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金融e觀察(微信公眾號:sinaeguancha)專欄作家 慧保天下
如果車險想象空間有限,那么財產險行業未來的增長點在哪里?責任險或許值得關注。在西方發達國家,責任險是財產險行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市場份額往往在30%-40%之間,而在我國,這一比例尚不足4%。
占據財產險七成市場份額的車險業務競爭愈發激烈,利潤率不斷走低,大型險企日漸捉襟見肘,眾多中小型財產險企更是早已泯然眾人矣。在國內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1.7億輛的今天,雖然相對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發展空間,但終究有一天,我們需要直面市場飽和的問題。
如果車險想象空間有限,那么財產險行業未來的增長點在哪里?責任險或許值得關注。在西方發達國家,責任險是財產險行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市場份額往往在30%-40%之間,而在我國,這一比例尚不足4%。數字之間的巨大差距預示著國內責任保險極富發展潛力,更難能可貴的是,責任保險本身的特質決定了其適用的領域非常廣泛,想象空間極大。但要注意的是,責任保險的發展有賴于法律環境的日益完善,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而這些顯然是難以一蹴而就的。
1、責任保險: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
對于責任保險,《保險法》進行了專門定義和規定,其第六十五條指出:“責任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
定義雖短,卻足以體現出責任保險不同于一般財產保險的幾個特征:一是責任保險的賠償,均以被保險人對第三方的損害并依法應承擔經濟賠償責任為前提條件,也就是一定會有第三者的存在,而一般的財產險只涉及到兩方;二是責任保險賠償的處理也以法院的判決或執法部門的裁決為依據;三是保險人代替被保險人對第三方受害者履行賠償責任,也因此具有了參與處理責任事故的權利;四是責任保險賠款并非歸被保險人所有,而是實質上支付給了受害方。
西方保險界普遍認為,保險業的發展可以劃分為三個大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的海上保險和火災保險(后來擴展到一切財產保險);第二階段是人壽保險;第三階段是責任保險。責任保險既是法律制度走向完善的結果,同時又是保險業直接介入社會發展進步的具體表現。
2、責任保險保障金額無上限
按照投保人劃分,責任保險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政府投保,包括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政府提供補貼的養老服務機構責任保險等;二類是企業投保,包括雇主責任險、公眾責任險等;三類是個人投保,包括個人責任險、監護人責任險、出租人責任險等。這些責任保險關系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具備輔助政府直接治理社會的功能,例如建筑工程質量責任險、政府救助綜合責任保險等,有些則主要是輔助企業進行管理,或者增加員工福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間接輔助政府治理社會的功能,還有一些則純粹是提升個人風險防御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類獨成體系的保險業務,責任保險適用于一切可能造成他人財產損失與人身傷亡的各種單位、家庭或個人,這是由其特質決定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隨著社會經濟乃至科技的發展,新型責任保險層出不窮,例如退貨運費險、航班延誤險、綁架險等等,責任保險的內涵可以被不斷豐富。另外,責任保險是政府、企業、個人以第三方的生命財產損失作為標的的,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升、經濟的發展,標的保障金額可以無限擴大。從這兩個方面來看,責任保險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
3、目前市場占比尚不足4%
當車險陷入激烈的價格戰無止無休之時,仍然處于藍海的責任險正日益受到各保險公司的重視。有數據顯示,得益于2006年的保險業“國十條”以及2014年的保險業“新國十條”,責任保險在近些年來保持了快速的發展,平均增速達到20%左右。盡管如此,相對于占據財產險市場份額達七成的車險,責任保險依然顯得有些微不足道。2015年,國內責任險保費收入達到302億元,在財產險公司的原保險保費收入中占比不足4%。但也正是因為占比仍然很低,責任險成為了公認的國內最有發展前景的財產險險種之一,因為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這一險種的占比通常能夠達到30%-40%。
與車險的市場的格局類似,三大財產險巨頭人保、平安以及太保在責任保險領域也是當仁不讓,就市場集中度而言,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主要是因為責任保險相對于車險更加復雜,對從業人員專業度的要求也更高,實力雄厚的大公司,顯然更具優勢。
