從中國移民美國的人數卻絲毫不減,甚至有水漲船高之勢。究竟應該如何看待美國投資移民,移民美國背后又有哪些動因?新浪財經專訪了紐約資深華人移民律師林志濤[微博]及其顧問李巍,就投資移民的熱門話題一一解答。
林志濤和李巍在美國達理律師事務所[微博]分別任職主管律師、法律顧問,二人合著有《美國移民與簽證指南》一書。林志濤擁有紐約州律師執照,曾擔任聯合國[微博]代表團顧問,并在美國紐約市律師協會移民委員會擔任委員。李巍擁有中國律師資格,曾在華中地區律師事務所和政府機構有從業經驗,后任職于美國華盛頓地區和紐約市的律師事務所。
中國投資者所不知道的事實
“EB-5投資移民是近年受到廣泛關注的美國移民項目,也是美國移民局目前在中國最熱門、但也最有爭議的移民項目。”林志濤介紹道:“從法律上來說,EB-5投資移民項目的股權屬于證券(Security),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監管,必須是持有執照的專業經紀人(BrokerDealer)才能進行銷售。”
“既然受SEC監管,那為何還會出現‘芝加哥會議中心’這樣明目張膽的投資移民欺詐?”我向林志濤問道。
“首先,這些投資移民項目大多是頗具規模的商業投資,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一般投資人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與豐富的經驗,不容易判斷投資項目的優劣。由于EB-5近年來在中國主要通過中介商,銷售增長太快,為爭奪來自中國的資金,美國的EB-5區域中心數量也快速增長。但美國政府的監管卻無法跟上其腳步,所以難以保證投資項目的質量。”
據林志濤介紹,盡管中國投資者可以通過網絡甚至實地考察獲取大量信息,但目前美國區域中心類投資移民項目已經超過600個,網絡上的信息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整理,因此中國投資者的主要信息來源還是國內中介:“但國內中介對區域中心和投資項目的細節也不一定了解,更重要的是他們與投資者存在潛在的利益沖突。”
“什么是潛在的利益沖突?”我繼續追問。
“因為中國投資者的傭金是美方區域中心提供,中間人很自然會推銷那些高傭金的區域中心項目,而不一定站在投資者的立場上,選擇對投資者最有利的區域中心項目。”林志濤解釋道:“中國投資者似乎已接觸到不少EB-5宣傳資料,但卻往往無法獲得足夠可靠的投資信息。中間人當然傾向推銷傭金高的區域中心和項目,而并不在乎區域中心和項目本身的優劣。在一些極端例子中,項目本身甚至潛藏著財務侵蝕風險。”
中國富人為何熱衷移民美國
關于新移民產生的背景,林志濤援引英國人口學家恩斯特-喬格-雷文斯特(Ernst Georg Ravenstein)提出的“遷移法則”,即人口遷移的“推拉”理論。雷文斯特認為,人口遷移是遷出國推力(或排斥力)與移入國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經濟因素是造成遷移的主要原因。簡單來說,遷出國較低的經濟發展水平造成生存和就業上的壓力形成推力,移入國較高的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形成拉力。
對于這一理論,北京大學丘立本教授在2004年撰寫的《從國際移民的角度研究華僑華人問題》一文中,闡述得更加具體:“人口稠密的國家,在工業化初期和中期,由于城市尚無能力吸收大量離開土地的農民,導致人口的大量外流。待到工業化進程基本完成,國內就業機會增加,生活條件逐步改善之后,人口外流的現象才逐漸減少。”
“這種移民出國潮由低到高再轉低的過程(Emigration Transition)其曲線如山峰起伏,故稱‘移民峰(Migration Hump)’。據研究,‘移民峰’的起點約在人均收入1500美元左右,而終點則約為8000美元。人均收入1500美元以下的窮國,由于太窮,支付不了出國費用,多為難民,自由移民甚少。人均1500美元至8000美元之間的中等收入國家,經濟條件較好,出現大量自由移民。人均收入超過8000美元以上的富裕國家,因為太富,已沒有向外移民的必要。”
對此理論,李巍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到2012年,北京人均收入已接近1.4萬美元,上海的人均數字可能更高,中國應該已經達到‘已沒有向外移民的必要’的階段,但是為什么以工作為基礎的職業移民,也即所謂的專業人士與富豪階層,移居西方的速度卻絲毫沒有緩慢下來,反而以一個更快的速度移民到西方?”
“顯然這些移民認為有移居國外的必要。除非這個被廣泛接受的理論是不正確的,要不就是有其他非經濟因素潛藏在這次爆炸性中國移民潮的背后。”林志濤補充道:“富裕的中國人顯然不是完全因為經濟的原因移民到國外,他們在中國的致富機會可能更多。清潔的空氣、安全的奶粉、穩定的生活、追求事業與發展興趣等因素,可能才是他們在中國很難用金錢買到的。”
(本文作者介紹:華爾街的媒體人,供職于新浪財經紐約站。互聯網金融千人會(IFC1000)華爾街分會執行秘書長。畢業于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系。)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全球新聞眼》是一檔由新浪財經全球記者和撰稿人團隊為您呈現的原創專欄集。真相遠比價值觀更重要。敬請關注全球新聞眼微信公眾號:全球新聞眼。掃碼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