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金融e觀察(微信公眾號:sinaeguancha)專欄作家 林采宜
中國在固定匯率、資本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獨立性這三個不可能三角中,唯一能夠放棄的“角”只能是固定匯率了。因此,從長遠來看,浮動匯率是人民幣的必然選擇。
1997年,泰國、印尼、韓國等相繼發生金融危機。這些原先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國家在金融危機中被迫放棄了固定匯率。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克魯格曼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的基礎上,結合對亞洲金融危機的實證分析,提出了“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即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
那么就中國經濟發展及其在全球的地位而言,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已經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首先,從中國經濟發展的邏輯來看,2000年加入WTO之后,中國的貿易部門基本已經融入全球市場,成為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實體經濟對全球市場的參與導致金融部門的國際化,是市場發展的自然規律。
其次,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大國地位是不可逆的,與此相對應,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是不可逆的,而資本項下的自由兌換,無論對于人民幣國際化、還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地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必然條件。
就以人民幣在SDR中的金融權重為例,目前,雖然人民幣已經成為SDR中僅次于美元和歐元的第三大貨幣,但是在人民幣的權重中,金融指標貢獻度只有0.8%,大大低于美國的28.7%和日本的13.5%,可見就儲備資產規模,外匯市場交易量和跨境銀行信貸及國際債券規模,都取決與貨幣的自由化程度這三項指標來衡量,人民幣距離國際貨幣的差距還是很大。
換一句話說,基于資本項目開放為前提的人民幣國際化依然任重道遠。最近三十五年來,國際貨幣經濟組織不斷提高SDR中儲備的權重,從1980年的22.8%至2015年的50%,從某種程度上也預示著,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版圖上,金融的影響力量在不斷上升并已經超過貿易的影響力。
對于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言,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不僅關乎中國經濟本身的發展,同時也關乎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平衡。2015年,中國在全球進出口市場份額占13%以上,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中國經濟貿易中的比重決定了中國經濟的興衰對全球商品市場的供求影響巨大。
因此,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人民幣利率水平、匯率水平和資本流動對全球金融市場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從全球區域經濟的聯動效應來看,中國穩定則新興經濟體穩定,新興經濟體穩定則全球穩定,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已經是全球經濟平衡與穩定的重要因素,在這樣的情形下,獨立的貨幣政策是必須的選擇。
基于以上兩個方面的因素,中國在固定匯率、資本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獨立性這三個不可能三角中,唯一能夠放棄的“角”只能是固定匯率了。因此,從長遠來看,浮動匯率是人民幣的必然選擇。
人民幣匯率浮動會帶來將會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政策目標的維度減少,政策有效性提高。從2015年8月11日以來,為了調控人民幣匯率,改變市場對人民幣匯率走向的預期,環境資本外流壓力,央行不斷干預市場并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直到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推出人民幣籃子貨幣指數,人民幣終于和美元悄然分手,放棄了始終盯住美元的變相固定匯率,開啟以籃子貨幣為參照錨的真正管理浮動匯率時代。
其次,能更加有效地調節國際收支。浮動匯率是調節資本流動跨境流動最有效的價格閥門,通過匯率波動調節資本外流壓力和內流壓力,不但靈活,而且能有效降低平衡國際收支的干預成本,提高干預的效應。
再次,浮動匯率能更加客觀人民幣的市場供求,減少其他國際經濟波動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在信用貨幣體系下,匯率波動本質上是反映國家之間競爭力的相對變化。在浮動匯率環境下,人民幣匯率能夠更加真實第反映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實際競爭力,并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器。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而客觀體系全球經濟人民幣可能是被盯的對象,但不應該去盯住其他國家的貨幣。
(本文作者介紹: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金融40人論壇特邀成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專家。)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責任編輯:鄒楓 SF168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