目前國內保費收入最高的責任保險有五種,分別是雇主責任保險、產品責任保險、公眾責任保險、職業責任保險、個人責任保險,更具體而言,公眾責任保險保費收入居榜首,占比38%,雇主責任險次之,但也有19%的市場份額。
責任保險份額雖小,但也已經成為各大公司爭奪重要陣地之一,這直接影響了責任保險的盈利表現。據悉,目前國內責任保險基本處于盈虧平衡的狀態。
4、法律是影響責任保險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法律之于責任保險的重要性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說明:一,責任保險的定義是“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這其中很關鍵的一個詞就是“依法”,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法律裁決,責任保險的賠償就沒有存在的依據,所以說責任保險是“法律走向完善的結果”,或者也可以說法律是其存在的重要基礎。二、責任保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政府進行間接社會管理,但由于社會公眾普遍缺少保險意識,這種專業的責任保險就更加無人問津,而根據國外發達市場的經驗來看,只有通過立法將部分責任險種納入到強制保險的范疇中,才能真正帶動該險種的發展。在我國,目前只有兩種責任險屬于必須投保的產品,承運人責任保險以及旅行社責任保險。此外,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安全責任保險、醫療責任保險、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雖然列入強制保險的呼聲一直不斷,在一些地區也已經開展試點,但究竟何時能夠落地仍未可知。
5、短板明顯:配套機制、經驗數據、專業人才
法律體系仍不夠健全當然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除此之外,配套機制、經驗數據、專業人才不足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責任保險的發展。
責任保險從承保到理賠,并不是簡簡單單的收錢、付錢那么簡單,不同的險種需要不同的配套機制來進行支撐,例如,醫療責任保險發揮作用往往需要結合醫療糾紛調解機制;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發展離不開相應的評估機制等,這些都有待建立。
此外,由于責任保險發展時間短,缺乏經驗數據的積累,已經直接影響到保險公司的定價能力。據了解,很多時候保險公司只能是依靠國外的再保險公司報價來定價。
專業人才也是目前國內責任保險發展中的一大短板。責任保險承保的是無形的風險,屬于“高端”產品,這對相關人員的專業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責任保證保險大不同
保證保險也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一個險種,它與責任保險有諸多相似之處,都是財產險業務中由保險人替代被保險人承擔向第三方賠付義務的險種,本質上保障的也都是第三方利益。在都承擔違約責任的情形下,責任保險與保證保險的性質常常難以區分,容易給管理造成較大的困擾,但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二者之間的不同還是非常明顯的:
保險責任不一樣:在保證險項下,保險事故是被保險人沒有按照約定向第三者支付或履行合同,如果被保險人已經向第三方支付賠償或履行合同義務,保險事故就不會發生,保險人不需要再支付給被保險人,而在責任險項下,只要第三方是由于被保險人原因導致的損害,即使被保險人已經向第三方賠償或履行合同義務,保險事故依然發生了,保險人可再向被保險人支付賠款。這是兩者最本質的區別。
承保風險性質不一樣:責任保險承保的是被保險人的疏忽或過失等意外風險,符合一般可保風險特征,故意、重大過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屬于責任免除。而保證保險合同中保險人承保的是包括信用風險在內的多種風險因素,被保險人不履行法律、合同義務的主觀或客觀風險。
承保和賠償前提不一樣:保證保險項下,保險人在承保前一般會對被保險人進行嚴格的資信審查,甚至要求提交抵押物,賠付要以意外事故發生、且被保險人無能力或不愿意履行義務為前提,保險人賠償后可以變現抵押物;而責任保險一般不要求審查資信狀況,賠付以發生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損失為前提,只要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意外事故和第三者損失,保險人都代為承擔賠償責任,一般沒有抵押物。
賠付處理方式不一樣:保證保險是在被保險人未履行合同或法定義務的情況下,保險人代替其履行合同義務,即按照合同或法律繼續履行義務,如還款、交稅、維修、懲罰性賠償,等等;而責任保險是承擔被保險人違反合同義務的后果,即在被保險人沒有按照法律或合同規范操作而導致了第三者人身或財產損害時,由保險人代為賠償,但原法律規范或合同無法繼續履行。
免責內容不一樣:財產險中保險人對于投保人故意所致損害不負賠償責任的基本原理,不能在保證保險中適用,是保證險的特殊性,但在責任險中沒有這種特殊性,對于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事故,在責任險項下一般不能獲賠。
賠償對象不一樣:保證保險項下,保險人一般是將賠款直接支付給權利人,而責任保險項下,除非得到法律認可或被保險人同意,保險人一般是將賠償先支付給被保險人,再由被保險人賠付給權利人。
7、向強制保險發展成趨勢
傳統上責任保險承保的是被保險人對第三者的損害賠償責任,但是自2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與受害人保護法律思想的發展,責任保險的發展呈現出一些新的態勢,具體表現為:一是責任保險的功能逐漸從“填補被保險人因向第三者賠償所致之損失”向“填補第三者之損害”發展;二是責任保險的適用范圍從承保“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向承保“違約損害賠償責任”乃至其它損害賠償責任擴張;三是責任保險順應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歸責原則的發展,逐步將被保險人的無過失責任納入承保標的;四是保護受害第三者利益的公共政策選擇,使責任保險在諸多領域由“任意保險”向“強制保險”發展。
8、如何辨別責任保險
當前,責任保險的內涵和外延在不斷發展,這種趨勢下,也讓責任保險在特征和功能上與保證保險有了很多交叉的地方。此外,隨著經濟活動的頻繁,利益訴求的多樣化,引進國外保險產品的同時,國內也出現了很多新興保險產品,應如何辨別責任保險、統一統計口徑也成為了一項新的課題:
對于承保被保險人無過失責任的傳統責任險,如承運人責任險、旅行社責任險、自然災害公眾責任險等險種。這些險種雖然承保的是無過失責任,但仍是法律上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如果法律判決不由被保險人承擔,則保險人也無須承擔;另外,對于被保險人故意導致的事故,保險人也是不需要賠償的,因此應仍然被歸入責任保險的范疇。
對于承保第三方信用的傳統保證險,如雇員忠誠保險。該險種承保因為雇員的不忠誠(如偷盜)而導致被保險人的財產損失,賠償權利人也是被保險人而非第三者,可以作為信用險來管理。
對于承保被保險人產品質量風險的傳統保證險,如產品質量保證保險。該險種的保險責任是,在廠家(經銷商)銷售的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不能正常使用后,由保險人負責賠償替換產品本身的費用,本質上承保的是被保險人的(銷售)合同責任,是被保險人因為不合格的產品給被保險人造成了財產損失,保險人事先不需要對被保險人的資信進行審核。
只要發生了意外事故(產品不能正常使用)就予以賠償(但是對于被保險人的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的事故不予賠償),不需要被保險人事先支付,而且即使被保險人事先支付給了第三方(消費者),保險事故依然發生了,保險人也需要賠償被保險人的損失,這和保證險完全不同,因此應作為責任險來管理。
對于承保被保險人自身信用的新興保險,如訴訟財產保全保險。根據《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為保證將來的判決能夠得以實現,對當事人爭議的有關財物采取臨時性強制措施的制度。
為了確保被申請人因不當保全受到的損失可以及時獲得賠償,同時防止當事人濫訴、惡意訴訟或者利用訴訟保全制度實現不正當競爭,《民事訴訟法》進一步規定了“訴訟財產保全擔保”制度,對于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各級人民法院基于各地司法實踐的不同情況,發展出了包括保險在內的不同類型的“擔保”措施,對于保險公司出具的保單或保函屬于責任險或是保證險,目前爭議較多,因為它承保了被保險人的信用風險。
但是,它又不同于傳統的保證保險(如要有第三方合同存在,或者法律規定被保險人要向被申請人支付),它本質上不是在被保險人違約后由保險人代為履行義務(如支付罰款),而是只有在被保險人行為給第三者造成損失時才代為賠償,本質上承保的仍是侵權責任,屬于無過失責任,因為即使被保險人遵守法律或者相關合同操作,損失都已存在,保險事故都已經發生,不以被保險人意志為轉移。
因此它不是真正的信用風險,而是意外風險,與法律的本質要求是一致的,理賠時也必須有法院判決認定被保險人存在過失,賠償金額以第三方損失為限,被保險人是否賠償不影響其繼續在保險人處獲得賠償的權利,因此,該險種應屬于責任保險。
對于承保預期費用(利益)損失的保險,如航班延誤保險、產品(機動車)延長保修保險、獎金補償保險、退貨運費損失保險、活動取消保險等。如果保險人承保的是被保險人舉辦的活動或提供的服務沒有按照合同完成,第三方因此出現了損失,受益人為第三方而非被保險人的,則保險人承保的類似合同責任,由保險人代為賠償,并不會對被保險人追償,被保險人向第三方支付后仍舊可以在保險人處獲賠,建議按照責任險來管理;如果受益人為被保險人自身,則類似于預期利益保險,建議按照財產保險來管理。
(感謝人保財險責任保險事業部皮立波博士對本文的專業支持。)
(本文作者介紹:慧保天下,記錄保險業神話所講述的時代,書寫內容極客的媒體故事。)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責任編輯:鄒楓 SF168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